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精選取自《史記·五帝本紀》的男孩名,給人儒雅謙遜之感!

2020-12-20 江南易林周易研究中心

《五帝本紀》作為《史記》開篇之作,記載了遠古傳說中被後人世代傳頌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的事跡。雖為遠古傳說,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地下文物的挖掘來看,有些記載確實言之有證,也為後人研究遠古社會提供了很多線索。在《史記》之前,就有不少文獻是對上古帝王的記錄。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記載的卻是不同。從表面看是記錄,但從文字切入角度看,也是對漢初政治的一種理想形態,將遠古時期與漢代政治之間進行對比,其實也是一種強烈的批判諷刺。

悠悠歷史長河,從遠古傳說開始。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的聯合、戰爭,最後融為一體。在黃河流域定居繁衍,從而構成了華夏民族,創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燦爛文化。《史記》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本文由江南易林原創。

現如今,《史記》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課標小學生必讀書目。一個人的見聞,決定他的視野;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他的作為。《五帝本紀》中所推崇的是「仁德」治國,讓孩子越早接觸到這些鮮活的歷史,對於一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若是能用於取名中,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下是江南易林從《五帝本紀》中為男孩精選的幾個名字,僅供參考。

敦敏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釋義】黃帝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聰明過人。

這句話是在說黃帝的天資過人,敦敏在句中也是形容黃帝從小就敦厚聰明。用於男孩取名中寓意著父母期望自家孩子能夠像黃帝一樣有過人的本領,勤奮聰明。

修德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釋義】軒轅(黃帝)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貅貙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

這句話是在講述黃帝在治國理政中顯露的文韜武略。其中修德用來形容黃帝注重德行的修養,才能得軍心,得到民眾的支持,由此可見修德的重要性。用於男孩名就是希望男孩子注重內在品行的修養,待人謙虛有禮。

德瑞

——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釋義】(軒轅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這句話是對於整段關於「黃帝」名字由來的概括。德瑞在句中也是用來形容黃帝作為天子是祥瑞之兆,民心所向。用於男孩名,首先是對孩子德行的要求,其次孩子是一個家庭希望的延續,父母希望賦予孩子好運氣。

靜淵

——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釋義】他(黃帝的孫子,顓頊帝高陽)沉靜穩練而有計謀,通達而知事理。他養殖各種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時令以關注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淨身心以祭祀(鬼神)。

這句話是在說高陽聰慧過人,沉著穩重,善於用計謀。靜淵在句中就是形容高陽沉靜穩練。用於男孩名的寓意也比較明顯,父母希望男孩子做事沉穩,善於思考。

知遠

——聰以知遠,明以察微。

【釋義】他(黃帝的曾孫,帝嚳高辛)耳聰目明,可以了解遠處的情況,可以洞察細微的事理。

高辛一出生便會叫出自己的名字,耳聰目明,知曉遠方,這是非凡的本領。用於男孩名,則是「知遠」的引申意,寓意著父母希望孩子做事可以縱覽全局,洞察細微事物,細心穩重。

鬱德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yí)。

【釋義】他(高辛)儀表堂堂,道德高尚。

這句話是對高辛由內而外的讚賞。江南易林這邊分別提取句中形容相貌的「鬱」,形容品行的「德」,組合成男孩名其實也是對孩子從內即外很好的寓意,賦予一個翩翩君子溫潤如玉的形象。

昊天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釋義】帝堯(高辛的兒子,放勳)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星辰制定曆法,謹慎地教給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

這句話意在指放勳在治國理政中所表現出來的才略。放勳無高低貴賤之分,待人平等,深得民心。昊天在句中是指放勳遵循上天之意,也表現他出順應自然法則。用於男孩名首先是希望孩子有放勳一樣過人的才略。其次是昊天的本意,浩瀚無際的天空,引申寓意寬闊的心胸。

言恭

——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釋義】堯說:「共工好講漂亮話,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騙上天,不能用。」

這句話是在回答堯的繼承問題,就說到共工善於講漂亮話,恭敬也是裝出來的,不可繼承。江南易林認為這個名字的出處就很不錯,對於男孩也是一種勉勵,做事要誠實穩重,待人要真誠有禮。真心才可換得真心。

律衡

——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釋義】接著,他(舜)就召見東方各諸侯,協調校正四時節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標準,修明五種禮儀、五種圭壁、三種彩繒、二種動物,士用死雉作為朝見時的禮物,而五種圭璧,朝見後仍還給諸侯。

這句話是舜接理堯政業後進行的改革。律在句中是音律之意,衡是衡量標準之意。用於男孩名就是父母希望男孩子能夠在藝術領域有所發展,未來在處事中有心中的標準,不忘初衷,勇往直前。

彌謹

——舜居媯汭,內行彌謹。

【釋義】舜居住在媯水岸邊,他在家裡做事更加謹慎。

堯年事已高在選繼承人,眾人推薦舜,於是堯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舜,將兒子派去與他共處,以便觀察舜的德行。彌謹在句中是用來形容舜做事謹慎小心。用於男孩名也是父母希望男孩子做事謹慎,善於觀察。

益篤

——堯九男皆益篤。

【釋義】堯的九個兒子也更加篤誠忠厚。

堯的兒子在與舜相處後也變得更加篤誠忠厚。益篤在句中形容人誠實忠厚,用於男孩名其一是希望孩子聰明善良、待人真誠。其二是希望孩子多交益友,善於發現他人優點,學習充實自己。

唯謹

——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kuí)夔唯謹,如子道。

【釋義】舜登臨帝位之後,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給父親瞽(gǔ)叟請安,和悅恭敬,遵循為子之孝道。

這句話是在說舜繼承帝位後,對於自己的父親依舊恭敬有禮,這才是為人子應該做的。唯謹在句中是指舜對父親和悅恭敬的態度,用於男孩名希望男孩子在家有孝心懂得感恩,出門在外待人謙虛有禮。

唐太宗曾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總是告訴我們一些深刻的道理,《史記》作為司馬遷嘔心瀝血之作,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記錄了無數歷史的興衰榮辱,也影響著無數後人以史為鑑。

原創作者:江南易林,專注周易八字、寶寶起名

相關焦點

  • 《史記·五帝本紀》應該怎麼讀?
    《五帝本紀》應該是《史記》的眾多章節中時間跨度最長的一篇,自黃帝到舜,相距千餘年。《五帝本紀》把五位上古帝王濃縮到了一篇文章裡,其簡略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關於這五位帝王的記述也是有所側重的,如顓頊和帝嚳的材料就很少,基本算是一筆帶過,黃帝、堯、舜是著重來寫的,尤其是舜,可謂濃墨重彩,一個人佔據了《五帝本紀》近半篇幅。
  • 華夏共祖五帝——《史記•五帝本紀》讀書筆記
    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有幾個版本。《史記》之《五帝本紀第一》刻畫了五帝的歷史功績,中華民族為之自豪。說到「五帝」,我們就會聯想到「三皇」,三皇屬於神話時代的人物,五帝屬於傳說時代的人物。故司馬遷在寫五帝時,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五帝中,舜的神話色彩最淡薄,因此人物也最可信。下面逐個看看《史記》對五帝的描寫,會發現他們都自帶氣場,出生已不凡,摘取《史記》的原文。
  • 時鐘讀史之史記——五帝本紀篇
    時鐘讀史之史記——五帝本紀篇今天開始,時鐘開始讀史記,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第一篇,分享五帝本紀篇黃帝部分。黃帝,傳說其母之祁野,見大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古代上至帝王,下至非凡人物,出生必是驚天動地,常有異兆,時鐘竊以為這些皆是為了證明其生而不凡,命中注定而已,皆是虛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又因長期居住於姬水之畔,又改姓為姬。黃帝如同歷代大賢聖德一般,幼時就極為聰慧,很小就能說話,稍微年長之時,就已德行著稱於諸侯間。待其年長後,繼承王位,成為了部落首領。
  • 司馬遷為什麼會在《史記》為上古五帝作傳,有的還是聽來的?|《史記·五帝本紀》
    《史記·五帝本紀》)然而,即便如此,司馬遷還是在遊歷四方時,來到了被後人認為是黃帝、堯、舜遺蹟的地方,了解了當地的教化風俗,從中選擇一些可信的材料,將之作為《史記》一書的開端>個字裡,司馬遷先後告訴了我們,黃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一生下來便與眾不同,在一般人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能夠說話,幼小的時候就很機智,長大後聰明敏捷,二十歲的時候就見多識廣
  • 為什麼《史記》的開篇是《五帝本紀》,而沒有記載三皇?
    其實,《史記》沒有記載三皇,前人也有過疑問。東漢時候的張衡(就是發明地動儀那位)就認為司馬遷在《史記》裡頭獨載五帝,不紀三皇是不合適的,應該要把三皇補上去。後來,唐代的小司馬(司馬貞,作《史記索隱》)還真就把《三皇本紀》補進了《史記》裡頭。現代出版的本子大都沒有收錄,但是如果尋得一些舊的影印本(如百衲本),《三皇本紀》就明明白白擺在開卷第一篇。
  • 一篇一篇讀《史記》1:《五帝本紀》之黃帝
    我用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本《史記》,譯註者是韓兆琦。今天是第一天,讀《五帝本紀》中華書局版《史記》題解《史記》共有五種體例,分別是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其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
  • 《史記》原典精讀:五帝本紀第一(01)
    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正義 鄭玄注中候敕省圖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譙周、應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
  • 史記本記沒跑了-五帝本紀
    開篇是五帝本紀,這一章就是描寫夏朝以前,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的三皇五帝。這一個本紀有這五位主角:黃帝、顓頊、嚳、堯、舜。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著只要是歷史名人就有的氣質和才能,如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殉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此段為原文)。當時神農氏已經衰敗了,各諸侯國之間鬥來鬥去,以蚩尤之害為甚,中原一片生靈塗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 史記(一)五帝本紀
    開篇是五帝本紀,這一章就是描寫夏朝以前,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的三皇五帝。這一個本紀有這五位主角:黃帝、顓頊、嚳、堯、舜。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著只要是歷史名人就有的氣質和才能,如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殉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此段為原文)。當時神農氏已經衰敗了,各諸侯國之間鬥來鬥去,以蚩尤之害為甚,中原一片生靈塗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 白話《史記》之五帝本紀:顓頊的生平和貢獻!
    導語:白話《史記》之五帝本紀:顓頊的生平和貢獻!上次說了《史記》中五帝本紀裡的黃帝,華夏始祖。這次來說黃帝後的第二位「帝王」,顓頊!其實和黃帝一樣,與其說是帝王,其實就是部落聯盟的首領!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他的父親昌意是黃帝的二兒子。
  • 《史記》的開篇為什麼是《五帝本紀》?它的真正作用是什麼?
    《五帝本紀》是史學巨著《史記》的開篇,在開篇中,司馬遷用雄健有力的筆觸寫下: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斬釘截鐵的語氣,給人的感覺好像皇帝跟司馬遷是同時代人一般,其實所謂的黃帝時代距司馬遷已經有兩千年之久。
  • 《史記·本紀》評點一:五帝、夏、商、周
    文/格瓦拉同志《史記》又稱《太史公書》、《太史公記》,系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編撰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起自上古傳說中的五帝時期,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史料涵蓋年代計3000餘年,在正史當中成就最高。全書共一百三十卷,分本紀十二卷、世家三十卷、列傳七十卷、表十卷、書八卷,其中用於記載皇帝事跡的部分稱本紀。因限於篇幅,本文只對五帝、夏、商、周本紀部分進行評點,採用文言文形式。評點如下:五帝本紀:五帝事跡,年代玄遠,信史復稀,大抵皆神話虛誕之詞,然亦可窺先民開闢之象也。當此之時,民風淳樸,禮敬鬼神,稼穡漸興,依時治事,於曆法、刑獄、兵革、教化諸事,漸備矣,遂開先民文明之風。
  • 《五帝本紀》的撰寫的思想因素是什麼呢
    《五帝本紀》的撰寫的思想因素是什麼呢《五帝本紀》所列五帝以黃帝為始,對其之前的帝王系統則闕而不錄,僅說「少典之子」。《史記》之前,文獻系統中存在不少對上古帝王系統的記錄,各種文獻對上古帝王系統的記錄十分混亂,不限於五位帝王,即便如《戰國策》《呂氏春秋》《周易》所記數量為五位,具體哪五帝也與《史記》不同。
  •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
    那麼,我們就先讀讀《史記》吧。五帝本紀第一。舜二十歲有孝名,三十歲堯舉用了他,五十歲代行天子之事,五十八歲堯去世,六十一歲取代帝堯登上帝位。登帝位後三十九年,到南方巡狩,死於蒼梧之野。葬於長江之南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 《史記-五帝本紀》:人性美德始終是人類前進的燈塔
    早晨起來閱讀《史記-五帝本紀》,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陷入進去近四個小時,於是在三個月之後產生了再次於此頭條號寫下自己的一點感想的衝動。五帝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帶來著當時的族群走在追求的正確之路上。圖片取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黃帝主徵伐、建基礎《史記-五帝本紀》開篇中就告訴我們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身少典氏。
  • 五帝本紀贊 古文觀止
    這篇贊語的宗旨,在於說明《五帝本紀》一文的史料來源以及作者的取捨,文章雖不足二百字,卻極盡曲折迴環之妙,在《史記》諸多贊語中可稱超絕。   作者探求的是有關五帝的史實。然文章落筆即云:學者多稱五帝,可五帝之事已經非常久遠。只此一語,便把五帝置於若有若無、可望而不及之境。
  • 我的史記隨筆:五帝本紀
    本章中的五帝分別是黃帝軒轅、黃帝之孫顓頊高陽、黃帝曾孫帝嚳高辛、帝堯、帝舜五人。下面我將依次對這五人進行詳細的分析。 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少典由伏羲與女媧所生,少典同女登和附寶交合後又生下了炎帝和黃帝,這就是黃帝的誕生。
  • 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三皇五帝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 從《史記》了解歷史 五帝本紀 民族的起源 傳說人物出場 天帝顓頊
    歡迎關注哦《史記》有本紀開篇,本紀由《五帝本紀》開始。每個人的開篇介紹都有神話色彩。黃帝: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顓頊: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 五帝是哪五帝?不止五帝的五帝時代
    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我們已經說過三皇。現在我們來聊聊五帝。提到五帝,無論懂不懂歷史。首先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上古五帝是哪五帝?五帝是哪五帝?第一次接觸地是通過太史公的《史記五帝本紀》,書上記載:黃帝死後,傳位孫子顓頊。顓頊死後,傳位侄子帝嚳。帝嚳死後,傳位兒子帝摯。「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帝堯禪讓女婿帝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