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美國政府正式通知國會,向臺灣出售兩艘佩裡級護衛艦、標槍反坦克飛彈、陶式-2B反坦克飛彈、AAV-7兩棲突擊車、毒刺防空飛彈及其他裝備,共18.3億美元(約合118億人民幣),這是美國四年多來首次對臺售武。這一決定自然受到了華盛頓和臺北的一致歡迎,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什麼用。
先來看看這次美國賣給臺灣什麼貨色。
佩裡級護衛艦是上世紀70年代的古董,已經從美國海軍全部退役,即便此次賣給臺灣的二手佩裡艦「比較新」,也都是1984年下水的,服役已經超過30年。
賣給臺灣的上千枚飛彈中,「標槍」和「陶氏」都是上個世紀研發的著名反坦克飛彈。而毒刺飛彈名氣更大,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出口」了超過500枚毒刺飛彈給阿富汗遊擊隊,這些飛彈給蘇聯人添了很多麻煩。這些飛彈雖然名氣大,但都是小型武器,並且都是上個世紀冷戰期間的武器,很難稱得上「先進」。
此外,售武清單上還包括12輛AAV—7兩棲突擊車、1架AH—64阿帕奇直升機等武器。
再來看看臺灣想要的都是什麼貨?
F16C/D是臺灣當局和軍方早就「垂涎欲滴」的戰機。2011年,歐巴馬政府宣布總額為58億的軍售清單,其中就沒有臺灣當局一再要求的F16C/D,而代之以臺灣空軍原有的F16A/B的升級系統。時隔四年,歐巴馬政府再次對臺軍售,仍然沒敢出售這種先進戰機給臺灣,令臺灣軍方失望不已。
臺灣對更新潛艇部隊的期待由來已久,特別希望購買到美國的柴油動力潛艇。但由於種種因素,自80年代從荷蘭購買到2艘潛艇以來,臺灣至今沒能獲得新潛艇,而荷蘭售臺潛艇曾經導致中國大陸將中荷兩國外交關係降級。
拋開這些武器的先進性不提,近年來中美關係的格局出現變化,臺海形勢也已今非昔比。美方一直把「維持兩岸軍事平衡」作為對臺軍售的主要理由,但是兩岸軍力的差距越拉越大,解放軍對臺軍已經形成壓倒性優勢,美國賣給臺灣多少武器也已不可能重建「兩岸軍事平衡」。由於兩岸經濟規模也有了懸殊差距,臺灣軍事預算就那麼多,它根本拿不出錢來購買能與大陸抗衡的尖端武器系統。
所以,從軍事上說,這只能是一筆「然並卵」的買賣。
再來算算經濟帳。
表面看來,這是一筆極其合算的買賣。
美國對臺軍售的價格都非常高。以佩裡艦為例,此次美國賣給臺灣的佩裡艦據信為1984年造的泰勒號和蓋瑞號。佩裡級護衛艦在研發之初被要求控制造價在4500萬美元以內,而這兩艘使用了31年的佩裡艦居然以1.9億美元的天價賣給了臺灣。無怪乎美國對臺軍售也被臺灣許多人叫做「凱子軍購」。
然並卵!對於美國這麼一個有著巨大全球利益的龐然大物來說,這區區十幾億美元,相比它可能因為這次軍售案而失去的利益,實在不值一提。
對於軍售案可能受到的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美國官方輕描淡寫地表示: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不變。美方的決定完全是基於臺灣的防衛需求。這已經不是新做法,沒有必要對美中關係造成不利的影響,中方可以做出他們認為適當的反應。
也許美國認為,這次的軍售,時隔四年才進行一次,無論金額還是武器數量和質量,都是歐巴馬8年任期內最低的一次,因此,中方的憤怒雖然可以預期,但不會對中美關係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中方並不這麼看。
昨天,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奉命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李凱安,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鄭澤光指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對參與此次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的企業實施制裁。
鄭澤光強調,任何人都不能動搖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幹涉的堅定意志。中方敦促美方恪守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作出的明確承諾,撤銷上述售臺武器計劃,停止美臺軍事聯繫,以免給中美關係和雙方重要領域的合作造成進一步損害。
可以預計,中方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即將出臺,首當其衝的,就是參與此次售臺武器的美國企業。中國已經宣布要對參與此次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進行制裁。雖然具體的制裁名單還沒有公布,但是製造毒刺飛彈和密集陣系統的雷神公司,製造兩棲突擊車的聯合防務公司恐怕難逃制裁了。另外據悉這次軍購還包括一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若消息屬實那麼阿帕奇的製造商波音公司就吃不了兜著走了。在2010年中國也曾經制裁涉及售臺軍火的美國公司。
可以預期,這次的反制行動,將遠不止這項制裁。
▲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
上個月,在巴黎舉行的「習奧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歐巴馬總統表示,希望美方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歐巴馬總統回以「美樂見臺海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發展」的承諾。兩國元首在此後半個月內兩次通電話,表明了共同致力於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決心。諸多表態言猶在耳,美方就不顧中方的再三反對和勸告,一意孤行,怎能不引起中國政府的憤怒,怎能不承擔中美關係產生重大影響的後果?而中美關系所涉及的利益根本不是十幾億美元所能相比的。
看看到時美方還會不會不痛不癢地說「中方可以做出他們認為適當的反應」。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對臺售武,顯示其在臺海的存在和影響力,謀求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局勢,既不影響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又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維持現狀」。然而,臺灣島內一些人可不這樣看。特別是臺灣地區即將在一個月後迎來領導人「大選」,不肯放棄「臺獨」的民進黨有可能要上臺執政。美國此刻宣布軍售,將大大鼓舞這些「臺獨」勢力,幻想成為美國重返亞太、與中國展開競爭的「馬前卒」,更幻想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進一步將「臺獨」理念付諸實踐。真到那時,臺海動蕩,亞太不穩,美國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對於這次美國對臺軍售,臺灣藍綠朝野無不「喜大普奔」。正值「大選」,紛紛藉機大秀與美國的「恩愛」。
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陳以信表示,對於美國多年來持續履行《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等安全承諾,提供臺灣必要的防衛性武器,馬英九已表示肯定與感謝。
陳以信還指出,馬英九任內平均每年軍購金額達到25.1億美元,遠超過陳水扁任內每年平均的10.5億美元和李登輝任內每年平均的13.5億美元。
而民進黨秘書長吳昭燮也表示,民進黨對美國政府決定向臺灣售武表示誠摯謝意和支持。吳昭燮在聲明中還表示,「美國是臺灣重要的安全夥伴,售武行動將加強臺灣安全以及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然而,這些爭相「獻媚」的「感謝」,卻難改臺灣已經淪為美國亞太戰略棋子的尷尬角色。所謂「臺美夥伴」在美國利益面前不值一提,說穿了就是需要時用一下,不需要時可棄的一枚棋子。爭相「秀恩愛」,又有何用?
雖然說了這麼多的「然並卵」,然而還是「然並卵」。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美臺之間玩的這種軍售遊戲並不會停止。但大陸逐漸強大的實力和底氣,勢必會讓美國再打軍售主意的時候,慢慢學會「三思而後行」。
(原創版權,歡迎轉載分享,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