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那一年,李浩選擇了做一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那時,男兒正年少,夢想仗劍走天涯。
48歲那一年,李浩選擇了做一名空軍無人機飛行員。此時,兩鬢也斑白,卅年彈指一揮間。
李浩還清晰地記得,做出第二個選擇,是2011年的春節,東北大地上剛剛下了一場大雪。
飛了30年,從教練機飛到戰鬥機,從飛行學員飛成了空軍王牌師飛行尖子。作為飛行員,該吃的苦都已經吃盡;作為軍人,該得到的榮譽也已到手。此時,如果他不主動選擇,沒有人會強迫李浩離家幾千裡,改飛無人機。
即將達到戰鬥機最高飛行年限的李浩說:「我還想飛!」
他遞交了改飛無人機的報告。這就意味著,李浩要從東北轉隸到東南,從「零」開始,繼續飛翔。
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即將停飛,原以為可以朝夕相處的妻子張素娟很不理解,「他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
就算要繼續飛行,李浩也完全可以選擇退出現役,到民航謀一份收入可觀、風險較小的工作。為什麼一定要留在部隊,而且還要南下幾千裡?
張素娟當時並不知道,2011年,國產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即將列裝部隊,空軍選調無人機飛行員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飛行人才隊伍建設,直接關係到新質作戰能力生成。
而李浩的選擇,恰恰與改革同向,與強軍同步。
為取得妻子的支持,李浩描繪了一幅「南國養老圖」,處處「暗示」:南方氣候好,我到新單位幹幾年,就可以退休在南國水鄉安家養老。
不曾想,取得了妻子支持、南下一年多之後,李浩再次移防,來到齊魯大地。
又過了一年,2014年3月,李浩所在部隊挺進天山腳下。幾個月後,為完善無人機新型作戰力量體系建設,李浩和他的戰友們進駐更加偏遠大漠戈壁深處——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
不到5年時間,4次轉隸,一次比一次偏遠,一次比一次艱苦。最後一次轉隸,因為新組建部隊條件有限,李浩住進了沒有衛生間的小平房,一床一桌一椅,就是全部家當。
基地某區副司令員李欣回憶說,當時怕李浩想不通,專門給他打電話想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李浩二話不說:「讓我去哪兒就去哪兒!」
一句舉重若輕的「讓我去哪兒就去哪兒」,李浩輾轉行程上萬公裡,與家相距4000多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