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2021-01-08 史哲緣

常言道:三窮三富過到老,是說貧富並不是持久不變的

如今中國的中產階級多為官二代,富二代,他們坐傭父輩留下的產業,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雖富足卻也隱藏著隱患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固然有歷史的因素,但不可否認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內在的因素,那麼,到底哪些內在的因素使富不過三代似乎成為不可改變的一個魔咒呢

一。家族化的體制

沿襲中國二千多年″家天下」的政治制度,同樣也滲透到商業財富領域,一個商業集團在其原始積累時朝固然需要一個家族成員的共同奮鬥,然而,當一個冢族企業壯大後,家族化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會暴露無遺,管理體制滯後,不能任人唯賢,沒有高效的獎懲制度,血緣親屬關係網等等因素成為一個企業發展的絆腳石。電視劇《鄉村愛情》中象牙山莊就是這一體制的一個縮影

二。苦難是財富之父

我們看看古代的那些開國君主,哪一個不是出生入死,歷經磨難才創建了屬於自已的帝國,而他們的繼承者們坐傭千裡江山,自以為萬世太平,不必勵精圖治了,整日沉迷於溫柔之鄉,才弄到家國淪喪。孟子曾經說過:無內憂外患者,國恆亡

中西方的傳統思想影響著財富的格局。中國的傳統觀念是子承父業,求得安穩,而西方人自小就被灌輸著資產階級的冒險和進取精神,他們的子女到了十八歲就要像鳥兒掙脫了巢穴,理所當然地脫離了父母,獨自闖天下了,而中國人無論年紀多大,只要有父母在,都是父母懷中的襁褓,在溺愛,驕寵中度過,早已失去了血性和承擔困苦的勇氣

很多西方富豪的財產是很少留給子女的或只留給子女一小部分,如美國的比爾·蓋莰和沃倫·巴菲特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一個美國男孩問他的父親,咱家有錢嗎?父親說:我有很多錢,但你沒有

一個中國男孩問父親:咱家有錢嗎,父親說:咱家有錢,等我老了,這些都是你的

這就是中西方思想的差異,中國的父母留給子女的是魚,西方人留給子女的是網

巴菲特說:留給子女最完美的財富數量是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又不至於讓他們無所事事。成龍也說過:兒子有能力的話就會自己賺錢,沒有能力那就是浪費我的錢

財富再多如不能增值,終有用沒的時候,何況在這財富大爆炸的時代,你或許可以一夜暴富,也或許一夜之間窮困潦倒

三。失敗是財富之母

每一個家族在創業初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歷一系列失敗並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成功的經驗和方法,而後世的繼承者們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物質基礎,無需再經歷挫折和失敗,自然學不到承擔失敗的勇氣和扭轉失敗的方法,所以,當一個家族的後代們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時會陷入手足無措,眼見自己祖輩創下的基業毀於一旦也無能為力

四。品德是財富持久的唯一保壘

我們知道,創業難,守業更難,創業靠打拼,守業靠品行。創業初期,憑的是運氣和能力,守業憑的是他人對你的信任和忠誠,你的品德是就是你的財富。住何財富的競爭最終比拼的不是實力,而是人品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蘇東坡說過: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富不過三代固然是悲劇的結局,卻也有公平之處。這是一個不斷洗牌的世界,使中國不致於像西方那樣形成壟斷的經濟組織和商業格局,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下,為我們下層社會的人們留下了很多機會。使底層社會的有志之士能夠有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財富金字塔的頂峰,從而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孟子曰:「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解釋: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
  •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富不過三代」?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中國人總說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人的財富,往往不是長子繼承制,而是子嗣均分。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削弱了原來父輩堆積的財富數額,例如,1000萬的資產平均分給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在平均分給三個孫子,這樣就相當於資產總額平均分好幾份,份數越多,那麼得到的就越少,我們知道原始資本的積累對於資本的擴張至關重要。
  •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讀《中國人史綱》有感 01
    近來讀柏楊老師的《中國人史綱》,越發地覺得:讀歷史書絕對是了解世界、開闊眼界的一個成本又低效果又好的方式。讀歷史,能讓我們發覺自己的渺小,讓我們認清自己在歷史中所處的位置。也能讓我們更容易處於「無我」的狀態,你想,過去那麼多朝代、那麼多王國,那麼多人,那麼多王公貴族,不還是都一一死亡了嗎?
  • 為什麼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從何而來?
    為什麼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很多人認為這是各代人的價值觀不同,父輩努力經營者產業,但是有些兒孫大多有自己的理想,並不想子承父業。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輩的企業也就斷了傳承,慢慢走下衰落。又或者幾代人的努力碰上一個敗家子,種種實例不勝枚舉,富不過三代的傳言就這樣流傳下來。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從玄學的角度簡單剖析一下。首先和大家了解一個詞「地運」,中國古人把每20年叫做一運,三個20年叫做一元(就是三運)。三元為一個周期就是分上元、中元、下元,合稱為「三元九運」最早出自《河圖洛書》,自古便被記載於黃曆上。
  • 為啥有些人富不過三代?
    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是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敗家,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富人第三代,一出生,由於祖輩努力的,已經是好的生活,而那些有錢人家的。不能發現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終於出現了兩種情況,要麼就是教出了懂禮貌又討人喜歡的,要不然就是父母溺愛過頭,非常的難管教,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也不是肯定的。富貴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很多人也確實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最終抵達到了富貴的殿堂,但他們在富貴後該做什麼的問題上往往會有不同的選擇。
  •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恍然大悟!
    作者:水木然經常有人這樣埋怨:在歐美/日本等國家,有很多家族式企業,他們往往一個企業傳承了10幾代人,這10幾代人都只做同樣的產品,所以他們不浮躁,有匠心。而中國呢?往往是富不過三代,各種家族傳承到第三代基本上就完蛋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家族能長期霸佔一個細分行業,甚至家族的10幾代人都能穩居上流社會,那麼這個社會上的其它人該怎麼辦?他們豈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了?這恰恰就是中國的特別之處,也是公平之處。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
  • 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富不過三代」一直是很多人在財富傳承上遇到的問題,想要讓財富傳承下去 ,就必須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富不過三代」,也是很多家族面臨的尷尬。在很多家族中,出一位名人後,只在他那一代出名,等第二、三代的時候,就開始變得落魄起來,依靠吃老本的形式延續,等待著坐吃山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通俗來講,就是沒有一個好家訓。一個好的家訓,往往是打破富不過三代常規的關鍵點。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在古代指的是財富還是?
    「富不過三代」的由來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財產無法三代延續?按照現在的邏輯,我們常說的「富不過三代」,這句話被譽為諷刺那些有錢人。那麼什麼叫富不過三代,難道財富真的無法代代延續嗎?這其實和我國古代的繼承制度是有著極大的關聯。
  •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想多了,往上數中國人都是貴族後代
    有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說的是祖上留下來的錢財,基本上三代以內都會被折騰光。很少人知道,這句話後面還有下一句——「窮不過五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祖上是窮人,五代以內也會結束貧窮的命運嗎?還真不是。
  • 中國人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日本如何破解?
    早期所謂「家職」是這一家在朝廷世世代代擔任的職務;「家業」則是家賴以為生的具體的職業;「家產」是俸祿或所經營莊園的產業。「家」制度先在貴族階級形成,後又擴展至整個社會。因此,一旦一個「家」的門第確立下來了,那麼血緣繼承就顯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家職的傳承。
  • 富不過三代原因是什麼
    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很多人討論過,雞湯專家說是因為揮霍,我覺得這簡直是開玩笑!你說富人揮霍,而富不過三代的。都是迎合窮人骨子裡對富人的理解,他的潛臺詞就是誰讓你那麼有錢,花光了吧!活該!
  • 富不過三代
    終於看完了西晉、東晉的歷史,看得人真心糾結,悶得人「藍瘦香菇」,不過最難受最想哭的應該是司馬家族的那些不肖子孫們。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這三位都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知人善任、精通兵法謀略,晉朝前三代篡魏、破蜀、平吳,用忍、冒險、觀大局,各種方法都用上了,隨手一抄就是幾把刷子,最後一統江山,晉朝開局相當好。 但是,從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259-307年)繼位開始,司馬家就一直在動亂。
  • 香港「敗家子」出現機率高 中國人富不過三代?
    不過,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顯示,美國最富有的1%家庭年收入仍佔全美國總收入的25%,更是1967年以來的最高。去年香港GDP為14740億港元,1%香港最富有家庭(約25350多戶)如佔去總收入的25%,即香港平均每戶最富有家庭年入高達1440多萬港元,由此可見有多麼富有;反之,目前月入6000港元以下的香港家庭數目亦在不斷增加中。  香港「敗家子」出現機率高,富不過三代?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導讀: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
  • 「富不過三代」如何破?
    中國創業者們能否破掉「富不過三代」的咒語?我們採訪了世界頂級獵頭公司之一——億康先達(Egon Zehnder)香港辦事處負責人、曾為多家亞洲大型家族企業提供諮詢的朱紅霞。她就家族企業對接班人的選擇標準、選擇時機、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在財富之外實現理念和價值觀的傳承,分享了西方成功家族企業的經驗。以下是我們的訪談實錄。
  • 富不過三代?他們家躲過戰亂和文字獄,富了十五代!
    中國人常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富不過三代」,因為中國歷史上,家族興旺和衰落史是這樣的: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下一輩老成守舊,艱難維持,再下一輩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所以這些老話,都是在說財富傳承的不易。一些傳承百年的家族在躲過了戰亂後,新中國成立,這些名門望族已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如今想要在中國找能夠幾代財富傳承的家族,已經寥寥無幾了。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 為何豪門闊不過三代,富人富不過六代?那麼窮人苦不過幾代呢?
    子曰前不久在讀《易經》時,就發現了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接下來就來具體講講:1、豪不過三子曰先來解釋一下,何為「豪」?這個「豪」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而是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那種。
  • 為何中國人富不過三代?曾國藩的一句話,振聾發聵…
    原標題:為何中國人富不過三代?曾國藩的一句話,振聾發聵… 好運氣背後是三倍的努力  在中國,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趕上改革開放;在美國,嬰兒潮一代被認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可以很容易就找到一份很體面的工作,一生不愁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