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瓊坦克發展史:理想豐滿與現實骨感

2022-01-31 巴山夜雨小涮鍋

印度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和潛在的超級大國,一直有很濃烈的民族自強意識,這種意識被包括在軍工中。

早在60年代初,才獨立10多年的印度就開始了「國產坦克」研發。印度的第一款國產坦克是「勝利主戰坦克」,由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並製造樣車,然後在印度馬德裡附近的阿瓦迪市建造一家生產廠。

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大獲全勝,直接導致了東巴基斯坦的分裂獨立(即今孟加拉國),但戰場上,勝利式坦克的表現卻讓印度不太滿意。

於是就在1972年,印度宣稱,準備自行研製和生產先進的新型坦克。這款坦克最初被命名為「印度豹」,並很舉哀開始了前期研製。1974年3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印度豹」坦克計劃。該坦克到1985年才定名為「阿瓊」。

70年代,正是印度鋒頭最盛的時候,與美國、蘇聯關係都不錯,又在對巴基斯坦的鬥爭中佔據上風。這讓印度政府信心爆棚,一心想要國產一款最為先進的坦克,確立自己世界軍事強國的地位。為此,印度政府批准了1.55億盧比的資金,折合當時的360萬美元。對70年代的印度,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70年代的印度雄心勃勃,為自己的印度豹(即後來的阿瓊)制定了強悍的指標。由於當時,西德的豹2坦克是國際市場上的民心,因此印度的規劃也是以豹2為參照目標。根據規劃,印度豹的戰鬥全重為50噸,應配備120毫米的線膛炮,還要有高性能彈藥、先進火控系統、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及高效傳動系統、複合裝甲,其性能要求全面超越當時德國正在研製的「豹」2坦克。同時,上述各先進設備,要求徹底的國產化。

根據計劃,印度豹應該在1983年12月前完成第一輛樣車,然後按每月一輛的速度生產出12輛樣車,即在1984年內完成,在80年代中後期實現量產和服役。

印度豹項目在1974年撥款立項後,一直受困於諸多技術問題,處於研製進度落後於計劃的狀態中。到1984年3月,製成了首批兩輛樣車。這個比計劃晚幾個月,倒還不算嚴重,但資金的耗費卻急劇上升。印度方面迫不及待,在1985年3月將其首次公開展出,並在4月正式命名為「阿瓊」。但此時的阿瓊,僅僅是滿足「造出來」這個特徵,其他特性簡直一塌糊塗。

在機動方面,印度最初準備採用美國M1主戰坦克配套的燃氣輪機,但因為燃氣輪機耗油巨大,財大氣粗的美國燒得起,印度有點心疼,於是改用國產柴油機。這一「國產」就出事了。原本額定功率1500馬力的國產柴油機,製造出來後的實測功率只有500馬力,即使通過增壓也只打到1000馬力。這麼搞,坦克就真變成了拖拉機。沒法子,印度人只好選擇了德國

MTU公司的柴油發動機作為替換。但因為嫌「豹2」坦克的發動機體積過大,重量超重,竟然改選「豹」1坦克配套的830馬力發動機,同時要求德國MTU公司將發動機功率強行提升到1400馬力。這種強行「超頻」的結果,使得阿瓊發動機故障率極高。再加上阿瓊採用的液氣懸掛,也是屬於容易損壞、保養不便的精密系統。而印度國產的履帶和負重輪,也是故障頻發,據稱在試車時,阿瓊跑幾十公裡就會履帶斷裂,跑200公裡就會負重輪損毀。

在火力方面,阿瓊坦克採用了熱門一時的線膛炮,而且口徑達到120毫米。但事實上,線膛炮相對於傳統的滑膛炮,雖然具備射擊精度更高的優勢,但也更容易損耗,難以保養,壽命短。這也是世界各國先進坦克,包括美軍M1A3、俄軍T90S、我軍99式依然還採用滑膛炮的原因。包括印度豹攀比的對象——西德豹2,也是採用的滑膛炮。印度軍方見獵心喜,趕著上了120毫米的線膛炮,在南亞潮溼的氣候中,無疑極大縮短了壽命。

除此之外,「阿瓊」坦克的火控系統計算機來自西班牙伊諾薩公司,炮控系統由德國FWM公司提供,履帶橡膠墊由Clouth公司提供,履帶板及履帶銷由迪爾公司提供。所謂的國產坦克,其實60%的部件靠進口,印度還是組裝工而已。

1985年展出並命名後,「阿瓊」在1987年舉行了盛大的「量產下線儀式」,將5輛披紅掛彩的阿瓊坦克轉交軍方。然後此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動靜了。因為就在次年,印度對「阿瓊」進行了第一次廣泛的技術試驗,結果發現很多嚴重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只能繼續修改、打補丁,坦克列裝從此遙遙無期。

到1991年年底的時候,印度陸軍要求放棄這個已經拖了近20年的項目,但他們太天真了。對印度政府而言,國產阿瓊關係到顏面,豈能說扔就扔?為此他們一面用政治力量壓制軍方,另一方面再次注入重金改進。但在1994年和1995年的試驗中,軍方已經降低了要求,阿瓊坦克依然無法滿足。為此,軍方將這款耗資巨大的坦克判定為「不適宜上戰場」,印度媒體甚至將其戲稱為「主敗坦克」。1996年,試用中的阿瓊坦克又遭嚴重損壞。看看砸了那麼多錢,20多年裡只造出來20多輛樣車,還故障不斷,印度陸軍忍無可忍,公開稱「阿瓊」是「白象」,意思是「無用的累贅」。

印度政府到這一步也豁出去了,他們繼續撥款燒錢,對阿瓊修修補補。1999年3月,印度政府在軍方的反對下,決定撥款4.25億美元用於生產124輛「阿瓊」MK1坦克,這麼算每輛單價高達235萬美元(還不算研發費用),比俄羅斯的T90還貴。這124輛坦克計劃在2001年開始交付,2003年前裝備完畢。結果這個計劃又延遲了。由於開發測試拖延太久,原本預量產型的組件生產供應體系發生變更,成本也繼續上漲。

直到2004年,第一輛量產型阿瓊MK1才交付印度軍隊。這時候,距離立項已經高達32年,而坦克單價則上漲到470萬美元,幾乎接近美國M1A1的價格。

再加上服役後在彈藥、備件和保障方面的費用,項目總投資高達35億美元,而造出來的坦克不過區區幾十輛而已。

相關焦點

  • 印度的國產坦克「阿瓊」,外表挺酷 實戰不怎麼樣
    印度阿瓊坦克外表挺酷,內在確實不怎麼樣,從設計之初純國產並越越德國豹2的定位,慢慢變成萬國組裝貨中看不中用的狀態。這能怪誰呢?
  • 理想很豐滿,現實賊骨感!盤點各國垂直起降戰鬥機蹚過的大坑
    理想很豐滿,現實賊骨感!此類型的飛機未來還會繼續發展嗎?因此,怎樣在蘇軍的攻勢面前讓前線戰術航空兵生存下來就成為了擺在西歐面前的關鍵性問題;而在上世紀50年代,各種可以有效提升機場與前線航空兵生存力的措施,諸如分散部署、跑道快速修復、加固式機堡等都尚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怎麼看都覺得有些不太靠譜,畢竟連前線機場這種東西都剛剛從土跑道或草地跑道發展成為必須使用高標號水泥澆築的鋪裝跑道。
  • 印度史上最昂貴的面子工程:阿瓊坦克是怎樣淪為笑話的?
    從戰鬥車輛研究與發展機構於1972年開始開發至今,阿瓊坦克項目像一隻饕餮一樣瘋狂吞噬著印度的國防經費。截至目前,阿瓊坦克項目已經花掉了印度超過207億美元的巨額經費,遠超「光輝」戰鬥機14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是印度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場豪賭。
  • 俄自己都不用的T14坦克,印度竟大手筆購入,印度國產坦克徹底涼涼
    閱兵式上的「阿瓊」坦克,外觀與「豹2」有幾分類似。通過整車進口和散件組裝,印度坦克部隊發展進入快車道,按照計劃到2021年,T-90系列坦克的採購數量將超過2100輛,形成以T-90為主體,T-72為輔助的龐大坦克部隊。
  • 為什麼印度不大量生產阿瓊坦克?
    為什麼印度不大量生產阿瓊坦克?雖然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已經研發出了兩款阿瓊主戰坦克,分別是 Mk I 和 Mk II然而,潛在的主要用戶印度陸軍對這些阿瓊坦克相當不滿意,只訂購了242輛阿瓊坦克,其中124輛MKI,118輛MK II,而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要求最少訂購500輛。如果大量生產阿瓊坦克,賣給誰呢?
  • 美國擴充海軍艦隊的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 【裝備】印度自行研發的阿瓊主戰坦克到底怎麼樣!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鑑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 印度國防部最終只好無奈地取消本土自行研發和製造的「阿瓊」主戰坦克成軍計劃,而已經生產的少量「阿瓊」坦克將用於執行訓練任務。「阿瓊」坦克計劃前後共耗資約35億美元,最後卻只得到了包括原型在內35輛均價高達1億美元的訓練坦克。
  • 當年隔壁家的阿瓊坦克,居然是令中國羨慕的?
    —— 莎士比亞近日據英國《簡式防務周刊》報導印度陸軍已正式提出未來主戰坦克項目,代號FRCV,並向全球主要坦克生產商廣發英雄貼,希望他們參與印度新坦克研製計劃。此舉一出意味著印度歷時43年國產坦克阿瓊徹底歇菜,作為印度國產武器的代表,阿瓊可謂是操碎了印度人的心,到如今終於下馬,而不為人知的是阿瓊當年居然是令中國羨慕的先進坦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印度阿瓊坦克是怎樣一步一步的成為一個老大難的
    「阿瓊」坦克的研製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在印度最初的設想中,該坦克的研製將主要立足於國內,並藉助英國和德國的部分幫助。
  • 「體重」創紀錄的阿瓊坦克,暴露了印度自主國防軟肋
    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視察印度軍隊時乘坐了印度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阿瓊」坦克是在印度自主國防需求下,花費重金研製的首款國產主戰坦克。目前,印度軍隊已經裝備了124輛「阿瓊」坦克。針對高層力挺「阿瓊」的消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表示,希望能很快獲得118輛最新MK1A版本的「阿瓊」坦克陸軍訂單。印度總理莫迪乘坐「阿瓊」坦克視察。
  • 印度阿瓊坦克線膛炮比99A滑膛炮強在哪裡?
    阿瓊坦克線膛炮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它射擊精度高,可以發射多種型號的炮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阿瓊的穿甲彈需要專門設計一套密閉的滑環,使炮彈與彈託既保證氣密性又能獨立旋轉,這樣,當彈託在炮膛裡高速旋轉時,彈芯轉得沒那麼快。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並且成本非常高。同樣,阿瓊坦克的炮射飛彈也需要根據線膛炮進行專門的設計,早前以色列為其研製的LAHAT飛彈已經失敗,印度自行研發的飛彈可靠性還有待驗證。
  • 世界最貴的阿瓊坦克究竟有多強?— 炸膛拋錨,實在太囧
    號稱「南亞次大陸一霸」、世界綜合軍事實力前五的印度,空軍「光輝」熄火至今、海軍航母造不出來,其陸軍反而有一絲自主研製的「希望之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瓊主戰坦克。「阿瓊」這個名稱來源於印度民間傳說中摩訶婆羅多中的「阿瓊那」,該坦克的研製計劃最早始於1972年,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印度才在花費了近5億盧比的代價下研發出2輛阿瓊坦克的樣車。
  • 印度專家看不下去了,揭秘阿瓊坦克真實性能數據,數項世界之最
    前裝甲部隊軍官辛格少將說,阿瓊的炮塔和整體輪廓與T90S相似,但其本土開發的爆炸反應裝甲)模仿了西方型號,使其具有有限的作戰能力。2017年印度曾提出在戰略重點地區加強和升級涵洞和橋梁,以促進阿瓊在「目前設想的沙漠地區」之外的部署'。但是僅僅為少數阿瓊進行如此巨大的數百億投資努力是不現實的。前裝甲部隊軍官辛格少將對此表示贊同。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夏亞:快醒醒日本人,別做夢了日本想得挺美,但現實是,《外層空間條約》直接限制了世界各國在外太空部署軍事化武器,日本是不可能撼動條約地位的。
  • 「阿瓊坦克」耗時30年研發.印度:亞洲第一!國外:一堆廢鐵!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印度「阿瓊」坦克服役的時候嗎?當時印度號稱阿瓊坦克的性能遠在我國某主戰坦克之上,甚至號稱「阿瓊」為亞洲最先進的坦克!對於這些口號,可能也就印度人自己買單吧~阿瓊主戰坦克的奇葩研製經歷要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印度方面就要求自主研發一款新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 國防部長因它辭職,瑞士PZ-68主戰坦克,與阿瓊坦克有得一拼
  • 獨家:印放棄阿瓊研製世界最強坦克 一點比中國差太遠
    現在印軍現役T-72坦克總數約為1900輛。直到現在為止,蘇聯/俄羅斯製造,或者根據蘇俄許可證技術在印度境內組裝的武器和軍事裝備,在印度陸軍的比例為40%,在空軍的比例高達80%,在海軍的比例為75%。印度陸軍目前總共裝備大約600輛T-55坦克、1925輛T-72M1坦克和640輛T-90S坦克。根據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副局長蓬丘克提供的數據,2014年俄向印度交付的軍事裝備總額超過47億美元。
  • 俄式坦克打主力,印度為何沒有祭出阿瓊坦克?陸軍:它太「肥」了
    阿瓊主戰坦克在前幾年,印度國產阿瓊MK-2型坦克曾進行過一次測試,結果表明它可以擊敗目前俄羅斯出口到印度最先進的T-90型主戰坦克(當然,水分比較大)。首批採購的124輛MK-1型「阿瓊」坦克其實也並非印度陸軍真心購買的,高層攤派,不得不採購一些來支持國產。
  • 這輛國產巨炮坦克曾經無人問津:卻在遊戲中成為9級坦克王!
    ,別被坦克的反應裝甲炸死;第三條是距離坦克遠一些,別被坦克炮噴死。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網友嘲諷美軍的軍種兵種之爭,其實我軍也存在,長期以來,我們陸軍的坦克兵和炮兵就有相互競爭,他們各自發展自己的火炮,例如炮兵使用100毫米和120毫米反坦克炮,而坦克兵使用105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這樣的兵種競爭,導致59-120坦克的地位很尷尬。此時我軍裝甲兵已確定未來的坦克炮口徑為125毫米,不太可能裝備59-120坦克。
  • 揭秘丨阿瓊坦克不要了?印度陸軍推出新的戰車計劃!
    FRCV將在與外國合作商討論後展開設計,印度計劃參考這4個國家的坦克。他們分別是:俄羅斯的T-14 「阿瑪塔」,烏克蘭的「堡壘」,法國的「勒克萊爾」,和韓國的K2「黑豹」坦克。俄羅斯 T-14阿瑪塔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