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印度時報》激動地報導稱,美國波音公司已經得到政府授權,用F-15EX戰鬥機參與印度空軍「多用途戰鬥機」(MRFA)競標。這個項目是印度自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項目後的又一個大規模軍機採購,目前有美國洛馬F-21、法國達索「陣風」、俄羅斯米格-35和瑞典薩博「鷹獅」參與。波音此前是用F/A-18E/F「超級大黃蜂」參與。
這個名單看起來和幾年前才塵埃落定的MMRCA計劃競標者差不多,「陣風」成了MMRCA的最後勝利者。按照印度空軍的說法,MRFA尋求一種具有進攻能力的強大平臺,能夠發射防區外武器、具有電子戰能力。印度還要通過這個項目獲取並保持在所有方面壓倒對手的技術優勢。
但是,我們完全看不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和「多用途戰鬥機」(MRFA)在選型上有什麼差異,甚至連跑來競標的型號也大同小異。曾有消息稱,印度是為了替換掉陳舊的米格-21和米格-27。但這完全是兩個級別的飛機,前者是輕型前線戰鬥機,後者是對地攻擊為主的中型(當時是重型)多用途戰鬥轟炸機。所以人們可能被迫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印度不過是天生購物狂而已。
頻繁小批量購買武器裝備,不但可以創造更多吃回扣的機會,也可以拉近自己和武器出口國之間的關係,在主要強國之間「跳舞」。特別是同時具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和先進航空裝備出口能力的美、法、俄三國。
考慮到印度的財力,這樣的泛政治化採購往往會中途縮水。然而這也無法阻止國際軍火巨頭的全力爭奪。畢竟MRFA的預期經費高達170億美元,意味著將近1.5億美元的單價,利潤之豐厚可想而知。
波音公司一度用F/A-18E/F同時參與MRFA和印度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競標。這對波音來說是個合理的選擇。如果僅僅是考慮印度空軍的戰鬥和裝備維護便利性,在印度已經批量採購「陣風」並且對其讚不絕口的情況下,美國軍火商的競標勝算不大。波音撤下F/A-18E/F,換F-15EX上,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印度非常強烈地傾向於把這個單子交給美國軍火商。
F-15久經戰火考驗
印度的政治選擇完全在意料之中,中印國力對比懸殊,拉進和美國的關係、尋求美國更深度的政治支持十分重要。既然如此,波音有充分的理由搏一搏:印度既然已經買了波音的P-8A、「阿帕奇」和「捕鯨叉」飛彈,再買一些戰鬥機,有什麼不可以!波音公司的民機板塊這兩年陷入深重危機,軍機市場上眼睜睜地看著洛馬用F-35大賺其錢,再不搏擊一下,百年老店的招牌都要不保了。所以,波音決然拿出了自己產品線上戰鬥力最強的制空戰鬥機F-15EX。
從戰鬥力上說,F-15EX的確是幾個競標型號中最強的。它採用了主動掃描相控陣雷達,電子系統水準與F-35相同,空對空飛彈攜帶能力達到了12枚。如果是對陣巴基斯坦的F-16C和JF-17,一架F-15E或許能打掉對方一個中隊。作為中國四代機最新型號的殲-10C也未必是它的對手。
至於俄羅斯的蘇-35,考慮到俄系雷達電子裝備的嚴重落後性,顯然不可能與F-15EX一爭短長;「陣風」雖然以高機動性和多任務能力自居,但是因為發動機性能的局限性、雷達電子和光學設備的不足,也不是F-15EX的對手。而且F-15是一種久經戰火考驗的老機型,各種改進方案幾乎都來自於戰場實踐,這是其他型號都無從相比的。從全球範圍來看,F-15EX也算得上是最強四代機(改進型)。如果F-15EX來到印度,唯一能把它斬於馬下的,只有殲-20這一個型號了。
F-15EX和F-35達到了同樣的價格水平,在美國國內也有爭議
如此算來,波音公司推出F-15EX的勝算還是很大的。但價格問題將成為新的懸念。F-15EX的美軍國內採購單價已經達到了8000萬美元以上(攤入研發費用可能達到1.15億美元,甚至更高)。按照美印近幾年軍火交易的模式,一般是要漲價好幾倍的,購買「捕鯨叉」甚至達到了八倍於美軍採購的天文數字。印度還希望在國內生產MRFA,如此還將考慮設備和技術的引進,那麼170億美元的預算肯定是不夠買114架的。那麼MRFA很可能沿襲MMRCA的模式,把採購量收縮到兩位數,「國產化」停留在紙面上。或者印度空軍選擇放棄F-15EX,購買更便宜的F-21(F-16改型)。這樣,波音公司就白激動一場了。
無論MRFA的贏家是誰,都會對巴基斯坦構成強烈的威脅。巴基斯坦現役機隊完全失去了質量優勢,中國的出口產品當中也沒有哪一種可以壓制F-15EX,殲-20不可能提供出口,形勢是相當嚴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