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賣米粉,打造「霸蠻」品牌,今擁上百家門店,估值數十億

2020-12-06 離子財經

北大碩士賣米粉,打造「霸蠻」品牌,今擁上百家門店,估值數十億

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在很多眼中,大學生就應該畢業後找一份體面工作,才能對得起他的才學。

不過今天吃土君要介紹的張天一,他卻沒有依著尋常的方向走,他放棄了自己的高學歷帶來的機會和捷徑,轉身做起了身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的職業——賣米粉。今天和吃土君一起來聊聊他的商業故事吧。

張天一出生於1990年,湖南常德人。在北大就讀期間,他曾被評為北京大學的十佳演說家,還代表過北京大學參加北京市演講比賽並獲得冠軍。

2014年,張天一還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在讀研究生,按正常軌跡發展,他會拿著這份光鮮簡歷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但他卻選擇自己創業賣米粉。

張天一和3個朋友湊了10萬元合夥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層一間37平方米的角落,開了第一家牛肉米粉店「伏牛堂」。

「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伏牛堂」生意很是冷清,因為店面選址在地下一層,人流量也沒有很多。

身為90後的張天一與合伙人憑藉對網際網路創造商機的敏銳直覺,利用社交網絡進行精準營銷,微博、微信、社區論壇中凡是標籤「湖南」的用戶,都成了他們的目標顧客。

張天一的一篇自述《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在朋友圈被瘋轉,隨後他與他的伏牛堂成為熱門,逐漸火爆起來。

同年5月伏牛堂已經獲得險峰華興、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資本與真格基金的投資,6月25日,伏牛堂第二家分店開張,日銷售額超過2萬元,一天能賣出600多碗。11也中旬,伏牛堂已經賣出超過10萬碗粉。

自2016年伏牛堂退出速煮系列後,其銷售額更是直線飆漲。2018年伏牛堂對外宣布品牌升級,品牌由「伏牛堂」更名為「霸蠻」,同時宣布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霸蠻是取自湖南的方言,蘊含死磕、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涵,用此作為名字自然能引起消費者對湖南米粉的共鳴。

霸蠻有自己一套商業模式——餐飲+零售。有堂食也有外賣,還有速食包裝。霸蠻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線產品,同時依託社群運營能力,也有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和微信自有商城,據相關資料顯示,霸蠻的銷售額80%都是其來自線上。

6年前在《中國青年說》節目裡,格力董明珠曾批判張天一賣米粉行為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對此張天一回復對自己選擇會一直堅持不放棄,最後他用事實證明自己並沒有浪費才華。

張天一利用自己的營銷天賦,將「霸蠻」品牌經營的越來越好,如今霸蠻米粉已經是一個頗具規模的企業,上百家門店擁有近千名員工,估值數十億。你們知道這號人物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刪除!

相關焦點

  • 「霸蠻」張天一,北大碩士賣米粉,4年賺了5個億!
    01說起張天一,可能大家估計很陌生,但說起「北大碩士賣米粉」,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2014年,北大又出么蛾子,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一位叫張天一的北大碩士小哥,在北京CBD賣起了米粉,這是繼2006年北大陳生在廣州賣豬肉之後,又一「不務正業」的高材生。
  • 「霸蠻」張天一:北大碩士賣米粉,30平的小店,4年賺5億
    2006年,北大陳生在廣州賣起了豬肉,社會非議不斷;2014年,北大又有一位碩士在北京CBD賣起了米粉。甚至於央視《青年中國說》有嘉賓當面怒斥,「北大畢業卻去賣米粉是對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如今,陸步軒身家過億,與陳生一起年銷至少20億元,而那些當年笑話他們的人又在哪裡呢?
  • 霸蠻米粉:餐飲品牌迭代的一個非典型樣本
    剛開張沒多久的伏牛堂米粉店順理成章地成為樣板,政府相關部門和媒體蜂擁而至,一夜之間,張天一火了。北大碩士賣米粉,這樣的故事在政府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既符合主流官媒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選題宗旨,又符合網際網路求新求異的傳播特性,焉能不火?
  • 張天一:牛肉粉「伏牛堂」更名為「霸蠻」,餐飲+零售,估值5個億
    在這家只有14個座位、「比路邊攤好一點」的牛肉米粉店,北大法學碩士張天一有個諢號「阿香婆」:創業之初,店裡的牛肉都由他炒制,幾乎每天,他都要忙到半夜,衣服上沾滿了牛肉味,右手變得越來越強壯。張天一的一篇自述《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在朋友圈被瘋轉,他和伏牛堂成為熱門。6月25日,第二家伏牛堂開業,面積足足有180多平方米。兩天後,北大法學院畢業典禮前一天,也正是伏牛堂開業第85天,張天一他們共賣出14362碗牛肉粉,最多一天賣出600碗,日銷售額最高達兩萬元。
  • 「霸蠻」張天一:從來在商言商
    或許是筆者不善掩飾的表情出賣了自己,他頓了一頓,又繼續補充道:「你聽完肯定會奇怪為什麼叫『碩士粉』,引起了你的興趣後我再給你繼續介紹,『碩士粉』就是我的品牌故事,『霸蠻』就是我的定位。」目前,霸蠻偏線上的營收大約佔比80%,這部分包括線上速煮系列的電商零售、線下核心的盒馬、華潤、華聯等商超零售,以及外送業務。而線下門店則佔營收的20%左右。
  • 4年1000萬碗牛肉粉,估值5億,「伏牛堂」為何更名「霸蠻」?
    遠的不說,來個近的,4月8號,網紅牛肉粉餐廳「伏牛堂」更名為「霸蠻」,創始人張天一宣布完成B輪數千萬融資,「霸蠻」估值5個億!   米粉是湖南名小吃,但靠一道小吃先後獲多輪融資,估值5個億的餐飲品牌,國內還不多見,而投資者給出的理由則是——   「因其商業模式的創新」。
  • 北大碩士賣的網紅霸蠻牛肉粉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其中,沃爾瑪(湖北)商業零售有限公司宜昌城東大道分店銷售的標稱懷化天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霸蠻招牌黃牛肉粉(生產日期2020-08-01,規格型號290.6g/盒,商標:霸蠻),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 霸蠻米粉再跨界,聯合小米賣米粉?
    在消費者心目當中,霸蠻有很多光環,如高學歷網紅米粉,社群餐飲品牌,餐飲+零售創新模式,4年賣1000萬份米粉等等。
  • 米粉賽道越來越火,為什麼湖南米粉卻始終默默無聞?
    從品牌情況來看,整個湖南米粉品類走出的品牌也屈指可數,叫得出名的只有湖南本地的劉聾子、北京的霸蠻、四有青年、深圳的大弗蘭、廣州的俏鳳凰等零星幾個,且這幾個品牌都是區域性品牌,數量均不過百,體量並不大。
  • 當年因賣米粉被董明珠當面怒斥的北大高材生,現狀如何?身價已超過5億
    十幾年前,北大畢業生當街賣豬肉的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熱議,各大媒體報導甚至街邊乘涼的阿姨們都會談論。時光飛快流逝,歷史又開始重演,而這一次是一位90後叫張天一的主人公,賣的不是生的豬肉而是熟的米粉。格力集團CEO董明珠曾怒斥:「北大畢業碩士生卻去賣米粉,這是對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 霸蠻米粉創始人張天一:「無界餐飲」時代正在到來
    作為霸蠻湖南米粉創始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他壓力倍增。僅2月份的供應商應付帳款就達到2000萬,60多家直營門店堂食卻被迫關閉,收入基本為零。"能活多久?可能也就三個月" 張天一說,通過發力數位化和外賣業務,霸蠻米粉的自救行動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 金網商學 課程回顧|新消費時代,一碗霸蠻湖南米粉的數位化之路
    9月16日晚,霸蠻品牌創始人張天一,為企業經營者們帶來《新消費時代,一碗湖南米粉的數位化之路》的深度解讀,以自己的創業經歷現身說法,帶領企業家朋友一起推開數位化轉型的「新大門」。霸蠻的邏輯就是產品——堅持正宗,用產品去定義標準,引領消費需求。而且,要讓產品富含更多的內容,讓內容與消費者產生情感的連結,這樣才能保證消費者的忠誠度。於是,霸蠻每年會自製多部短視頻或劇情片,在門店播放,在網絡平臺播放。
  • 從「拉麵女王」到「米粉霸主」,那些身家過億的90後,為何這麼狠
    每年,作為年輕精英的標誌性符號,能上「30 under 30」的榜單,在年輕群體中也算是前所未有的榮譽了。無意中看到2019年的榜單,驚訝的發現了幾個熟悉的名字:「霸蠻米粉」創始人,「拉麵說」創始人...這些最近很火的新晉美食品牌,原來背後估值早已過億,而他們的創始人,都是年輕的90後們!
  • 霸蠻創始人張天一:一碗湖南粉,唆出儀式感
    我們主要是賣牛肉粉,因為我是湖南人,米粉是當地特色小吃,湖南人的血液流淌的就是米粉。這個品牌是我2014年開始創立的,已經做了四年的時間。之所以做餐飲是因為發現餐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很低並且有著巨大的潛力。寒冬?餐飲市場發育遠未飽和一個生意能做大有三個特點,一個行業規模足夠大,餐飲行業規模肯定足夠大。
  • 從37平米起家到估值5個億,這個在京賣米線的高材生創造「神話」
    「霸蠻」湖南常德牛肉粉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張天一,不是第一個在北京賣湖南常德米粉的人,卻是最成功的一個。張天一的創業路從北大出發,如今又回到了離北大不遠的中關村創業大街。5年時間,企業從4個人發展到數百人,從37平方米的小店成長為如今估值5億元的大公司。
  • 霸蠻張天一:從一碗牛肉粉看新消費的三大要素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減:   2014年,我北大法學碩士畢業之後,開始創立這個霸蠻(當時叫伏牛堂,2018年8月正式更名霸蠻)。理由特別簡單,因為我是湖南人,湖南人血液裡都流著米粉。我當時看了一下中國餐飲市場四萬億產業規模,海底撈年收入100億,已經是中餐飲老大了。也就是說,在中國餐飲市場,只需要達到1%市場佔有率就,可以做到老大。
  • 網紅「霸蠻」牛肉粉1批次菌落總數超標被通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湖北省市場監管局日前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顯示,1批次「霸蠻」招牌黃牛肉粉抽檢被發現菌落總數超標的問題,目前霸蠻牛肉粉方面尚未給出相關聲明。據了解,該品牌是由北大碩士張天一創立的網紅產品。
  • 「傳奇」北大高材生,畢業後跑去賣米粉,卻遭斥責:浪費教育資源
    清華北大這樣高端學府,畢業生要麼保研,要麼去了五百強企業,讓人十分羨慕,不過也有人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北大這位高材生,曾經也是高考狀元,畢業後,沒有去名企工作,而是轉身跑去賣米粉,讓人驚呆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起來看看。
  • 北大才子畢業後上街賣米粉,董明珠怒懟書白讀了,現狀讓人沒想到
    大家是不是覺得,考上清華、北大這些學校的人,將來從事的工作,也一定是非常高大上的呢?確實,大部分情況下是這樣。但是也有小部分人,卻從事了一些讓人出乎意料的工作。就比如說北大屠夫陸步軒,畢業後選擇做了一個豬肉販子,受到眾人的質疑和嘲諷。而當年還有一個北大才子,畢業後選擇賣米粉,被董明珠怒懟書白讀了,他的現狀卻讓人沒想到。
  • 如何講好一個品牌故事?從江小白、無印良品、桃園眷村說起
    有人花上千元買 roseonly 的玫瑰花,而地鐵站出口的玫瑰一把只賣 10 元。是一盒玫瑰花打動了他?不,打動他的是「愛是唯一」的信念。roseonly 講的是「一生只愛一人」的故事,賣的不是玫瑰,是愛的信仰。品牌故事為產品賦予獨特的性格,這種性格吸引著氣味相投的消費者。他們消費的不只是具體的產品,還有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