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創紀錄的阿瓊坦克,暴露了印度自主國防軟肋

2021-02-20 科技日報

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視察印度軍隊時乘坐了印度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

「阿瓊」坦克是在印度自主國防需求下,花費重金研製的首款國產主戰坦克。目前,印度軍隊已經裝備了124輛「阿瓊」坦克。針對高層力挺「阿瓊」的消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表示,希望能很快獲得118輛最新MK1A版本的「阿瓊」坦克陸軍訂單。

印度總理莫迪乘坐「阿瓊」坦克視察。圖源:環球網

軍事科普作家方長安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莫迪特意登上『阿瓊』坦克視察,無非是想向國際傳遞印度自主國防的信號。不久前莫迪政府宣布,將在未來5年停止進口大炮、輕型軍用運輸機、常規潛艦、遠程飛彈等100種武器,以實現自主國防,而『阿瓊』是首款印度國產主戰坦克,對印度自主國防具有重要意義,莫迪顯然是為『阿瓊』站臺而來。不過對於印度這支『萬國牌』的軍隊而言,實現完全自主國防還是很難。」

毫無疑問,對於國產主戰坦克,印度上下極為期待,也一度給予厚望。

畢竟在上世紀70年代的設計藍圖中,印度的「阿瓊」對標的是當時西德的「豹2」坦克,當時印度軍方的要求是「阿瓊」要在徹底國產化的基礎上擁有超越「豹2」的性能。然而在漫長的研發過程中,「阿瓊」卻因技術問題頻發、經費持續超標等問題,導致研制周期拉長,期待變成了失望。期間,印度陸軍一度要求中止「阿瓊」計劃,認為這款坦克「不適宜上戰場」。

方長安表示:「『阿瓊』坦克直到1996年才決定量產,不過由於性能不足等原因,直到2010年印度陸軍才訂購了124輛,整個過程耗時近37年,可謂是一款『雞肋』產品。」


方長安介紹,「阿瓊」主戰坦克中的MK1A型號是MK2型號的過渡版,公開資料顯示MK1A作戰重量68噸,乘員4人,能以58公裡/小時的最大道路速度或40公裡/小時的越野速度行駛,最大裡程為500公裡,最大爬坡度數30°,可涉水1.4米。主要武器包括一門120毫米膛線炮,能夠發射全射程彈藥,以及一挺7.62毫米MAG機槍、一挺12.7毫米NSVT機槍和8個81毫米榴彈發射器。該坦克還裝備了先進火控系統,具有行動間射擊能力。它增強了全面防護能力。

「目前,『阿瓊』最先進的MK1A『紙面性能』在國際上基本對標俄羅斯的T-90坦克,大體屬於第三代坦克的範疇。」方長安說,「不過上述只是理論數據,真實性能或許要大打折扣,否則印度也不會採購2000多輛俄制T-90坦克。」

MK1A將遙控式武器站、機槍手的視覺和目標自動跟蹤系統都集成到了火控系統以提高殺傷力,升級了全景瞄準系統、雷射告警與對抗裝置、通信系統和動力系統,並對液壓氣動懸掛系統進行了完全重新設計以提高敏捷性、舒適性。國外製造的進口零部件佔全部零部件的比例也從63%減少到59%。

圖源:環球網‍

「從印度媒體報導推測,印度陸軍應該覺得MK1A型號的『阿瓊』還湊合,基本能用。」方長安表示,值得一提的是,MK2作為「阿瓊」MK1坦克的升級型號,更是進行了93項升級,其中包括13次重大改進。

這些升級主要包括針對遠程目標的飛彈發射能力和具有夜視功能的全景瞄準鏡進行了升級,使MK2可在夜間有效地與目標交戰,實現彈藥貨櫃化,並擁有了可與直升機結合的先進防空炮、先進的陸地導航系統和警告系統、先進的液壓氣動懸掛系統以及數位化控制系統等。

當然,改進後的「阿瓊」坦克還創下了一項世界第一——戰鬥全重達68噸。


對此,方長安科普道,坦克的防護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如外形構造、威脅告警能力、裝甲厚度、外掛反應裝甲的性能、先進材料,甚至是彈炮合一防護系統等,因此重量並非一定與防護能力成正比。反而重量越大,體積越大,越容易被觀察和被先進反坦克飛彈的打擊。

「印度坦克超重的原因,應該屬於坦克整車的設計問題,因為各系統、部件之間缺乏體系化設計,只能採取『片面』解決的方式,即缺什麼補什麼,這必然導致超重的問題。」方長安表示。

有媒體指出,「阿瓊」坦克的最新版本實際上跟上了現代坦克的步伐。

對此,方長安卻說:「印度能否跟上現代坦克的步伐,就現在而言還為時過早,畢竟MK1A還有59%以上零部件依賴進口。」


方長安指出,坦克的研製能力,實質也是軍工綜合能力表現的一個重要體現。就印度的軍工能力而言,掣肘因素和短板還有很多,否則也不至於還依靠整車進口和零部件進口,而且還超重這麼嚴重。的這種升級改進,可能是對信息化設備的一種仿製而已。

也許正因如此,對於DRDO發出的購買118輛「阿瓊」坦克的呼籲,印度陸軍方面並未作出正式回應。此前,印度陸軍大批量採購了俄制的T-72和T-90坦克,而放棄了繼續增購「阿瓊」坦克。

圖源:環球網

方長安指出,印度陸軍長期使用俄制裝備,應該說已經習慣了俄制坦克的風格。一款坦克能否真正體現作戰能力,不僅僅只看它外在的性能數據,還要看別的方方面面。比如,其內在的操作流程是否複雜、維護保養是否方便、可靠性是否能夠得到保證、作戰運用是否適合環境等等。

「從目前看,『阿瓊』坦克將其他相關系統集成到火控系統等,說明它操作起來是不夠方便的。打個比方說,射手目標數據如果還要靠手工輸入,就顯得比現代火控系統『一鍵到位』麻煩的多。同時,59%的零部件進口率說明其維護保養比較難,而俄制坦克的零部件只要從俄羅斯進口就可以,不至於受制於多個國家;可靠性也一直是『阿瓊』坦克的軟肋,故障率比較高;68噸的超重問題,顯然也讓『阿瓊』坦克不適合現代戰爭環境,讓其一直受到印度陸軍的抱怨。」方長安表示。

當然,除了性能不那麼讓人放心之外,「阿瓊」還很貴。據稱,截至2004年,「阿瓊」的項目總投資已經飆升到35億美元,幾乎是第一次撥款的100倍,坦克的單價上漲到470萬美元,幾乎與美國的M1A1主戰坦克持平。其後的幾年裡,這個身價還在不斷上漲。

「可以預計,『阿瓊』想要獲得印度陸軍的訂單,恐怕還是任重而道遠。未來,印度國產坦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方長安表示。

相關焦點

  • 印度史上最昂貴的面子工程:阿瓊坦克是怎樣淪為笑話的?
    從戰鬥車輛研究與發展機構於1972年開始開發至今,阿瓊坦克項目像一隻饕餮一樣瘋狂吞噬著印度的國防經費。截至目前,阿瓊坦克項目已經花掉了印度超過207億美元的巨額經費,遠超「光輝」戰鬥機14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是印度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場豪賭。
  • 【裝備】印度自行研發的阿瓊主戰坦克到底怎麼樣!
    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決定自行研製一種稱為印度豹(Chetak)的新型主戰坦克。該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後定名為阿瓊式主戰坦克。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
  • 為什麼印度不大量生產阿瓊坦克?
    為什麼印度不大量生產阿瓊坦克?雖然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已經研發出了兩款阿瓊主戰坦克,分別是 Mk I 和 Mk II然而,潛在的主要用戶印度陸軍對這些阿瓊坦克相當不滿意,只訂購了242輛阿瓊坦克,其中124輛MKI,118輛MK II,而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要求最少訂購500輛。如果大量生產阿瓊坦克,賣給誰呢?
  • 印度的國產坦克「阿瓊」,外表挺酷 實戰不怎麼樣
    印度阿瓊坦克外表挺酷,內在確實不怎麼樣,從設計之初純國產並越越德國豹2的定位,慢慢變成萬國組裝貨中看不中用的狀態。這能怪誰呢?
  • 印度禁購101種外國武器,下決心國防自主:未來裝備不再靠「買」
    (印度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在未來實現國防自主;圖為印度自產的英薩斯步槍,基本上可以稱為全球最爛制式步槍)不知是發現全世界都在宰自己,還是認識到了國防自主化的重要性,不能過於依賴他國,印度軍方最近已經做出決定,大幅收緊從外國進口武器的政策,並通過這一硬性手段來給自己一點壓力,迫使本土在不遠的未來能夠自行研製乃至出口性能優良、實用有效的武器,讓印度真正轉型為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
  • 印度阿瓊坦克是怎樣一步一步的成為一個老大難的
    「阿瓊」坦克的研製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在印度最初的設想中,該坦克的研製將主要立足於國內,並藉助英國和德國的部分幫助。
  • 世界最貴的阿瓊坦克究竟有多強?— 炸膛拋錨,實在太囧
    號稱「南亞次大陸一霸」、世界綜合軍事實力前五的印度,空軍「光輝」熄火至今、海軍航母造不出來,其陸軍反而有一絲自主研製的「希望之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瓊主戰坦克。「阿瓊」這個名稱來源於印度民間傳說中摩訶婆羅多中的「阿瓊那」,該坦克的研製計劃最早始於1972年,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印度才在花費了近5億盧比的代價下研發出2輛阿瓊坦克的樣車。
  • 「阿瓊坦克」耗時30年研發.印度:亞洲第一!國外:一堆廢鐵!
    當時印度號稱阿瓊坦克的性能遠在我國某主戰坦克之上,甚至號稱「阿瓊」為亞洲最先進的坦克!對於這些口號,可能也就印度人自己買單吧~阿瓊主戰坦克的奇葩研製經歷要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印度方面就要求自主研發一款新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但是印度本國的工業基礎完全還沒達到那個水平,這也是給了相關人員莫大的壓力(可能研發人員都在想,自己幾斤幾兩,心裡沒數嗎?)。
  • 苦熬近40年,印度最新型阿瓊坦克終於要服役了?
    (圖源:印度時報) 12月8日印媒們喜大普奔,走過艱辛37年,全重達到68噸的印度國產主戰坦克「阿瓊」MK1A型坦克即將列裝印度陸軍,並將在明年2月的第11屆印度國際國防展覽會上展示。阿瓊坦克就成了一個騎虎難下的計劃,不繼續下去就意味著血虧,所以1996年,印度政府就批准在阿瓦迪坦克兵工廠進行阿瓊坦克的量產製造。 量產時,由於政府對其要求的不斷增加,阿瓊坦克的設計已經瞄準了德國正在研發的豹2坦克,要配備120毫米線膛炮及高性能彈藥、先進火控系統、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及高效傳動系統、複合裝甲,而且這些均要求徹底國產化。
  • 印度「阿瓊」坦克,單價高達800萬美元,就是68噸的「裝甲花瓶」
    11屆印度國際國防展覽會(DefExpo India 2020)上展示。說是叫"阿瓊"MK1A,其實就是以前的"阿瓊MK2",坦克上還印著MK2呢,之所以叫MK1,可能這些"阿瓊"不是新坦克,而是在已有的兩個團124輛"阿瓊"MK1坦克上改的,改進幅度不足以給MK2這個編號。印度官員稱:"'阿瓊'Mk1A在現有版本(應該是指Mk1)的基礎上進行了72處改進,其中14處是陸軍特別要求的重大升級。
  • 當年隔壁家的阿瓊坦克,居然是令中國羨慕的?
    —— 莎士比亞近日據英國《簡式防務周刊》報導印度陸軍已正式提出未來主戰坦克項目,代號FRCV,並向全球主要坦克生產商廣發英雄貼,希望他們參與印度新坦克研製計劃。此舉一出意味著印度歷時43年國產坦克阿瓊徹底歇菜,作為印度國產武器的代表,阿瓊可謂是操碎了印度人的心,到如今終於下馬,而不為人知的是阿瓊當年居然是令中國羨慕的先進坦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印度阿瓊坦克線膛炮比99A滑膛炮強在哪裡?
    99A坦克正面奇怪的阿瓊坦克作為印度一款精心打磨研製了幾十年的主戰坦克,它追求的目標是超越美國的M1A2成為世界一流,但卻安裝了一門120mm的線膛炮,與英國挑戰者II型主戰坦克幾乎一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阿瓊的穿甲彈需要專門設計一套密閉的滑環,使炮彈與彈託既保證氣密性又能獨立旋轉,這樣,當彈託在炮膛裡高速旋轉時,彈芯轉得沒那麼快。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並且成本非常高。同樣,阿瓊坦克的炮射飛彈也需要根據線膛炮進行專門的設計,早前以色列為其研製的LAHAT飛彈已經失敗,印度自行研發的飛彈可靠性還有待驗證。
  • 印度專家看不下去了,揭秘阿瓊坦克真實性能數據,數項世界之最
    阿瓊坦克真實性能數據大曝光印度國防部即將為印度陸軍採購118輛印度海軍自行開發的MK-1A阿瓊主戰坦克,總價為835億盧比。官方消息稱,印度國防部已準備與其軍械廠委員會籤訂合同,為其位於金奈附近的阿瓦迪的重型車輛工廠籤訂118輛升級版阿瓊MK-1A變型的合同。
  • 揭秘丨阿瓊坦克不要了?印度陸軍推出新的戰車計劃!
    FRCV將在與外國合作商討論後展開設計,印度計劃參考這4個國家的坦克。他們分別是:俄羅斯的T-14 「阿瑪塔」,烏克蘭的「堡壘」,法國的「勒克萊爾」,和韓國的K2「黑豹」坦克。俄羅斯 T-14阿瑪塔坦克
  • 俄式坦克打主力,印度為何沒有祭出阿瓊坦克?陸軍:它太「肥」了
    阿瓊主戰坦克在前幾年,印度國產阿瓊MK-2型坦克曾進行過一次測試,結果表明它可以擊敗目前俄羅斯出口到印度最先進的T-90型主戰坦克(當然,水分比較大)。印度空軍裝備的C-17運輸機「阿瓊」坦克是印度開發的一款國產第三代主戰坦克,研發時間始於1972年,1996年開始批量生產,但在漫長的研製過程中由於許多的問題並未得到妥善解決,這款開發了近20多年的坦克直到2004
  • 印度喜極而泣!48年磨一劍的「阿瓊-MK1A」坦克終於列裝,是99A的對手嗎?
    昨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防軍事頻道在《軍事報導》欄目中,對2020年6月15日夜到16日上午爆發的加勒萬河谷之戰進行了再次深度披露,並首次公開了印度軍隊違反兩軍「脫離接觸」的約定、擅自修築工事;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少勝多
  • 阿瓊坦克發展史:理想豐滿與現實骨感
    於是就在1972年,印度宣稱,準備自行研製和生產先進的新型坦克。這款坦克最初被命名為「印度豹」,並很舉哀開始了前期研製。1974年3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印度豹」坦克計劃。該坦克到1985年才定名為「阿瓊」。70年代,正是印度鋒頭最盛的時候,與美國、蘇聯關係都不錯,又在對巴基斯坦的鬥爭中佔據上風。
  • 獨家:印放棄阿瓊研製世界最強坦克 一點比中國差太遠
    現在印軍現役T-72坦克總數約為1900輛。直到現在為止,蘇聯/俄羅斯製造,或者根據蘇俄許可證技術在印度境內組裝的武器和軍事裝備,在印度陸軍的比例為40%,在空軍的比例高達80%,在海軍的比例為75%。印度陸軍目前總共裝備大約600輛T-55坦克、1925輛T-72M1坦克和640輛T-90S坦克。根據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副局長蓬丘克提供的數據,2014年俄向印度交付的軍事裝備總額超過47億美元。
  • 俄自己都不用的T14坦克,印度竟大手筆購入,印度國產坦克徹底涼涼
    閱兵式上的「阿瓊」坦克,外觀與「豹2」有幾分類似。圖為被地空飛彈炸回零件狀態的伊拉克T-72坦克到了90年代末期,由於阿瓊的研製進度實在太慢,加之T-72M的性能開始落後並逐漸老化,印度只能再一次引進國外坦克「繼續作為過渡」,這次中標的是俄制T-90坦克。
  • 國防部長因它辭職,瑞士PZ-68主戰坦克,與阿瓊坦克有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