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抗日戰爭比我們想像得更殘酷

2021-02-26 壹周刊

今天給大家講講這場對中華民族異常慘烈的戰爭。

抗日戰爭是一個準工業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全面碾壓的戰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描述的含義,好吧,我們就以一個戰役為麻雀,給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殘酷的現實。

1  關家堖戰鬥

1940年10月25日,日寇岡崎大隊長率500多人衝入山西省黎城縣東南的黃崖洞外,嚴重威脅八路軍在黃崖洞的兵工廠的安全。

對於這隻孤軍深入八路軍根據地腹地的日軍,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決定調集優勢兵力將之殲滅。

八路軍調集了8個主力團總兵力超過2萬人,將岡崎大隊團團圍困於武鄉縣蟠龍鎮關家堖。

2萬vs500——八路軍的兵力是日寇的40倍。

從紙面實力來看,八路軍具有絕對優勢,應該能很輕鬆的殲滅這股日軍。

但是,戰鬥打響之後八路軍卻發現這個岡崎大隊是一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

八路軍從10月29日對岡崎大隊發起總攻,連續打了兩天兩夜,就是啃不下日軍的陣地,不僅如此擔任主攻任務的八路軍幾個主力團損失慘重。巨大的傷亡讓八路軍指揮官猶豫了,先是386旅旅長陳賡向彭德懷提出放日軍出包圍圈的建議,然後連129師師長劉伯承也向彭德懷提議放棄繼續進攻岡崎大隊。

在我軍戰史上一線指揮員向總指揮提議放棄進攻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這足以說明八路軍部隊傷亡有多麼慘重。

但是這個關鍵時刻,彭德懷卻發了脾氣,在電話中向劉伯承大喊:「拿不下關家堖,就撤銷第一二九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那麼彭德懷這是意氣用事嗎?當然不是,這個問題我們後面來講。

因為彭德懷的堅持,劉伯承與陳賡沒有辦法,只能繼續組織部隊進攻,為了拿下關家堖,彭德懷甚至把八路軍總部直轄的特務團都拉出來參加戰鬥,最後又打了一天一夜,還是無法全殲岡崎大隊。

11月1日,日軍1500多人的增援部隊,在1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逼近關家堖。

八路軍無奈只能撤軍。

關家堖戰役八路軍重創了岡崎大隊,消滅日軍400人,岡崎大隊長也被打死,但是卻未能完成全殲岡崎大隊的目標。

八路軍為此付出了傷亡幾千人的代價,幾個主攻主力團基本都被打殘了,很久都未能恢復元氣。

關家堖戰鬥是一場後世爭議很大的戰役,對後來的敵後抗戰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漁網與魚的鬥爭

很多人因為這場戰役對彭總頗多指責,其實這些人都不明白彭總發起這場戰役戰略構想是什麼。

彭總調集絕對優勢兵力企圖全殲岡崎大隊目的遠非要打掉日軍一個大隊那麼簡單!

八路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必然面臨日軍的掃蕩與圍剿。

簡單的說,八路軍與日軍的關係就是漁網與魚的鬥爭——八路軍是魚,日軍是漁網——

對於日軍而言,自然是希望漁網的縫隙越小越好;對於八路軍而言,則是希望漁網的縫隙越大越好。

漁網縫隙的大小取決於編制漁網繩索的粗細。

越細的繩索編織的漁網縫隙就越小,反之,繩索越粗編織的漁網縫隙就越大。

這個繩索的粗細就是八路軍與日軍鬥爭的焦點。

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圍剿一定要多路分兵,拉網式對根據地進行掃蕩。那麼,日軍每路分兵多大就決定這個漁網的「繩索」的粗細。

在1940年日軍對八路軍根據地的掃蕩一般是以一個日軍大隊(加強營)為一路。

如果在關家堖戰役八路軍如果能全殲岡崎大隊——則意味著一個大隊的日軍「繩索」是不安全的,是有可能被「魚」撞斷的。

所以,未來日軍對根據地進行掃蕩就只能每路分兵使用比一個大隊更大的部隊——也就是使用更「粗」的繩索

這樣日軍編織的漁網就會有更大縫隙,就更有利於八路軍運動。

這就是關家堖戰鬥雖然傷亡慘重彭總也要堅持全殲岡崎大隊的原因。

可惜八路軍拼盡全力也沒實現全殲岡崎大隊的目標。

所以,在關家堖戰役之後日軍對根據地掃蕩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達到一個大隊就能在八路軍根據地橫衝直撞尋找八路軍主力作戰,給敵後抗日戰爭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後來在冀中平原掃蕩中,日軍甚至敢分兵以一個中隊(連一級單位)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日軍分兵越細,就是漁網編織得越密,八路軍運動就越困難。

在最困難的時候,八路軍一個主力團甚至要化整為零以班為單位才能躲過日軍的掃蕩,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八路軍一個班的悲壯戰例。

(來源:搜狐網)

3  武器裝備

現在我們來探討一個重要的問題,關家堖戰役八路軍集中了超過岡崎大隊40倍的兵力,為什麼卻不能吃掉這股500人的日軍?

原因很簡單,一個農業國家的軍隊與一個工業國家的軍隊綜合實力差距太大了,以至於八路軍40倍的人數優勢都無法彌補這個綜合實力的差距。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裝備、訓練、後勤等各個方面全面碾壓中國軍隊。

這個中國軍隊還要分三六九等,由於八路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頗受國民黨政府的歧視,所以八路軍裝備與待遇比國民黨正規軍還要差得多,與日軍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首先我們來看單兵裝具

日軍單兵裝具涵蓋了一名士兵在戰場上方方面面的需求,非常全面。

作戰保障方面如彈藥盒、地圖包;生活保障方面如水壺、飯盒;被服方面如綁腿、護腿、雨披、軍毯、帳篷布;實用工具方面如步兵鍬、鐮刀、手斧、軍鎬;防護保障方面如防毒面具、護目鏡、防蚊頭罩、蚊帳以及攜行具的腰帶、背包、挎包等等,洋洋灑灑,蔚為壯觀。

日軍單兵裝具

八路軍不但單兵裝具基本為0,而且最基本的物資與日軍差距也甚大。

這是日軍39年使用的牛皮作戰靴,有後跟,足弓部分提供支撐,鞋底有防滑鋼釘。

中國軍隊大部分只有草鞋。

現代人可能很少有體會,長期穿草鞋,會導致扁平足,使人失去長距離行走的能力,直到今天解放軍徵兵的一個把關極其嚴格的重要身體指標就應徵青年足部非扁平足。另外新草鞋會把足部打出很多條形傷口,導致反覆感染,長期穿草鞋工作和作戰會嚴重威脅士兵身體健康。

不但單兵裝具上差距很大,就算是基本的作戰武器八路軍也嚴重不足。

抗戰爆發後,八路軍陸續開往山西和華北地區,原來幾萬人的隊伍迅速擴大為幾十萬,軍隊人數增加了,武器就成了問題。

以一二〇師為例,1938年1月,該師共有士兵29162人,各種槍枝6979支,這麼算下來,每4.2人才擁有1支槍。

武器嚴重缺乏讓中共中央非常擔憂。1940年2月,中央軍委發布指示,明確要求八路軍必須要保證人槍比至少5:1;6月,中央軍委再次明確要求華北地區的部隊至少保證人槍比例4:1。

1940年3月左右,八路軍共有人員35萬9千多人,但是各種步馬槍僅有90534支,輕重機槍1590挺,擲彈筒108支,迫擊炮156門。人槍比例大概是4:1,基本上達到了6月中央軍委的要求。

不但武器嚴重不足,彈藥也很缺乏。

1940年3月18日朱德、彭德懷向中央的報告提到,目前八路軍現存彈藥:步槍彈1843863粒、手槍彈116677粒、自動步槍彈18524粒,各類子彈共計199萬9千粒。手榴彈21649顆、擲彈筒彈271顆、迫擊炮彈467顆,各類彈藥合計202萬2千顆(粒)。

35萬人的八路軍卻只有200萬發子彈,人均擁有彈藥才6發!

4個人才有一條槍,人均彈藥只有6發,這就是八路軍當時的情況。

而日軍呢?光是單兵裝具就可以保證每名日本士兵攜帶120發彈藥!

因為有充足的彈藥供應,所以日軍能進行大量的實彈訓練,士兵射擊準確率非常高;而八路軍因為彈藥奇缺導致大部分士兵都沒有經過實彈訓練就拉上戰場,射擊準確率與日軍相比差了一大截。

這些訓練水平的差距到戰場上就是會用人命來填。

4  後勤保障

在後勤保障上,八路軍與日軍差距更是巨大。

以最基本的夥食供應為例。

日軍在戰爭前期和中期,依靠在佔領區的殘酷壓榨掠奪,一直有比較穩定和高水平的食品供應。

日軍戰時的夥食供應標準,是每天870克精米(相當於1.5公斤未脫殼原糧,是國民政府軍理論供應標準的1.6倍),或者與之熱量相等的麵包、餅乾、壓縮乾糧、精穀物。除主食外,還有燻肉、雞蛋、鹽漬或糠漬醬菜。為保證鹽攝入,每天還有150克味增或者0.08升鹽或調味汁。

日軍光膀子照片(可以看出明顯的肌肉,說明其營養良好)

而國民黨正規軍在抗戰時期規定每人每天供應9兩米,副食與肉類供應基本為0,就這麼少得可憐的夥食供應還有各級軍官盤剝,讓大多數國軍士兵看上去羸弱不堪。

八路軍夥食供應還比國軍好一點,1938年初,隨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初步建立,八路軍的供給標準為:每人每天為小米1.5斤,油3錢,鹽3錢,肉3錢,菜1斤,其中1錢為5克。

按:就這個很低的夥食標準到了1942年之後八路軍難以保證,聶榮臻就曾經親自下令不準部隊採摘楊樹葉果腹——要把楊樹葉讓給老百姓。

八路軍士兵看上去比國軍士兵要好一些,但是臉上的皺紋和肥大的衣服都說明八路軍也存在營養不足的問題。

體質與營養上的差異拉到戰場上就是作戰能力的差距——營養不良身體羸弱的中國士兵可能衝一兩次就累趴下了,而營養良好體格健壯的日軍士兵卻能長時間作戰依然能保持充沛的體力。

不僅如此,在最殘酷的的白刃戰中,訓練有素、體格健壯的日軍也佔盡優勢,據抗戰時期一線指揮官回憶,在與日軍白刃戰中至少要3個中國兵才打得過一個日本兵。

所以,關家堖戰鬥八路軍人數有40倍的優勢依然不能殲滅岡崎大隊,其蘊含的真相是非常殘酷的。

日軍裝備精良彈藥充足;八路軍平均4人才有一隻槍,人均只有6發子彈;

日軍戰術得當提前構築了堅固的陣地,而且訓練有素以逸待勞;八路軍缺乏訓練,士兵不僅戰術素養與日軍有較大的差距,而且關家堖地勢險要,八路軍缺乏重火力掩護,只能靠填人命式衝鋒;

日軍射擊準確,八路軍射擊對日軍威脅不大;

日軍體格健壯能適應長時間高強度作戰,八路軍營養不良體力太弱,就算衝入日軍陣地白刃戰也不是對手。

4  全方位的差距

八路軍與日軍作戰水平的差距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農業國與一個工業國綜合國力的差距。

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吃飯、穿衣、裝備、訓練、補給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實打實的考驗一個國家的基礎實力,每一個環節的差距最後在戰場上都需要無數人命和鮮血來填補。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壹周刊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所以,大家不要被現在抗日神劇所誤導,真實的抗日戰爭是非常殘酷的。

不管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軍隊與日軍的作戰長期保持著10:1以上交換比。

八年抗戰,日軍陣亡大致是40萬人,而中國軍隊則是300萬以上,另外還有3500萬平民死傷——

中華民族面對日軍的入侵,只能用屍山血海的人命去填!

義勇軍進行曲的那句歌詞「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不是煽情,而是血淋淋的事實。

5  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戰爭特別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中國面臨的幾乎就是最絕望的局面。

海運瀕臨斷絕,英美對日態度曖昧,蘇聯自顧不暇,外部已經是不可指望了;內部天災不斷,餓殍千裡。

國民黨政府管理能力出奇低下,還丟掉了江南膏腴之地。

兵士飢弱,裝備極度匱乏,訓練落後且嚴重欠缺,無論是動員能力還是動員潛力,都無法與日本相比。

怎麼打?

那時的日軍想要推進多遠,就能推進多遠;日軍想打下哪裡,就能打下哪裡。

不管用多少人命去填,日軍都能實現它想要實現的軍事目的。

那麼,面對如此絕望的局面,是什麼撐住了中國沒有亡國?

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凝聚力撐住了這個國家集體意志沒有崩潰。

在最絕望最危險的時刻,有無數軍人毫不猶豫拋頭顱撒熱血——這些捨死忘生的軍人不僅有無數普通士兵,更有大批高級將領。

歷史記載了大批以身殉國的高級將領在山河破碎日寇肆虐時留下的錚錚名言: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將軍(後陣亡)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我的)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帝國主義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

   ——楊靖宇將軍(後陣亡)

日寇進犯,我軍首當其衝。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繫於一人者輕,而繫於國家民族者重。

   ——佟麟閣將軍(後陣亡)

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麼可悲傷。北平城還有我老母,你去對老人說,忠孝不能兩全,她兒子為國死了,也是光榮,不用以我掛在心裡。

   ——趙登禹將軍(後陣亡)

餘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戴安瀾將軍(後陣亡)

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

   ——寸性奇將軍(後陣亡)

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郝夢齡將軍(後陣亡)

什麼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這就是!

前有軍人捨死忘生,後有民眾前僕後繼,無數中國人用自己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有冒著生命危險為遊擊隊送飯的農民

通北縣鐵路附近的某農民,因給遊擊隊送飯而遭日寇毒打,才由北安監獄出來不久,還是給遊擊隊送飯。一個老頭說:『隊伍能不吃飯嗎,生死存亡在憑天命。怕什麼呀!明天隊伍不走的話,還是我送飯』。」

「拜泉縣順時村蘭鳳久先生,為保護一個生病的遊擊隊員被日寇毒打,不肯說出病隊員的所在地,終被日寇殺死。

烈士臨死之前對日寇偽說:『我為中國而死,比作日本狗而死是光榮的』」。

有傾全家之力支持抗日的父親:

寇衍慶,現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大寇家莊人。俯身救孤兒、口吸膿瘡血,宅心仁厚為鄰,方圓百裡稱「醫聖」。

抗戰爆發後寇衍慶拿出家產作經費給妻弟李人鳳組建的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動員時任膠濟鐵路益都站警士的長子寇芳田、時任村小學校長的次子寇芝田以及三子寇良田和家裡唯一年滿10歲的長孫寇紀文送到了抗日訓團。

1943年初夏,寇衍慶遭日軍抓捕。無數次的被提審和拷打,嚴刑折磨,十多次的昏死。同年秋天,寇衍慶遭日本鬼子殘殺於張店憲兵隊賈莊監獄,時年54歲。

1943年5月上旬,在執行任務時,其長子在廣饒縣辛鎮村北被盤踞在三裡莊的日偽特務伏擊殺害,時年34歲。其次子1943年11月,為掩護群眾,戰鬥中,壯烈殉國,時年28歲。

有大義凌然捨身為國的母親:

抗戰期間,回軍支隊司令員馬本齋領導的冀中回民支隊進行大小戰鬥870餘次,殲敵3.6萬餘人。日軍惱羞成怒,將馬本齋的母親抓起來,強迫她給兒子寫信勸降。馬母嚴詞拒絕:「殺剮存留,全憑你們,要我寫信萬萬不能。」這位英雄母親絕食七日而死。

北京密雲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五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在沙場。

6  華僑破家為國

抗戰不久,國民黨政府就丟掉了大半個中國,當時國民黨政府偏居西南,還要養兵數百萬維持與日本高強度作戰。

這樣的情況下國民政府財政居然沒有崩潰,實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創造這個奇蹟的是4億升鬥小民與幾千萬海外華僑。

當時國民政府財政主要靠發行戰爭公債以及民眾捐款維持,不但國民群眾踴躍捐款捐物,海外華僑更是破家為國。

其中光是海外華僑募捐就要佔國民政府財政收入的1/3以上。

數千萬海外華僑節衣縮食竭盡全力源源不斷為國民政府輸血,撐住了國民政府財政沒有崩潰,為此華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有賣兒子捐款的——英屬北婆羅州華僑鄭潮炯,把自己親生兒子賣給他人,將所得80元全部捐贈給國民政府;

有變賣全部家產捐贈的——仰光華僑葉秋蓮,將自己樓房與家產全部捐贈,自己出家為尼,日夜為祖國祈禱;

有賣自己捐贈的——馬來西亞一位女華僑,為了籌集捐款,竟然把自己當做獎品設立彩票,中獎者可娶之回家;

還有賣身捐贈的——越南西貢的一些華人妓女與旅館老闆商議,決定以對摺房租的方式優惠顧客9天,收入的房租以及她們賣身錢共計8000元全部捐贈給抗日前線的中國士兵;

華僑背井離鄉,忍辱負重,生活十分艱辛,但是國家有難他們毫不猶豫就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忍受卑微生活的人,

但是,即使是還在卑微生活的中國人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人欺凌。

這就是中國面臨日本的碾壓而沒有垮掉的根本原因,也是戰場上那些身體羸弱餓著肚子拿著最簡陋的武器依然向裝備精良的日軍發起決死衝鋒的中國軍人的堅強所在。1940年4月26日,為掩護700名幹部群眾突圍,八路軍一二〇師雁北獨立第六支隊騎兵營教導員李林帶著三個月的身孕,率領騎兵連用血肉之軀吸引上萬名敵人的火力,以身殉國,時年25歲。

7  復興不可阻擋

今天我們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是緬懷中華民族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不屈不撓的鬥志;

緬懷中國人民在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時破家為國的決心;

緬懷中國軍人在屍山血海地獄般絕望的戰場誓死力戰的勇氣;

中華文明是這個星球唯一存續幾千年的文明,數千年風雲激蕩這個文明的血脈從未斷絕過,在危急時刻總有無數仁人志士撐起這個國家的脊梁。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壹周刊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75年前,面對兇惡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也沒讓中國人民投降,當下美國霸凌主義就能我們屈服嗎?

當然不能!

難道今日中美之間的差距還能有抗日戰爭時期中日之間的差距大?

抗日戰爭那麼艱難的環境下我們都撐過來了,

抗日戰爭那麼絕望的戰場中國軍人都在拼死力戰,

今日的我們難道還能比先輩做得更差?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任何時候任何外部的敵人都打不垮我們。

所以,諸君加油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不可阻擋的!


拜登上臺以後,美國的對外政策會大幅度的轉向,到時候美國的軟肋,例如環境問題之類的,反而會成為美國手裡的一張牌,屆時如何應對,是一個大問題。

點擊圖片閱讀

二十年臥薪嘗膽,中國大陸已經在打明牌。

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證了無論現在的局勢看起來如何緊張,也不會滑向失控的深淵。所有的爭端都會止於利弊之選,而不會有存亡之虞。

你想像中英雄的樣子?是身披鬥篷,強壯高大,還是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好文推薦,點擊圖片閱讀

如果還想觀看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比你想像更殘酷
    今天是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日,講講這場對中華民族異常慘烈的戰爭。抗日戰爭是一個準工業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全面碾壓的戰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描述的含義,好吧,我們就以一個戰役為麻雀,給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殘酷的現實。PS:我們運營的備用號 行研資本(ID:report18)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處空間,歡迎大家同時關注!
  • 抗日戰爭遠比你想像更殘酷
    抗日戰爭是一個準工業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全面碾壓的戰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描述的含義,好吧,我們就以一個戰役為麻雀,給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殘酷的現實。所以,在關家堖戰役之後日軍對根據地掃蕩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達到一個大隊就能在八路軍根據地橫衝直撞尋找八路軍主力作戰,給敵後抗日戰爭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後來在冀中平原掃蕩中,日軍甚至敢分兵以一個中隊(連一級單位)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日軍分兵越細,就是漁網編織得越密,八路軍運動就越困難。
  • 75年前的勝利:抗日戰爭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抗日戰爭是一個準工業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全面碾壓的戰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描述的含義,好吧,我們就以一個戰役為麻雀,給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殘酷的現實。所以,在關家堖戰役之後日軍對根據地掃蕩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達到一個大隊就能在八路軍根據地橫衝直撞尋找八路軍主力作戰,給敵後抗日戰爭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後來在冀中平原掃蕩中,日軍甚至敢分兵以一個中隊(連一級單位)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日軍分兵越細,就是漁網編織得越密,八路軍運動就越困難。
  • 真相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如果多看看阿富汗的過去與現在,就會發現,和我們大多數人震驚、嘆息的態度相反。 塔利班這種組織,說不定還真是「阿富汗人民的選擇」。只不過現在執行得更嚴酷一點兒。 然而,塔利班只會建立一個想像中純正的伊斯蘭教國家,並不會搞經濟。他們當政的五六年裡,阿富汗陷入了極度貧困。而且,他們同樣搞不定各地的部族勢力、教派紛爭、長老和軍閥。
  • 郭松民 | 解放戰爭為什麼比抗日戰爭更偉大?
    抗日戰爭的地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大大提高。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中,中美是處於並肩作戰的地位,是「盟友」,可以被美國視為其「橫向」戰爭的一部分。而解放戰爭地位,就被大大貶低了。 但是,從有利於中國人民的福祉和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解放的角度來看,解放戰爭的意義要遠遠超過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意義是偉大的!因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得以免於淪為第二個朝鮮,即成為日本獨佔的殖民地的命運。
  • 2020年抗日戰爭史研究述略
    在這一年中,抗日戰爭史的相關論著可謂汗牛充棟,涉及到了這場戰爭的各個方面。在有限的篇幅內,欲系統而具體地將上述研究完整綜述,似乎是難以完成的任務。因此,茲僅就幾個具有鮮明特點的方面略作回顧,雖掛一漏萬,但或可供同儕進一步批評指正。抗日戰爭的勝利固然是中國人民苦苦奮鬥的結果,作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局勢和國際關係對於中國戰事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 現代戰爭到底有多殘酷,亞塞拜然亞美尼亞衝突短短幾天傷亡5000人
    我們都知道,在敘利亞戰場上,正是伊朗出人,俄羅斯出裝備,跟土耳其在博弈。現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武裝衝突,正是藉口宗教信仰的問題,正打得紅紅火火,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不難理解,所謂泛突厥國家嘛,天下穆斯林是一家。可是中東穆斯林的世仇以色列卻和土耳其一樣支持亞塞拜然又是幾個意思?亞塞拜然南方鄰國同為穆斯林的伊朗,則冷眼旁觀,這又是幾個意思?所以啊,可別說什麼宗教衝突了吧!
  • 為什麼一戰比二戰更殘酷,更慘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人類發明了更多殺傷力更強的先進武器和技術裝備,二戰的雙方交戰狀況比一戰時期更加激烈。  我們都知道,一戰和二戰的主要戰場都位於歐洲這塊飽受戰火蹂躪的大陸上,對於歐洲人來說,特別是英法兩國,在一戰中的損失,不論是國內人口還是社會經濟,損失都遠遠超過二戰。
  • 致讀者 我們來了,我們是原創軍事新聞
    我們來了,我們是原創軍事新聞。在這個新聞同質化傳播的「撞衫時代」,我們只做原創,將春天柳梢上的第一棵「嫩芽」採擷給您。我們時刻秉承「記者一線親歷,發布權威軍情,解讀國防熱點,打造原創平臺」的新聞理念,實現內容精耕細作。我們不僅僅熱血沸騰,還要肩扛主流媒體的擔當,堅守著軍事新聞的主陣地,為社會傳遞中國軍隊正能量。
  • 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就在盧溝橋邊
    從盧溝橋向東,進入宛平城內,走大約500m就可以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了。時間回到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瀋陽城外,日本關東軍陰謀栽贓中國軍隊,炮轟北大營。這就是「九一八事變」,自此拉開了中國局部抗日戰爭的序幕。告別了單一的圖文展示,這裡除了使用真實的歷史照片以外,還展示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記錄,讓觀眾能真實地感受當時的歷史。
  • 論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毛澤東說過,抗日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鬥爭中沒有一項比得上的。日本法西斯自始至終以滅亡中國、獨佔中國為目的,它們用赤裸裸、血淋淋的刺刀和鐵蹄、屠殺和轟炸、強權和奴役、掠奪和殘害,證明它們是世界上最邪惡、最兇殘、最反動的勢力。它們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髮指、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然而,歷史辯證法是不能違背的。歷史的災難從來都是由歷史的進步來補償的。
  • 葉偉志‖抗戰兒歌【客都原創】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日本右翼抬頭,軍國主義復活,其政府非法購買我國領土釣魚島。侵我主權、佔我領土,中國人民是堅決不答應的。我們要警鐘長鳴!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基礎。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國掀起抗戰熱潮。「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送兒打東洋"的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家裡。
  • 抗日戰爭,為什麼我們不派飛機轟炸日本國土?原因令人憤慨
    抗日戰爭無疑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慘的一幕,日本人毫無理由地衝進了我們中國的國門,在我們中國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的罪孽,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軍事力量薄弱
  • [坦克論道]孫武被戰爭的殘酷所刺痛
    但這次戰爭不僅讓孫武看清了戰爭中的殘酷,也讓他看清了戰爭以外的殘酷!吳軍僅用十多天的時間,就以3萬人戰勝了楚國強大的20萬主力。這也要讓闔閭、伍子胥君臣一干人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當孫武進入楚國亡都郢都時,看到的是吳軍正在燒殺搶掠。而那些正在被屠戮的正是手無寸鐵的楚王近侍。孫武當時是想不通的,楚國軍隊主力已殲,國家名存實亡,何必還要趕盡殺絕呢?
  • 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我們不能忘!
    73年前的9月2日日本政府籤署投降文件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力量的最終勝利2014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以立法形式確立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地認識和平的珍貴。也許,有讀者會問,日本天皇是8月15日就發表的投降書,怎麼把9月3日定為勝利紀念日了?
  • 戰爭與藝術--抗日戰爭中的藝術記憶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並舉行首次以紀念抗戰為主題的閱兵盛典。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藝術家們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段或充滿苦難、或可歌可泣的戰爭歲月,以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銘記那個時代。
  • 論抗日戰爭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有的學者還為這種做法尋找政治根據,認為中國共產黨寫的抗日戰爭史,當然應該以反映自己領導的抗戰為主,主要歌頌自己的功績。為了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那就必須寫出國民黨的錯誤。國民黨寫的抗日戰爭史也沒有寫我們的功績,我們為什麼要替他們做宣傳呢?這實際上把自己降到了國民黨的水平。他
  • 江西服裝學院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2016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吃苦耐勞、樂於奉獻、聰明機智、不怕困難的性格,在中國軍人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中國軍人啊,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 【銘記】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永不磨滅的歷史坐標
    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取得了徹底的勝利。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政務院規定九月三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中說:「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籤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九月三日。」《通告》還要求「每年九月三日,全國人民應對我國軍民經過偉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和蘇軍出兵解放東北的援助而取得對日勝利的光榮歷史舉行紀念」。
  • 高達0080,被人遺忘的殘酷戰場.
    可以想像修坦那·哈迪的執念被點燃,為了犧牲的隊員註定將要一直將「NT-1」摧毀為止。這場被人遺忘的小人物的戰爭序幕真正拉開。SIDE6中立衛星上生活的人們遠離戰爭,遺忘了戰爭的殘酷,歡快的生活。只因為阿魯學校的同學和他打賭如果能拍到高達的照片,就給他一枚吉恩軍銜胸章,加上從父親那裡聽來的消息,他帶著攝像機偷偷的潛入的軍事基地並拍下了他並不知道的貨櫃,他為沒有找到高達而不開心,但他不知道他拍下的貨櫃上得「NT-1」代表什麼,他失望的回家卻遇到了「NT-1」的測試機師「克麗絲」,克麗絲是阿魯的鄰居姐姐,早就相識只是又一年未見了,為了測試「NT-1」搬來SIDE6,再次成為了阿魯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