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絕密飛行》,故事的主角是一架AI智能型隱型戰鬥機,名字叫「埃迪」,在一個雷電交加的雨夜,被一束雷電擊中,從而響醒了它的意識。故事太科幻,不過今天人工智慧正漸漸變成了現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據美國防務新聞12月16日報導,美國空軍已經研發了一款名為Artoo的人工智慧系統,通過機器人算法,系統賦予雷達和傳感器權限,被首次安裝在U-2偵察機上進行測試。 據官員稱,空軍在一次訓練飛行中,允許一種人工智慧算法來控制U-2間諜飛機上的傳感器和導航系統,這標誌著被認為是美國軍方首次使用AI。 據說此次試驗未涉及武器,飛機由飛行員駕駛。美國防部官員仍在吹捧這項試驗,稱這是人工智慧納入軍機的一個分水嶺。 此消息一經公布,這一話題立刻在航空和軍備控制領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空軍部長威爾·羅珀稱,這是第一次。五角大樓前負責人,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稱,這是首次AI集成到任何軍事領域的軍事系統。 空軍發言人喬什·本尼迪蒂稱,該AI系統經過精心設計,沒有手動操作,可以在測試環境中激發思考和學習。 與電影《絕密飛行》中的埃迪AI設計類似,喜歡的軍迷網友們可以去觀看了解一下。 不過飛行員表示,AI的作用目前非常有限,對於AI所承擔的任務,它的表現很好。此次兩個小時的測試,除了聲稱AI只負責飛機的雷達傳感器和戰術導航外,沒有更多的消息透露,更多細節應該是屬於軍事機密。那麼什麼是人工智慧呢? U-2聯邦高級數學和算法開發實驗室主任Jeannine Abiva博士(左)和U-2聯邦實驗室技術主任Jesse Angle博士 什麼是人工智慧呢?通俗地說,就是人工算法控制飛機。在飛機計算機系統某一領域授權,即智能算法機器人全自動運行。 打個比如,如果你開車去一個陌生的城市,你不知道路的情況下,通過導航軟體抵達目的地,而人工智慧算法比這更厲害。 羅珀稱,人工智慧是針對一臺相應的計算機進行訓練的,以尋找來襲的飛彈和飛彈發射器。他說,出於首次試飛的目的,AI對將飛機的傳感器指向何處進行了最終表決。 關鍵是使空軍更接近人與機器組合的概念,在這種概念中,機器人負責有限的技術任務,而人類則可以控制生死攸關的決策,例如飛行控制和瞄準。 施密特稱,目前軍方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採用全自動武器系統。他說,問題在於,很難證明AI算法在各種可能的情況下,包括那些危及人類生命的情況下如何執行。 這是人工智慧最具有爭議的一個方面,在人類道德方面,AI智能沒法思考,只能按事先設計的原始碼運行。 如果一個人犯了一個錯誤並殺死了平民,那將是一場悲劇,施密特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一個自動系統殺死平民,那將不僅僅是一場悲劇。沒有哪位將軍承擔起這樣一個責任,他們不確定該系統是否會按照它所說的去做,這個問題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內解決,但不會在現在。 中國在人工智慧,5G,物聯網方面處於世界前列。關於中國殲-20電傳飛控系統,AI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從楊偉總師接受採訪的話中可以探知一二。 楊偉總師稱,殲-20突出的一些特點,當飛機的能力提升後,讓飛行員回歸為戰鬥員,專注戰鬥決策事務上。 同時,殲-20還在不斷升級創新發展當中。言下之意就是人工智慧解放了飛行員的複雜操作,讓飛行員判斷做決定是否進行打擊? 網友的評論:如果人工智慧算法可以挽救人的生命,那絕對是件好事。如果機器人算法奪走人類生命比較少的話,那麼使用該算法肯定是有意義的。 在評估系統時,我們需要知道這些數字。當人工智慧顯示按下發射按鈕時,炸彈將襲擊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時,您怎麼稱呼它?儘管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那就是 AI。
五年前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中國青睞俄羅斯的五款武器,現在怎麼樣了?
局勢緊張之際!美媒新評估:3年前中國封存的武器,或不久派上用場
邊境傳出重要風聲後,印軍欲研習中國戰術,或只為掩蓋一個殘酷事實
中核集團技術突破,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核動力航母希望在即?
53艘運煤船「海上漂」,澳大利亞遭攻擊?中方:別想多,正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