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概念一度是理解世界秩序的萬能鑰匙。基辛格博士通過研究十七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找到了這把理解此後數百年世界秩序的萬能鑰匙,據此成為全世界公認的國際關係戰略大師。然而,以「民族國家」概念構建世界秩序的「民族國家原則」是不徹底的,它是三十年戰爭的結果,是舊的世界秩序實在無法維持,長期失衡之後,找到的最低限度的妥協,因此是舊秩序的終點,同時,只是新秩序的起點,但遠非新秩序的全部。
「民族國家原則」本質上是「相似者原則」的最低形式,這解釋了為什麼民族主義有時會有非常低劣的表現。原因在於,「民族國家原則」只要求最低形式的「相似」,這導致一種極端又常見的現象,即人們在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的情況下,可以單憑找到共同的敵人——這是人們唯一的相似之處——來滿足最低標準「相似者原則」,進行民族國家建構。這種低標準、低要求,使得無論多麼野蠻荒謬的群體,都可以通過製造共同敵人,來建立民族國家、獲得主權承認,並在這種世界秩序中享有民族國家的一切「好處」,如互不侵犯主權原則。所以,「民族國家原則」僅僅是「相似者原則」的一個最低級特例。
「相似者」概念,最早由盧梭提出。在其自傳《懺悔錄》的第一句話裡,盧梭就使用了「相似者」(semblable)這個詞,中文版翻譯成「同胞」。這完全可以理解,在那個時代,普遍意義的陌生人之間的最相似者,大概也就是「同胞」了。盧梭的《懺悔錄》處理了他一生最為鍾愛的兩個主題,分別是愛情與友情。愛使得人們彼此相似,同時也彼此獨立、彼此疏離,成為現代人,友情再次把彼此獨立與疏離的現代人聯合在一起,組成共同體。當託克維爾考察美國的民.主時,面對來自不同民族的新大陸移民,並不適合用「同胞」來理解,而只能在「相似者」(semblable)的意義上理解。託克維爾發現,在美國這樣的社會裡,「個人們逐漸變得如此互不相同,以致可以說,有多少階級,就有多少不同的人性[1]」,這就迫使人們要不斷通過更具有普遍性的觀念來辨識「相似者」,並在這種辨識之中不斷提高文明程度。
「相似者原則」既是人與人交往的原則,也是國與國交往的原則。整個人類歷史中,無論是個體之間,還是共同體之間,都是遵循「相似者原則」彼此結合在一起的,只是對「相似者」的辨識標準,不斷沿著更具普遍性的方向深化。從最初的血緣相似,到去血緣之後的等級社會中的身份相似,從身份相似,到去等級之後對等條件下的意見相似。所以,冷戰時代以意.識.形-態劃分陣營的世界格局,是一種依據意見相似的劃分。然而,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意見也總有不同,那麼,更具普遍性的辨識標準,就深化為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這種權+利帶來的人們彼此相似,還要比意見的相似,使得人們更為相似。
在這樣一種發展進程中,最終,個.人.自+由,使得人們在充分保持個體自身獨特性的同時,最為相似。所以,越自+由的人越相似。同樣,保護個.人.自+由最得力的那些國度,相互之間最相似。換句話說,越是基於普遍有效的觀念,人們就越相似。
國家戰略的制定者,必須要理解「相似者原則」,還要考察辨識「相似者」的方法,以及這種方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如果仍然理解為「利益」至上,繼續以「利益」誘導美國,中國將難以在貿.易.戰中獲得任何積極回應。因此,中國必須要充分理解美國的世界秩序觀。
在中國的歷史上,並非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類似問題。在《論語》裡,孔子為管仲辯護,不乏溢美之詞,因為他認為: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建立秩序,安定天下,此後平民拜他所賜,得享秩序。沒有管仲,人們恐怕還在披頭散髮做野人呢[2]。因此,孔子欣賞管仲,在於後者「尊王攘夷」,建立秩序。那之前的歷史經驗,引進外族,西周滅亡,不尊王,有鄭的教訓。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在不改變社會結構的情況下,通過維護權威等級秩序而稱霸,維護甚至創新了社會秩序,使其走向穩定和去暴力方向。如此,在一個充斥暴力強力,急切需要排斥暴力強力的時代,不為暴力而暴力,不為強力而強力,使用暴力與強力,卻為了成全權威有序的社會秩序,怎麼會不值得孔子讚美?孔子本人的思想,未必沒有受過管子的啟發。
今日中國,仍然需要從傳統中得到這樣的智慧,才能看清美國的世界秩序觀:使用暴力與強力,均是以維持「相似者原則」的世界秩序為目標,而非所謂的一時「利益」。中國要想成為這一秩序的受益者,就必須成為參與者、建構者。需要付出的不是投名狀,而是使自己成為這一秩序核心國家的「相似者」、使自己的國度更文明。
冷戰後世界秩序的調整原則,一如既往地依據「相似者原則」,不同以往的是,辨識「相似者」的原則,漸從意見的相似走向權利的相似。近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2008年以來,中國更加自信地登上世界舞臺,與大量「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發展關係。然而,往往那些最反對歐美的國家樂於與中國日漸接近,體現「相似者」姿態,這裡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只有共同敵人的「相似者」,是所有相似者中最不相似的。這樣的國家間關係,也就是最低級脆弱、距離文明最遠的。
越文明的國家越相似。在歐美正在構建高度文明的權利共同體之時,如果中國繼續誤判國際形勢,繼續排斥「權利」,將會與人類文明越來越不相似,也就越來越遠離文明世界秩序的穩定內核,給國.家.人.民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性後果。今天,中國別無選擇,必須更加開放、更加放開,向最高文明標準看齊,不惜代價地改造自身,以最文明國度的「相似者」姿態,參與世界秩序的建構。
[1] 託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第21頁。
[2]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