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小夥只賣一種炒飯 每天300份一年淨賺200萬

2020-12-10 大蘇網

泰州第一家,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張記海鮮炒飯的掌門人張海霆就是這麼自信。

這位宿遷小夥子,2014年在泰州獨創了張記海鮮炒飯。三年不到的時間,張記海鮮炒飯火遍泰州,轟動全國,不僅每年僅靠門市就淨賺近200萬,還在全國多個地方有了加盟店鋪13家。

一年淨賺200萬

每天5點鐘,風雨無阻,明珠小區南大門,張記海鮮炒飯準時出攤。早已等待的人小小地騷動起來,依次拿起撲克牌做的叫號牌,開始等待炒飯。

一號,二號,三號…..張海霆和哥哥張海潮負責炒炒炒,父親負責打包收錢。一會會功夫,上百份海鮮炒飯被各路吃貨拎著、捧著、端著走了,也有人現場就開吃。

「目前只做門市,外賣實在忙不過來。2016年淨賺近200萬吧,賺的錢兄弟倆一人一半。」忙得不可開交的張家兄弟倆說。

乖乖隆的個咚,就只賣炒飯,一年就賺近200萬?!

是的哦,這就是張記海鮮炒飯創造的神奇。

不想窩囊地生活

不要看張記海鮮炒飯現在生意紅得不得了,當初,他們也曾寂寞地煎熬過。

幾年前,張海霆從宿遷老家來到泰州打工,在KTV做服務員。

「每天凌晨2點多鐘才能下班,每次都飢腸轆轆,找不到好吃的。」張海霆說,上班很辛苦,工資不算高,吃飯成了大問題,讓他覺得「過得很窩囊」。

為了改變這種窩囊的狀態。張海霆想自己創業。做什麼呢?張海霆和在南京調料公司上班的哥哥張海潮商量。

曾經一天只做40塊

做吃的!要簡單、好吃、夠飽、泰州沒有的!兄弟倆想來想去,揚州炒飯很出名,泰州卻沒有什麼泰州炒飯呢,何不在泰州創辦個海鮮炒飯?

於是,兄弟倆雙雙辭職。哥哥專門精心研製調料,學過廚師的弟弟專門研究炒飯工序。

一切準備就緒後,2014年8月某天,兄弟倆正式出攤。「很沮喪,一個晚上就賣了兩份炒飯,40塊。」當晚收攤後,兄弟倆坐在出租屋裡,默默地無言對視。第二天,倆人繼續出攤。

「60,120,320,480,連續4天,營業額比第一天漲了十倍。」兄弟倆有了信心,堅持就會勝利。

張記海鮮炒飯屬於泰州

「從來沒想過我們比別人幸運,我們只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比一般的人多堅持了。」張海霆說,一路走來不容易,其背後的辛苦別人也無法體會,光炒壞的鍋和鏟子不計其數。

「很自豪,有成就感,會在泰州安家。」兄弟倆說,再忙兩年,他們想在泰州買房、買車,把老婆孩子從老家接到泰州來生活學習。

「泰州已經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張記海鮮炒飯屬於泰州。」張海霆說,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所以,想創業的,看準機會,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遙遠,今天就行動。

相關焦點

  • 極簡又融合,百家爭鳴的炒飯
    有一種食物,歷史悠久,經典傳奇。它的取材,普通尋常;它的製作,簡單快捷;它的味道,自然淳樸;它的出品,雅俗共賞。它就是炒飯,再家常不過的食物了。大江南北,沿海內地,國內國外,賓館酒樓,居家小館,無處不在,無人不曉。可以毫不誇張的講,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炒飯。
  • 重慶小面年賣300億 200米長街一年開垮七八家麵館
    市商務委提供的數據顯示,重慶現有8.4萬家小麵店,每店每天平均賣150碗面,重慶的小麵店每天就要賣出1260萬碗面,年產值近300億元人民幣。看似龐大的產值,平均到8.4萬家小麵店身上,僅僅35.7萬元左右。去年,重慶被授予「中國小面之都」。雖然有了這塊金字招牌,但重慶小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仍沒有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雲南過橋米線叫得響亮。重慶該如何做大做強小面產業呢?
  • 一天炒飯達到數百份,老闆定製全自動懶人炒飯機器,再也不怕累癱
    據相關消息得知,在福建廈門,某餐廳一天炒飯數量就達到數百份,自從定製了全自動懶人炒飯機。老闆再也不怕累癱了。老闆表示,她從12年開始製作研究菠蘿炒飯,直到現在生意已經火爆到一天能賣300~500份。老闆的餐廳內,炒飯機正在工作,老闆表示,剛收到這炒飯機的時候,她就開始研究操作方式,要加多少調料,要放多少飯,多少菜才能和她炒的是同一種味道。
  • 300畝的魚塘,22條跑道,他一年賺了500萬
    300畝的魚塘,22條跑道,他一年賺了500萬2018-10-26 11:5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陶鑫看準了老家生態大米的市場,流轉了300畝水稻田,靠著老鼠、蛇來生態治蟲,一年銷售額100多萬,算下來淨賺60多萬元。&nbsp大米讓陶鑫賺到農業上的第一桶金。2014年,聽別人說養南美白對蝦賺錢,陶鑫也躍躍欲試,花20多萬接下村裡一片300畝的水面,開始學著別人來養蝦。聽說這種蝦好養,陶鑫就沒把養蝦太當回事。
  • 中外300人一同炒「最正宗的揚州炒飯」 現場評出揚州炒飯名店
    中外300人一同炒「最正宗的揚州炒飯」 現場評出揚州炒飯名店 2015-10-22 20:58:29崔佳明 攝圖為10多位外國友人參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揚州炒飯名店。 崔佳明 攝   中新網南京10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22日下午,中外300人在揚州瘦西湖畔宋夾城體育公園一同炒「最大份、最正宗的揚州炒飯」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 小夥賣了60隻羊,平均30斤一隻,一共賣了5萬多元,公羊比母羊貴
    在東北吉林現在正是冰天雪地的時候,但是羊的交易卻十分活躍,有的農戶60隻羊羔就賣了5萬多元。60隻30斤重的羊羔賣了5萬多元小夥60隻30斤重的羊羔賣了5萬多元。吉林小夥小張家裡養了幾百隻羊,最近羊羔的行情不錯於是拉了60隻到市場去賣,看著這羊羔差不多30斤左右的樣子。小張說馬上過年了這段時間羊羔還是比較好賣的,據了解小張養的是小尾寒羊市場價格比價高,60隻羊羔裡面有40隻公羊和20隻母羊,母羊羔730元一隻,公羊羔930元一隻,60隻一共賣了51800元,30斤的重的羊羔平均800多元一隻。
  • 他收藏舊報紙達80萬份,一份舊報可賣200-300元
    將一張四個版的老報紙賣到了兩三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價。為此郭江在深圳開了一家「生日報」專賣店,結果生意出奇地好。「生日報」專賣店的創立者郭江,其創業之旅充滿了偶然。2002年,郭江有個夥伴曾經幫助華東一大型圖書館設計信息化報紙檢索系統,圖書館將大量的報紙掃描轉化為數字信息後,只留了一份原報,把剩下的近5萬份舊報紙全部送給了他。
  • 今年夏天,夜市最「暴利」小吃,10元一份,每晚賣300份,月入5萬
    導讀:今年夏天,夜市最「暴利」小吃,10元一份,每晚賣300份,月入5萬夏天是夜市小吃攤的盈利期,每天太陽還沒有落下,夜市的美食街上就會人山人海,人們來夜市遛彎不為別的,吃一定是第一位,第二才是看熱鬧遛彎。
  • 做了十幾年大鍋飯的大媽改行賣炒飯,獨門秘方50萬也不賣
    做了十幾年大鍋飯的大媽改行賣炒飯,獨門秘方50萬也不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對於方方面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吃飯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皮的一種需求,而是上升到成為一種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 宿遷神苗,淘寶誠信的恥辱
    百香果是一種藤本植物,但有人楞是從淘寶上買到了百香果樹,種了幾年後,別人告訴他,這是蘋果樹。。。 幾年才能反應過來,連百香果是樹還是藤都不清楚。消費者傻到這個份上,不割簡直對不起自己。慢慢有黑心商家開始以次充好,把那些淘汰掉的劣質品種,冒充良品高價賣出去。市面上都是又甜又大的櫻桃,但你買的櫻桃樹,偏偏結的果又酸又小。
  • 農村小夥街邊賣烤冷麵,5元一份限量400份,上班族排隊都來買
    小吃街是大家都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喜歡與朋友結伴瓜逛小吃街,不但可以逛街看到很多新奇事物,還可以品嘗到美食,所以大家是很喜歡,吃街邊小吃的,烤冷麵就是大家很喜歡,吃的一種街邊小吃,一般在北方可以看到的美食,是由冷麵製作的一種美食,並且味道是很奇特的。
  • 每天去中國轉一圈,一年淨賺十來萬
    每天去中國轉一圈,一年淨賺十來萬國內工業起步晚,在早些年的時候,汽車方面,是引入合資政策後,借鑑德國的經驗逐漸做起來的,近年來才從借鑑逐漸轉向自主研發,卡車方面更多學的是前蘇聯,如今可以說青出於藍。早些年的卡車樣式也很古樸,不過在國內已經很少見了,在於我國毗鄰的蒙古國,卡車方面也多用蘇聯樣式的卡車,而且他們那裡發展更為落後,不少老舊的車子依然在服役。
  • 商家「賣贊」一個月淨賺5萬 民警:買贊有風險
    點讚需求增加也推動了網上「賣贊」生意高漲。一些店家月「賣贊」數目超20萬個,獲利數萬元。專家提醒,通過添加陌生人或者洩露微信密碼買贊存在安全隱患。愛上集贊:10塊錢買贊兌換200元蛋糕微信「點讚」是一種商家推廣活動,即商家通過微信公共帳號來發布一個點讚優惠活動,並表明獲得優惠所需要的「贊」數。
  • 45歲大媽賣「懶人自助餐」,19塊錢一位,每天只接待200位客人
    45歲大媽賣「懶人自助餐」,19塊錢一位,每天只接待200位客人!,只要擺攤就能賣,而且光晚上出攤,一晚上只招待200位客人,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圖片當中就是大媽賣的自助餐美食了,都是適合夏季吃的夜宵,這些東西很多人都吃,吃一份都撐破了肚皮,但是有很多人都很能吃,能吃上兩三份呢,一位才19,大媽也不手動,誰吃誰動手,一份菜裡一個夾子,非常的方便的,大媽坐等著收錢,還有好多的涼菜,都非常的適合夏季吃,出來吃的年輕人也是非常的多,不管這多少錢一份,只要你想吃,都會在這裡吃過癮,當然了最多你也就吃兩份。
  • 135家工廠關閉後,我在村裡做起了微商,一年小賺200萬
    在村裡做微商,一年小賺200萬!進入寒冬,天氣越來越冷了。加上雙十二大促在即,又到了微商、代購們泛濫於皮都桑坡村的時候。「每天晚上幾乎都能出個千把雙鞋,碰到大促,破萬也不是稀罕事。」當地的村民小李自豪的說。事實上,在桑坡村6000多人當中,小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本地商家。另外,隨著這幾年電商的發展,除了做供應商,小李跟著部分村民,還做起了微商生意。可能他自己都沒想到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在此之前,跟很多同齡人一樣,他只不過是村裡皮毛加工廠裡的一名員工。
  • 農村小夥做這種無本生意,一年淨賺十幾萬,稱:後悔做遲了
    農村小夥郭強(化名)高中畢業後和父親在家種果園,有十幾畝的桃樹和李子樹,為了防止果樹瘋長,提高果子的品質,都是用農家肥。村裡的果農都是去附近的養豬場免費拉豬糞回來作為果肥,由於豬場的糞便都是用水衝在一個大水泥池裡發酵,處理不完就會流出池外汙染環境,老闆因此很是頭疼。
  • 「最大份揚州炒飯」餵豬背後的浮躁心態
    炒飯被當作廚餘垃圾送去餵豬  10月23日,揚州一盤總重量為4192公斤的「揚州炒飯」,刷新了金氏世界紀錄,但隨即爆出炒飯被當作廚餘垃圾送去餵豬。(10月25日《北京青年報》)  儘管由300人操作、耗費一個多小時而製作完成世界「最大份炒飯」,的確為揚州贏得了成功打破吉尼 斯世界紀錄的榮耀,但主辦方卻因此招致「浪費」和「作秀」等的輿論質疑。毀譽參半的背後,更暴露出部分國人一味追求眼球效應而罔顧勤儉節約和創造價值的功 利化思維與浮躁心態。
  • 越南留學生在廣西大學門口賣炒飯,原因是中國炒飯難吃,生意火爆
    故鄉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它會出沒在心底,轉眼吞沒我在寂默裡,你我都無力抗拒,特別是在寂靜的夜裡。在廣西就有一名越南男子因為思念家鄉卻因學業無法回到故鄉,在本地也不能吃到正宗的家鄉美食,所以開始了製作售賣起了家鄉炒飯, 非常以外的這道炒飯火了,如今在廣西大學門口可以說是生意火爆。
  • 「農香·宿遷」系列報導之蟹香|駱馬湖的蟹,一隻有故事的蟹
    宿遷網訊(記者 蔡秀娟 肖偉偉 通訊員 劉登書 王秀莉)駱馬湖,是江蘇省第四大淡水湖,常年水質達到三類飲用水標準。近年來,宿遷市湖濱新區依託駱馬湖優質水源,秉持生態養殖理念,大力發展螃蟹養殖業。目前,全區螃蟹養殖面積共有3萬畝,年產螃蟹260萬公斤,產值達2億元,螃蟹產業已經成為全區重要的富民產業。秋風起,蟹腳癢。
  • 猛男炒飯為什麼這麼「猛」
    就像下面的這個圖片一樣:然而,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肌肉猛男居然去賣炒飯了。更想不到的是,賣炒飯居然,賣出了一個品牌,賣出了名堂。無法想像的是,過去一年,賣出480萬份,賺了1.2個億!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顏值當道,對於品牌而言,顏值就是一張名片,從猛男炒飯這個名字就能窺探一二。光聽名字,就能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同時能夠激發人們的一種畫面感。猛男從外形上來看,四肢強壯,肌肉發達;而且代表了一種陽光,有愛敢拼,堅持的一個精神和形象,猛男做的炒飯,相信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健康、營養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