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大世界級的軍工巨頭

2022-01-31 紫薇花對紫薇郎

日本自二戰後始終打著自衛隊的旗號隱瞞其真實意圖,不過隨著安倍首相的上臺,日本自衛隊不斷接受改革,甚至「和平憲法」也遭到修改,拋棄了過去「和平國家」的幌子,走向了一條不歸之路。日本的軍工企業也因此突破了「武器出口三原則」,逐漸做大做強,世人應引以為戒。比如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曾公布全球軍工100強公司,其中日本就有5家軍工公司上榜。勿忘國恥之前提之一是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對手的實力,更為保持清醒的認識,需要了解真實的日本軍工集團具體情況,下面就分別介紹日本十大軍工巨頭如下:


一、三菱重工(創立於1884年)

三菱重工成立於明治維新期間,是日本軍工企業的龍頭老大,曾涉足陸、海、空、天領域的多種裝備。在二戰中就是日本最主要的軍火巨頭,二戰結束後被拆分為數個企業。但是依然是日本的軍工龍頭企業。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創立於1884年 ,早在2003年自防衛廳接受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居日本各家軍工企業之首。三菱重工生產的裝備,比如F-2和F-15J型戰鬥機,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衛隊和陸上自衛隊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尤其在海上自衛隊,三菱重工則建造了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三菱重工在日本軍工領域的實力及地位可見一斑。2014年12月15日,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了2013年世界武器銷售額前100名企業。三菱重工業位居第27名上榜 。


三菱重工業務涵蓋機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力、交通等領域,擁有9家海外事務所或代表處,9家分公司,6個研究所,9個事業所。若以部門銷售額佔總銷售額比例計算,三菱重工船舶·海洋部門佔比8%,核能部門佔23%,機械和鋼結構部門佔20%,航空·宇宙部門佔17%,車輛及工具機等產業部門佔29%,其它產業佔3%。


三菱重工屬於三菱財閥的成員。船舶工業是三菱重工最早起家的部門。該事業部下屬4家中,長崎、神戶、下關等3家造船廠建造日本的軍品。

比如長崎造船廠在二戰時期曾經建造過"武藏"號戰列艦,即使目前也是自衛隊主要的驅逐艦生產廠家,先後建造過太刀風級、旗風級、榛名級、朝霧級、金剛級、高波級驅逐艦4號艦"漣波"等。

主要軍品:三菱重工的軍品部門主要有三個:船舶和海洋事業本部、航空宇宙事業本部和凡用機特車事業本部,分別生產各式艦船、作戰飛機、航天產品、制導武器,以及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知名產品:10式戰車。三菱重工世界排名第23位。


二、川崎重工株式會社(創立於明治維新時代)

川崎重工株式會社成立於明治維新時期,其軍工產品在規模上僅次於三菱重工。在二戰中時就是重要的飛機和戰艦生產商。比如加賀,瑞鶴號航空母艦和二式復戰戰鬥機都是川崎重工生產的,現在依然是日本自衛隊戰機和潛艇的主要生產商。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乃日本的重工業公司,起家於在明治維新時代,並以重工業為主要業務,與JFE鋼鐵(原川崎制鐵)及川崎汽船有歷史淵源。主要製造航空宇宙、鐵路車輛、建設重機、電自行車、船舶、機械設備等。"川崎"是中文譯音,公司的名字是用創始人川崎正藏的名字命名的。


川崎重工1906年向日軍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臺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株式會社。二戰期間該公司為日軍提供了"飛燕"戰鬥機、五式戰鬥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著名的"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母。二戰結束後,川崎重工仍然保持重要地位,其業務涵蓋航空、航天、造船、鐵路、發動機、摩託車、機器人等領域,代表了日本科技先進水平。


從日本之前發布的平成29年採購的軍用品和採購方來看,三菱重工和三菱電機佔據了21.7%的份額,川崎重工佔據了11%。如果單單與三菱重工相比,其比例是十分相近了。從過去5年的排名來看,在平成27年的時候,川崎重工超過了三菱成為第一。川崎重工的宇宙航天以及燃氣渦輪發動機方面各個佔據其公司生產產品比例的20%不到,而海洋、車輛、機密儀器等大概各個佔據1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宇宙航空領域,川崎重工是波音公司的供應商之一。川崎重工的優勢強項是大型火箭以及戰機或者運輸機。


主要軍品:日本現役裝備的部分「親潮」級潛艇、部分「蒼龍」級潛艇,SH-60/J「海鷹」反潛直升機,P-1反潛巡邏機等裝備都是由川崎重工建造、生產的。世界排名第38位。


三、三菱電機(創立於1921年)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三菱電機)創立於1921年,是三菱MITSUBISHI財團之一,全球500強。產品範圍廣泛,包含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顯示產品、手機、廚房電氣、車載電氣、生活電氣、空調電氣。面向商業消費者的電子、電力、社會、交通、宇宙、信息、電氣、機器、半導體和影像等。三菱電機在保持公司在工業及重電設備、衛星、防禦系統、電梯及自動扶梯、汽車用電子用品、空調、通風設備等領域的領先地位的同時,還將進一步拓展在移動通信設備、顯示設備、顯示裝置技術及尖端半導體等領域的世界市場份額。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同屬於日本三菱珠式會社,但在1921年三菱電機從三菱重工分出去的,主要以機電為主,是生產電子產品和建築設備的日本第三大綜合電機生產商,在二戰中三菱電機曾經幫助日本海軍設計飛機引擎。事實上,三菱系列的公司並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集團,因其諸家公司均獨立經營,彼此之間並無從屬關係,甚至互為競爭對手。


主要軍品:三菱電機現是日本主要艦用雷達、機用雷達、C4ISR系統、戰術數據鏈、飛彈的生產商。旗下擁有:在許可生產的麻雀飛彈(AIM-7F),自行研發的AAM-4(AAM-4)空對空飛彈等。世界排名第57位。

四、NEC(創立於1899年)

NEC公司成立於1899年,是日本知名的電子設備生產商,在二戰中主要生產雷達和通信設備上的電子管。戰後NEC依然活躍在電子通訊技術和衛星通信領域。是日本第一顆衛星的生產商。英國之前對華為5G設備下達禁令以後,有一家日本企業浮上水面,成為英國5G坐上客,這家企業就是NEC。說起來NEC並不是一個陌生面孔,因為其涉足通信設備行業已有100多年歷史,尤其通信一直就是它的本業。NEC成立後一百多年時間,逐漸發展成為日本著名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和通信設備巨頭。特別是在90年代,NEC的規模和聲望達到頂峰,成為當時全球第一大晶片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從1985年到1991年,NEC連續7年其半導體銷售額位居世界首位,超過了美國英特爾,TI等著名半導體公司。


電訊業務曾是NEC的祖業,尤其在90年代,日本設備在中國市場還有一定的優勢,NEC和西門子,朗訊,愛立信,阿爾卡特等7家企業壟斷了中國市場,被稱「七國八制」。在日本國內,NEC依靠NTT(日本電話電報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成為事實上NTT的「製造部門」。現如今,NEC與中國的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國際巨頭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NEC一直是日本以及NTT的首席設備供應商,其次才是富士通和日立。NEC還是日本四大軍工企業之一,其規模僅次於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和川崎重工,承擔著日本自動防空警戒系統的生產。第三,NEC是住友財團成員,作為日本四大財團之一,住友的實力不可低估。


NEC曾經為美國歷史悠久的酵素產品原料供貨商。再比如法國蘭蔻公司出品的蘭蔻清脂酵素就是與NEC技術合作的產品,並且由NEC的成熟檢驗機構提供品質保證,以杜絕任何不合格產品離廠上市。


主要軍品:NEC是日本超級電腦、偵察衛星、指揮通信裝備的主要生產商之一。曾經生產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世界排名第58位。



五、富士通(創立於1875年)

富士通是日本排名第一的IT廠商,全球第四大IT服務公司,全球前五大伺服器和PC機生產商,曾經是世界第二大企業用硬碟驅動器的製造商和第四大移動硬碟製造商,世界財富500強企業。富士通擁有32,000個產品專利技術,曾經名列美國2005年擁有專利最多的前十位。尤其在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和 FTSE4Good Index Series指數中表現卓著,2008年富士通連續第十次在道瓊 Sustainability Indexs 股指中表現卓越。早在2013年富士通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世界"最受尊敬企業"。


富士通的前身是古河市兵衛先生,他於1875年創建的Furukawa Denko(古河電器工業株式公司,簡稱古河電工),是日本最老牌的電氣設備生產廠商之一,在日本享有盛名。1954年富士通研發成功日本第一臺中繼式自動計算機(FACOM100)。,富士通以不斷創新的高科技形象享譽日本和全球。富士通已經發展成為當時橫跨半導體電子器件、計算機通訊平臺設備、軟體服務等三大領域的全球化綜合性IT科技巨人。70年代後期,富士通公司已生產第四代即大規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


主要軍品:富士通公司主營通訊、微電子、晶片技術。是日本自衛隊主要的晶片和電子硬體提供商。世界排名第98位


六、石川島播磨重工(創立於1853年)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於1853年,軍用艦船製造是它最重要的業務。IHI公司()日語:株式會社IHI),曾稱為"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是日本一家重工業公司,亦為日本重要的軍事防務品供應商。


IHI公司起源於1853年(嘉永6年),當時江戶幕府指令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下令於江戶隅田川河口的石川島(位於東京都中央區佃二丁目)建設造船廠,成為"石川島造船廠"。一戰後開始涉足汽車及飛行器製造業務,二戰時參與建造軍艦及飛行器。二戰後通過併購繼續壯大,2007年更名為IHI株式會社。


IHI公司已經從當時的造船廠發展成全面的系統開發與製造企業,成為日本重要的軍工產品供應商。旗下產品眾多,從航空航天到工業機械皆有涉足。IHI最早參與日本的宇航技術開發,設計、生產作為火箭發動機核心部分的渦輪泵和噴氣裝置。H-IIA/B火箭是日本的基礎運載火箭,IHI集團擔任了該火箭渦輪泵、固體火箭增壓泵、2級噴氣裝置、點火裝置等的開發與製造。尤其在宇宙空間站的建設中,IHI承擔了宇宙空間實驗艙「希望號」的艙外實驗驗平臺等開發與製造。


再比如渦輪增壓器是IHI與日立公司(Hitachi)合作推出的產品,從大型船舶發動機到小型汽車發動機都有產品應用。IHI還承擔了佔日本噴氣發動機生產60%~70%的製造任務,參加了從大型到小型的各種民用飛機發動機的國際共同開發。IHI的子公司日本聯合海洋公司依然是日本最重要的軍用艦船建造基地。IHI公司先後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建造了多個級別的艦船,不如榛名級、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初雪級、朝霧級、高波級護衛艦,金剛級驅逐艦,日向級直升機航母以及前不久剛剛下水的出雲級直升機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F100-IHI-200渦扇發動機做工非常精湛。據一些資料介紹,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F100-IHI-200渦扇發動機的國產化率已超過70%,包括發動機渦輪葉片的部件,日本國內也可以生產,只有極少數核心部件依然要從美國普惠公司原裝進口。


主要軍品:石川島播磨重工除「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外,它的其他主要產品有:榛名級、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初雪級、朝霧級、高波級護衛艦,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以及日向級直升機航母等。



七、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創立於1953年)

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是日本十大汽車公司之一。前身是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曾是日本軍隊戰鬥機生產商。致力於開發軍用飛機和航空發動機。並曾為知名的日本零式戰鬥機提供發動機。1953年7月15日由五家日本公司共同成立並且更名為富士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它合併富士工業、富士汽車、大宮富士工業、宇都宮車輛、東京富士重工業而形成現今的多元化集團,主要生產汽車,兼制飛機、鐵路車輛、發動機等。

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的汽車品牌為斯巴魯(SUBARU),曾經在美國鳳凰城由國際汽車聯合會(FIA)舉辦的世界汽車耐力賽(GT)中,三輛富士力獅跑車以平均223.345公裡的時速,連續奔馳19天,同時刷新了10萬公裡競速世界記錄,記錄保持多年未破。


在汽車生產領域中,由於富士重工是由飛機製造業起家,具有豐富的機械製造技術和嚴格的工藝管理,因此富士重工的汽車在耐用性、可靠性和操縱性方面在全球具有過人的一面。同時他們十分注重汽車技術的創新。日本最早的微型轎車是富士重工的斯巴魯360,在50-60年代是日本百姓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暢銷12年沒有改變一次型號,在經常推陳出新的日本汽車業中,的確是一個奇蹟。在1965年推出前置發動機前驅動(FF)轎車斯巴魯1000,成為日本最早的前驅動轎車;同時開發出水平對置式發動機,降低了發動機的重心;1984年研製出無級變速器,其結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主要軍品:富士重工主營機動車運輸,旗下斯巴魯品牌世界著名。富士重工現在依然是自衛隊的主要武器提供商,陸上自衛隊裝備AH-1S反坦克直升機,AH-64D戰鬥直升機等均為富士重工研製。


八、日本制鋼所(創立於1907年)


日本制鋼所是日本明治40年(1907年)由北海道炭礦氣船和英國皮卡斯·阿姆斯特隆合資成立的,設於室蘭。當時作為艦炮和防禦鋼板的主要廠家,尤其以日英同盟為背景起到引進英國技術而強化軍備的作用。進入大正時期,發展成日本第四大企業,為日本軍隊生產了大量武器。到了昭和10年(1935年),除各種火炮外,還製造火箭、戰車和發動機以及潛水運輸艇等各種各樣的兵器,屬於日本兵器製造的骨幹企業。


主要軍品:日本制鋼所除各種火炮,還製造火箭、坦克、發動機以及潛水運輸艇等。該所是日本唯一的火炮生產企業。戰後仍然是日本最主要的火炮生產商,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上使用的各種大型單裝速射炮、日本陸上自衛隊10型主戰坦克的主炮和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都由日本制鋼所生產。


九、小松株式會社(創立於1921年)

株式會社小松製作所(即小松集團)是一家有著90年歷史的全球著名工程機械製造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製造企業之一,成立於1921年,迄今已有90年歷史。小松集團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在中國、美國、歐洲、亞洲和日本設有5個地區總部,集團子公司143家,早在2010財年集團銷售額達到21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小松產品以品類齊全、質量可靠、服務超群享譽全球,主要產品有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自卸卡車等工程機械,各種大型壓力機、切割機等產業機械,叉車等物流機械,TBM、盾構機等地下工程機械,以及柴油發電設備等


主要軍品:小松製作所是日本自衛隊車輛的最大供應商。其中包括:82式指揮車;87式偵察車;96式裝甲車;輕型裝甲車;60式自行無後坐力炮;60式自行81毫米迫擊炮和60式自行式107毫米迫擊炮等裝甲車輛。



十、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待考)

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是日本一家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總部設於兵庫縣寶冢市的新明和工業,前身是川西財閥旗下的川西航空機。值得一提的是,為日本自衛隊提供飛機的廠家主要有: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及新明和工業,特別是後兩者新明和工業與川崎重工是這一領域的當家主力。新明和工業產品受到全球50多個國家的重點關注,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為海上自衛隊製造的救難飛行艇「US—2」,水陸兩用,滑行距離短,可以做超低空飛行。二戰前,該公司生產的「二式大艇」,至今在航空愛好者之間依舊人氣不衰,其技術如今被用在了US—2上。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能夠製造水陸兩用飛機的僅有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三國。


主要軍品:新明和工業二戰時代曾製造多款軍用水上飛行載具,不如著名的二式大艇。日本戰敗後,新明和工業轉營民營飛行器具,並開拓工業機械、工程作業車輛、立體停車場設備等業務。現在為日本最大的水上飛機生產商。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軍校和十大軍工研究院與公司
    中國十大軍校代表:1、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世界十大收入最高的軍工巨無霸是誰?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之前發布了2015年度全球軍工百強企業排行榜,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再次保持世界第一武器生產商的地位。克希德·馬丁曾經宣布,將收購合技術旗下的西科斯基飛機公司(Sikorsky Aircraft)。合併新公司(1995)在航空、航天、電子領域均居世界前列,預計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製造商。
  • 川普坐如針氈,東方卡住美軍工巨頭7寸,第二艘福特級航母遇困境
    據美國著名的軍事媒體防務在線7月22日報導,東方卡住了美國軍工巨頭的7寸,從5月到7月初,出口到美國的稀土材料大跌20%,這意味著五大軍工巨頭稀土材料進口大跌了
  • 全球軍工巨頭歐洲霸主,戰機潛艇航母無所不能造!
    它是歐洲最大的國防供應商,也是全球軍工巨頭之一(排在美國洛馬和波音之後)。其涵蓋的軍工產品範圍很大,從戰鬥機、裝甲車輛、核潛艇到航空母艦,是實力超強的英倫霸主。BAE系統公司從業人員83200名(截止2017年),2016年全球百強軍工企業位列第三位, 防務收入252.78億美元(前兩位是美國的洛馬和波音)。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BAE系統公司位列498位。
  • 2021年軍工行業策略分析
    但近年來,部分軍工央企仍存在盈利能力較差、資產證券化率偏低、缺乏創新動力,科研效率低下以及抗風險能力較弱等諸多問題,導致十大軍工央企的發展質量參差不齊。針對以上問題,基於十大軍工央企近期會議密集提及「十四五」期間的深化改革或高質量發展等表述,我們認為,在「十四五」期間,十大軍工央企發展路徑依託於通過深化改革,實現軍工產業各領域高質量發展。
  • 中國軍工的驕傲: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排名 直10強勢插入
    在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排名方面,一直也是眾說紛紜,並沒有官方的統一標準,但是由於世界武裝直升機種類不多,10種直升機已經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機型,存在的爭議也就是你先我後的問題。但是,這些西方國家的直升機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軍工大國中國的武裝直升機。中國武直-10中型武裝直升機性能先進,足以位居世界十大武裝直升飛機之列。外貿型號直-10ME也是中國軍工界向第三世界國家推銷的重點。武直-10的性能非常好,擁有不錯的動力系統,據悉其採用的功率1000千瓦的渦軸-9A型發動機將更換成更先進的國產發動機渦軸-16,功率能夠達到1500千瓦。
  • 深度剖析軍工產業十大變化,「賽道+卡位」把握歷史性機遇
    核心觀點:細數當前國防軍工產業十大變化,變化帶來歷史性投資機遇。變化 1,國防政策:「強軍目標穩步推進」轉變為「備戰能力建設」。
  • 2021年軍工行業:三「軍」過後盡開顏
    其中,軍工央企是軍工行業供給側的「國家隊」主力,也是軍工行業發展的主要引領者。在2020年暨「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國十大軍工央企的改革成果可以較充分地反映軍工國企整體的發展現狀,而十大軍工央企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也將決定我國軍工行業供給側中「國家隊」發展的主旋律。在我國「十三五」期間的國企改革背景下,眾多央企改革政策的落地和制度的調整,已經促使我國軍工央企的發展質量整體有所提高。
  • 世界歷史上首場世界級戰爭——克裡米亞戰爭
    提起世界級戰爭,為人所熟知的是兩次世界大戰,造成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捲入其中,並造成社會巨額財富流失,文明遭到破壞猶太民族慘遭屠殺的後果
  • 軍工行業:三菱重工,日本最大的軍工武器生產商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居各家軍工企業之首。  歷史沿革及概要  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年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美國佔領當局解體財閥的政策,三菱重工於1950年被分割為西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中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東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等3家公司。但隨著美國政策以及日本國內政治的變化,1964年,三家公司合併,重建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至今。這期間,三菱重工的汽車部門於1970年獨立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 中美歐軍工深度分析報告
    隨著軍民融合的不斷深入,假設到2025年我國軍品佔比下降到40%,參考國外軍工巨頭的利潤率水平,我們預計,到2025年我國軍工產業的淨利潤約有望突破2000億元。軍工巨頭齊聚美國。在美國Defense News 連續數年發布的全球軍工百強排行榜上,美國軍工企業穩定佔據百強中的近半數席位。
  • 中國各軍工系統淵源考證
    1999年,我國已經形成十個特大規模軍工集團,分別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2002年3月1日,又成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 全球軍工巨頭美國雷神公司,不僅僅是雷達!
    經過93年的發展和創新,雷聲公司已成為軍工技術、政府與商業電 子技術、公務飛機和特殊任務飛機等行業的龍頭老大。經營戰略冷戰結束後,雷聲公司最大的客戶——美國國防部的採購費用減少了60%。為了應對這種困境並謀求進一步發展,公司管理層採取了三項戰略措施:售出非核心業務公司、通過一系列兼併來鞏固和擴大軍工技術核心業務、用軍工技術開發民用市場。20世紀最後10年,雷聲公司先後售出了健康教育出版、家庭電器、供熱與空調、商業保沽等業務。
  • 世界十大軍事技術最先進國家
    美國  世界軍事科技強國排名中美國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不止在軍工領域,在航空航天、醫學技術、信息科學等各個領域美國都以無可匹敵的實力和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遙遙領先,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世界90%以上的應用科技創新都來自美國,這裡匯聚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和最頂尖的科學家,已公開的先進武器中,空軍有隱身戰鬥機F-22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微信:zhzh199005)日本自衛隊,這支「二戰」後「基於防禦和救援的軍隊」,如今正漸漸地站在風雲突變的亞太舞臺的前沿。而在這支不斷擴張的軍隊背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支撐的龐大的軍工產業。日本自衛隊,這支「二戰」後「基於防禦和救援的軍隊」,如今正漸漸地站在風雲突變的亞太舞臺的前沿。而在這支不斷擴張的軍隊背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支撐的龐大的軍工產業。
  • 【長知識】中國軍工發展史
    導讀:中國十大軍工企業是由國務院出資並直接管理,承擔國家國防建設重大項目的生產經營職能及國防科研生產任務,從事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
  • SIPRI發布報告分析全球軍工巨頭2019年軍品收入和國際化布局
    在2019年,共有15家美國企業進入全球軍工前25強,軍品銷售額佔前25強總銷售額的60%。中東地區軍工企業EDGE集團首次進入全球軍工前25強,該集團位於阿聯,由25家中小型軍工企業於2019年合併而成。EDGE集團在2019年軍工企業排行榜上排名第22位,軍品銷售額約佔前25強總銷售額的1.3%。
  • 軍情銳評 | 中國武器與傳統軍火巨頭「掰手腕」;川普「松松韁繩」 日韓軍力欲狂飆?
    另外在東亞局勢緊張的同時,日本和韓國開始需求獲得更多進攻火力。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天不容錯過的軍情。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發表羅德·萊昂的文章《日本和韓國希望獲得更多軍事火力》稱,韓國近來一直致力於提高自身的彈道飛彈能力。與此同時,在日本有些人開始對打擊能力表現出新的興趣。川普成為總統之後,美國在全球的「小夥伴」都陷入焦慮之中。
  • 中國軍工帶來一個好消息!反超老大哥的背後,是中國科技全面崛起!
    其中,全球前十大軍火商中,中國佔據三席,美國佔據五席,英法各一席,俄羅斯消失於前十榜單。這些數據都在證明一個事實。即:中國軍工產業正在進入全球頂尖俱樂部,未來的全球軍工格局,很可能演化為中美兩極格局。顯然,曾經的武器出口大國——俄羅斯,正在快速地走下坡路。為什麼俄羅斯武器不受國際市場的待見了?
  • 世界十大軍事技術最先進國家排名
    美國世界軍事科技強國排名中美國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不止在軍工領域,在航空航天、醫學技術、信息科學等各個領域美國都以無可匹敵的實力和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遙遙領先,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世界90%以上的應用科技創新都來自美國,這裡匯聚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和最頂尖的科學家,已公開的先進武器中,空軍有隱身戰鬥機F-22、F-35、戰略轟炸機B-2、戰略運輸機C-17,海軍有尼米茲級超級航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