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加油被稱為「空中穿針引線」「釐米級飛行」,而暗夜微光條件下的空中加油更是難上加難,被世界公認為頂尖難度的飛行課目。
同種型號的戰機加油被稱為「夥伴加油」。在相繼攻克晝夜間著艦、晝間「夥伴加油」等一系列難題後。近日,殲-15「飛鯊」,又向夜間「夥伴加油」發起了挑戰。當天19時許,數架殲-15艦載戰鬥機在完成白天加油訓練後轉入夜訓。飛行員盧朝輝、徐愛平率先駕機升空……數千米高空,徐愛平駕駛加油機,打開加油吊艙軟管開關,緩緩伸出軟管和錐套。盧朝輝打開夜間加油照明裝置,憑藉微弱燈光,判斷受油機與錐套的距離,找尋最佳對接時機。 「可以對接,允許加油……」數分鐘後,加油結束,受油機脫離,加油機慢慢回收加油軟管,奔赴下一個空域,開啟新一輪訓練。這是官方首次對外公布殲-15夜間「夥伴加油」訓練畫面,標誌著我國航母艦載機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實戰化訓練水平得到實際檢驗和有效提升。這次殲-15艦載機夜間空中「夥伴加油」訓練,可以總結成三大關鍵詞:軟管加油、「夥伴加油」、夜間加油。從加油方式看,此次殲-15戰機採用的是軟管加油的方式。專家解讀:
夜間「夥伴加油」增加作戰靈活度和作戰半徑
夜間「夥伴加油」訓練有什麼難點?實現這一技術突破,對於整個作戰體系來說意味著什麼?
軍事專家尹卓分析認為,晝間加油視距良好,操作比較安全、穩定;而夜間加油要根據指示燈進行加油,對受油機的駕駛員要求比較高,加油機要求平飛,同時保持定航定速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