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7日,福建漳州的地空飛彈部隊打下一輛臺灣派來在廣州、福建一帶拍攝解放軍布防情況的U-2飛機。
很可惜,飛行員沒來得及跳傘,死在了機艙內,在他身上,沒有能證明身份的東西,只有左手無名指的一枚戒指上,刻著一個名字——葉秋英。
為了驗證這飛行員的身份,解放軍參謀部派人去了醫院,把戒指拿給1963年11月1日,被我軍擊落的U-2飛行員葉常棣看。
沒想到的是,葉常棣看到這枚戒指,一下子就從床上蹦了起來,結結巴巴道:「你們……你們是不是把李南屏打下來了?」。
葉常棣之所以如此激動,是因為李南屏的妻子,就叫葉秋英,而這位李南屏,是國民黨黑貓中隊中校分隊長,國民黨空軍的王牌飛行員。
自從葉常棣駕著U-2被解放軍擊落後,黑貓中隊的飛行員就士氣低落,只有這位李南屏,依舊囂張如故,當然,他也有囂張的資本,因為他曾12次駕U-2進入大陸,並且12次安全返回,4次受蔣介石稱讚,獲得「克難英雄」稱號。
槍打出頭鳥,李南屏不知道的是,解放軍的地空飛彈部隊,一直研究著怎麼打他,1964年7月7日,當李南屏到達漳州上空後,地空飛彈部隊並未著急出手,直到李南屏離陣地只有32公裡時,才發射飛彈,這時候,李南屏已經來不及反應,一命嗚呼。
就在李南屏死的當天,一名名叫張立義的黑貓中隊飛行員完成美國受訓,回到了臺灣報導。
聽說王牌飛行員都被打下來了,張立義心裡發毛了,因為,這是大陸的解放軍,打下的第3架U-2,這說明他們已經有了地對空的飛彈,張立義很擔心,下一個倒黴的,就是自己。
張立義 ,江蘇南京人,南京大屠殺時,父親慘遭殺害,他隨母親輾轉來到重慶,艱難求生,背負國恨家仇的他立志參軍,1943年,年僅14歲的他從中學畢業後,就報考了四川灌縣空軍幼年學校。
後來又進了空軍軍官學校,國民黨敗退臺灣,張立義也被裹挾著去了臺灣,1951年,張立義從臺灣南部的空軍軍官學校畢業,因為成績優異,成為第一批赴美接受F84噴氣機訓練的人員。
1952年10月,張立義又在美國德州、亞麗桑等基地接受T33教練機的訓練,1953年11月,張立義回到臺灣,開始投入戰鬥,負責臺灣的防空以及福建等地的巡邏任務。
雖然飛行技術精湛,但張立義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是數次遇險,1955年,在馬祖海域,張立義遇到偷襲,險象環生,1958年巡邏時,又遇到大陸的飛機,情急之下,丟棄油箱等裝備,才逃過一劫。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立義也見證了大陸空軍的成長,這讓他壓力越來越大。
1963年,張立義再次離開臺灣,前往美國接受U-2飛機的訓練,等回國,聽到的便是李南屏被擊落的消息。
雖然心情沉重,但還是接受了臺灣方面的指派任務,到了美軍在泰國的基地,任務之一便是收集大陸第一次試爆原子彈的情報資料。
1964年10月31日,在大陸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的第16天後,張立義駕駛著U-2飛機,經昆明、成都到達蘭州上空,拍完照又返回臺灣。
1965年1月10日,張立義再次進入大陸境內,在內蒙古境內執行偵照任務,突然一聲巨響,火光照亮地面,緊接著,機艙一片漆黑,張立義意識到,炮彈擊中了他的飛機。
出於飛行員的本能,張立義想都不想,就棄機跳傘。
當時,飛機的飛行高度足有7萬英尺,刺骨的寒冷,再加上高空缺氧,一出機艙,張立義便昏了過去。
幸虧當時的降落傘已經很先進,下降到一萬英尺以下的高度,就會自動彈開,張立義這才保住一命,饒是如此,落地的時候,張立義依舊受到強烈撞擊,雙腿一陣疼痛。
解放軍的地面搜索部隊,並未找到張立義,而張立義的降落地,是一片白雪皚皚的沙漠,氣溫低至零下20度以下,為了保溫,他只能裹著薄薄的降落傘,瑟瑟發抖等待天亮。
天亮之後,張立義看到遠處有一片蒙古包,這讓他欣喜若狂,雖然不太想當俘虜,但活下去的欲望,還是讓他一步步爬向蒙古包。
一個善良的蒙古婦人救了他,也向民兵報了信,張立義被解放軍帶走。
這是張立義第一次當俘虜,他已經做好了被羞辱、被審訊的準備,但出乎張立義意料的是,解放軍只是給他穿上百姓的衣服,以免有人認出,然後送去醫院檢查治療,沒有一點苛待,不僅如此,還安慰他不要恐懼,安下心來。
雖然感動,但張立義並沒有投誠的打算,不久,他又被送到了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進一步治療,除了嚴密保護,與外界隔絕之外,解放軍再沒有對他做任何事情。
1月27日,在張立義被俘半個月後,解放軍將他的母親和兄妹接來與他團聚,沒幾天,一位解放軍空軍軍官來看他,並將他遺失的手錶送了回來,這讓張立義心生感激,因為這表是他在美國受訓時獲得,只有兩塊,他一塊,他在臺灣的妻子一塊。
1965年2月,張立義出院了,被安排在北京空軍的一個招待所內,雖然生活上很優待,但解放軍卻不允許他外出,被看押5年,直到1970年才被放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重獲自由後,張立義回鄉與母親團聚,當了一段時間農民,1975年,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南京套鋼廠任三級鉗工,1981年,進入南京航空學院實習工廠當實習組副組長。
對於組織給他的這份工作,張立義感激至極,為了更好的教學生,已經52歲的重新拿起書本,開始溫習英語和數理化,跟學生們在一起,張立義也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
1982年5月,北京空軍來人看望張立義,給他透漏了一個消息,空軍已經籤報,允許他回臺灣探親。
這一消息,讓張立義欣喜若狂,在大陸的18年,張立義一直沒有再娶,因為,他一直掛念著身在臺灣的妻兒。
張立義的妻子名叫名叫張家淇,1955年訂婚,1956年結婚,婚後妻子在空軍子弟學校當老師,夫妻二人生育2子1女,恩愛異常,可惜,1965年張立義被俘,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臺灣方面並不知道張立義還活著,還以為他已經殉職,為此,蔣經國還親自派去慰問張立義的妻子兒女,以及嶽父嶽母,並為張立新立了一座衣冠冢。
張立義「犧牲」時,他的大女兒僅七歲,小兒子尚在襁褓,張家淇一人撫育3個兒女,還要照顧家裡老人,其艱辛可想而知。
可這樣的苦日子,張家淇過了8年,直到有人介紹給她一位大14歲,同情她處境,願意分擔她的苦楚的退役老兵,張家淇這才再婚。
再婚的時候,她提了一個要求,如果將來張立義回來了,她就要和前夫復婚,這位好心的老兵答應了。
1982年5月,《人民日報》報導了張立義活著的消息,並且出現在香港,這讓張家淇欣喜若狂,取得聯繫後,她不斷給張立義寫信,並託人送來衣物。
就在張立義苦盼著再見愛妻的時候,友人給他帶來一個消息——拒絕他回臺,這讓張立義痛苦不已,沒辦法,張立義先去了美國,因為他的女兒在美國讀書。
終於,時間來到1990年,此時的蔣經國離世,這年,臺灣《聯合報》報導了張立義的事情,並引起臺灣各界高度關注,也是這一年,臺灣方面允許張立義「探親」,張立義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妻子。
而那位退役老兵,也很乾脆,見張立義回來,年近八旬的他悄悄搬了出去,成全了張立義與張家淇。
1991年,張家淇跟隨張立義去了美國,時隔26年,這對恩愛夫妻重新走到了一起,並舉辦了復婚典禮,這年,張立義62歲,張家淇55歲。
晚年的二人,度過了12年的幸福時光,2003年,張家淇離開人世,張立義永遠失去愛妻。
2019年,張立義走完人生路,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