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視察印度軍隊時乘坐了印度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
「阿瓊」坦克是在印度自主國防需求下,花費重金研製的首款國產主戰坦克。目前,印度軍隊已經裝備了124輛「阿瓊」坦克。針對高層力挺「阿瓊」的消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表示,希望能很快獲得118輛最新MK1A版本的「阿瓊」坦克陸軍訂單。
印度總理莫迪乘坐「阿瓊」坦克視察。圖源:環球網
軍事科普作家方長安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莫迪特意登上『阿瓊』坦克視察,無非是想向國際傳遞印度自主國防的信號。不久前莫迪政府宣布,將在未來5年停止進口大炮、輕型軍用運輸機、常規潛艦、遠程飛彈等100種武器,以實現自主國防,而『阿瓊』是首款印度國產主戰坦克,對印度自主國防具有重要意義,莫迪顯然是為『阿瓊』站臺而來。不過對於印度這支『萬國牌』的軍隊而言,實現完全自主國防還是很難。」
毫無疑問,對於國產主戰坦克,印度上下極為期待,也一度給予厚望。
畢竟在上世紀70年代的設計藍圖中,印度的「阿瓊」對標的是當時西德的「豹2」坦克,當時印度軍方的要求是「阿瓊」要在徹底國產化的基礎上擁有超越「豹2」的性能。然而在漫長的研發過程中,「阿瓊」卻因技術問題頻發、經費持續超標等問題,導致研制周期拉長,期待變成了失望。期間,印度陸軍一度要求中止「阿瓊」計劃,認為這款坦克「不適宜上戰場」。
方長安表示:「『阿瓊』坦克直到1996年才決定量產,不過由於性能不足等原因,直到2010年印度陸軍才訂購了124輛,整個過程耗時近37年,可謂是一款『雞肋』產品。」
方長安介紹,「阿瓊」主戰坦克中的MK1A型號是MK2型號的過渡版,公開資料顯示MK1A作戰重量68噸,乘員4人,能以58公裡/小時的最大道路速度或40公裡/小時的越野速度行駛,最大裡程為500公裡,最大爬坡度數30°,可涉水1.4米。主要武器包括一門120毫米膛線炮,能夠發射全射程彈藥,以及一挺7.62毫米MAG機槍、一挺12.7毫米NSVT機槍和8個81毫米榴彈發射器。該坦克還裝備了先進火控系統,具有行動間射擊能力。它增強了全面防護能力。
「目前,『阿瓊』最先進的MK1A『紙面性能』在國際上基本對標俄羅斯的T-90坦克,大體屬於第三代坦克的範疇。」方長安說,「不過上述只是理論數據,真實性能或許要大打折扣,否則印度也不會採購2000多輛俄制T-90坦克。」
MK1A將遙控式武器站、機槍手的視覺和目標自動跟蹤系統都集成到了火控系統以提高殺傷力,升級了全景瞄準系統、雷射告警與對抗裝置、通信系統和動力系統,並對液壓氣動懸掛系統進行了完全重新設計以提高敏捷性、舒適性。國外製造的進口零部件佔全部零部件的比例也從63%減少到59%。
圖源:環球網
「從印度媒體報導推測,印度陸軍應該覺得MK1A型號的『阿瓊』還湊合,基本能用。」方長安表示,值得一提的是,MK2作為「阿瓊」MK1坦克的升級型號,更是進行了93項升級,其中包括13次重大改進。
這些升級主要包括針對遠程目標的飛彈發射能力和具有夜視功能的全景瞄準鏡進行了升級,使MK2可在夜間有效地與目標交戰,實現彈藥貨櫃化,並擁有了可與直升機結合的先進防空炮、先進的陸地導航系統和警告系統、先進的液壓氣動懸掛系統以及數位化控制系統等。
當然,改進後的「阿瓊」坦克還創下了一項世界第一——戰鬥全重達68噸。
對此,方長安科普道,坦克的防護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如外形構造、威脅告警能力、裝甲厚度、外掛反應裝甲的性能、先進材料,甚至是彈炮合一防護系統等,因此重量並非一定與防護能力成正比。反而重量越大,體積越大,越容易被觀察和被先進反坦克飛彈的打擊。
「印度坦克超重的原因,應該屬於坦克整車的設計問題,因為各系統、部件之間缺乏體系化設計,只能採取『片面』解決的方式,即缺什麼補什麼,這必然導致超重的問題。」方長安表示。
有媒體指出,「阿瓊」坦克的最新版本實際上跟上了現代坦克的步伐。
對此,方長安卻說:「印度能否跟上現代坦克的步伐,就現在而言還為時過早,畢竟MK1A還有59%以上零部件依賴進口。」
方長安指出,坦克的研製能力,實質也是軍工綜合能力表現的一個重要體現。就印度的軍工能力而言,掣肘因素和短板還有很多,否則也不至於還依靠整車進口和零部件進口,而且還超重這麼嚴重。印度的這種升級改進,可能是對信息化設備的一種仿製而已。
也許正因如此,對於DRDO發出的購買118輛「阿瓊」坦克的呼籲,印度陸軍方面並未作出正式回應。此前,印度陸軍大批量採購了俄制的T-72和T-90坦克,而放棄了繼續增購「阿瓊」坦克。
圖源:環球網
方長安指出,印度陸軍長期使用俄制裝備,應該說已經習慣了俄制坦克的風格。一款坦克能否真正體現作戰能力,不僅僅只看它外在的性能數據,還要看別的方方面面。比如,其內在的操作流程是否複雜、維護保養是否方便、可靠性是否能夠得到保證、作戰運用是否適合環境等等。
「從目前看,『阿瓊』坦克將其他相關系統集成到火控系統等,說明它操作起來是不夠方便的。打個比方說,射手目標數據如果還要靠手工輸入,就顯得比現代火控系統『一鍵到位』麻煩的多。同時,59%的零部件進口率說明其維護保養比較難,而俄制坦克的零部件只要從俄羅斯進口就可以,不至於受制於多個國家;可靠性也一直是『阿瓊』坦克的軟肋,故障率比較高;68噸的超重問題,顯然也讓『阿瓊』坦克不適合現代戰爭環境,讓其一直受到印度陸軍的抱怨。」方長安表示。
當然,除了性能不那麼讓人放心之外,「阿瓊」還很貴。據稱,截至2004年,「阿瓊」的項目總投資已經飆升到35億美元,幾乎是第一次撥款的100倍,坦克的單價上漲到470萬美元,幾乎與美國的M1A1主戰坦克持平。其後的幾年裡,這個身價還在不斷上漲。
「可以預計,『阿瓊』想要獲得印度陸軍的訂單,恐怕還是任重而道遠。未來,印度國產坦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方長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