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伊朗陣營痛失一員大將,流亡「總統」死亡,西方沒有笑到最後

2021-02-18 新情感

來自美國方面報導稱,流亡海外的伊朗反政府軍「總統」,馬裡亞姆·拉賈維上校已經死亡。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在1979年駕駛最後一班飛機飛往埃及,而後飛往摩洛哥,最後流亡到了海外。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還在1981年帶領伊朗反政府軍領導人馬薩德到處流亡。

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是伊朗革命前最著名的飛行員之一,他在1979年革命期間駕駛最後一班客機離開伊朗,而後一直流亡海外。他於2021年1月24日在巴黎一家醫院去世,享年83歲。據伊朗國家抵抗委員會稱,他的死因是白血病。

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上校曾在伊朗空軍服役近25年。作為當時記錄最多飛行時間的專機飛行員,他被該國空軍司令選為沙阿的私人飛行員。後來,他駕駛一次絕密飛行將伊朗主要的反對派領袖馬蘇德·拉賈維,以及伊斯蘭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放逐到國外,隨後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擔任「總統」,成為伊朗政權的安全和情報機構(包括「海外聖城軍」)的主要目標。

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於1938年2月6日出生在德黑蘭。他是卡扎爾王朝的後裔,祖父母是富裕的地主。他的父親是陸軍中將。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在回顧他的年輕時代說,他的父親是他一生中的成長型人物。他說,馬裡亞姆·拉賈維上校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在1950年代初,也就是高中時代開始支持有伊朗的「民族主義領袖」穆罕默德·摩薩德,後者領導了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的鼎盛時期。

1958年,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在美國聖安東尼奧的拉克蘭空軍基地,接受過T-34和T-37單引擎軍用教練機的訓練。然後,他被送到俄克拉荷馬州恩尼德的萬斯空軍基地,在那裡他獲得了飛行員徽章。在1970年代,上級對他的資歷和才幹變得更加重視之後,他被派往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麥克斯韋空軍基地(空軍大學),在那裡接受了中隊指揮官的培訓。在伊朗革命前的三年,他在該國空軍中飛行時間最多,並被選為伊朗空軍司令沙阿的私人飛行員。1979年,在日益激烈的革命熱潮中,沙阿被迫逃離該國,莫埃茲帶領伊朗王室進行了最後一次飛往埃及和摩洛哥的飛行。之後,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還將伊朗革命後的第一任總統阿博爾哈桑·班尼薩德運出伊朗,順利出逃。成功躲開當時伊朗空軍的追殺。

法國方面報導稱,隨後伊朗前空軍上校馬裡亞姆·拉賈維在巴黎附近的伊朗反政府軍的總部過著卑微的生活,這反映了他與伊朗歷史交織在一起的充實生活的結束。他在巴黎育有兩名子女,而後都投身到反伊朗的運動中。此人生前作為反伊朗當局的指標性人物,一直受到西方的推崇,不過未來西方可能要從其他的人中物色新的目標了。

相關焦點

  • 伊朗末代國王的最後流亡歲月
    曾經宣稱要將伊朗建成世界第五強國的伊朗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79年1月被迫離開伊朗,1980年7月在埃及開羅離世。在這一年零六個月的時間裡,他從摩洛哥流亡到加勒比海,帶著患有絕症的身軀又從墨西哥逃亡美國,引發震動世界的伊朗學生佔領美國大使館事件。之後,他又被美國掃地出門,被埃及收留,最後帶著無限悲涼客死他鄉。
  • 伊朗打響復仇第一槍,大批飛彈直接破防美國「愛國者」
    一直以來,伊朗和以色列就處在敵對狀態,以色列借著美國撐腰,經常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不是暗殺伊朗核專家,就是派遣戰機轟炸伊朗軍事設施,企圖全面壓死伊朗
  • 世界最後一個被推翻的王室, 曾富有天下, 現流亡海外, 特別悽涼
    我們簡略說一下,人類從非洲出來後,到亞洲的第一站就是伊朗高原,在這裡發展出了高度的文明,歷史上曾經橫跨歐亞,下打埃及,上打希臘的波斯帝國就是這裡啦。到了近代,這裡比較倒黴了,成為了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跟中國一樣,國內展開了反殖民反封建的運動。
  • 涉嫌囚禁性侵政敵:阿富汗副總統杜斯塔姆流亡海外?
    杜斯塔姆涉嫌囚禁並性侵政敵,正在接受調查,此時離境引發外界對他暫時海外流亡以逃避訴訟的猜測。阿富汗最近不甚太平,警察遇襲、外國公民在阿遭綁架等事件接二連三。就在5月14日,《風雲對話》採訪了阿富汗駐華大使賈楠·莫薩扎伊,大使就很多熱點問題發表了觀點。
  • 維基精選:【伊朗伊斯蘭革命】
    沙裡亞特馬達裡於是放棄他的靜默姿態,加入到反沙阿的陣營裡。沙阿與美國伊朗的歷史及戰略地位對美國十分重要,伊朗與美國的冷戰競敵蘇聯接鄰,又是石油蘊藏量豐富的波斯灣裡最強大的國家。沙阿向來親美,但巴列維政權因其人權紀錄而不受西方歡迎。美國方面並不認為伊朗將會面臨革命,在沙阿逃離伊朗前的六個月,即是1978年8月,中央情報局的分析認為伊朗「沒有發生革命或處於面臨革命的狀況」。據史學家尼基·凱迪所述,卡特總統對伊朗「沒有清晰的政策」。
  • 戰火 阿勒頗之戰:西方所謂「停火」讓流血持續到了最後
    但敘利亞的廣大農村卻沒有從經濟改革中獲利。從2006年開始,敘利亞遭遇了500年不遇的大旱,導致75%的農田荒蕪,85%的牲口死亡,迫使150萬農民進城打工餬口。土耳其在幼發拉底河上流修建的水庫又將敘利亞的水流量降低了45%,更是火上澆油。正是在敘利亞農村和進城打工的農民中,醞釀著對政府的不滿。
  • 【海外歷史】從改革之父到流亡者的巴列維
    土改雖然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問題,如分給農民的土地過少,即使分到土地的農民,因其土地數量有限,也沒有大幅度改善生活。上世紀60年代,西方各國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石油需求旺盛,國際油價飛漲,石油儲量豐富的伊朗獲得了大量外匯。1974年,伊朗石油收入就達200多億美元,這為巴列維國王的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政策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工業上,到1975年伊朗已建立了比較全面的輕重工業體系,並開始發展原子能、電子工業。快速發展的工業也帶來了大規模的城市化和產業工人群體的出現。
  • 伊朗簡介 - 時間表
    2007年 4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表示伊朗可以在工業規模上生產核燃料。國際原子能機構稱伊朗已經開始在地下鈾濃縮工廠製造核燃料。它還說,伊朗已經啟動了1300多臺離心機。2007年 5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稱如果伊朗願意的話,伊朗可以在三到八年內發展核武器。
  • 伊朗即將掀起一場代理人戰爭?「中東心臟」局勢再次撲朔迷離
    一場近十年來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在伊朗政府或者說全世界都沒有想到卻又是必然的騷亂的情況下突然爆發。民眾抗議、軍警回擊、示威者死亡、疑似外國勢力介入、西方政府表態似曾相識的套路有再次出現,究竟是西方準備來一場「阿拉伯之春」的代理人戰爭,還是伊朗伊斯蘭政權安穩渡過這個內外交困的困局?
  • 伊朗人今日留下的淚,其實是他們當年拋棄巴列維王朝時腦子進的水!
    七十年,伊朗人口快速增加,到1976年,伊朗人口超過3300萬,其中接近一半居住在城市,超過一半不到20歲。他們成為了一股難以控制的革命洪流。另外,曾經被巴列維鎮壓的民族主義勢力、憲政自由派、左翼政黨、工會勢力及失業工人也開始蠢蠢欲動。從1977年開始,伊朗逐漸爆發大規模的反政府、反國王運動。1978年,各城市遊行示威不斷升級,遊行群眾高呼「打倒國王」,「西方傀儡」,「建立伊斯蘭教國家」。
  • 伊朗,封鎖的四十年,為什麼能屹立不倒
    這個時候,美國人腸子都悔青了,不禁去想巴列維的好,奈何伊朗大局已定,感覺被人耍了的美國當然又不幹了,憤怒的指責伊朗新政府「獨裁」,並邀請伊朗已經下臺的國王到美國治病,很明顯,就是為了推翻新的伊朗政權在做準備。這次伊朗先發制人,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美遊行。
  • 又戰死一位伊朗將軍!敘利亞政府陣營連續損失高級指揮官
    伊朗巴斯吉通訊社稱:「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阿卜杜拉·霍斯拉維準將14日在敘利亞遇難。」該通訊社沒有給出更多細節。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說,霍斯拉維是「遠徵軍」的司令,這支部隊由伊朗「志願軍」組成,主要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作戰。這些「志願軍」主要來自伊朗民兵武裝「動員窮人組織」,後者與革命衛隊關係密切,有時候充當伊朗境內的安保力量。
  • 害死伊朗人的,還是伊朗人?
    按照這些輿論邏輯一路推演下來,可以說如果美國沒有大選,或者川普大選贏了,也許法赫裡扎德就不會遭此劫難。或者說,是大選殺死了法赫裡扎德。當然,殺死法赫裡扎德不只是美國大選,還有伊朗大選。明年5月底、6月初伊朗就要舉行總統選舉了,如果川普繼續執政,魯哈尼及其黨羽的政治生命將隨核協議一同死亡。
  • 反美40年的伊朗,為什麼又開始反華?
    霍梅尼在伊斯蘭革命初期,美國對他抱有很大希望,因為伊朗人普遍反對巴列維王朝,美國人也拋棄了巴列維,希望霍梅尼能延續伊美友好。但霍梅尼上臺後,不斷掀起反美反西方的浪潮,甚至把美國在伊朗的資產沒收,讓美國對他極為敵視。
  • 【揭秘】一晃36年,當年伊朗人質危機到底咋回事
    哪怕到現在,許多在西方國家生活的伊朗人,雖說對巴列維印象好,但更傾向於當年被推翻的莫沙德。於是伊朗爆發革命,整個國家同仇敵愾,一則給莫沙德報仇打腐敗的國王;另一方面是恢復伊斯蘭的教義;最後是把美國CIA趕出伊朗。無論如何,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了,不是因為貧窮、飢餓、失業等一般理由,美國完全沒準備。
  • 這個國家在戰國時最先崛起,曾經吊打秦國,可為什麼沒笑到最後?
    而在戰國諸侯中,最先稱霸崛起的不是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更不是西方的秦國,而是在晉國遺骸上成長起來的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分到了晉國原來三分之一的領域,但是領土分散,與趙國、韓國犬牙交錯。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境內無險可守,稍有不慎就有亡國危機。
  • 伊朗人質危機:美國的失敗與轉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俄國在伊朗的勢力急劇衰退,英國看準時機拉攏禮薩·汗推翻反英的伊朗政權。而禮薩·汗也打算效仿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在伊朗建立一個實行政教分離的現代化的共和國。不過,由於遭到伊朗勢力很大的保守什葉派神職人員的激烈反對,禮薩·汗最終決定放棄建立共和國的主張,改為成立君主制國家,這就是巴列維王朝。不過,雖然英國如願看到禮薩·汗推翻了原來的伊朗政權。
  • 【揭秘】40年前,伊朗扣押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內幕
    1978年1月開始,伊朗爆發反對國王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到了年底,罷工及示威活動使整個國家陷於癱瘓。在巨大的反對聲浪中,1979年1月,巴列維流亡國外。2月,流亡國外15年的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4月1日「伊斯蘭共和國」宣布成立,巴列維王朝被徹底推翻。
  • 從沒有美國總統被彈劾下臺,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川普將笑到最後
    他已經是坐困白宮,苦熬最後幾天了。民主黨還是要用彈劾來徹底地打擊他,這可以說是追窮寇。所以這次彈劾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最終結果還要看參議院。從理論上講,要想真正彈劾一名美國總統,是很困難的。儘管川普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間兩次遭遇彈劾的總統。但川普大概率不會被彈劾成功。
  • 法總統候選人​被反對者砸傷!蔡英文笑稱打「高端」疫苗!
    1、法國總統候選人澤穆爾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們大打出手12月6日,據環球網報導,法國總統候選人埃裡克·澤穆爾舉辦了自己的首次競選集會。在這場集會上,澤穆爾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們大打出手,現場椅子亂飛,一片狼藉。更關鍵的是,就連法國總統候選人本人,都遭到了突然襲擊。據了解,襲擊澤穆爾的法國男子,目前已經被警方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