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艦隊的覆滅與「一條鞭法」的成功

2021-02-13 麻辣棉花糖

當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徵討英國時,中國正在大明王朝中興之際,明朝最牛首輔張居正掌握著帝國的命脈,「一條鞭法」閃耀著這位天才政治家的智慧,為大明滌蕩瑕穢,續命近百年。 

 

西班牙無敵艦隊

15世紀歐洲絕地逢生,文藝復興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以地理大發現為代表的大航海時代風起雲湧,為日後歐洲大國崛起埋下了伏筆。在地理大發現中佔了先機的西班牙,忽然爆發,靠著南美洲源源不斷的黃金變成了歐洲第一強國,拳打英國,腳踢北非,威風一時。

 

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有一個瘋狂的想法,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要向西而行去往東方的中國與印度尋找黃金。瘋狂的西班牙王室啟用了他,於是美洲新大陸成了西班牙的後院,西班牙在南美洲和現在的墨西哥擁有了大片的殖民地。那裡土地肥沃種啥長啥,更厲害的是發現了金礦,西班牙從此過上了開船運金子的幸福生活(可惜金子大部分用來買了奢侈品:絲綢、瓷器、香料等等,這是後話)。

西班牙珍寶船是當時有名的肥羊,養活了不少海盜,還有英國德雷克爵士這種奉旨搶劫的(英國女王授意)。但西班牙要敲打英國,還真不是因為被搶錢的事兒,而是因為那個歐洲史上無法繞開的宗教問題。

在西歐,基督教本來只有一個教派—天主教,但文藝復興後,理性的覺醒讓人們開始思考宗教的意義,開始質疑教會和教皇的統治。由此分裂出了大名鼎鼎的新教,簡單講,新教區別於天主教的地方就在於:新教認為基督教義在於《聖經》本身,而不在於教會,所以新教徒不再服從於教會和教皇。

英國彼時正處在「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都鐸王朝。英國本來也是天主教國家,聽從於羅馬教皇的領導。國王亨利八世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直到亨利八世有一天想要離婚。是的,你沒看錯,一國國王,想要離婚需要經過羅馬教皇的批准,而當時的羅馬教皇不批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離婚。亨利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下令英國所有教會都脫離教皇的統治,改為服從國王的命令,國王就是英國基督徒的領袖。

這就是地利之便,孤懸海外的英國天高皇帝遠,不怕教皇徵集歐洲大陸的勢力去攻打他,而事實上,教皇也顧不上,歐洲大陸天主教和新教之爭愈演愈烈,新教徒的勢力不斷擴大,教皇根本顧不上英國,也就隨他去了。

 

到了亨利八世的女兒伊莉莎白繼位,伊莉莎白是個堅定的新教徒,她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給殺了。這下惹惱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菲利普二世是天主教的強大擁護者,能從統治西班牙700餘年的穆斯林手上搶下西班牙(由穆斯林國家再變回基督教國家),西班牙王室對宗教有多狂熱可想而知。菲利普二世不能容忍英國瞎胡搞,1588年,強大的西班牙成立了龐大的艦隊去收拾英國,這支艦隊被命名為「無敵艦隊」!

 

然而這支無敵艦隊從一開始就處處碰壁,先是艦隊的統帥認為時間不合適,要等到天氣緩和些再出徵,結果還沒到時間,統帥大人就先得病去世了,而新的統帥沒打過海戰……終於出徵了,無敵艦隊擺開陣勢想要大決戰,結果英國人不講武德,沒從正面攻擊,而是從側翼和後背用快船發動了襲擊,打完就跑,快速穿插,無敵艦隊就像大象遇到了群狼,有力使不出,稀裡糊塗的就敗了。更要命的是,吃了敗仗返程的無敵艦隊遭遇了大風暴,幾乎覆滅。而後西班牙重組了無敵艦隊並多次遠徵英國,均已失敗告終。西班牙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慢慢下滑,直到1639年的唐斯之戰,逐漸疲乏、弱態漸現的西班牙被荷蘭海軍擊敗,最終回到原點,風光不再。

 

張居正改革

 

當無敵艦隊在暴風雨中瀕臨覆滅的時候,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在幹啥?1588年,中國正值明朝中後期的萬年年間。明朝(1368年―1644年 ),始於洪武大帝朱元璋,傳十六帝共276年,亡於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帝自縊。

 

明朝中後期非常的奇特,皇帝不知道怎麼想的,特別喜歡不上朝,把中央集權的帝國搞得跟君主立憲制國家一樣,真正掌權執政的是文官集團,實際上的皇帝是內閣首輔。從嘉靖一朝開始,皇帝醉心修道,20年不上朝;隆慶皇帝在位時間本就不長,覺得自己的德不配位,於是放權給首輔執政,自己躲清閒。然後就是鼎鼎大名的萬曆皇帝,超越了自己的爺爺,28年不上朝。

皇帝如此,大明朝是立馬風雨飄搖了嗎?並沒有,因為這段時間,明帝國名臣輩出,群星璀璨,是之前提到的庸君賢臣的組合。當然不都是賢臣,比如嘉靖後期的首輔就是被評為明朝第一奸臣的嚴嵩,幸好老天悲憫世人,有嚴嵩就有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幾位各個驚才絕豔,雙商感人,前僕後繼的為大明鞠躬盡瘁,在萬曆首輔張居正的時候,到達頂峰,難得的政治清明、國庫充盈、邊境安寧,史稱「萬曆中興」。

張居正之所以力壓夏言、徐階、高拱等牛人,被稱作明朝最強首輔,是因為只有他強力推動了變法,並在一定時間內取得了成功。張居正的變法總結主要有二:「一條鞭法」與「考成法」。這兩點就直戳要害,前者是稅賦改革,為的是國家的錢袋子;後者是吏治改革,為的是國家運轉的基礎—各級官員。

 

「一條鞭法」,簡單來講就是將種類繁多的賦稅與徭役,統一「計畝徵銀」,將原來的糧長、裡長辦理徵解賦役的「民收民解」制,改為「官收官解」制。「一條鞭法」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做到了兩點:一、化繁為簡。二、利益均衡。

當時的賦稅名目繁多且徵收糧食為主的各種實物,一方面不好運輸和存放,另一方面標準不統一,繳納的實物質量數量如何全憑收稅人定奪。改革後,賦稅不再徵收實物(貢品除外),統一使用銀兩來繳納,不用再糾結數量質量保質期,簡單明了。且簡化了稅賦徭役的繳納環節,縮短了繳納流程,有效減輕了層層盤剝。如此化繁為簡,有效提高了新法的可執行性。

張居正作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深知「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所以改革並沒有一刀切,非黑即白,而是給官員們留了空子,依舊可以斂財,依舊可以貪汙,只不過數量和程度上都有所收斂。如此利益均衡,大大減少了推行新法的阻力。

另一方面,張居正要求重新測量土地,很多瞞報的土地重新登記,這些新多出來的土地都納入徵收範圍,如此開源「節流」(貪汙),國庫裡的銀子就多了起來。

 

所謂「考成法」,簡單來講就對官員實施考核制度,年初的時候訂計劃,內閣為首,分級統領六科、六部、都察院考核各級官員的計劃執行情況,對官員進行考核。考成法為官員上了緊箍咒,很不受歡迎,在張居正去世後,很快便被廢除了。但一條鞭法因為成效斐然且有所包容,被保留了下來,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後來清朝的稅賦制度。

 

總的來說,張居正1578年的改革為萬曆一朝前十年帶來清明氣象,大明帝國呈現中興之相。但隨著張居正的去世,萬曆帝的不作為,新法大部分被廢除,只有一條鞭法勉強留存,大明氣數從此江河日下,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死,明朝亡。

 

 

總結

東西半球兩個故事有相似的軌跡,西班牙稱霸歐洲,大明王朝被尊為「天朝」,但卻都是盛極而衰,西班牙需要反思的是大量的財富如何使用,像暴發戶一樣用來買奢侈品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而大明帝國至萬曆中期以後,再無名臣救世,皇帝昏聵無能,前有東林黨、後有魏忠賢,昏君奸臣的組合一直持續到末代皇帝崇禎。可憐崇禎帝有心無力,大明積重難返,勢不可擋的落入歷史的塵埃中。

 

有趣的是,西班牙暴富之後的「買買買」階段,買的最多的東西就包括大明的絲綢與瓷器,大量白銀流入大明,為明朝續命出了一份力,可見貿易全球化多麼重要,反觀今天的去全球化思潮,也許去全球化的推動者應該好好想想,到底是「送命」還是「續命」。

相關焦點

  • 「無敵艦隊」的覆滅(上)
    如今,在任何一本世界歷史教科書中,都會提到1588年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那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徵英國,卻被英國打得全軍覆滅。
  • 【歷史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中文翻譯】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 1588年 ) 一一英國人在美洲的活動令西班牙國王十分惱火,因為他宣稱整個美洲都是自己的,不想讓英國人染指美洲。西班牙國王決定徵服英國以此終結英國的航海活動,但是,霍金斯、德雷克、羅利和那些持槍的英國人十分頑強,就連不可戰勝的「無敵艦隊」也感到棘手。
  • 輸給老天爺——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的真相
    終於,經過三年的籌備,西班牙人於1588年組織起134艘戰艦開赴英倫——這就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並非「無敵」所謂「無敵艦隊」只是後人對這隻艦隊的稱呼。事實上,它的本名叫GrandeyFelicísimaArmada(幸運的艦隊)。船艦雖多,但質量良莠不齊。
  • 悅讀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Hello~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Reading Time,今天呢,我帶大家來看看歷史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如何被打敗的。
  • 【故事】西班牙無敵艦隊,從崛起到覆滅
    西班牙計劃打造一支龐大的艦隊,從裡斯本出發,與從尼德蘭戰場趕來的帕爾馬在海上會師,並掩護陸軍部隊登陸作戰。為了打造這支對抗英國海軍的無敵艦隊,腓力找到了西班牙海洋艦隊總司令聖克魯茲侯爵,一位屢立戰功的海軍老將。不過遺憾的是,這位侯爵在籌備階段就因為過度勞累而撒手人寰,無敵艦隊的籌備因此陷入了混亂。
  • 英西加萊海戰:傳說中的「無敵艦隊」竟然是這樣覆滅的
    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而腓力二世卻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無敵艦隊」。
  • 歷史大觀園┃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腓力二世耗費巨資,裝備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叫「無敵艦隊」。任命自己最親信的梅·西多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不過,西多尼亞公爵本是陸軍將領,不僅沒有海戰的經驗,而且還暈船,只是由於對腓力二世忠心耿耿,才出任「無敵艦隊」總司令的。「無敵艦隊」一共擁有艦船一百三十四艘,船員和水手八千七百多名,士兵二萬一千多名。這支龐大的艦隊於一五八八年五月底從裡斯本港揚帆出航了。
  •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並非被英國海軍擊敗?
    如今在任何一本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都會提到1588年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那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徵英國卻被英國海軍打得全軍覆滅,英國由此開始海上霸權
  • 歷史課堂--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並非被英國打敗?
    由於只有運輸船沒有戰艦,帕爾馬沒法在無敵艦隊到來之前就做好跨海登陸準備;又因為風向的多變和英軍的襲擾,無敵艦隊也不可能在某一地點長時間地等待陸軍的到來。因此,此次戰役成功的關鍵在於無敵艦隊和尼德蘭陸軍的協調一致,但在沒有電報和電話的時代,要做到這一點無疑太難了。
  • 無敵艦隊
    作者馬丁利一直想寫本關於無敵艦隊的書,作為哥倫畢業大學的歷史學教授,經常浮現大海裡的刀光劍影。作者太有耐心了,積累了大量素材,靈光一現,才動筆去寫。一支艦隊,洋洋灑灑幾十萬字,人物描寫精彩紛呈,尤其是關於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小心翼翼做決策時情景,真實生動。
  • 關於西班牙無敵艦隊,你想知道的細節都在這裡了!(附資源)
    但是艦隊司令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先是放棄了直接登陸普利茅斯的良機,此後又錯失了和帕爾馬公爵在加萊會師的機會,在英吉利海峽,英國與前進的無敵艦隊多次交火,在焦灼中英格蘭採取了「火攻船」,沉重打擊了無敵艦隊的指揮系統。
  • 無敵艦隊被打敗西班牙帝國就完了嗎?
    而要輪到英國人來編織這段歷史記憶時,他們首先會得意洋洋地緬懷的必定是1588年的大捷——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卓越領導下,英格蘭海軍擊潰了來襲的一支陣容強大的西班牙艦隊,史稱「無敵艦隊」。「無敵」這個稱號無疑與歷史事實形成了巨大反差,其中包含了一種英國式的諷刺意味。
  • 王家曦:「無敵艦隊」羅生門與美國的戰略徘徊
    這個爆炸新聞最終變成一場羅生門,點出的是在全球挑戰相對增加和軍事實力相對收縮的大背景下,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走向的逡巡徘徊。川普在記者會上用「armada」而非「fleet」稱呼美軍艦隊,想必也有根植於內心的自負。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海軍稱雄大洋半個多世紀,毫無疑問有自負的底氣。但是世界海軍史上,「無敵艦隊」卻無一例外的黴運纏身,下場黯淡。
  • 子揚說|「無敵艦隊」全軍覆沒之謎……
    顧名思義,「無敵艦隊」就是天下無敵。然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卻上演了一出「以多負少」的悲劇,「天下無敵」變成了「人盡可欺」。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最幸運的無敵艦隊」。
  • 十六世紀西班牙無敵艦隊真的無敵?這款Steam遊戲告訴你歷史真相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時代,當時作為海上軍事強國,西班牙的海上軍隊被稱為無敵艦隊。那麼在十六世紀西班牙艦隊是否真的無敵?實際上並不是。在大航海時代,艦隊一般以帆船為主,沒有現代科技的環境下艦船的航速、體型、火力都受到了限制,即便是海上的一些大風浪都可能會給艦船造成致命威脅。而且根據歷史記載,西班牙無敵艦隊曾多次被英國的海盜所打敗。
  • 如果英國沒有打敗無敵艦隊,世界會是西班牙的麼?
    歷史上有關無敵艦隊的著作不勝枚舉,很多人傾向於認為英西戰爭本質上就是對大西洋貿易路線的爭奪,而無敵艦隊的戰敗標誌著西班牙殖民帝國的衰落和大不列顛的崛起,經此一役,西班牙將對海洋的掌控完全轉交給了英格蘭。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
  • 無敵艦隊的名稱如何而來?又為何會輸給英國海盜?
    無敵艦隊是近代西班牙帝國霸權的象徵之一。由於曾被用於進攻後來的霸主英國,而在教科書上佔有一席之地。但無敵艦隊的失敗本身,就說明這支艦隊根本沒有到達無敵的水平。就是觀察過程,也會發現有很多巨大的缺陷。受到王室庇護的大海盜德雷克,便在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組建過程中搶先動手。他和英格蘭海盜劫掠船隊一起,先後攻擊了無敵艦隊的主要建造基地與港口--裡斯本&加迪斯。西班牙人為了組建無敵艦隊而準備的大量木材和其他原料,在這些襲擊中被毀。出師不利的西班牙人,最後只能使用劣質材料來進行迅速補充。很多用於儲存淡水的木桶,就因為使用了劣質材料而讓飲用水更快變質。
  • 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何會慘敗給弱小的英格蘭海軍
    1588年腓力二世任命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埃爾·布宜諾-蘇尼加為無敵艦隊司令遠徵英格蘭。無敵艦隊擁有130艘戰船與補給船,2萬多名士兵與水手。無敵艦隊不僅船隻大,配備的加農炮威力也大。聽聞無敵艦隊入侵,伊莉莎白一世委任查爾斯·霍華德為英國海軍司令,調集200多艘船隻迎敵。
  • 英西海戰怎麼回事,無敵艦隊為什麼會輸?
    這也是後來無敵艦隊選擇在法國加萊停靠的原因。於是《楠薩奇條約》被腓力二世視為伊莉莎白對西班牙的宣戰。斷斷續續長達二十年的英西戰爭開始了,此時距離無敵艦隊之敗還有兩年。這期間最重要的軍事行動就是1587年德雷克突襲西班牙加的斯港,破壞了部分艦隻與大量裝載物資的橡木桶。這次突襲直接動搖了腓力二世辛辛苦苦穩定的國內政局,還埋下了無敵艦隊的補給隱患。
  • 無敵艦隊竟被英國小船擊潰,擁有百艘戰艦、千門大炮、萬名士兵也沒轍
    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和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人類歷史進入到大航海時代。  西班牙比歐洲其他國家更早認識到海權的重要性,便集全國之力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萬名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並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