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柏楊老師的《中國人史綱》,越發地覺得:讀歷史書絕對是了解世界、開闊眼界的一個成本又低效果又好的方式。讀歷史,能讓我們發覺自己的渺小,讓我們認清自己在歷史中所處的位置。也能讓我們更容易處於「無我」的狀態,你想,過去那麼多朝代、那麼多王國,那麼多人,那麼多王公貴族,不還是都一一死亡了嗎?所留下的,不過是史書上的幾行字而已。
通過讀史,我看到了歷史在不斷地前進,中國在不斷地改朝換代,有這些感悟:
一、自己的喜怒哀樂一點也不重要,並且不應該讓任何恐懼阻礙你前行。有時發個朋友圈,發個文章,會想「別人會怎麼看我?」這種問題,看了歷史,就會想「別人怎麼看我重要嗎?不重要。我問心無愧就好了,幾十年、幾百年後,誰又記得誰呢?」
二、保持高貴的血統真的是太難了,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富不過三代,我原來以為只是窮人嫉妒富人時說的話,讀完歷史,我覺得這幾乎是個定理。因為下一代的基因與資質稟賦完全不是人能掌控的。假如你是一個王朝的開創者,就算你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再好,如果你的下一代資質稟賦非常平庸,壓根不適合做帝王,那麼不論怎麼教育,也不可能教育出「帝王之相」的,頂多能教育成一個知書達理、有氣質的人,這是你把王位傳給他,十有八九你的家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退一步說,就算你的下一代適合做帝王,把王朝打理好了,那麼第二代與第三代的交接又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創始人成功傳給第二代人已是萬幸,第二代人成功傳給第三代人更是萬幸中的萬幸。我簡略地總結了下,成功傳下家業涉及到三個影響因素:一、繼承者有能力且有品德;二、傳承者有獨特的傳承方法;三、繼承者對家風家業不排斥,且也有振興家族的志向。每一項能成功存在的概率本來就小,三項一起存在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