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艦隊」的覆滅(上)

2021-02-26 樂讀

如今,在任何一本世界歷史教科書中,都會提到1588年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那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徵英國,卻被英國打得全軍覆滅。

很多人認為,英西戰爭本質上是對大西洋貿易路線的爭奪,而無敵艦隊的戰敗,標誌著西班牙殖民帝國的衰落和大不列顛的崛起。經此一役,英國擁有了海上霸權,走上了蓬勃發展的康莊大道,而西班牙則由盛轉衰,將「日不落帝國」的招牌拱手讓給了英國。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幾百年來,人們在研究這場大戰的時候,都不免去探尋,西班牙艦隊「無敵」的稱號真的只是一種諷刺的稱謂嗎?畢竟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是在英格蘭還是在西班牙,人們都相信,是來自上帝的風暴打敗了無敵艦隊。

大眾簡單的歷史常識與複雜的史實之間往往有著巨大的鴻溝,無敵艦隊之役恐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證之一。本期節目為您講述——「無敵艦隊」的覆滅(上)。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

1587年3月,在西班牙馬德裡西北方45公裡處的皇家修道院中,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坐在一間暗室中陷入沉思。

擺在他面前的,一份是他最優秀的艦隊指揮官聖克魯茲侯爵阿爾瓦羅·德·巴贊寫的遠徵英格蘭的計劃,附帶詳細的軍需報告。根據報告,為了遠徵,光戰船就要將近600艘,更別說6.4萬士兵、3萬名水手,還有滿足戰鬥所需的成千上萬的軍械和物資補給。侯爵開出了一份天價的預算,卻不能保證最終徵服英格蘭。

另一份作戰計劃中,菲利普最得力的陸軍首領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大·法爾內塞則將希望寄托在「時機」上。按他的計劃,只要出動3萬步兵和4000名騎兵,外加英格蘭本土天主教徒的內應,就能從內部瓦解伊莉莎白一世的政權,而成功的關鍵在於潮汐和風向。這份計劃靠的是出其不意,缺的是周密安排。既沒錢又謹慎的菲利普只能潦草評價:「幾無可能!」

 

在大部分人及很多傳統歷史學家的眼中,1588年的這場宏大戰役是中世紀制海權的爭奪戰,是對到美洲和亞洲新航路爭奪的現實較量。總之,為經濟利益而戰可以說是對這場戰爭的最佳註解,也是最容易讓現代人理解的原因。

然而,擴展視角,將關注點不局限於英格蘭和西班牙這兩個交戰國,就會發現整個歐洲都在屏住呼吸觀望這場大戰,巴黎、羅馬還有阿姆斯特丹都牽涉其中。這場戰爭在16世紀的人們看來,遠遠不止爭奪經濟利益這麼簡單。

15世紀,人類進入帆船時代。歐洲人熱衷於開拓新航線,其中以西班牙和葡萄牙最為積極。1492年,在西班牙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西班牙率先開始對美洲殖民。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牴達印度,葡萄牙人迅速壟斷印度的香料,在擊敗阿拉伯人之後,他們將航路延伸到了日本。

【哥倫布(1451-1506)】

 

隨著印度洋、太平洋航線開通,大西洋沿岸的商人階層開始崛起。而從地中海到波斯灣則死氣沉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沒落,歐洲文明的中心轉向大西洋。經過幾個世紀的積累,西班牙、葡萄牙、法蘭西、荷蘭、英國,先後崛起為海上強國。

16世紀下半葉,西班牙正如日中天,它在和葡萄牙的爭奪中屢屢得手,吞併了葡萄牙的許多殖民地。在外,西班牙勢力範圍遍及歐、美、亞、非四大洲,掌握了歐洲同東方和美洲貿易的壟斷權,而且擁有廣大的美洲殖民地,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在內,它囊括了幾乎一半的歐洲天主教世界。

西班牙帝國的國王卡洛斯一世曾經豪言:「在朕的領地上,太陽永不落下」,這也是「日不落帝國」最初的由來。

 

然而,西班牙當權者盡情享受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只知道對工商業徵收重稅,導致西班牙的工商業難以和海外競爭。貴族手中的金錢不用來使資本增值,全用於在海外購買奢侈品,導致經濟逐漸衰落。

另外,西班牙國內的政治和宗教保守勢力也導致西班牙走向衰敗。大貴族中,有許多人從事牧羊業,大大破壞了農業生產。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大肆迫害新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導致西班牙人口在16世紀到17世紀初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300萬。

與西班牙的江河日下相比,這時的英國則蒸蒸日上。當時距離瓦特改良蒸汽機,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有將近200年,英格蘭遠比後來要窮僻得多。但它通過圈地運動、海外掠奪,特別是把海外貿易與赤裸裸的海盜行為結合在一起,獲得了飛速發展。

【16世紀西班牙的勢力範圍】

 

對「邪惡政權」開展「聖戰」

英國的擴張,讓西班牙不能容忍。起初,英國的力量相對薄弱,只能用沿路打劫的方式,攔搶西班牙運送貨物的船隻,騷擾西班牙的美國殖民地,這引起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強烈不滿。一開始,菲利普二世並不想訴諸武力,而是想通過宗教力量來解決問題。

菲利普二世是一個天主教帝國的堅決推崇者,極力反對在歐洲宗教改革中產生的新教。因為伊莉莎白一世支持新教,英國天主教勢力不承認她是合法的女王,於是菲利普二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伊莉莎白的表親瑪麗·斯圖亞特扶上英國王位。

1587年,菲利普二世在英國組織顛覆活動,慫恿英國的天主教徒暗殺伊莉莎白,另立瑪麗為女王。然而東窗事發,英格蘭掌握了切實的證據,伊莉莎白以叛國罪為由,下令將瑪麗斬首示眾。

 

1587年2月8日,瑪麗女王被處斬。據說當時劊子手失手,第一斧頭砍在了後腦勺上。最終,劊子手舉起她的頭,高喊「上帝保佑女王」,英國最重要的天主教勢力象徵就這麼香消玉殞了。瑪麗的死標誌著以伊莉莎白一世為代表的新教勢力的一次暫時性勝利,也成為歐洲新教和天主教國家之間兵戎相見的導火索。

聽說瑪麗被處斬,西班牙、法國等以信奉天主教為主的民眾出離憤怒。大臣們力勸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出兵,教訓一下英倫小島和他們膽大妄為的女王。但菲利普二世異常謹慎。

一方面,英格蘭人不斷試探西班牙的底線,令國內群情激憤,不出兵顯然難以服眾;另一方面,彼時的西班牙債臺高築,面對戰爭這種高風險事件和海軍龐大的支出,出兵似乎又是最差的選擇。對兩方面因素的考慮,令伊比利亞半島的君主進退維谷。

【1895年無聲電影《斬首瑪麗·斯圖亞特》】

 

對教皇還有歐洲其他天主教政權來講,聲討新教徒伊莉莎白還有她主政的所謂「邪惡政權」似乎成了新的「聖戰」目標。

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很清楚,當時英國幾乎算是歐洲新教勢力的大本營,無論是法國內部的胡格諾教徒、尼德蘭地區的反西班牙起義,還是越來越多的蘇格蘭新教徒,英格蘭要麼是背後金主,要麼獻計獻策。而德意志地區,還有斯堪地那維亞的新教君主也在尋求英格蘭的幫助。瑪麗女王的死,是教皇手中的鞭子,用來鞭策他在歐洲的同盟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開啟這場「聖戰」。

對菲利普二世來講,英格蘭問題太複雜,不是一兩次戰役能解決的。不過,西班牙的確又有太多理由去開戰。

1577年到1580年間,伊莉莎白資助的海盜德雷克完成了環球航行,對西班牙帝國的海洋優勢構成了威脅。更讓菲利普惱火的是,西班牙屬地尼德蘭叛亂不斷,英格蘭不僅派志願武裝加入叛亂,還增加了正式的武力和財力支援,導致原本佔有優勢的帕爾馬公爵連吃敗仗。「欲得尼德蘭,先取英格蘭」,貌似很有道理。

 

此外,菲利普很有可能在情感上覺得他有義務在英格蘭重塑天主教的權威。一方面因為在歷史上西班牙一直都是天主教最堅固的堡壘,另一面則是因為伊莉莎白的那位表親瑪麗曾經與菲利普有過短暫的婚姻,由此衍生出菲利普對英格蘭的一種「責任感」。

自從1581年菲利普二世被加冕為葡萄牙國王菲利普一世,伊比利亞半島整合在統一的王權之下以後,西班牙在大西洋的實力大增,葡萄牙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也盡在菲利普手中。

更重要的是,在徵服葡萄牙的過程中,幾場關鍵戰役的勝利讓西班牙人有些飄飄然,覺得擊敗英國海軍也並非難事。當時指揮這些西班牙艦隊的就是海軍名將聖克魯茲侯爵,也正是在這個契機中,他向國王提議遠徵,從而有了前面提出的兩種方案。

 

對菲利普來講,還有一個問題至關重要,那就是法國。拋開宿怨不談,法國國王亨利三世曾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首領,雖然後來改信天主教,但立場一直都不堅定,還總是襲擾與尼德蘭交界的地區。在這種狀況下,如果西屬尼德蘭想要部署軍隊攻打英格蘭,難保法國不會背後捅刀子。這個問題在1588年5月12日迎刃而解,法國天主教徒的領袖吉斯公爵攻入巴黎,亨利三世倉皇而逃。法國這個威脅解除了,西班牙的出徵至少不會受到法方的騷擾。

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事件之間緊密的聯繫以及突然出現又或消失的契機,都構成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最終成行並開赴英格蘭的原因。也許經濟利益這個推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歐洲新教與天主教間的鬥爭,以及王室間複雜的家族關係,都被菲利普二世放在了衡量是否開戰的天平之上。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與菲利普二世小心謹慎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常年與歐洲各國男性君主打交道的過程中,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則練就了一身非凡的外交和政治才能。

在兩個世紀中經歷了英法百年戰爭和宗教改革的英格蘭,此時已悄然做好了準備。作為對同屬新教聯盟的荷蘭的直接支持,女王將英格蘭海軍駐紮在尼德蘭,以確保其獨立;在做好備戰工作的同時,以維護臣民為出發點,她也做好了接受和平談判的準備。

除了兩位參戰國君主外,西班牙駐尼德蘭總督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大·法爾內塞及天主教方面的外交活動,荷蘭方面的緊迫需要,以及英國海盜德雷克的不斷挑釁,都成為戰爭爆發的推動因素。尤其是海盜德雷克,對西班牙的制海權構成了重大挑戰。

奉旨搶劫的「皇家海盜」

 

海盜是個古老的職業,從古埃及時代就有,北歐的維京海盜曾稱霸一方。但海盜真正馳騁大洋,還要到1500年以後,這個年份也是今天主流歷史學界公認的「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1519年麥哲倫首次完成了環球航行。從那時起,歐洲人瘋狂地追求財富,很多人揚帆出海,去實現發家致富的夢想。這一時期,英國政府默許海盜逞兇,最著名的海盜就是霍金斯和其堂弟德雷克,兄弟倆都深受英國女王器重。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年出生於英國西南部德文郡的一個佃戶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從10歲起就到海上謀生,20歲成為船主。德雷克很快就發現,僅在近海做點運輸生意,一輩子也發不了大財。此時,他的堂兄霍金斯依靠販賣黑奴的生意發家致富。德雷克賣掉了自己的小船,加入到霍金斯的船隊,一起從事奴隸貿易。

 

1568年,德雷克和霍金斯帶領5艘販奴船前往墨西哥。由於受到風暴襲擊,船隻受到嚴重損壞。起先,西班牙總督同意他們進港修理,但在幾天後突然下令攻擊,將英國船員全部處死,僅有德雷克和霍金斯逃離虎口,撿了一條命。從此,德雷克發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向西班牙復仇。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後,西班牙對海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遠遠超過其他歐洲國家。西班牙率先進入美洲大陸,在毀滅了阿斯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後,徹底控制了中南美。

為壟斷歐亞之間的貿易路線,他們封鎖了航路,嚴禁一切國家的船隻來往,浩瀚的太平洋成了西班牙的內海。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城市,大肆掠奪,開採金礦,把金條和金幣運回西班牙。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富,歐洲各國的君主們無不垂涎欲滴,那些原來在近海或地中海做貿易的商人也躍躍欲試。

【16世紀歐洲人眼中的南美洲(左)與實際的南美洲(右)】

在伊莉莎白一世當政的時代,英國的海上力量還很弱。也想從美洲分一杯羹的英國女王想出了一個邪惡的主意:頒發「私掠許可證」。當時對海盜懲罰非常嚴厲,如果被捉到就要被判絞刑。而擁有「私掠許可證」的海盜被本國海軍逮捕後,就可以無罪釋放,也就是「奉旨搶劫」。

不過,「私掠許可證」不是白拿的,搶奪的財富要按一定比例上交政府。女王有時候也會給擁有「私掠許可證」的海盜投資。說白了,就是政府支持你去搶劫,搶西班牙人!

德雷克就是第一批得到「私掠許可證」的船長。1572年5月,德雷克率領2隻帆船和70多名水手,殺向加勒比海,目標是巴拿馬地峽北部的迪奧斯港。這裡是西班牙轉運黃金的重要樞紐。西班牙人先把從南美掠奪的金銀沿太平洋東岸海運到巴拿馬,然後用騾馬隊運送到迪奧斯港集中;最後,滿載金銀的貨船在戰艦的護送下返回西班牙。

 

德雷克率領海盜突襲了迪奧斯港,但他們遺憾地得知,在這裡貯存了近一年的財寶已經在幾個星期前被運走了。德雷克不甘心空手而歸,他在附近的叢林中潛伏下來。

從原住民口中,德雷克了解到,幾個月後將有一批白銀再次運到迪奧斯港,他決定伏擊。但苦等了半年,他也沒見西班牙人的蹤影。在嚴酷的條件下,水手們一個個的倒下,最後德雷克的隊伍剩下不到20人,他的兩個親弟弟也死於槍傷和黃熱病。幸好德雷克的手下在外海遇到了一艘法國私掠船,他們成功說服了這些法國人加入冒險。

不久,滿載金銀的騾馬隊伍來了。德雷克率領英法海盜順利地消滅了50多名護衛員,奪得了財寶。令人欣喜的是,180匹騾馬身上運輸的不僅有銀錠,還有大量的金幣,財寶多得無法一次運走。德雷克忍痛扔下一些銀錠,帶著所有的金幣和部分白銀返回英國。

【傳奇海盜德雷克】

 

環球航行第二人:德雷克爵士

這一次,德雷克搶到了10萬金幣和15噸銀錠。當他回到家鄉普利茅斯時,百姓們扶老攜幼到港口歡迎他們的英雄。德雷克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英國年輕人加入到「皇家」海盜的行列中。伊莉莎白女王召見了德雷克,她親切地稱這些海盜為「海狗」。

1577年12月,德雷克又帶領5艘帆船啟程。當船隊行駛到赤道的時候,德雷克突然宣布這次的目的地是太平洋,船員們都驚呆了。要知道,當時還沒有巴拿馬運河,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只有麥哲倫海峽。人們認為海峽南岸的火地島是一個南方大陸的北端,而那裡不僅風高浪急,還有西班牙人的重兵把守。自從1519年,麥哲倫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西班牙人就控制住了麥哲倫海峽。

 

這樣一個冒險計劃自然遭到了水手們的反對,在航行途中,德雷克遭遇了譁變。雖然他果斷地鎮壓了譁變,可還是允許2艘船的水手回了家。1578年9月,德雷克率領3條帆船來到麥哲倫海峽。太平洋上巨浪滔天,船隊中最小的「瑪麗哥特號」被風浪打翻,數十名水手葬身海底;另一艘運氣好一些的船「伊莉莎白號」被吹回海峽,不得不返回英國。只有德雷克率旗艦「金鹿號」通過了海峽。

船在順風向南航行了幾晝夜後,水手們驚奇地發現,西邊的海岸消失了,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德雷克被這意外的發現驚呆了,他高興地向大家宣布:「傳說的南方大陸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是在更遙遠的海域」。後來,這條通道被命名為「德雷克海峽」。

【「金鹿號」復原圖】

 

其實,德雷克並非第一個發現「德雷克海峽」的人。早在1525年,西班牙藉航海家荷賽西已發現這條航道,並親自駕船經過這個海峽。可是西班牙人卻沒有把這個「秘密」公之於眾。

原因很簡單,麥哲倫海峽是一個很狹窄的海峽,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西班牙人只要派兵把守,就可以保證太平洋成為西班牙人的地盤。而「德雷克海峽」面積廣大,西班牙人難以看守,因此,他們不願意把事情宣揚出去。

西班牙人相信,只要扼守住麥哲倫海峽就萬無一失,所以在太平洋上沒有部署一個西班牙士兵。進入太平洋後,德雷克揚帆北上,沿著南美洲西海岸一路搶掠。西班牙人根本想不到,在太平洋上也會有英國海盜,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屢遭打擊。

 

雖然「金鹿號」排水量只有100噸,僅擁有18門大炮和約60名水手,但毫無戒備的西班牙人還是被打得暈頭轉向。在秘魯到巴拿馬的海域,德雷克還搶劫了一艘西班牙運金船,獲得了80磅黃金、26噸白銀和大量寶石。「金鹿號」成了一隻大洋上的流動金庫。

德雷克知道,他們在太平洋劫掠的消息不久就會傳遍南美,西班牙人肯定會派艦隊搜捕,如果再從南美南端回國,必定是兇多吉少。具有賭徒性格的德雷克認定,「既然大西洋與太平洋在美洲南端相連,那麼在北端一定也是相連的」。於是他向北航行,希望找到回家的路。

「金鹿號」沿著墨西哥西海岸和美國西海岸一路北行。在半個多月的航行中,德雷克第一次標出了美國西海岸的具體位置,這與他發現「德雷克海峽」的兩項成就使其躋身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行列。

【德雷克的航程約5.8萬公裡,是繼麥哲倫之後環球航行第二人】

 

在美國與加拿大交界的海域,德雷克遭遇了惡劣的天氣,北方航道變得遙不可及。在南北兩線回航都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德雷克決定駕駛這艘100多噸的小帆船向西橫渡太平洋,取道回國。

實際上,德雷克橫渡太平洋也不是一時衝動。他此行帶著英國女王給中國皇帝一封信,表明了英國希望通商的意圖。在行駛到印度尼西亞群島時,德雷克遇到了一個叫包少師的中國人。這位中國人願意帶德雷克去中國,並告訴德雷克,現在統治中國的是「洪武皇帝」。他還告訴德雷克,如果你和我去中國,皇帝也會賞賜給你許多金銀財寶。

德雷克雖然很動心,但最終他沒有跟著包少師去中國。這一時間比馬格爾尼覲見乾隆皇帝要早200多年。

 

1580年9月26日,「金鹿號」載著56名倖存的冒險者和滿船財寶貨物回到英國普利茅斯港。「金鹿號」此次航程58000公裡,相當於繞行赤道一圈半,德雷克成為歷史上繼麥哲倫後第二個完成環球航行的人。

這次劫掠之旅獲取的財寶極為可觀,其具體數字秘而不宣,只知道對英國財政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保守估計,其總數達150萬英鎊,按今天的金銀價值計算,約合1.2億美元。這筆錢相當於西班牙國王在美洲礦產年產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等於英國王室一年的全部收入。

德雷克將所得財物的三分之一獻給了女王陛下。他還將最大的一個寶石獻給女王,直到今天,這顆寶石還鑲嵌在英國女王的王冠上。激動的伊莉莎白一世將德雷克請進王宮,花了6個小時聽他講述冒險經歷,並親自登上「金鹿號」,冊封德雷克為爵士。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冊封德雷克為爵士】

 

  本文綜合摘編自《文史參考》、《國家人文歷史》、澎湃新聞、搜狐網以及專著《無敵艦隊》、《創造世界史的海盜》。

更多資訊,請關注深圳新聞廣播FM89.8每周六上午9:00至11:00播出的《新聞周刊》節目

相關焦點

  • 輸給老天爺——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的真相
    終於,經過三年的籌備,西班牙人於1588年組織起134艘戰艦開赴英倫——這就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並非「無敵」所謂「無敵艦隊」只是後人對這隻艦隊的稱呼。事實上,它的本名叫GrandeyFelicísimaArmada(幸運的艦隊)。船艦雖多,但質量良莠不齊。
  • 無敵艦隊的覆滅與「一條鞭法」的成功
    西班牙無敵艦隊15世紀歐洲絕地逢生,文藝復興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以地理大發現為代表的大航海時代風起雲湧,為日後歐洲大國崛起埋下了伏筆。在地理大發現中佔了先機的西班牙,忽然爆發,靠著南美洲源源不斷的黃金變成了歐洲第一強國,拳打英國,腳踢北非,威風一時。
  • 悅讀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Hello~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Reading Time,今天呢,我帶大家來看看歷史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如何被打敗的。
  • 【故事】西班牙無敵艦隊,從崛起到覆滅
    西班牙用它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財富,組建出一支強大的「無敵艦隊」,它橫行在大海上,向西方其他國家宣示自己的霸主地位。其實,西班牙最強勢的軍事力量是陸軍步兵,步兵不僅具備良好的裝備和高度的專業水準,而且他們的指揮官是在歐洲聲名赫赫的帕爾馬親王。帕爾馬擅長備戰工事、作戰指揮,他甚至能讓七拼八湊起來的僱傭軍迸發出前所未有的作戰潛力和團結意識,變得銳不可當。
  • 英西加萊海戰:傳說中的「無敵艦隊」竟然是這樣覆滅的
    1588年5月末,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裡斯本揚帆出航,遠徵英國。這時「無敵艦隊」共有艦船134艘,船員和水手8000多人,搖槳奴隸2000多人,船上滿載2.1萬名步兵。6條火龍順風而下,向西班牙艦隊急馳而去。頓時,火海一片,烈焰熊熊,「無敵艦隊」一片混亂,在斷纜開航時各船亂成一團,有的相撞沉沒,許多船隻燒毀。
  •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並非被英國海軍擊敗?
    如今在任何一本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都會提到1588年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那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徵英國卻被英國海軍打得全軍覆滅,英國由此開始海上霸權
  • 無敵艦隊
    作者馬丁利一直想寫本關於無敵艦隊的書,作為哥倫畢業大學的歷史學教授,經常浮現大海裡的刀光劍影。作者太有耐心了,積累了大量素材,靈光一現,才動筆去寫。一支艦隊,洋洋灑灑幾十萬字,人物描寫精彩紛呈,尤其是關於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小心翼翼做決策時情景,真實生動。
  • 歷史課堂--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並非被英國打敗?
    西班牙人獲悉英國艦隊主力此時就在普利茅斯修整,以艦隊副司令雷卡爾德(Juan Martinz de Recalde)為首的軍官們主張,入夜後發起進攻,把敵人殲滅在港內,但麥迪納·西多尼亞態度消極,軍事會議上因此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最終,突襲計劃被放棄。
  • 無敵艦隊被打敗西班牙帝國就完了嗎?
    在20世紀之前,英西海軍有數次為海戰史所銘記的激烈交鋒,總體上西班牙是處於下風的。大概正因為此,在馬德裡的海軍博物館,西班牙人才會很顯耀地展示在對英國海軍不多的幾次勝利中所繳獲的戰利品。而要輪到英國人來編織這段歷史記憶時,他們首先會得意洋洋地緬懷的必定是1588年的大捷——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卓越領導下,英格蘭海軍擊潰了來襲的一支陣容強大的西班牙艦隊,史稱「無敵艦隊」。
  • 王家曦:「無敵艦隊」羅生門與美國的戰略徘徊
    這個爆炸新聞最終變成一場羅生門,點出的是在全球挑戰相對增加和軍事實力相對收縮的大背景下,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走向的逡巡徘徊。川普在記者會上用「armada」而非「fleet」稱呼美軍艦隊,想必也有根植於內心的自負。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海軍稱雄大洋半個多世紀,毫無疑問有自負的底氣。但是世界海軍史上,「無敵艦隊」卻無一例外的黴運纏身,下場黯淡。
  • 子揚說|「無敵艦隊」全軍覆沒之謎……
    顧名思義,「無敵艦隊」就是天下無敵。然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卻上演了一出「以多負少」的悲劇,「天下無敵」變成了「人盡可欺」。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最幸運的無敵艦隊」。
  • 如果英國沒有打敗無敵艦隊,世界會是西班牙的麼?
    歷史上有關無敵艦隊的著作不勝枚舉,很多人傾向於認為英西戰爭本質上就是對大西洋貿易路線的爭奪,而無敵艦隊的戰敗標誌著西班牙殖民帝國的衰落和大不列顛的崛起,經此一役,西班牙將對海洋的掌控完全轉交給了英格蘭。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
  • 十六世紀西班牙無敵艦隊真的無敵?這款Steam遊戲告訴你歷史真相
    大航海時代又被稱為地理大發現,是歷史上15世紀至17世紀的一段時期。
  • 無敵艦隊的名稱如何而來?又為何會輸給英國海盜?
    無敵艦隊是近代西班牙帝國霸權的象徵之一。由於曾被用於進攻後來的霸主英國,而在教科書上佔有一席之地。但無敵艦隊的失敗本身,就說明這支艦隊根本沒有到達無敵的水平。就是觀察過程,也會發現有很多巨大的缺陷。無敵艦隊在海戰兵力上還居於劣勢由於無敵艦隊本身的兵力,還不足以搞定整個英格蘭。
  • 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何會慘敗給弱小的英格蘭海軍
    政治上她重用賢才,成為聖公宗的最高領袖;經濟上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宗教上緩和新教與天主教的矛盾,實施較為寬容的政策;外交上十分謹慎,在法蘭西與西班牙之間小心周旋,以防禦為主,避免大的戰爭。伊莉莎白的政策使得英格蘭避免了分裂,走向富強。因為英格蘭實力較弱,不能與強大的西班牙直接對抗,伊莉莎白採取私掠政策,授予英國船長私掠許可證,允許他們從事海盜行為,搶劫除英國船隻以外的一切船隻。
  • 英西海戰怎麼回事,無敵艦隊為什麼會輸?
    對於風帆時代,去了解認識的最好的切入點個人認為便是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西歐近海要道英吉利海峽,被公認為歷史上四大海戰之一。1588年7月29日,無敵艦隊已經進入英吉利海峽,出現在英國西南邊康沃爾郡的海平線上,靠近普利茅斯外海。而此時英國人的艦隊已經在德雷克建議下選擇了普利茅斯港作為集結地,卻因為風浪無法出港。雙方戰術思路。西班牙:腓力二世的目的是摧毀英格蘭,因此西班牙艦隊的最終目的是登陸作戰。
  • 全局觀點之戰爭系列——霸權之戰(五):無敵艦隊之役
    起初英格蘭又佔據了上風優勢,但是隨著東風的減弱,英格蘭又逐漸處在劣勢一方,但是此時西班牙艦隊並未抓住機會向英格蘭艦隊發起猛烈進攻,戰機轉瞬即逝,再次被德雷克抓住,因此英格蘭有一次站在上風口,給了無敵艦隊又一次的打擊。之後兩日英西兩國又在懷特島附近進行了交火,8月6日無敵艦隊到達加來海峽,準備與帕爾馬公爵匯合。
  • 海上爭霸:西班牙無敵艦隊五次遠徵、英荷四次海上爭霸
    一,西班牙無敵艦隊五次遠徵英國。西班牙無敵艦隊是西班牙16世紀晚期著名的海上艦隊。
  • Z艦隊的覆滅:兩艘戰列艦百門高射炮沒打過60架轟炸機
    事實上,當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航空母艦在戰鬥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已經讓世界主要大國矚目,但是,英國人還死抱著「世界老大」、「海軍領頭羊」的昔日榮耀不放,並沒有重視航母,仍然將戰列艦當做「殺手鐧」,在海戰思想上就已經落伍了。此次增援遠東,英國僅僅派出了一艘載機40架的「無敵」號,而這艘有可能改變戰局的航母還在半路上觸礁受傷,不得不返回本土修理。真是天意。
  • 無敵艦隊竟被英國小船擊潰,擁有百艘戰艦、千門大炮、萬名士兵也沒轍
    西班牙比歐洲其他國家更早認識到海權的重要性,便集全國之力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萬名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並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正是憑藉這支橫行大西洋的「無敵艦隊」,西班牙成為人類大航海時代的「開路先鋒」,從海外掠奪了數以萬計的黃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