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雜誌《軍事觀察》發布了一篇有關中國殲-10C戰機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講中國殲-10C戰機不僅性能優異,而且機載武器也非常先進。理論上目前有很多國家會對其感興趣,而這其中就主要包括一些中東和亞非買家。
按照美媒的觀點,殲-10C外銷優勢明顯,比如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超視距)、矢量發動機(強機動性)以及可媲美俄羅斯R-77和美國AIM-120飛彈的PL-15超遠程空空武器。
以此看,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殲-10戰機應該熱銷才對,那為何至今為止還是零出口呢?客觀上說,當殲-10戰機面世之初,它的競爭力並不強。
比如對手除了美制F-16和俄制蘇-30戰機之外,還有瑞典鷹獅和法國陣風,甚至還有印度的LCA戰鬥機。殲-10A和它們相比,不僅用的是俄制發動機,而且航電系統也是普普通通,單看表面參數就沒什麼競爭力,更何況還沒有實戰對抗經驗,所以零出口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隨著裝備著國產發動機,以及先進航電的殲-10B/C戰機誕生之後,由於性能大幅度提升,因此似乎也有了打破零出口的希望。尤其是前不久在杜拜航展上亮相的外貿型殲-10CE戰鬥機,它的售價僅有4000萬美元,相比8000萬美元的F-16V和7000多萬美元的鷹獅E戰鬥機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
也正是因為如此,《軍事觀察》在特地刊文「稱讚」殲-10C戰機的基礎上,同時還對它的出口前景進行了一些分析。
按照美媒的話來講,目前最有可能引進殲-10C的國家就是伊朗。原因有三點:第一,伊朗曾大量引進殲-7戰機,有中國航空器使用經驗;
第二,現在還裝備著大量三代機(俄制標準)的伊朗空軍,急需引進大批四代或五代機來替換老舊機型,需求非常旺盛;
第三,聯合國針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制裁即將取消(2020年10月左右),到時伊朗一方面會引進戰機;但另一方面其可選擇性並不多,除了中俄之外,再無二選。
歐洲雖然也想掙這份錢,但站在伊朗的角度上考慮,引進F-14這個虧不會再吃第二次。再說伊朗目前經濟情況不好,石油換戰機是最可能用的支付方法。而俄羅斯並不缺石油,此時伊朗與中國進行交易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綜上,就如美媒所說,伊朗確實是殲-10C最大的潛在買家。當然除此之外,曾引進過殲-7的巴鐵、緬甸、孟加拉和斯裡蘭卡,也都有可能引進。原因很簡單,4000萬美元的四代半戰機,非常適合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