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27日消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F-117問世以來,美國空軍一直獨霸隱形作戰領域,且這種局面仍未改變。目前,還沒有其他國家列裝類似B-2轟炸機或F-22戰機的低可見性軍用飛機。而且,不久之後F-35也將成軍。但在過去三年裡,俄羅斯和中國先後有三款隱形戰機開始試飛。儘管美國仍然因為隱形技術享有極大空中優勢,但俄羅斯與中國的隱形戰機引發了一些人的擔心;他們認為,這標誌著美國長期隱形壟斷優勢將逐級喪失。
不過,美國軍隊高層對此並不以為意,他們宣稱簡單的外形設計並不足以保證良好的低可見性。顯然,戰機實現良好隱形效果設計一系列技術、戰術、訓練和技巧。從設計到形成作戰能力,F-22經過了2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猛禽」付出了許多慘痛代價。而F-35要想形成作戰能力,則還需要多年時間。
在早期隱形系統的試驗階段,美國在材料、電子和傳感器等方面進行了反覆測試改進,而這些系統的集成則更是任務繁重。掌握隱形戰機的製造、維修和飛行測試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資金和耐心。
美國仍然在不斷提升F-22的性能。美國前空軍參謀長諾頓-A-施瓦茲(Norton A.Schwartz)去年曾表示,空軍並沒有在面臨對手的挑戰時畏縮不前,仍在投資數十億美元盡一切可能不斷提升F-22的作戰性能。
施瓦茲罕見地對美國的隱形能力發展進行了披露,稱空軍在隱形技術的研發投入「超過20億美元」,目的在於努力獲取相關新技術,以滿足六代機的研製進展。這些先進的技術包括性能更先進的傳感器、材料、製造工藝、數據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雷達等技術。因此,一位空軍高官表示,其它國家研發三到四種隱形設計並不會對美國造成太大的衝擊。
根據現有資料,很難掌握俄羅斯和中國的新戰機是否具備真正的「五代機」隱形能力,它們的一些隱形設計可能距這個標準還相去甚遠。
不過,儘管它們不會帶來直接的挑戰,但其出現早於美國情報部門的判斷。再加上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間諜的迅速擴散,使得人們開始推測,美國在戰機上的優勢遠不如美國官員們透露的那麼強大。
最近亮相的中國隱形戰機包括J-20、J-31和F-60。太平洋地區空軍司令赫伯特-J-卡利斯勒(Herbert J.Carlisle)在被問到中國隱形戰機的發展時回應道,這警示美國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技術,因為對手正在迅速趕上。他表示,「在隱形能力方面,中國落後於我們;但是他們將會不斷發展完善,因此我們不能安於現狀,我們也應該不斷發展。」
有關中俄隱形戰機的信息
卡利斯勒表示,中國一直在不斷完善戰機的性能和質量;這意味著,美國過去三十年的隱形優勢並不能保證它未來仍能在該領域保持類似優勢。他認為,美國過去三十年裡獨霸隱形領域的情況將難以為繼,雖然仍能維持空中作戰優勢,但對手將會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卡利斯勒表示,「考慮到技術轉移、教育等因素,我認為我們仍然享有隱形優勢,但不會持續太久。」帶來挑戰的主要戰機為蘇霍伊公司的T-50(俄羅斯)、成飛的J-20(中國)和沈飛的J-31(中國)。
俄羅斯T-50
T-50被俄官員贊為可與F-22匹敵的新一代戰機,但是其造價要遠低於後者。俄羅斯既準備自己裝備T-50,也準備把它推向出口市場;而華盛頓則禁止出口F-22。
T-50在2010年進行了首飛,其設計與F-22有些類似,而且俄方宣稱該戰機能夠進行超音速巡航。該戰機的飛行視頻顯示,T-50的機動性與俄羅斯最好的四代機蘇-35處於同一水平,尚未達到F-22的水平。它採用了鴨翼設計,並裝備了矢量噴嘴。
業內分析指出,從前方看,T-50的發動機風扇葉片並不具備充分的隱形性能。發動機噴出的尾氣似乎也沒有進行基本的隱形設計,沒有出現類似美國隱形戰機發動機的「鋸齒」典型特徵。
T-50現在配備的發動機可能不會是最終配置,但這兩大發動機設計缺陷無疑會使其雷達橫截面效果難以達到F-22或F-35的水平。俄羅斯和印度已經籤署了共同研製T-50的長期合作協議,印度方面稱,印度版T-50將會於2020年亮相,並於2025年開始列裝。而俄方消息稱,T-50將於2015年開始量產,並於2018年成軍。俄羅斯計劃購買200-300架T-50,而印度則計劃到2013年末獲得144架該型戰機。考慮到印度的研發投入,印度版FGFA(第五代戰鬥機)的單價將會達到1.4億美元(按照當前價格衡量)。
一位業內專家匿名表示,「他們(俄方)表示會大量製造該型戰機,但我認為他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當前的T-50隻不過是概念驗證機。」這位專家認為,如果俄方按照當前的設計進行量產,「該型戰機的隱形能力將會非常有限」。
考慮到T-50的研製工作還需持續多年,俄羅斯已經訂購了48架蘇-35戰機作為過渡之用,不過後者沒有一般認為的隱形性能。俄羅斯稱,蘇-35具備一定的隱形能力,其數字電波頻率記憶功能可以捕捉雷達電波,然後以不同的頻率反射,對敵進行欺騙。業內專家表示,數字電波頻率記憶只在一定條件下有效,但是在面對主動相控陣雷達時則非常脆弱。F-22和F-35均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升級版的F-15和F-16也會裝備這種雷達。
中國J-20
J-20戰機由成飛設計,其照片2010年底開始在網上流傳。目前,仍不清楚是北京官方主動披露還是由密切關注成飛的愛好者拍攝。J-20也在一定程度上與F-22類似,但僅限於機身前部,其進氣道似乎是對F-35的設計改進而來。機翼和尾部設計則與其它隱形設計不協調,而其發動機噴氣口似乎也未作隱形處理。
考慮J-20的長度和重心位置,該戰機可能並不太注重機動性,而是強調降低前視雷達橫截面效果。寬敞的內置武器艙表明,其定位與可能西方空軍不太一樣。一些人認為,該戰機只是為了獲得足夠的隱形性能去接近目標,用飛彈進行打擊,然後迅速撤離。這些能力可能意味著,J-20主要用於打擊敵人的基地或軍艦。鑑於美國主要依賴航母和前沿基地支持在亞太地區的行動,這樣的設計完全解釋的通。此外,中國的軍事力量強調,在衝突初期癱瘓美國的情報偵察系統和前沿基地。在一次航空展上,成飛展出了J-20的模型,其彈倉設計與F-22的極其相似。如果該模型足夠精確,那就意味著J-20用能夠對來襲敵機進行打擊。它也因此可能成為E-3空中預警機、大型情報偵察平臺或空中加油機的殺手。
中國承認了J-20的存在,但並未說明該戰機是概念驗證機還是原型機。美國情報官員在國會聽證時表示,J-20的研製工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已開始。中國估計,J-20將在201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該戰機在2011年1月進行了首飛,恰逢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問北京。外界認為,這是中國在向他示威;因為蓋茨曾表示,中國的隱形戰機到2020年才會出現。
中國J-31
美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中國前夕,J-31的照片開始在網上流傳。考慮到蓋茨訪華時J-20進行首飛的情況,這次也可能是中國藉機向外界傳遞信息,展示自己同時發展兩款甚至更多隱形戰機的能力。
在非美制隱形戰機中,J-31與F-22在外形設計上最為相似。此外,J-31的中型也意味著其具有極高的機動性能。事實上,該戰機的照片2011年9月就出現在網上,但由於與F-22高度相似,而被人認為是概念設計。不過,從前方看,其進氣道與F-35極其相似。發動機尾氣噴口外形或設計沒有顯示任何隱形考慮。該戰機的起落架非常堅固,主起落架類似於美國海軍之前的F-14「雄貓」戰機的設計,前起落架採用了雙輪設計。這些都表明,J-31可能會改裝為艦載機。與美國艦載機不同的是,該戰機沒有明顯的機翼。
中國的神秘戰機
2012年夏天,網上流傳著有關一款神秘戰機的照片和視頻,一架被帆布遮蓋的戰機正被運走,這在網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人們都在猜測這款神秘戰機的型號。一種認識是它就是J-31戰機,但一些人在對圖像進行了仔細分析後表示,它並不是J-31戰機,而是另一種新型戰機。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積極研製五代戰機,而現實也表明他們有能力實現這樣的目標。
由於F-22的生產線已經關閉,而恢復生產的代價又極其高昂。因此,美國空軍的F-22數量將不會超過185架。美國還計劃購買1763架F-35,但實際數量可能會縮水。今年九月,空軍部長麥可-B-唐利表示,不會再為F-35項目提供額外資金。這意味著空軍需要內部消化資金問題,即減少購買數量。
美國空軍參謀長馬克-A-威爾斯將軍認為,美空軍所面臨的挑戰將是艱巨而持久的。他在十月份曾表示,「其他國家研發隱形技術的努力警示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我們自己的五代機群。」(編譯: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