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新裝備「出口轉內銷」案例不少,為何FC-31想轉正那麼難

2021-02-18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最近幾天,FC-31「鶻鷹」第四代隱形戰機的2號原型機試飛細節圖片曝光。

比起各方面還都很顯「粗線條」的1號驗證機,2號原型機在總體設計、隱形細節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雖然,歷史上我軍外貿裝備「出口轉內銷」的案例的確不少,但「鶻鷹」參軍前景卻依然不明朗。

網絡爆出FC-31的2號原型機高清晰試飛圖片顯示,比起1號驗證機在氣動設計、隱形設計上有了諸多的改進。如2號原型機機身略為放大,彈艙的尺寸因此擴大,主翼和水平尾翼都進行了切尖設計,雙發動機的間隙變小,當然最明顯的變化是將1號驗證機的梯形垂尾變成了後掠式垂尾,垂尾頂部也進行了切尖設計,整體改動幅度之大,讓人想起了YF-22驗證機到F-22 EMD(工程製造階段)原型機的變化。

(迷彩派圖片,在此感謝)

由此看來,FC-31的成熟度的確向前走了一大步。這種起飛重量約28噸的新一代隱形戰機,有望和殲-20形成高低搭配,其較小的體積,也更適合在航母上運作,成為殲-15之後我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有力選擇,而我軍歷史上由外貿裝備轉為自用裝備的案例頗多,而FC-31迄今卻未傳出明確消息要轉正,顯得「鶻鷹」參軍之路格外坎坷。

我軍航空武器裝備中,由面向外貿市場的中外合作變成大批量自用的軍機,最典型的例子是K-8/JL-8中級教練機。在研製之初,代號為「喀喇崑崙」(中巴邊境著名山脈名)的K-8,由中巴聯合研製,巴方佔股,主要面向巴基斯坦空軍,1987年4月國防科工委以(1987)計字431號文批誰L-8機作為出口型飛機立項研製。

當時裝著美制TFE731-2A渦扇發動機的K-8於1990年首飛,1994年裝備巴基斯坦空軍。而隨著我軍對新一代中級教練機的需求增強,當初主要面向外貿的K-8教練機,衍生出改裝國產渦扇-11發動機等針對性設計的JL-8型,1992年2月,總參、國防科工委正式批誰基教-8教練機立項,1994年首飛,1998年交付我軍,目前已經在我空海軍各航校服役數百架。

此外,我軍現役兩種主要對地攻擊飛機,殲轟-7和轟-6K,在研製之初都曾考慮面向外貿市場已獲取更多資金。殲轟-7在1988年首飛之前,曾多次在巴黎航展中展出模型,B-7的代號也早早被西方所知,而轟-6K作為我軍現役主力轟炸機,在研製之初也曾是西飛的自籌資金項目,早期原型機上曾塗有BC-1型的代號,明顯想出口獲取項目資金。

但FC-31研製、發展的今天,我空海軍裝備建設面臨的大環境已經不再是「國防科研部門提供什麼,軍方就得接收什麼」的階段。「鶻鷹」尚顯稚嫩,成飛所的殲-20戰機的預生產型飛機已經進入了我軍空軍試驗基地服役,比起「鶻鷹」,「威龍」定位於作戰半徑更大、性能更優的重型空中優勢隱形戰機,在對抗美軍F-22和F-35時具有更強悍的性能。

即使是作為我海軍的艦載機,「鶻鷹」因為先進中推發動機還很不成熟等原因,成熟度遠不如師出同門的殲-15系列,我軍航母建設刻不容緩,殲-15也衍生出彈射型的改進型型號,滿足我軍常規起降型航母,也就是軍迷所謂的002型航母的需求,因此「鶻鷹」戰機在我軍新一代艦載機的選型中也難以佔據優勢地位。

在以往,我軍外貿型裝備轉為自用型裝備,更多的是軍方在選擇餘地不大的情況下,「順手推舟」的做法,國防科研部門也能為國家減少經費開支,而在我軍航空武器裝備選擇餘地更為寬裕,前有殲-20這一攔路虎,後有殲-10C、殲-16和殲-15等三代半戰機的追擊之下,「鶻鷹」的參軍之路確實會變的格外艱辛。

除此之外,進入隱形戰機時代,戰鬥機的研發費用和全壽命周期費用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吞金獸」。裝備「鶻鷹」戰機,對軍方不僅意味著是一套全新的後勤體系,中等推力發動機等裝備,之前也是我空海軍沒有的空白,在大修等環節上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但對軍方這一用戶來說,FC-31項目的「好事多磨」未免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他們更需要的是填補空白的產品,而不是錦上添花的裝備。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航工業海報透露關鍵信息:FC-31即將轉正?
    海報中多款軍機亮相,其中包括殲-20戰鬥機、運-20運輸機、直-20通用直升機、攻擊-11無人機以及還在測試階段的FC-31,而此次FC-31出現在中航工業2021年海報上,也引發諸多討論。FC-31測試的消息時不時會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只是這架戰機至今都沒有「轉正」,從而也留下了很多的謎團。
  • FC-31換裝渦扇-19發動機能否轉正?戰力與F-35相比還有多少差距?
    我國也研發了兩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成飛的殲-20戰機,以及沈飛的FC-31戰機。我國的殲-20戰機與美國的F-22戰機相對應,FC-31戰機與F-35戰機對應。FC-31戰機僅比殲-20晚飛了一年,到現在都還沒有轉正。
  • 三大原因致殲31遲遲無法轉正?每一點都很致命
    不過,除了這四款戰機之外,還有一款戰機一直都是廣大軍迷們關心的對象,那就是至今沒有能夠轉正的FC-31戰機,許多軍迷們都更願意用殲-31這樣一個更正式的名字來稱呼它。FC-31戰機和殲-20戰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二者都有著隱身設計,因此FC-31也被曾被認為是中國的F-35,也就是低配版5代機。
  • 推力或不輸F-35航發,FC-31換裝將如虎添翼
    如果戰機裝備了非常強勁的發動機,那麼這個戰機的戰力將會直線上升。我國一共研製了兩款隱身戰鬥機,一款是殲-20,一款是FC-31戰機,目前殲-20已經轉正,而我國的FC-31戰機雖說比殲-20晚首飛了一年,但是卻一直還沒有轉正。據小道消息稱,FC-31戰機還沒有轉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自身定位、以及發動機的問題。
  • 我軍為何同時使用兩款高教機?引進國外先進戰機後缺少一重要設備
    這也使我軍同時裝備兩款高級教練機的消息得到證實,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榮獲此榮的國家。  也許會有軍迷問,我國空軍早以三代機、甚至是四代機為主力的背景下,為何還要採購基於二代機研製的教練-9「山鷹」呢?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主要裝備的還是殲-7、殲-8等二代機,當時飛行員們訓練使用的是在殲-7基礎上研製的殲教-7。
  • 從「飛彈打上海」到「空襲福建省」,民進黨為何頻放狠話?
    圖:遊錫堃那麼,從「飛彈打上海」到「空襲福建省」,臺灣軍方到底有沒有這個實力?「源頭打擊」不是轉守為攻,而是防衛,而且只打軍事目標。但紀思道為什麼會寫這樣的文章?恐怕很有可能是蔡當局官員借紀思道之手,透過《紐約時報》對大陸講狠話。
  • 殲-31要涼?殲-20將發展「一機多型」,FC-31的壓力更大了
    如果殲-20隱身戰鬥機確定要發展艦載機型號,那麼最受衝擊的,顯然就是目前沈飛的FC-31隱身戰鬥機,考慮到殲-20隱身戰鬥機現在的成熟度,FC-31隱身戰鬥機恐怕很難拿到殲-31的稱號,獲得轉正,殲-31估計得涼。
  • FC-31戰機進展順利即將服役,專家:將超越F-35
    圖:FC-31此前沈飛研發的殲8與殲15都已經服役我軍,7月11日,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孫聰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不了多久,你就會在適當的地方看到它,大家應該耐心的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據悉,孫聰是沈飛集團設計研究院的總設計師,殲-11、殲-15"飛鯊"艦載機、FC-31"鶻鷹"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 出雲號改裝完畢出海,到底轉正沒有?
    2月18日,歷經1年多時間修理的日本「出雲」號直升機母艦終於開始海試了,花費了31億日元進行的改進到底有哪些內容?
  • 為何中國最終放棄
    作者:毅品文團隊阿克琉斯,無授權禁轉原創首發公號:伐紂入關(fazhouruguan)上世紀70年代,由於外部政治環境的變化,蘇聯和我國的矛盾促使我國和西方迎來了一段蜜月期。在這個時期,我國的軍事裝備發展也迎來了一段特殊的機遇。
  • 對越自衛反擊戰凱旋的不少部隊為何都偷偷摸摸回國?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結束時,有不少凱旋而歸的部隊卻是偷偷摸摸回國的。
  • 中國要買米格31?有多厲害?我軍20多年前就想買為什麼沒下單?
    ,那麼,米格31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不得不承認,以當時的眼光來看,米格31的性能還是可圈可點的,速度能達到2.83馬赫,這是大多數空對空飛彈射程末端都追不上速度,可以說只要控制好跟對手距離,米格31堪稱無法被擊落,而米格31的空對空飛彈卻能打到對方,簡直跟開掛一樣。
  • 中國能自研洲際飛彈為何發射車卻需進口?全球曾只有一個國家能造
    A200還有一點,這款遠火連我軍自已都沒有列裝,為何技術卻完整轉讓給白俄羅斯?其實,原因很簡單,白俄羅斯方面對我們也一樣大方,轉讓了多項先進技術給中國,其中之一:重型軍用越野卡車技術,目前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我軍的各個領域,主要用於東風飛彈發射車,至於在民用市場也有不小的份額。
  • FC-31傳來喜訊,一舉化解心臟病難題性能終於逼近F-35
    據外媒報導稱,中國在巴黎航展上展示了最新版本FC-31戰機的模型,這個FC-31模型的外形設計與此前曝光的1.0和2.0版本的FC-31戰機都存在明顯的差距,而更早前土耳其官方宣稱可能選擇FC-31戰機作為F-35A戰機替代品的消息更是讓外界關注這款中國國產隱身外貿戰機何時再能達成第一份出口協議。
  • 偷軍火,可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而弔詭的是,在事前初期,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不少媒體和軍政人士,竟然言之鑿鑿的宣稱——沒錯,這就是一群軍迷幹的! 幸好,就在2018年12月,18名嫌疑人被捕,總算是洗清了軍事愛好者身上的嫌疑。可能有人要問了,軍火武器就這麼好偷?小兵兵只能說,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 為何我軍步兵班長期混編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不全面普及56衝?
    那麼這些說法是真的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說一下為什麼二戰時期各國陸軍步兵班普遍採用步槍+衝鋒鎗混編的形式。在二戰時期,大多數國家的主力步槍還是非自動步槍,發射大威力步槍彈,射程遠威力大,但近戰火力不足。
  • 現場 |典型誤傳動保護裝置導致機組跳閘案例
    10月23-27成都站 |高壓電力設備原理及預防性試驗技術培訓班報名了10月27-31
  • 我軍新型飛彈車亮相!動力系統是亮點,電動技術終於進入軍用領域
    從外觀來看,這款飛彈車和我國此前已經服役的飛彈車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車身要低矮了許多,這方面我軍的飛彈運輸車已經開始和俄系有了區分,之前我軍飛彈運輸車和俄軍的比較類似,都特別強調越野性能,因此底盤高度比較高,不過這樣的設計也存在重心過高的問題,操作不當容易翻車,但是如今依託於國內基礎設施尤其是公路系統越發的發達。
  • 「殲-31」、「殲-35」還是FC-31?海外專家看中國另一款隱形戰鬥機(1)
    FC-31與其基本情況如果說殲-20是一款永久改變了解放軍的隱形戰鬥機,那麼FC-31則在提醒人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有能力給人們帶來驚喜。這意味著這款飛機可能用於出口,甚至可能已經計劃出口。隨後,中航工業正式確認了該機的官方名稱是FC-31,這似乎是JF-17「梟龍」的出口名稱FC-1和殲-10A的出口名稱FC-20的延續。隨後,經過修改的第二架飛機於2015-2016年左右製造完成,並於2016年12月23日進行了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