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高調宣布再採購118輛阿瓊主戰坦克,掀起了一股新的阿瓊無敵風。不過印度也有 良心專家,其中一名叫拉胡爾·貝迪站了出來說,阿瓊有幾項世界之最:研發時間最長達46年以上,價格最高單價近千萬美元,世界最重近70噸,還有超寬超限火車運送直接撞壞站臺……
拉胡爾·貝迪說,採購阿瓊絕對是代價高昂的錯誤,貴得離譜,一輛阿瓊的價格相當於四輛T-90S或者兩輛德國豹-2,還一個是重量和尺寸也限制了其運輸,這是坦克的關鍵要求,這將其限制為只能通過「專用」寬軌進行運輸,或者只能通過正在採購的特殊道路運輸工具進行運輸。
阿瓊坦克真實性能數據大曝光
印度國防部即將為印度陸軍採購118輛印度海軍自行開發的MK-1A阿瓊主戰坦克,總價為835億盧比。
官方消息稱,印度國防部已準備與其軍械廠委員會籤訂合同,為其位於金奈附近的阿瓦迪的重型車輛工廠籤訂118輛升級版阿瓊MK-1A變型的合同。此後,將在30個月後將5輛交付陸軍,隨後每年交付30輛MK-1A,直到在2025-26年交付剩餘的113輛以完成兩個裝甲團。
但是,部署重達
68.25噸的阿瓊MK-1A 主戰坦克,已經超過美國M1A2成為世界上最重的的 超重坦克,只能限於拉賈斯坦邦的沙漠地區,無法部署到其他地區。因為它的越野機動性受到其施加的相當大的名義地面壓力(NGP)的限制。
基本型的阿瓊 MK-1重量為62.5噸(目前有124輛在部隊服役)也遭受了類似的重量障礙。
此外,橫跨旁遮普邦的大多數橋梁是為承受平均50噸的載荷而建造的,比MK-1A和MK1的重量少18到12噸。軍方消息人士說,儘管MK-1A變型裝有較寬的履帶,地面壓力為0.85kg / cm2,以平均分配其重量,但在輕鬆穿越該地區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印度陸軍現有的兩個阿瓊軍團,分別是第 43和75團,包括大約124輛阿瓊MK-1 主戰坦克,已經駐紮在齋沙默爾附近近十年了。這兩個單位的阿瓊也都由蘇拉特加爾的「專用」 DRDO車間維持保養和大修,因為當地陸軍維修設施無法維持保養。
阿瓊重量介於兩種坦克之間:較重的西方主戰坦克重點是加強防護,例如64噸的英國挑戰者-2或63噸的美國艾布拉姆斯坦克,俄羅斯T系列較輕,一般50噸左右,專注於機動性和速度,以實現戰場生存。印度陸軍67個裝甲團的骨幹包括約1900輛,44噸許可製造的T-72M1和約1500輛48噸直接進口和本地製造的T-90S。前裝甲部隊軍官辛格少將說,阿瓊的炮塔和整體輪廓與T90S相似,但其本土開發的爆炸反應裝甲)模仿了西方型號,使其具有有限的作戰能力。
2017年印度曾提出在戰略重點地區加強和升級涵洞和橋梁,以促進阿瓊在「目前設想的沙漠地區」之外的部署'。但是僅僅為少數阿瓊進行如此巨大的數百億投資努力是不現實的。
前裝甲部隊軍官辛格少將對此表示贊同。他說:阿瓊坦克不會給印度軍隊帶來任何作戰靈活性,因為要加強在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邊境r等其他地方的公路和橋梁的部署,實在是成本太高了,根本行不通,」他說,充其量來說,阿瓊MK-1A仍將是一個超重的「精品坦克」,僅能在沙漠中的某些特定地區使用。
阿瓊的尺寸也限制了其運輸,它只能通過「專用」寬規格軌道進行運輸,還需要專門的拖車。一份報告顯示,一支大約60輛坦克的阿瓊團將需要另外16輛重型車輛進行運輸,並至少需要50名額外人員以確保機動性。
辛格將軍說,早些年試圖通過鐵路將阿瓊MK-1鐵路運輸到拉賈斯坦邦的努力失敗,結果是轟轟開過去,嚴重損壞了車站月臺。因為阿瓊超寬,在其機車車輛邊緣上的相當大的突出,使其與導致事故的站臺之間沒有任何縫隙。
因此,國防部於2020年5月向全球招標,以向陸軍提供36輛昂貴的重型坦克裝載車,具有120噸有效載荷能力,以運輸阿瓊。這只會增加阿瓊已經高昂的成本。
同時,每輛升級的阿瓊 MK-1A的價格(按官方預計的118輛價格為835億盧比)也將是天文數字。
這將使其高達7070萬盧比(每輛坦克977萬美元),這比進口美俄坦克還貴。
相比之下,T90S 主戰坦克的單價約為200-250萬美元,而T-72M1的單價甚至為150萬美元。62噸德國豹-2 主戰坦克的單價為574萬美元,而法國同樣有能力的56噸勒克萊爾坦克的成本約為400萬美元,幾乎是MK-1A估計成本的一半。即使是可比較的65噸經戰鬥強化的以色列梅卡瓦的出口價格也才450萬美元。
而且,儘管印度一直宣傳印度製造進行了國產化組件,但根據2017年審計報告,在2004-05年開始生產124輛阿瓊MK-1時,仍然進口了約69%的坦克組件,這無疑增加了平臺的天文成本,審計還發現,由於DRDO的戰鬥車輛研究與開發機構(CVRDE)未能將所需的組件本地化,這也對坦克的作戰效率和可用性造成了不利影響。
坦克的進口系統和組件包括MTU MB838 ka-510 1,4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和半自動的Renk RK 304-I傳動系統以及博世的火炮控制設備,所有這些設備均來自德國,而炮手觀瞄鏡來自比利時光學與精密儀器公司(OIP)。其他由外國和許可製造的組件包括坦克履帶-由L&T在本地製造,其火力控制系統來自以色列的埃爾比特公司,瞄準具和熱像儀(TI)-早期來自法國的薩基姆,現在又來自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除了以色列的電臺外,還包括跳頻電臺和其他設備。
然而,最近的報導表明,進口零件已下降到略高於50%,但行業官員表示,伴隨而來的是關閉的海外供應商所提供的備件短缺,這是經久不衰的。
運營和後勤問題
2017年的審計報告披露了很多內容,指出正在服役的阿瓊坦克有許多「缺點''。除了相當大的體積外, 120毫米主炮經常「突發炸膛」。
最新升級後的MK-1A與MK-1型號相比,具有72項改進,包括14項重大改進,其中包括用於夜間戰鬥的先進熱成像瞄準具,改進的導航系統,數字控制線束。MK-1A還為坦克指揮官配備了新的全景瞄準器,功能更強大的輔助動力裝置(容量為8.5KW)和用於實時數據傳輸的增強型通信系統。對MK-1A的船體和炮塔進行了修改,以降低車身輪廓,使偵察更加困難;將其彈藥裝上了貨櫃,並將其120毫米火炮升級為發射熱壓和穿甲燃燒彈,以及高爆彈和碎甲彈。還安裝了反應裝甲,以加強保護。
升級是高大上,結果型號出來一看,又比MK-1型號增加了6噸的重量。
阿瓊重新設計的基於氮氣的液壓氣動懸架系統和更大的車輪有助於支撐其額外的重量,同時為其駕駛員提供了一個未冷卻的夜視攝像機,以使其能夠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以合理的速度行駛。然而,作為MK-1版本改進的一部分,阿瓊並未裝備軍隊要求的制導炮射飛彈系統。
印度於2014年拒絕了以色列的雷射制導炮射飛彈發射系統,因此自行決定在2017-18年前自行開發,但未能按時完成。
光輝戰鬥機發展了三十多年,阿瓊坦克則研發47年還沒有高定
自1974年創立項目以來已經47年了,阿瓊主坦克的發展一直是曲折的,一直財務超支和不斷出現的技術挑戰。它也充滿了痛苦的三方衝突,在國防部,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和印度陸軍之間的關係惡化,有時甚至威脅到該項目的關閉。
阿瓊的第一批原型於80年代中期問世,但僅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印度政府就決定批量生產。同時,由於拖延時間延長,導致國防部在軍隊的壓力下進口了T90S坦克,並命名為「比什馬」。
2004年中,124輛阿瓊 MK-1中的前5輛被引入了陸軍的第43個裝甲團,但是四年後,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將軍宣布,由於阿瓊總體情況不佳,不會再有其他訂單。他說,阿瓊坦克只是展示了「中級」技術,而印度陸軍需要的是「國際品質」的主戰坦克。
但是研製方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表示不服。
不久之後,在2010年,在DRDO的壓力下,阿瓊與T-90S在「比較試驗」中對抗,以評估其火力和機動性。在對抗演習中,14輛阿瓊在沙漠中與相同數量的T90S相對抗,每輛坦克行駛150公裡以上,每輛發射30至50發炮彈, 並操縱坦克越過4-4.5m深水通道。結果阿瓊表現良好,DRDO要求為阿瓊正名,但印度陸軍裝甲軍官聲稱評估是在「受控環境」中進行的,不算數。
就其本身而言,DRDO指責陸軍不斷改變阿瓊的性能要求,使其無法徹底凍結其設計參數並國產化定型。
印度專家拉胡爾·貝迪
不客氣地說:「 DRDO積極追求阿瓊的發展,渴望證明自己並證明其存在。」 但另一方面,印度陸軍認為阿瓊是一場後勤噩夢,無法在作戰關鍵地區服役作戰。
同時,最近的媒體報導表明,一旦即將完成118輛訂單,阿瓊生產線將停產,取而代之的是建造輕型可空中運輸的輕型坦克,每輛重25至30噸,以增強火力。
如果這些報告確實是正確的,那將使阿瓊發展周期的最後46年變得荒謬,再考慮到將來中期升級,備件短缺,代價更高,阿瓊肯定會成為印度陸軍高昂的噩夢。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