接下來,我要向大家介紹八篇司馬遷的文章。太史令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被牽連受腐刑,而後勤奮著書,書成《史記》。
《五帝本紀贊》是《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中的結尾一段,是司馬遷對自己所寫史書的補充——史料來源以及他個人的見解。
古人著書要仔細認真的多,尤其是史書。司馬遷說他從《尚書》等古書中看到的關於五帝的記載,往往不夠規範,缺乏深入的考證。如果不是知識淵博的人,很難向別人講清楚關於五帝的事情。
他結合自己讀過的書以及自己走遍天下從百姓口中所得到的關於五帝的故事,選擇其中能夠相互印證的編寫下來,寫成《五帝本紀》。
我讀這篇文章時,心中有些羞愧。我本來自詡為是個寫文章的人,可是我對寫文章從來沒有那麼較真過——或許這就是我的文章不為人看重的原因。
在古代寫文章,和今天寫文章,本質上應該是有所不同的。他們可以稱之為史家,文學家,而像我這樣的,倒不如說是個寫字工人。
古人中寫文章的和我們區別很大。如果要去細緻地分析區別和形成原因,恐怕能說上三天三夜。我們也不用對這些關注那麼多,只需要了解怎麼能使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就好。
注重質量,適當得減少數量。我曾在網絡寫手群裡待過一段時間,那裡面做的好的,一天寫十幾篇二十篇文章。我很佩服他們,卻也有些驚疑——人的靈感應該難以達到這樣的地步。
擴充自己的知識。想要成為一個好的作家,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多元化的知識面是必須的。
如果真的想要創作好的作品,並想要持續的創作,做到以上兩點恐怕是必須的。
不過也是我多此一舉,其實這是簡單至極的道理,是不用我多嘴的。寫字工人們,大多是為了流量而迫不得已,或者說樂在其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