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法條: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而轉讓土地,合同不當然無效

2020-12-15 沈勝國律師

閱讀提示

起訴前轉讓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或未獲批准而轉讓土地使用權,對於轉讓協議的效力,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未作規定,乍一想覺得是法律漏洞,可以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9條(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與受讓方訂立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起訴前轉讓方已經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的,應當認定合同有效。)進行反對解釋來解決,即起訴前轉讓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或未獲批准而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合同無效。

但是,進行反對解釋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被解釋的法律須為閉合性法條,二是被解釋的法律與其他法律條文不衝突。題涉情形下,第一個原則應無異議,第二個原則並不符合。

土地使用權司法解釋2005年公布實施,該解釋第9條採納的是當時的通說,即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訂立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認定為無權處分行為,其與受讓方訂立的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

物權法2007年公布實施,第15條確立了區分原則,即債權合同的成立及生效依據合同法判斷,物權變動與否不影響合同效力。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2012年公布實施,第3條完全顛覆了前述土地使用權司法解釋第9條確立的標準,即出賣他人之物的合同應當認定有效,真正效力待定的是履行行為和履行結果,也即標的物所有權是否發生轉移處於效力待定狀態,買賣合同是確定有效的。

由上觀之,土地使用權司法解釋第9條的規定與後法相衝突,不符合反對解釋的適用條件,故應當適用後法,不得進行反對解釋。

裁判要旨

如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存在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不能因轉讓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或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而認定轉讓協議無效。

土地使用權轉讓作為物權變動的一種形態,其轉讓行為適用物權法規定的物權變動原則,轉讓方能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或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屬於合同履行問題,並非合同生效要件。

案件當事人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河南恆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昌公司)。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李炳紅。

一審被告: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招商局(以下稱信陽工業城招商局)。

一審第三人:信陽市國土資源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

一審第三人:劉文凱。

案情簡介

2007年,恆昌公司與信陽工業城招商局籤訂建設項目投資協議,約定恆昌公司墊資建設某工程,信陽工業城招商局以土地使用權置換工程款。

工程完工後,信陽市工業城規劃管理局批覆以三宗土地使用權合計約417畝置換恆昌公司工程款。

2010年7月26日、9月6日,恆昌公司與御豪假日酒店籤訂《聯合開發協議》《補充協議》。

2010年10月11日,恆昌公司、御豪假日酒店、李炳紅籤訂《補充協議二》。

前述三份協議約定,恆昌公司不參與開發建設,不分享收益也不承擔虧損,僅收取御豪假日酒店提供的每畝19.3萬元合作投資資金。恆昌公司在取得三宗土地的使用權證後過戶至御豪假日酒店指定的人名下。御豪假日酒店將其在協議中的全部權利義務轉讓給李炳紅。

截止一審起訴時,恆昌公司既未取得三宗土地的使用權證書,亦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

李炳紅起訴請求:1.確認《聯合開發協議》《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二》合法有效,恆昌公司繼續履行協議;2.信陽工業城招商局提供出讓手續完整的經營用地,協助恆昌公司履行協議;3.確認三宗土地中的357畝土地使用權歸李炳紅所有;4.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工業城分局協助辦理前述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

二審裁判理由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是案涉《聯合開發協議》《補充協議》及《補充協議二》的性質及效力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不承擔經營風險,只收取固定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本案中,根據案涉協議約定,恆昌公司負責案涉土地的拆遷,但不參與拆遷後的開發建設,既不分享開發建設產生的收益也不承擔開發建設造成的虧損,僅收取每畝19.3萬元合作投資資金;案涉土地的開發建設銷售等全部由御豪假日酒店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單方負責,聯合開發的收益和產生的債權債務由其全部承擔。因此,案涉協議雖名為「房地產聯合開發協議」,但實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與受讓方訂立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起訴前轉讓方已經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的,應當認定合同有效。根據該條規定,並不能當然得出起訴前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或未經有批准權人民政府同意轉讓的情況下合同無效的結論。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鼓勵市場交易,我國在法律制度設計上一般不再輕易否定合同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據以上規定,我國在立法上確立了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即將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予以區分,物權變動的原因為合同,合同的結果為物權變動。以發生物權變動為目的的債權合同,其成立及生效應當依據合同法的規定,標的物是否成就、能否交付只是合同履行的結果問題,並非當然是合同的生效要件,不能以合同不能履行或物權沒有發生變動反推合同無效。且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被認定無效,不僅不利於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和維護交易安全,而且還可能助長不誠信行為。

本案中,案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系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且無法定無效之情形,對李炳紅和恆昌公司應當具有法律拘束力。因此,一審法院認定案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無效錯誤。但由於恆昌公司目前尚未取得案涉土地使用權證書,履行合同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李炳紅要求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等其他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再審裁判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關於案涉《聯合開發協議》《補充協議》及《補充協議二》的效力問題。

首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不承擔經營風險,只收取固定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本案中,原審已查明,根據案涉協議約定,恆昌公司負責案涉土地的拆遷,但不參與拆遷後的開發建設,既不分享開發建設產生的收益也不承擔開發建設造成的虧損,僅收取每畝19.3萬元合作投資資金;案涉土地的開發建設銷售等全部由御豪假日酒店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李炳紅負責,聯合開發的收益和產生的債權債務由李炳紅全部承擔。因此,案涉協議名為「聯合開發」實為「土地使用權轉讓」。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與受讓方訂立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起訴前轉讓方已經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的,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恆昌公司雖主張根據該條解釋應認定案涉協議無效,但該條解釋僅就「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與受讓方訂立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起訴前轉讓方已經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的合同效力作了規定,並未對「起訴前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情形下的合同效力作出規定。

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具體到本案,案涉協議中,土地使用權轉讓作為物權變動的一種形態,其轉讓行為適用物權法規定的物權變動原則,恆昌公司能否取得案涉土地使用權證書或經有批准權的政府同意轉讓,屬於合同履行問題,並非合同的生效要件。

此外,原審已查明案涉相關協議均系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亦無《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合同無效情形,故原審認定案涉《聯合開發協議》《補充協議》及《補充協議二》有效,適用法律並無不當。

因恆昌公司尚未取得案涉土地使用權證書,履行合同的條件尚不具備,原審對李炳紅要求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等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亦無不當。恆昌公司關於原審適用法律錯誤的再審理由亦不能成立。

案例索引

河南恆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李炳紅合同糾紛再審案;案號:(2019)最高法民再379號;合議庭成員:李相波、萬會峰、方芳;裁判日期:二〇二〇年三月三十一日。案例來源:裁判文書網;上傳時間:2020年4月27日。

往期文章

最高法院:保證期間超過兩年的約定有效

最高法院:以抵債方式購買的房屋可排除金錢債權人的強制執行

債務人破產,保證債務不停止計息

最高額保證中的最高限額究竟是本金最高額還是債權最高額?

相關焦點

  • 未經審批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合同未必無效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準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之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經過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本案中,湖北二師與永隆公司籤訂的教育資產轉讓協議中包括劃撥土地使用權及房產。
  • 從物權行為無因性視角,簡析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效力
    (一)《合同法》52條第1項、第3項能否作為否定劃撥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效力的依據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1項和第3項的規定,如果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是以欺詐或者脅迫的方式訂立的,並且損害了國家利益;或者,雙方當事人訂立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是為了掩蓋其他非法目的,那麼合同自始無效是無任何異議的。
  • 最高法發布: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司法解釋
    第三十一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十二條 發包方脅迫承包方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承包方請求撤銷其與第三人籤訂的流轉合同的,應予支持。 發包方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土地經營權,承包方請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但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
  • 澳洲山莊340畝土地轉讓不合規?業主向法院起訴
    現在方興公司實際取得的土地(用於御湖名邸項目),實為金坑林場的國有林業用地。也就是說,澳美公司轉讓出的土地並沒有實際由方興公司取得,僅僅是國土部門將其土地使用權證註銷了,土地仍在,沒有被使用。上訴人張齡豐訴訟稱,依法撤銷一審判決中「張齡豐與澳美公司之間並不存在確定到期的有效債權』的錯誤事實認定,並判決澳美公司應承擔辦理D21-102房屋的《房產證》的行為責任及立即支付上訴人逾期辦證違約金178869元;被上訴人通過偽造合同、偷龍轉鳳等手段,將原本具有合法手續的土地的使用權證,辦理到未經徵地手續的國有林地上,一方面導致山莊業主無法辦理房地產權證,另一方面涉嫌侵佔國有林業用地。
  • 違反強制性規定導致合同無效的認定標準
    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周弘 趙青航 31995年,A公司在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且投資開發程度未達到25%的情況下,與B公司籤訂《廠房建設用地協議書》將其名下的2.98畝土地轉讓給B公司。合同籤訂後,B公司支付了全部土地轉讓款並進行投資開發。1997年,涉案土地由B公司順利開發完成。但由於行政區劃變更,致使涉案土地的使用權一直登記在A公司名下。
  • 京師上德律師團隊解讀關於土地使用權證劃撥相關特點的有關問題
    土地使用權證裡的劃撥當然需要具備一些政策的基本滿足條件,那麼土地使用權證中的劃撥有什麼主要特徵呢?今日京師上德律師團隊解讀關於土地使用權證劃撥相關特點的有關問題。2、行政行為性對於行政行為性質的確定,京師上德律師團隊表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3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 西安中院: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2017年5月,該項目主體封頂,並先後取得土地使用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2018年2月12日,聞天公司以案涉房屋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為由,將李某訴至法院,請求確認雙方籤訂的認購合同無效。
  • 最高院:未經批准轉讓劃撥土地上的房屋是否有效?
    轉讓、出租、抵押前款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辦理。」上述條文均未明確規定違反該條文的行為無效。且在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房屋轉讓糾紛中,認定劃撥土地上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效,繼續履行合同,不會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 未辦理土地使用權法律後果有哪些,是什麼?
    土地使用權證又稱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是指經土地使用者申請,由城市各級人民政府頒發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這個東西很重要,如果沒有辦理的,法律後果很嚴重。那麼未辦理土地使用權法律後果有哪些,是什麼?
  • 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哪些取得方式
    即劃撥土地使用權不需要使用者出錢購買土地使用權,而是經國家批准其無償的、無年限限制的使用國有土地。但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的使用者依法應當繳納土地使用稅。 2、年限: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 高院判決:現行法律並沒有限制集體土地上的所有房屋均不能轉讓!
    1、當事人以涉案房屋屬於違法建築為由主張買賣合同無效,但依照我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認定涉案房屋是否屬於違法建築是當地規划行政主管部門的職權範圍,法院無權直接認定涉案房屋是否屬於違法建築,當事人雖主張涉案房屋是違法建築,但未提供當地規划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認定結論,且涉案房屋買賣合同也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故該合同應認定為有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條 土地使用權期滿,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由國家無償取得。土地使用者應當交還土地使用證,並依照規定辦理註銷登記。   坤達公司申請再審稱,1.交投集團不是租賃標的物的合法佔有人,屬於非法處分他人財產,其對外籤訂的租賃合同無效,無權索要租賃費。2.涉案土地使用權類型為劃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交投集團未經批准擅自將不具有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土地出租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應認定合同無效。
  • 上海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乙方要求延期繳納出讓金的,應在本合同規定付款截止日前向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提出書面申請,經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同意延期支付的,自本合同約定的付款截止日起,按日支付延遲支付出讓金總額的千分之一滯納金;未提出延期申請、提出延期申請未取得同意的、無特殊原因未按時付清等,應當按日支付延遲支付出讓金總額千分之三的滯納金。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農戶代表人按照下列情形確定: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上記載的人; (二)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為在承包合同上簽名的人; (三)前兩項規定的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無法進行訴訟的,為農戶成員推選的人。
  •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司法解釋發布(附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發包方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土地經營權,承包方請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12.將第十三條修改為:「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但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
  • 「12366熱點問答」城鎮土地使用稅常見問題
    1.我企業無償使用鐵路部門的土地,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答:根據《國家稅務局關於印發的通知》((1989)國稅地字第140號)第一條規定,對免稅單位無償使用納稅單位的土地(如公安、海關等單位使用鐵路、民航等單位的土地),免徵土地使用稅;對納稅單位無償使用免稅單位的土地,納稅單位應照章繳納土地使用稅。
  • 土地使用權未過戶能否獲得房屋所有權
    籤完協議當天,被告王某與第三人龔某便到房管處辦理了解押手續,同時,原告劉某於被告王某籤訂了一份二手房買賣合同(經房管部門登記備案),約定交易價格為32萬元,未約定付款方式、期限及違約責任。2011年8月3日,被告將其所有的上述房產過戶給原告劉某,但該房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未過戶。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將訟爭房屋國有土地使用權證過戶給原告。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第十四條 受讓方在流轉期間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土地流轉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時,受讓方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具體補償辦法可以在土地流轉合同中約定或雙方通過協商解決。  第二十條 通過轉讓、互換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依法登記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後,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
  • 山東省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修訂草案修改稿)公開徵求意
    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無效合同的認定,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十條 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的使用、收益和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互換、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依法享有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權利。第十三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發包方不得以村規民約為由侵犯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因結婚,男到女家落戶的,適用前款規定。
  • 擬IPO企業土地使用權獲取方式及募投項目各環節用地手續問題
    (3)無償性劃撥土地使用權直接由政府的批准行為產生,在交納徵用補償安置費後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權,不需要向國家交納出讓金和籤訂任何合同。只是需要進行登記以確定土地使用權的範圍並表明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回覆:秦淮風光下屬房產中,有6套成套住宅所在的土地使用權類型為「劃拔」,具體情況如下:(二)不同方式下取得土地使用權流程圖一般情況下,企業項目取得土地使用權證的流程分為四個環節,具體為單位向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主管部門提出用地預審報告,籤訂土地使用合同,獲得土地使用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