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六代戰機又成了媒體關注的熱點。早在2013年美國波音公司就率先提出了六代戰機概念,一度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2017年4月,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發表了題為《米格-41:俄羅斯希望建造第六代超級戰機》等報導,披露了俄羅斯也在加緊研製第六代戰機。最近,俄羅斯又曝光了最新的「獵人」無人駕駛第六代戰鬥機。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範堡羅國際航展上,英國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第六代」戰鬥機「暴風」的全尺寸模型。如果說之前的六代戰機尚處於概念階段,那麼,英國最新展示的「暴風」的全尺寸模型,是否意味著六代戰機由概念論證開始轉向實體研發?但隨著新的概念不斷演進,是否又意味著隱形飛機行將過時?
在2018年範堡羅國際航展上,英國展示的六代戰機「暴風」模型。
六代機緣何難露真容?
隨著美國F-22、F-35,以及中國殲-20為代表的隱形戰機相繼列裝部隊,尤其是美國已開始嘗試F-22、F-35直接應用於實戰,俄羅斯研製的蘇-57雖還未列裝,卻也經歷了敘利亞戰場的實戰測試,標誌著空戰已經逐漸進入五代機隱形時代。按照飛機裝備的列裝規律,在裝備一代飛機的同時,通常又在研發新一代後續戰機。因此,在F-22、F-35、殲-20等五代戰機(舊稱四代機)裝備部隊後,世界各國又把後續目標放在第六代戰機上。
據媒體披露,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已經啟動了研製六代機項目,就連歐洲的英、法、德及日本等國家也紛紛提出六代機的構想。從實際情況來看,未來真正有實力投入六代機研發的,也只有中、美、俄這三個航空大國。其它國家儘管也有自己的六代機構想,但目前在五代機的研發上還步履蹣跚,這就意味著大多數國家的六代戰機只不過在概念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英國國防大臣加裡·威廉森在7月16日開幕的範堡羅航展上宣布,英國將會投資20億英鎊研製綽號「暴風」的新一代戰鬥機概念原型機。該機將採用一系列最新技術,號稱「第六代」戰機,比現役的美軍F-22、F-35等五代機(舊稱四代機)領先一代,還在航展上首次公開展出了「暴風」的等比例概念模型。
六代戰機概念已經熱鬧了幾年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一架樣機。儘管英國在今年的範堡羅航展上展出了「暴風」等比例概念模型,但從氣動布局來看,並沒有超過F-22和F-35等五代戰機,從媒體透露的概念性能指標來看,距離早先美國公布的六代機概念尚有差距,有關專家認為,這款戰機充其量為「五代半」。
那麼,六代戰機為什麼遲遲不肯展露真容呢?從近年來媒體披露的信息來分析,主要是六代戰機的戰略目標和作戰對象不夠清晰。F-22「猛禽」戰鬥機概念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處於美蘇冷戰對抗時期,其戰略目標和作戰對象非常清楚,美國研發新一代戰機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奪取未來軍事對抗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持戰略威懾和技術優勢。
然而,隨著蘇聯解體,F-22戰鬥機作為冷戰對抗時期的產物,也曾由於失去戰略對抗目標而大量壓縮其裝備數量,並關閉了生產線,以至於美國軍方深感隱身戰機數量不夠而導致戰力不足。
但川普執政後,重新調整美國戰略,並明確把中俄作為其「戰略競爭對手」,在川普政府「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讓美軍再次強大」等核心理念的推動下,美國意欲搶佔軍事領域的戰略制高點,以確保美軍持久的戰略優勢。其中,加速發展新一代空中力量便是其「以實力促和平」重要步驟。隨著美國全面實現軍事力量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六代戰機或者更新概念機或許將很快會一展真容。
不斷變化的六代機概念
六代戰機究竟什麼樣?媒體給予諸多猜想。對六代戰機的性能指標,世界各國軍方及媒體都進行了多種設想、描述和猜測。自2013年起,美國各大廠商不斷提出自已的六代機概念,美軍由於戰略調整及作戰需求等,也在不斷調整其六代戰機的性能指標。經過多次整合及篩選,美軍方提出的構想為:必須能夠與具有空中電子攻擊能力、先進綜合防空系統、無源探測設備、綜合自防禦設備、定向能武器和網絡電磁攻擊能力的對手作戰;能夠承擔飛彈防禦、空中遮斷和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務;具有更遠的航程和更長的滯空時間,以及更好的生存力、態勢感知、武器效能和人工智慧。最主要的要求是超聲速巡航,也就是使用變循環發動機技術,提高不同飛行狀態下發動機的工作效率,使六代戰機既能亞聲速巡航飛行,又能進行馬赫數3~6的超聲速巡航飛行。目標則是輕鬆「秒殺」五代機。
之前,從美俄英法日等國公布的六代戰機概念及現有的技術條件來看,有關專家將六代戰機的主要性能概括為「六超」:
一是超扁平外形。全翼身融合和大升阻比設計,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機身、機翼和尾翼變得模糊;二是超音速巡航。空中突防、對頭攻擊、高速截擊的能力將得到全面加強;三是超常規機動。六代機將普遍具備超音速高機動和亞音速超常機動的能力;四是超遠程打擊。將突出超高速、超遠程打擊武器的應用;五是超維度物聯。如果說五代機是基於信息系統,那麼六代機就是基於物聯網;六是超域界控制。未來的六代機,既可以是有人機,也可以是無人機。
2017 年 6 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項目部公布了其開發的六代機升級版概念圖。
然而,美國歷來注重「概念先行」。正當世界各國把注意力集中於發展六代戰機時,美國空軍又提出了「穿透型制空」和「穿透型電子戰」等概念。美空軍在《2030年空中優勢飛行規劃》報告中提出「穿透型制空」「穿透型電子戰」等概念,要求飛機能夠進入並在由包括陸基飛彈和飛機在內的不斷增強的精密空防系統保護的敵方空域內作戰。「穿透型制空」需要新武器、傳感器和組織架構的研製,並包括兩層意思,一是瞄準和交戰,二是傳感器的綜合應用。
俄羅斯也是較早研製六代戰機的國家。早些時候,俄蘇霍伊公司為俄羅斯空軍準備的第六代戰機方案,將採用串聯式三翼面氣動布局。該機巡航速度將在馬赫數1.26左右,輔以等離子體隱身,其空中突防、對頭攻擊、高速截擊的能力將全面加強。但新近公布的米格-41戰機還只是一個概念,並沒有公布其具體的性能指標,研發工作將完全獨立於俄羅斯第五代戰機(蘇霍伊T-50戰鬥機)的研發。媒體認為,這一可能開展研發的新型截擊機,將更多是一種所謂的第六代戰鬥機,從理念上講,它類似於美國空軍的「穿透型制空」平臺,或是美國海軍的「下一代空中優勢」計劃。
最近,俄羅斯又曝光了一種六代原型機。據俄羅斯塔斯社7月20日報導,俄羅斯最新的「獵人」無人機將成為第六代戰鬥機的原型。但目前俄羅斯第六代戰鬥機的特徵還未完全確定,其主要特點已經確定。首先,第六代戰鬥機無需飛行員操作駕駛,並且具備自主完成各種作戰任務的能力,即擁有人工智慧和獨立的特點。從這方面來看,目前最新的「獵人」無人機將成為俄六代機的原型機。
俄媒體稱,蘇霍伊公司新西伯利亞工廠已經完成了第一架「獵人」無人機原型機的生產,今年年底前將開始飛行試驗。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獵人」無人機採用了隱身技術,起飛重量為20噸。據未經證實的信息,該無人機使用的是噴氣式發動機,速度可以達到約1000公裡/小時。
MAKS-2015航展上展出的「獵人」無人機模型
作為歐洲強國的法國和德國也不甘寂寞,正在尋求防務的獨立,不但沒有加入購買F-35戰機俱樂部,而且開展法德兩國合作,共同研製新一代武器裝備。6月19日,法國副總統弗洛倫斯·帕裡和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共同籤署了一份兩國共同開發新一代戰鬥機和主戰坦克的協議。該協議明確,在戰鬥機方面由法國主導研製,新戰鬥機瞄準第六代,將集成人工智慧和無人機技術等,使戰機能與無人機編隊作戰。未來,新型戰鬥機將替代法國「陣風」戰鬥機和德國裝備的「颱風」戰鬥機。根據計劃,新戰鬥機將於2040年投入使用。而在坦克方面,則由德國主導,新型坦克也將取代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和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顯而易見,在合作方面充分發揮了法國和德國各自的傳統優勢。
然而,脫歐的英國也在考慮自身的防務問題。在本屆範堡羅國際航展上,英國高調展示了「暴風」第六代戰鬥機。媒體透露,英國宣布的「暴風」六代戰機,繼續延續了歐洲戰鬥機「晚幾年、超半代」的老套路。由於「暴風」出臺較晚,可以吸取最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成果。如可配備定向高超聲速武器或定向能武器並控制無人機群;再比如配備「AR(增強現實技術)虛擬座艙」,也是一個最大的亮點;此外,「暴風」可以由人類飛行員駕駛,也可以無人駕駛。但也有媒體認為,英國提出的六代機概念還是比較保守,最多只能算是「五代半」。《國家利益》雜誌報導說,英國已撥款近26億美元,以在2020年前啟動「暴風」的早期開發。該設計定於21世紀20年代初完成,這種以天氣現象命名的戰機可能在21世紀30年代投入使用。
英國六代機「暴風」座艙形象圖
隱形戰機行將過時?
從五代戰機開始,隱形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然而,有矛就有盾。從隱形技術出現的那時起,破解隱形技術的研究一刻也沒有停止。
據俄羅斯《晨報》網站報導,研究項目局稱,現有隱身機型很快將過時,隱形技術也走到了盡頭,很快將無法在對手的雷達下確保不被發現。也就是說,第六代戰鬥機(舊稱五代機)在隱身性能方面將無法超越F-35,同樣B-21的隱身性也無法超越B-2。似乎隱形飛機的競爭到此終結了,而設計師們需要想出新的技術方案:這不一定是製造價格昂貴、技術超前的飛機,因為這樣做並不會有太大收益。
由於反隱形技術行將突破,也就意味著現有的隱形戰機神秘光環將日漸暗淡。有關分析稱,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目前都致力於開發X波段無線電-光子雷達。實驗表明,這種雷達未來可遠距離發現隱形飛機。一旦這種雷達列裝應用,無論是B-2、還是F-22、以及F-35等隱形戰機,都會原形畢露。況且這種雷達被裝上戰機只是個時間問題。
當然,這不是反隱形戰機的唯一新技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6月17日報導,美國的對手正開始學習如何對付隱形飛機,但這一技術迄今仍未得到證實。各種各樣的對付隱形飛機的手段都得到嘗試,包括使用低頻雷達、紅外線、紫外線、雙基地雷達和多基地雷達的手段。而美國則熱衷於旨在擊落隱形飛機的技術是IRST技術,這是一種針對隱形飛機的武器級追蹤技術,即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和低頻雷達。該報導稱,事實是,B-2轟炸機最終將失去滲入敵方領空的能力。
為了達到隱形的目的,隱形飛機犧牲了諸多性能,使其本身的作戰能力相對弱化,由於其具備隱身能力,所以其隱蔽的突防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陷。美國的新一代B-21為此也比最初方案縮小了許多。而當隱形能力弱化或者被破解後,隱蔽突防能力的優勢不在,這時隱形飛機的作戰能力還不如一般的作戰飛機,隨便一架四代機五代機就可能將其擊落。這樣一來,像B-2、F-22及F-35這類隱形飛機等,很可能將變成一群會飛的完美靶子。
而俄羅斯最新升級版的圖-160M2飛機卻並不隱形,因為俄羅斯不相信美國有關具有穿透能力的遠程打擊轟炸機的理念。相反,俄羅斯對於利用遠程巡航飛彈穿透敵人防空系統的強調要多得多。因此,圖-160M2的主要設計用途是作為巡航飛彈的載體,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另據媒體報導,俄羅斯認為,航速可達2.0馬赫以上的圖-160M2可以快速飛到預定位置並從防區外發射遠程巡航飛彈。因此,隱形性能並不認為特別重要。這不僅可以大大減少研發隱形技術的成本,而且容易被發現的戰略轟炸機卻成為一種優勢,因為它可以起到核示警的及戰略打擊的威懾作用。
六代戰機該如何發展?
儘管目前六代戰機仍處於概念階段,但各國加速推進研製六代戰機進程毋庸置疑。
美國憑藉實力和技術優勢,繼續推行「概念先行」,不斷提出打造新一代戰機的「新概念」,以期在研發新一代戰機方面爭得先機。2016年5月31日,美國空軍正式發布了脫密版《2030年空中優勢飛行規劃》,該規劃中提出「穿透型制空戰機」「穿透型電子戰」等概念。這種新型戰機計劃採用新型的氣動外形和發動機,用以獲得更遠的航程、載彈量和更強的生存能力。這型戰機的空中優勢也將依靠其對航天、電子和網絡作戰能力的整合來獲得。
3月22日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推出一則視頻,展示的六代戰機編隊作戰情形。
美空軍設想這種「穿透型制空平臺」首先是一種遠程戰鬥機,旨在與重型轟炸機一道進入敵方防空網絡,在敵方領土上空提供護航。但空軍並不滿足這種五代從未設計過的任務,而是根據未來作戰要求來決定設計。因此,這種脫胎於「穿透型制空平臺」的飛機甚至可能不是戰鬥機。對此,《防務新聞》認為,這款飛機可能是戰鬥機,也可能是無人機的母機。它可以用於空中格鬥,也可以依靠隱形技術和傳感器先偵測敵人,然後去執行遠程飛彈射擊。媒體報導稱,美空軍要求在2018年為「穿透型制空平臺」撥款1.47億美元,在2019年撥款5.04億美元。而《防務新聞》網站報導說,2022年空軍的總撥款將達到31億美元。「穿透型制空平臺」預計將在21世紀30年代投入使用。
實際上,俄羅斯早在2016年3月就宣布開始研發六代機。關於第六代戰鬥機的特徵,俄羅斯專家指出,基礎型就是無人機,因為沒有飛行員就能夠讓戰鬥機的機動性達到一個新水平(飛行時超載限制會減少)。此外,六代機還能夠在新的物理原理上使用武器,獲得高超音速,進入近太空的能力,同時還將配備無線電光子雷達。顯然,俄羅斯第六代戰鬥機概念首先是無人駕駛,其次是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具有獨立性,再就是具備自主完成各項作戰任務的能力。
俄羅斯第六代戰鬥機CG圖
法德合作的新一代戰機,將面臨政治、技術、資金等諸多原因的制約。儘管法德謀求歐洲防務的獨立,但又是綁在北約和歐盟的戰車上,這種一廂情願的防務獨立談何容易!不過這次法德合作研發新一代戰機,似乎在向世界表明,歐洲在政治上並不一味地追隨美國。同時也在表明,老歐洲仍然有獨立研製先進武器裝備的能力。但是,法國和德國的裝備規模畢竟有限,一旦研發成功必然要謀求出口,以降低成本,這無疑又與美國利益發生衝突,這樣一來川普的「美國優先」能容忍嗎?
英國緣何自己研發第六代戰機?主要還在於政治原因,英國決定退出歐盟後,不僅要面對脫歐後一系列政治、經濟問題,而且還要面對英國自身的防務問題。除此之外,英國還要通過研製新一代戰機加強和維持本國的航空工業體系,同時還要爭取保持獨立於歐洲市場的軍事工業。很顯然,「暴風」無疑將與法德的新一代戰機的合作項目展開競爭。儘管英國最新公布的六代戰機「暴風」,將採用的一系列新技術,其中包括AR虛擬座艙技術、有人機-無人機遙控協同作戰技術、模塊化武器升級技術等比較超前,但實際運行操作起來卻比預期要艱難的多。
從趨勢上來看,目前發展六代戰機當屬各軍事大國首選。但由於各國軍事戰略不同,其六代戰機的性能指標有所差異。以美國及英法德為代表的六代戰機總體上是進攻型的,而以俄羅斯及中國為代表的六代戰機則主要是防禦型的。現階段無論是美歐多國提出的「六代機」,還是中俄等國醞釀的「六代機」方案,大都仍處於炒作概念階段。預計在六代戰機樣機正式亮相之前,有關「六代機」的概念還要在炒作變化中熱鬧一陣子。
目前僅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大國具備獨立研發五代戰機的能力,列裝五代戰機的只有美國、中國兩國。但隨著美國F-35陸陸續續出口以色列、日本等盟國,裝備五代戰機的國家正在增加,這可能加速推動六代戰機的研發進程。未來六代戰機究竟如何發展?一方面,世界各國恐怕還是要借鑑美、俄發展和使用五代戰機的經驗,因為目前只有美國F-22、F-35及俄羅斯的蘇-57(儘管尚未列裝卻參加了敘利亞實戰測試)具備實戰經驗;另一方面,還要根據本國的國防安全戰略,以及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作出符合本國利益的選擇。
- END -
華語智庫專欄作者 | 徐秉君
軍事學者,新華社「瞭望智庫」軍事觀察員,觀察者網、鳳凰軍事專欄作者,《科技創新與品牌》雜誌社軍事顧問,《中國航空報》、《科技日報》、《南方周末》等報社特約軍事專家和特約撰稿人。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