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日本雅虎網站轉發現代商務10月7日11點1分井上久男的文章《三菱重工がまさかのトップ転落…日本の「防衛産業」に異変アリ! 國際競爭でも敗北続き…》(日本三菱重工自首位跌下…日本的「防衛產業」有異變!在國際競爭中也持續敗北…)。
日本三菱重工正從頂端墜落,並使日本的防衛產業發生異變。
其一是在去年秋天開始實施、預計於2020年交付的新型宙斯盾艦(1號艦)的競爭之中,被看好的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敗給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JMU)之後,在今年夏天舉行的2號艦(預計於2021年交付)的投標中,三菱重工再次敗給了JMU。
目前服役的6艘宙斯盾艦中的5艘是由三菱重工建造的,剩下的1艘是由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IHI)建造的。JMU是由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IHI)、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日立造船株式會社、原日本鋼管株式會社的造船部門整合而成立的造船企業。
日本防衛產業中,以壓倒性存在感而自豪的三菱重工的凋落是其發生「異變」的一個很大因素。
據2015年度日本防衛裝備廳的「中央採購實績金額」的數據顯示,三菱重工已被川崎重工超越而跌落至第二位了。即2015年度,対川崎重工的採購額為2778億日元,而對三菱重工的採購額為1998億日元。
三菱重工迄今為止由於自尊心的作用,在無視成本的情況下獲得了宙斯盾艦的訂單,但其經營狀況卻不允許。
「迄今為止牽引日本防衛產業的觀念正由自負向赤字覺悟而接受訂貨轉變,故此目前的經營陣容是絕不接受赤字的」。
三菱重工的造船部門是一部著火的車輛。由外資獲得約1000億日元的豪華客輪訂單,由於式樣的屢次變更導致設計反覆更改而花費更多的時間,致使製造現場在交付臨近的今年1月連續發生了三次可疑之火,最終導致交付延期。
在這個客船領域,針對訂單金額約1000億日元的項目中,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之間已逐年產生了特別損失費,其總額已達到了2374億日元。受此影響,三菱重工在2016年4月新設了社長直轄的事業風險總括部。
進一步,2016年8月,三菱重工改變了在造船領域迄今為止不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方針,與三家大型企業:今治造船、大島造船所、名村造船所就商船領域進行合作,試圖借鑑這三家企業在削減成本等方面的經驗。
另一方面,其技術能力也在下降,在2013年由三菱重工建造的貨櫃船在印度洋航行中,從首航開始僅航行了5年,就發生了使用世界上新材料的船體斷成兩截而沉沒的事故。
在造船以外的領域,苦境也在持續。時隔約40年日本獨自開發的客機「MRJ(三菱支線噴氣客機)」於去年在經過了7年的開發之後成功地進行了首飛,但是卻比當初的計劃延遲了4年。由於設計反覆變更,導致交付時間進一步延期至2018年。故此,也呈現出了訂單取消的風險。
多次延遲的原因之一,在於不能與提供零部件的歐美民間企業進行順利的談判。
MRJ的開發,三菱重工已投入了相當於其全年營業利潤3000億日元以上的資金。交貨時間如果再次推遲,將導致銷售之後的資金回收滯後,現金流困難的局面。
三菱重工的凋落,說明無法容忍「一個民營企業的經營失誤」。三菱重工是一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對日本的軍需・國防做出貢獻的企業,對今後日本的防衛戰略也將產生影響。
戰前製造出「零式戰機」和「武藏號戰艦」的三菱重工,在戰後又承接了生產宙斯盾艦和H2A火箭等國家項目,並與日美的飛彈防衛計劃關係密切。如果三菱重工的經營惡化,將對國家項目的進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End
文章轉自:航空工業信息網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