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機動、半扣迴轉…殲-20飛行員解密航展飛行動作

2021-02-08 環球網

獨家採訪|殲-20飛行員解密航展飛行動作來源:央視網

今天(11月11日)是中國空軍69歲生日,也是本屆航展殲-20編隊的最後一場展示。與前面3場不同,今天飛行員們以新的編隊、新的動作向航展致敬,為空軍慶生。央視記者提前採訪了兩位特級飛行員,解析此次飛行表演的特別之處。

單機加力盤旋、大仰角拉起、垂直機動、半扣迴轉,一系列戰術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殲-20優異的氣動外形和操控性能展現無遺。在表演中,殲-20首次打開內埋彈倉,這也是在中國空軍成立69周年之際,給現場觀眾帶來的特別驚喜。

與兩年前航展展示不同,這次駕駛殲-20戰機的飛行員全部來自作戰部隊。15分鐘、10多個飛行動作,全部源自空中戰鬥動作的編排,在日常訓練中也很常見。

在本屆中國航展上,中國空軍殲-20戰機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進行了飛行展示。從上一屆空軍試飛員架機「驚鴻一掠」到這屆的多機編隊4場展示,短短兩年,殲-20的身姿不斷出現在各個演訓場、受閱空中梯隊,列裝部隊堅持實戰實訓,在訓練實踐和任務錘鍊中創新訓法戰法,新質作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為空軍戰略轉型「加速跑」的得力戰將。(央視記者 王剛 蘇馳 閆超 解瑾 鍾德 趙健 陸寬 陳軍 視頻編輯 郭菡)

相關焦點

  • 推力矢量型殲10B究竟在航展做了什麼動作?讓蘇35黯然失色!
    在萬眾關注的飛行表演環節,早上10點多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進行了10多分鐘的飛行表演,立刻震動了整個現場,它以三個非常經典的超機動飛行動作,來體現它使用了渦扇10B推力矢量發動機之後的「加成」,甚至讓後來出場的3架殲-20都有點黯淡了,網友更是直言動作比蘇-35更驚豔。
  • 十年礪劍,飛行不止,殲-20首飛十年大事記
    一個平飛通場後兩架殲-20快速拉升分離,一架機返回,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之外,另一架機在本場的一個爬升半俯衝再一個爬升,也在空中消失。據軍事專家介紹,殲-20的垂直爬升,充分反映了殲-20出色的動力性能。殲-20在低空通場後迅速拉升,機身與地面幾乎呈現90度角,轉眼間便爬升到只能看到一個黑點的高度,充分展示出強大的機動性能。
  • 殲10-B、殲20等重磅機型華麗亮相,中國戰機為何這麼牛?
    在本屆航展上,諸多航空航天科技悉數登場,但最讓人期待、讓軍迷大飽眼福的,應該屬於首次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了,在現場表演中,殲10-B進行了三組主要動作,包括「眼鏡蛇機動」、「榔頭機動」和「無半徑機動」。十多噸重的戰機懸空停滯數秒,引得現場觀眾的一片叫好。
  • 珠海航展飛行表演太震撼,高清大圖+視頻記錄精彩瞬間!
    單機空中橫滾單機大仰角上升雙機剪刀機動對頭交叉三機上升橫滾解散四機菱形編隊五機垂直開花高難度動作輪番上演充分展示了「八一」飛行表演隊展現了該機優異的機動性能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喝彩這也是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首次公開現身中國航展
  • 殲20戰機首次打開彈倉亮出飛彈
    69年後的2018年,中國航展上,這一幕看哭無數中國人。視頻來源|航空面面觀11月11日10點55分左右,殲20戰機四機編隊低空飛過航展現場,為中國空軍69歲生日獻禮。殲20在表演中還打開了彈倉,亮出了霹靂12飛彈,彰顯強大戰鬥力!
  • 殲-20和殲-10B為何這麼牛?!
    其實這個不是殲-20首秀而是在上屆航展首次亮相儘管只有驚鴻一瞥卻已驚豔全場、舉世關注今年殲-20有更多機會與大家見面航展期間殲-20飛行表演每天都有而且是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飛行展示殲-20戰機昨日下午1時30分,運-20也迎來本屆珠海航展的首演,展示內容包括戰鬥起飛、大幅度盤旋通場、S型機動、急上升轉彎盤旋、低空小速度通場、小航線快速著陸等飛行動作。
  • 殲-20、大飛機「三劍客」…齊聚珠海航展!
    △視頻:殲-10B試驗機今日檢驗性飛行今日上午,由我國自主研製的殲-10B試驗機進行了檢驗性飛行,展示了良好的飛行性能。據悉,該機是我國新一代航空動力和控制技術的試驗機,裝備全新的控制系統,能夠為戰機提供更好的機動性能,是未來新一代戰機提升性能的關鍵核心技術。
  • 航展刷屏一整天,你還不知道什麼叫「眼鏡蛇機動」?
    是來源於前蘇聯飛行員普加喬夫駕駛蘇-27做出的一個高危飛行動作。眼鏡蛇機動要求一架飛機在中速飛行中,突然將機鼻抬起至飛機迎角大於90°,再回歸正常飛行。因其形態頗似眼鏡蛇抬頭,故而得名「眼鏡蛇機動」。平衡好飛機,保持定常直線飛行,關閉迎角限制器電門,斷開電傳操縱系統電門,使飛機的操縱系統處於直接聯接模式,才能完成「眼鏡蛇機動」動作。如果超出了上面的進入條件,飛機將不能很好地完成機動,並可能進入複雜不可控的飛行狀態,超過飛機載荷限制和飛行員生理承受能力,影響飛行安全。
  • 殲-20首次亮相航展,咻——
    在這個「大殺器」集結的平臺上,此次珠海航展到底該看點什麼?空軍「八一」特技飛行表演隊駕駛6架殲10戰機,時而箭隊、時而楔隊、時而筋鬥、時而俯衝,上演「倒掛金鐘」、「六機向下開花」、「雙機對頭」圖為「紅箭」  英國「紅箭」在華首秀在中國的表演動作可以稱得上「紅箭」有史以來最難的動作之一,其中又數「天鵝」隊形最難,因為急速飛行中2號、3號機距離1號機只有
  • 殲20最後一刻才露兇悍面孔:暴力爬升不減速,垂直殺入雲層消失
    11月6日上午,萬眾矚目的空軍殲20戰機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航展。
  • 殲20·TVC·過失速機動
    而飛行試驗研究院的「戰鬥機構型縮比模型」應該是殲10B,18年開始飛行試驗,年底珠海航展殲10BTVC就上場了,進展挺快。                這篇論文背後的信息對於殲20來說,顯然是重大利好。        1.說明殲20的基本氣動設計具備了過失速飛行的能力。    飛機要具備過失速機動能力並不容易,並不是裝上了推力矢量噴管就可以無所顧忌地進入超大迎角領域飛行的。
  • 從蘇57看殲10B的落葉飄,這種花哨機動到底有沒有實戰價值?
    ,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採訪了駕駛蘇-57原型機在航展上做飛行表演的俄羅斯英雄試飛員謝爾蓋·博格丹。博格丹透露了蘇-57在機動性上的一些有趣特點,他表示蘇-57具有目前俄制戰鬥機中最高的穩定性和可控性,該機做高難度落葉飄機動時旋轉非常快,停止也很快。蘇-57和蘇-35有許多類似飛行特性,然而在超音速下,蘇-57的表現就截然不同了,該機能在高速下出色地加速並一直爬升到平流層,在低空加速到超音速的加速性能也堪稱瘋狂,能把飛行員死死壓向椅背,超乎想像。
  • 期待丨空軍確認殲-20首次公開亮相 有多厲害?
    今天上午,中國空軍在北京發布消息:空軍試飛員將駕殲-20飛機在第11屆中國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
  • 殲-20戰鬥機座艙啥樣子?4年前航展早就公開,比美國更具特色
    殲-20戰鬥機是中國空軍目前戰鬥力最強,保密最嚴格的一款戰鬥機,保密主要體現在,雖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過飛行性能
  • 殲-20戰機全解析!
    ,還是在航展前被網友拍攝到的「狂暴試飛」,殲-20的飛行動作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不過,在這些試飛影像中,殲-20展現出來的,並非部分媒體熱炒的「超機動」——目前公開的殲-20影像資料並無這類動作,而是一些三代機也能完成的典型機動動作。既然如此,那我們從殲-20的飛行動作中能看出什麼呢?  體育愛好者都知道,同樣的體操動作由不同水平的運動員完成,裁判對其打分必然會不同,飛行動作也是一個道理。
  • 蘇-35比拼機動性,殲-20飛行員一語道破玄機,但卻有一個大招
    殲-20隱身戰機  這是最常見的擺拍照,殲-20將全動鴨翼偏轉到近乎垂直的角度。如果空戰中,飛行員可以不收油門或少收油門,同時將鴨翼偏轉成這樣,其減速效果將使得尾追的敵機被迫衝前;同時,殲-20的發動機還保持著較大推力,可以在鴨翼轉正後立刻大速度衝刺。這就是殲-20飛行員所說的「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如果全動鴨翼+全動垂尾一起動作,說實話我不知道殲-20能飛出什麼花哨的動作。
  • 朝鮮舉辦首屆航展:女飛行員亮相 多架戰機做展示飛行
    24日上午,朝鮮人民軍航空和防空部隊帶來了精彩的飛行特技,跳傘等表演。朝鮮對外經濟省副相尹英石在開幕式上說,希望此次航空展成為和平、繁榮、友誼和文化交流的契機。本次朝鮮航展中,駕駛米格-21戰鬥機的女飛行員Rim Sol與Jo Kyum-Hyang也罕見地進行了公開亮相,他們被稱為「空中之花」。據報導,本次航展吸引了約為20萬國內外觀眾觀看。
  • 全球戰機都逃不脫的「飛控陷阱」,中國殲10和殲20卻成功避免!
    第一,結構簡單,佔據空間更少。機械飛控系統一般需要至少控制三個主要舵面: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副翼。在沒有液壓助力的情況下,飛機的舵面完全依賴飛行員的「麒麟臂」進行動作。在速度超過600公裡/小時的時候,戰鬥機想要進行水平尾翼的偏轉需要近噸級的力量,即使有液壓助力,飛行員也需要使出全身力氣去掰飛機的操縱杆。在二戰時期,很多蘇聯飛行員會像坦克駕駛員一樣攜帶一把錘子,為的就是防止「鎖舵」。
  • 巴黎航展後的F-35:機動性相比三代機並無顯著提高 | 晨楓
    F-22在1997年9月7日首飛,2005年12月15日入役,2007年5月1日就進行了首次對公眾的飛行表演。其出色的機動性、強勁的動力使人印象深刻。殲-20、T-50都是F-22的挑戰者,但至今公眾只看到不溫不火的飛行通過,沒有任何勁爆的表演。 F-35A在2006年12月15日首飛,2016年8月2日入役。
  • 眼鏡蛇、落葉飄等過失速機動對於五代機和格鬥空戰的意義
    在這種狀態下,飛機要實現從平飛到大仰角飛行的轉換,迎角也迅速增加到30°到40°左右的失速迎角,在減速過程中甚至會達到70°以上。隨即,飛行員控制飛機迅速進行機頭朝向的變換,在機頭指向預定方向後再改出機動動作並恢復平飛狀態。上述過程聽著十分簡單,但具體實施起來,可不是什麼飛機都能幹得出來的——當然,對於飛行員來說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