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中國最優秀戰鬥機飛行員加入無人機飛行員序列

2021-12-28 中國軍網

18歲那一年,李浩選擇了做一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那時,男兒正年少,夢想仗劍走天涯。

48歲那一年,李浩選擇了做一名空軍無人機飛行員。此時,兩鬢也斑白,卅年彈指一揮間。

李浩還清晰地記得,做出第二個選擇,是2011年的春節,東北大地上剛剛下了一場大雪。

飛了30年,從教練機飛到戰鬥機,從飛行學員飛成了空軍王牌師飛行尖子。作為飛行員,該吃的苦都已經吃盡;作為軍人,該得到的榮譽也已到手。此時,如果他不主動選擇,沒有人會強迫李浩離家幾千裡,改飛無人機。

即將達到戰鬥機最高飛行年限的李浩說:「我還想飛!」

他遞交了改飛無人機的報告。這就意味著,李浩要從東北轉隸到東南,從「零」開始,繼續飛翔。

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即將停飛,原以為可以朝夕相處的妻子張素娟很不理解,「他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

就算要繼續飛行,李浩也完全可以選擇退出現役,到民航謀一份收入可觀、風險較小的工作。為什麼一定要留在部隊,而且還要南下幾千裡?

張素娟當時並不知道,2011年,國產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即將列裝部隊,空軍選調無人機飛行員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飛行人才隊伍建設,直接關係到新質作戰能力生成。

而李浩的選擇,恰恰與改革同向,與強軍同步。

為取得妻子的支持,李浩描繪了一幅「南國養老圖」,處處「暗示」:南方氣候好,我到新單位幹幾年,就可以退休在南國水鄉安家養老。

不曾想,取得了妻子支持、南下一年多之後,李浩再次移防,來到齊魯大地。

又過了一年,2014年3月,李浩所在部隊挺進天山腳下。幾個月後,為完善無人機新型作戰力量體系建設,李浩和他的戰友們進駐更加偏遠大漠戈壁深處——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

不到5年時間,4次轉隸,一次比一次偏遠,一次比一次艱苦。最後一次轉隸,因為新組建部隊條件有限,李浩住進了沒有衛生間的小平房,一床一桌一椅,就是全部家當。

基地某區副司令員李欣回憶說,當時怕李浩想不通,專門給他打電話想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李浩二話不說:「讓我去哪兒就去哪兒!」

一句舉重若輕的「讓我去哪兒就去哪兒」,李浩輾轉行程上萬公裡,與家相距4000多公裡。

相關焦點

  • 空軍攻擊無人機部隊曝光:民間電遊高手能代替現役飛行員?
    作為「高齡」戰鬥機飛行員坐進了無人機地面方艙,成功從戰鬥機飛行員轉型成為無人機飛行員,主飛國產察打一體無人機。如今李浩改飛中國空軍察打一體無人機已經7個年頭,他總結的無人機8字飛行法,解決了二次攻擊的時間和航程,突破了無人機操控和作戰使用等多項重大技術問題,有效提升我軍無人機使用效能,編寫的《無人機訓練條令》,已下發部隊使用。
  • 空軍首席無人機飛行員李浩:飛翔在大地上
    這是李浩7年無人機飛行生涯品味出來的心語。眾所周知,國產無人機「首秀」是在2009年國慶60周年大閱兵上。兩年後,李浩成為空軍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首批飛行員。這一年,李浩已48歲,戰鬥機飛行生涯即將結束。對於這個高風險職業,到齡的飛行員們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安全著陸」:享受不錯的待遇退休、高薪受聘地方航空公司……李浩作出了自己的選擇——當空軍首批無人機飛行員。
  • 第六代戰鬥機是什麼樣?楊偉總師:人工智慧,飛行員幾乎成擺設!
    俄羅斯技術集團宣布的第五代新型輕型戰鬥機的介紹引發了對下一代、第六代飛機應該是什麼樣的猜測。幾乎所有接受採訪的專家都認為,新一代飛機實際上將是一個飛行機器人,甚至會飛行員的職業。由於目前無人機發展進步神速,有很多公眾關心,第六代戰鬥機會是無人駕駛的戰機麼?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這讓六代機的研發路線產生了嚴重的撕裂。這是一個巨大的岔路口,走左邊還是右邊,意義重大。
  • 機飛行員年薪比拼:美國140萬,俄羅斯14萬,中國飛行員多少呢
    空軍部隊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支現代軍隊必不可少的軍種,而戰機也發展得越來越先進,目前世界上已經研製出了第五代噴氣式戰鬥機。雖然現在各國都已經有了無人機,但空軍主力還是有人駕駛的戰機,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戰機飛行員都是軍隊中重點培養的對象。
  • 國內外戰鬥機飛行員的年薪多少?
    同時,戰鬥機飛行員也稱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行業,速度極快的戰鬥機一旦出現事故那可就往往是機毀人亡,以命相搏的彈射並不能保證飛行員能從事故中百分百活下來,也正因如此,各國對於這些保家衛國、職業風險係數又極大的戰鬥機飛行員們,往往是提供著最好的待遇。
  • 12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入列 「飛鯊」隊伍再添新力量!
    從海、空軍三代機部隊選拔的12名新入列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鄭重地從艦載戰鬥機老飛行員的手中接過頭盔。這12名飛行員的加入,讓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隊伍再添新力量,為海軍航母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希望你們接過張超同志的槍,矢志強軍,苦練精飛,逐夢海天,為建設強大海軍作出應有貢獻。」在大家期盼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中,新飛行員們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海軍領導飽含深情的話語是激勵、也是鼓舞。
  • 巴基斯坦飛行員評JF-17
    隨著美巴關係的日益緊張和F-16機隊的日益老化,以及由於宗教問題與歐盟的激烈爭執,巴基斯坦空軍手中可以制衡印度空軍的牌,必將越來越多地來自於中國。根據保持印巴空中平衡的需要,我們可以預期在巴基斯坦空軍的序列裡,除了將會出現JF-17的最新升級型號BLOCK3,也會大概率出現足以抗衡陣風的新銳。
  • 逝者 | 耶格爾:突破音障的王牌飛行員
    2020年12月7日,代表人類首次突破音障的美國空軍王牌飛行員查克·耶格爾(Chuck Yeager)去世,享年97歲。
  • 美空軍飛行員為何對無人機不冷不熱?
    當然,造成飛行員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五角大樓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既然沒有飛行員,那就多用用無人機唄。畢竟美軍早就購入了超過10000架型號各異的無人機,這「黑壓壓」一片無人機上了戰場,肯定沒人敢視而不見啊。等一下,難道無人機就真的「無人」了嗎?非也。目前,美國空軍的無人機飛行員的數量將很快超越其它類型的軍用飛機飛行員。
  • 美國國防部讓AI和戰鬥機飛行員展開對決
    最終獲勝的團隊將和人類飛行員展開對抗,以此來測試AI和人之間的終極較量,飛行員將駕駛輕型戰鬥機F-16作戰,F-16是美國空軍目前主力戰機F-15的輔助戰機。這輪比賽將在美國東部時間8月20號下午1點半到3點半舉行。
  • 人工智慧空戰時代走向前臺 王牌飛行員會失業嗎?
    殲-20戰鬥機。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可與無人機聯合作戰因為從最早期的無人靶機以及無人偵察機,到如今「察打一體」無人機,其執行任務時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賴於地面控制人員的操控。事實上,當今的所有無人機,只是等於飛行員坐在地面操控臺上而非機艙中的「有人操控飛機」。如果無人機與地面控制站失去聯繫,那麼等待它的結局基本上就是失控墜毀。
  • 美軍F-16戰鬥機飛行員和電腦模擬對抗,結果完敗
    今年8月,美國軍方最近舉行了一次由電腦人工智慧控制的空戰算法系統和F-16戰鬥機飛行員之間的對抗,對抗結果令人大驚失色:飛行員完敗於電腦系統。
  • 美媒嘲笑:中國空有航母卻沒有艦載機飛行員
    近日,美國媒體指出:中國儘管在海空武器裝備的增長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缺乏足夠多的優秀飛行員,其中以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尤甚
  • 飛行員張超感動中國!深度還原殲15墜機全程,他只做錯一件事
    頒獎現場今天201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艦載機飛行員張超感動中國
  • 海軍特級飛行員!18歲那年,聽到王偉烈士犧牲,他決定像王偉一樣駕駛戰鷹守衛祖國
    王勇和他駕駛的戰機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王勇,是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海軍特級飛行員,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飛行教官。2020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被表彰為海軍訓練標兵,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從事飛行21年來,先後駕駛多種機型,安全飛行2036小時,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
  • 戰鬥機飛行員吃什麼?美軍敢作死、俄軍的難以接受、中國菜品豐富
    作者:雕鴞 / 編輯:冷小軍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繫potereio無論在哪個國家,戰鬥機飛行員的夥食標準都是全軍最頂級的存在。因此,許多人都會對戰鬥機飛行員們在戰鬥機上或基地裡吃什麼而感到好奇。而從飛行員夥食中折射出的,往往還有一個國家獨有的飛行員文化和特性。
  • 戰鬥機飛行員是如何上下機的?
    說起戰鬥機,大家都不陌生,戰鬥機在天上飛行時看起來並沒有多大,但是當真正跟戰鬥機近距離接觸時,大家就會感覺戰鬥機比想像中的大很多。例如,米格-31戰鬥機機高就有6.15米,相當於半層樓那麼高,問題來了,戰鬥機飛行員是怎麼上下機的呢?米格-31BM「獵狐犬」戰鬥機 圖源:網絡通常來說戰鬥機飛行員上下機靠的是一張登機梯,飛行員們下飛機的方式也是各種各樣。
  • 飛行當中還能吃飯,美國飛行員吃的披薩,中國飛行員吃的什麼
    現代化戰爭中,空戰的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而飛行員又是最為關鍵的一環,當前是難以替代的,可以說他們甚至能夠影響戰爭的勝負。優秀的飛行員都是需要培養鍛鍊的,國家培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並不容易,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不但要身體素質過硬,還得時刻準備完成高難度任務,所以,國家也會大力保障他們不出意外,有好的待遇。
  • 飛行員用VR頭顯直接遙控無人機
    俄羅斯軍方將通過VR技術遙控無人機,可以為無人機駕駛員提供地形和敵人目標的高清視圖,開發商製造了一個VR頭顯叫「Svarog」,Svarog
  • 官方數據曝光:中國戰鬥機飛行員什麼水平,能完整發揮殲20機動性嗎?
    抗載荷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飛行員能不能完成劇烈的機動飛行、在高機動飛行中能堅持多久不失去視力和意識,是最核心的基本功。對於G-LOC引發機毀人亡的擔憂和恐懼,一直是各國戰鬥機飛行員、特技飛行員訓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它既會導致飛行員由於心理因素導致的身體抗荷能力降低,又會阻礙飛行員在實際飛行中嘗試進入高過載,致使飛行員經歷的高過載次數和強度都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