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了時代的潮流——簡評蘇27的格鬥飛彈R-73

2021-02-19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前幾篇,大體介紹了一下蘇27飛機總體,航電和中距攔射飛彈R-27的問題,這一篇介紹R-73飛彈。

物有所值是客戶根本需求,物超所值是最高需求,世界各國有追求的設計師無不如此,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第一要務,以僅僅滿足客戶需求為最大恥辱,以超越客戶需求為最終目標。

就蘇27戰鬥機來說,設計師提供了遠超客戶想像的指標,航程,載彈量都如此,總體來說,機動性不差,航程爆表,空戰可掛彈數量遠超需求,俄羅斯空軍正常使用就是掛6個空對空飛彈,但是飛機設計師提供了12個掛點供選擇。

這個和美國空軍的F16類似,原本需求就是2個響尾蛇和機炮,實際廠家開發了9個掛點供選用,更猛的是,設計師考慮在F16的主起落架艙門上安裝2個中距攔射飛彈掛架,過於奢侈也擔心發射燃氣造成發動機停車,用戶放棄。

我國引進的蘇27SK戰鬥機,外掛2近距飛彈,4中距攔射飛彈,這是標準的作戰配備

蘇27這個飛機掛點眾多,實際作戰客戶為啥如此吝嗇,掛滿都不幹,實際上來說,對於正常的任務,保證足夠的作戰半徑下,維持足夠的火力和儘可能最強機動性至關重要。

蘇27飛機,要是所有都掛滿了飛彈,由於R27空空飛彈的巨大尺寸和阻力,帶的太多機動性會下一個大臺階,實際上其笨如豬等宰殺,這是任何神志清醒的飛行員都不會幹的事情,掛滿了出去空戰,那就是作秀。

印度蘇30mkii掛的滿滿的飛彈,僅僅用於宣傳作秀,和敵人高機動戰鬥機實戰掛這麼多,基本就是惡意賣萌

另外一方面,現代空中,大部分損失的飛機,幾乎一發飛彈都沒有打出去就game over了,正常掛2個中距飛彈2個近距飛彈也足夠了,我國和俄羅斯學習空中戰術,殲10和殲11戰鬥機類似,典型空戰出擊都是4中2近,有人覺得殲10掛6個湊合,比較單發短腿,殲11重型飛機掛6個太小氣,實際上,一場空戰能有6次發射飛彈的機會少之又少,而且,假如6發飛彈都打完了,飛行員還幸運的活著,快快返航是正道。

國產殲10戰鬥機標準空戰配備,4中2近,大家不要嫌少

實際上來說蘇27飛機掛載R27和R73的搭配也很有道理,在飛到足夠近的時候,你不能判斷敵機究竟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R27迎頭遠距離攔截敵人的轟炸機,R73用於近距離和敵人高性能戰鬥機搏殺。

實際上蘇27戰鬥機的武器,最最靠得住的還是R73紅外製導近距格鬥飛彈,這個飛機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蘇27體重巨大機動性受損的劣勢由R73飛彈的優越性能所挽回。

R73官方數據:

R-73氣動布局上在老的R60蚊子飛彈上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很成功

這種飛彈彈長2.9米、翼展0.51米、彈徑0.17米;發射重量105公斤、彈頭重7.3公斤;其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則為20公裡(這數據是合法的tree new bee,含義是最大動力射程,敵機可以在20公裡開外等著飛彈碰撞,各個廠家都這麼心照不宣的忽悠小盆友)。

採用了舵面位於彈翼前的「鴨」式氣動布局,彈翼上採用了穩定副翼,彈翼前採用了前升力小翼,彈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並對稱。為上世紀90年代,性能最好格鬥型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之一,世界第四代近程格鬥飛彈的代表型號。

R-73飛彈的創新主要有。

1.頭盔瞄準器。在俄羅斯蘇27戰鬥機系統裡面難得的一個舉世公認的最亮點,飛行員在頭盔上裝有一個小鐵圈,典型的敵機F15和F16在小鐵圈內正好佔滿時候,直接發射沒毛病,這個時候距離基本是3公裡左右,發射飛彈出去基本百發百中,假如敵人幹擾彈不給力的話。

蘇27戰鬥機的頭盔瞄準器,一個小鐵圈威力無比,一個簡單點子拯救一個飛機

頭盔瞄準器,其實也不是俄羅斯的首創,不過美國做的很麻煩,在1970年代做過電子的瞄準器,讓飛行員看到哪裡射到哪裡,最後慘遭失敗,失敗的原因是,電子顯示火控信息有嚴重的延遲,造成了飛行員的嚴重眩暈,最終只好放棄。

類似的事情在30年後重演,美國F35戰鬥機的超複雜頭盔顯示器,綜合了飛行,火控,導航,目標圖像等信息的無敵設備,也發生了嚴重的圖像延遲,飛行員嘔吐不止,最終如何解決還不得而知。

不過這個簡單的線圈設計,也是俄羅斯跟隨美國做了電子顯示後,同樣撲街,然後另闢蹊徑想出來的「低技術辦法」,這個技術的靈感來自哪裡?

來自美國的紅眼睛肩扛飛彈,世界上第一種肩扛式防空飛彈,這種飛彈的特點就是,目視瞄準鏡裡面有大小2個圈圈,飛機套在兩個圈圈之內就表示目標在飛彈射程之內,紅外頭截獲敵機信號後,滴的一聲即可放心發射沒毛病(對於小型紅外飛彈,經常有紅外頭很遠就可以截獲敵機尾噴管,但是飛彈發動機能量不夠,所以必須嚴格限制發射距離)。

F-16戰鬥機,座艙視野超好,但是格鬥的時候,要看狹小的平顯套住目標

蘇27的頭盔瞄準器大體就是這樣,轉轉腦袋,就發射,將目標剛好全部套進去最合適

從R-73飛彈成功配備頭盔瞄準器後的1980年代,美國人拿當年東德留下的米格29和F16近距空戰,白天格鬥,米格29使用頭盔瞄準器,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1:5,F16幾乎撲街。

之後全世界各國瘋狂的跟進開發,以色列最早開發,美國,中國,中國殲10飛機家族,也在俄羅斯蘇27的R73的基礎上移植了頭盔瞄準線圈的簡單有效做法,實際效果良好。

2.大離軸角設計。過去的空空飛彈,比如美國的AIM-9L,以色列的怪蛇3(我國仿製為霹靂8)離軸角度大體30度,而R-73飛彈的導引頭,角度高達45度,不僅可以和雷達,機頭紅外雷射系統交聯而且支持頭盔瞄準具發射,就這麼一點,就讓西方人覺得頭疼。

R-73飛彈出現之後,全世界都跟著瘋狂追求大離軸角度,AIM-9X就是例子

美國那時候的響尾蛇發射大多靠平顯,平顯就20多點的視野,慢慢把目標套住了開火,而R-73飛彈的出現,一舉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優勢,飛行員輕鬆轉轉頭就發射,不用開著飛機瘋狂找狹窄的最佳發射位置。

由於這麼一點點新意,全世界各國展開了瘋狂的角度競賽,美國人吃了大虧,迅速將AIM-9L升級為AIM-9X,離軸角瘋狂的從30度升級到180度甚至更大,甚至做過實驗,飛彈向後射擊命中敵機。

3.尾部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助力高過載。對於高機動的三代機,大多數飛機都能做9g機動,老一點的響尾蛇飛彈,遇到這種情況,也有可能被甩掉,俄羅斯的設計師特意靠推力矢量技術加大了過載,高達40G,遠超美國的AIM-9L飛彈的30g,能對敵機12g機動仍然可以擊中(12g的來源,大部分三代機設計過載8g左右,極限過載有50%的餘量,加起來就是12g,簡單點說就是,敵人戰鬥機快要飛碎了都可以抓住滅殺)。

R-73飛彈的尾部,安裝有4片擋板,利用燃氣的巨大推力,使得飛彈在最初低速時候也能飛速掉頭

由於推力矢量的優越性,掉頭比普通的AIM-9L快幾倍,世界大國紛紛跟進,美國AIM-9X,德國IRiST,我國霹靂10飛彈,英國AIM-132飛彈,其中德國IRIST過載高達70g,瘋了一樣。

從技術角度來說,R-73飛彈,除了導引頭稍微落後點,抗幹擾能力差點,別的架構思路幾乎領先世界各國一代,當之無愧的三代半近距飛彈,更換一個好的紅外成像頭後,能照樣發揮巨大威力,讓世界各國顫抖(不過,現在是隱身時代,大家都追求隱身遠距偷襲,俄羅斯人需要另外一個天才的設計師來破美國這個局了)。

美國AIM-9X飛彈,尾部也是推力矢量控制

德國iris-t飛彈,尾部也有燃氣舵面做推力矢量控制,我國霹靂10飛彈也類似設計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巨大的燒火棍-蘇27戰鬥機主力R-27空對空飛彈簡評
    而且蘇27戰鬥機內油航程3600公裡,創了三代機裸機航程世界之最,同時飛機有10多個掛點,可以掛載空對空飛彈和別的武器,在三代機裡面也是頂尖水平。蘇27SK戰鬥機的對空作戰,早期型號主要有2種武器,R-27中距空空飛彈和R73近距空空飛彈。
  • 蘇-57開啟側艙發射一飛彈,但被烏克蘭抓到命門,格鬥彈已經落後
    之所以說重磅視頻,是因為該視頻首次展示了蘇-57從格鬥彈倉發射飛彈的情景。蘇-57在總體設計上比F-22和殲-20都更加重視格鬥性能,這能從其獨特的格鬥彈倉充分看出。由於蘇-57升力氣動布局的機腹「隧道」空間被兩個串列主彈艙佔據,因此只能將側彈艙減分插針的以保形方式布置在主翼根部。
  • 蘇57戰鬥機最大謎團揭開,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飛彈
    57從側彈艙發射R-73格鬥空空飛彈蘇-57戰鬥機試飛以來,機翼下面兩個巨大繭包就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有人說它是格鬥飛彈側彈艙,也有人說它是電子系統或者機翼動作系統,可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近日俄羅斯方面公開了相關視頻,視頻之中蘇-57戰鬥機從機翼下面發射R-73格鬥空空飛彈,位置正好是繭包位置,因此可以確定這個繭包應該就是R-73格鬥飛彈側彈艙。
  • 我空軍蘇27四對一卻完敗於殲10B 已無太多改進價值
    殲-10B在空軍內部對抗之中對陣蘇-27SK以1對4大勝對方  隨著殲-10B/C、殲-16等國產三代半戰鬥列裝部隊,這些戰鬥機作戰效能如何就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最新消息是殲-10B面對蘇-27SK戰鬥機幾乎是絕對的優勢。
  • 殲11不是蘇27仿製品,中國引進蘇-27,回報價值比航母還高
    ,但是畢竟蘇聯還是有很強大的科研基礎,為蘇-27開發了獨特的IRST裝置,通過該型裝置來彌補蘇-27戰鬥機機載雷達和其他航電設備的不足。殲-11B和蘇-27的電子系統可謂是天差地別,蘇-27航電方面弱,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在一段時間內通過IRST裝置遮蓋了航電方面的短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蘇-27在航電方面的弱勢越發的明顯,老舊的電子管雷達和計算機,蘇-27
  • 都是升力體設計,為何蘇27獲巨大成功,而蘇57卻慘遭失敗?
    實際上,蘇霍伊設計局的設計能力在蘇27上得到了完全的展示,設計水平和美國頂級設計師不相上下,假如蘇27也用美國的設備發動機材料的話,蘇27完全可以碾壓F15.按照蘇27的升力體路線來換個類似F22的大機翼,蘇57照樣有大航程和超巡,但是隱身廢了由於飛機需要進行超音速巡航,蘇57這種彈倉設計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蘇57彈倉被2個發動機吊艙緊緊左右夾住,飛彈投射會存在很多氣動幹擾問題
  • 美國轟炸機欺上家門口,蘇27火速反擊!
    作為毛熊冷戰時期展示肌肉的高光時刻,我們這些軍迷可是津津樂道了很久,雖然「巴倫支海手術刀」並非故意為之,但蘇-27這把「手術刀」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高大了不少。前兩天,蘇-27想「做手術」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當地時間8月29日,美國空軍在一份聲明抗議俄羅斯蘇-27戰機「不安全且不專業」的攔截行為。
  • 一組圖看懂俄土涉事戰機:F-16和蘇-24哪家強?
    戰機翼尖掛有AIM-120中距空空飛彈,翼下掛有AIM-9X近距格鬥飛彈,在進氣道掛架還搭載了最新的「狙擊手」XR瞄準吊艙,掛載方式與美空軍現役F-16基本相同。俄軍蘇-30SM戰機飛行員在起飛前檢查掛載的R-73(小)和R-27空空飛彈(大)。
  • 印度為何巨資新購老式R-27空空飛彈?只一個理由,打殲-20
    據稱,這批飛彈將用來裝備印度空軍的蘇-30MKI戰鬥機。此前,印度已經宣布新購一批R-73、R-77飛彈。眾所周知,R-27是一款非常古舊的中距空空飛彈,早在1982年就開始批量生產。該飛彈是早期蘇-27和米格-29的標準配置,北約代號AA-10「白楊」。「白楊」飛彈多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從制導方式看已經落後時代,印度為何在2019年還要花費巨資採購這種飛彈呢?
  • 殲-11和蘇-35都脫胎於蘇-27,殲-11魔改能媲美蘇-35嗎?
    在上世紀,蘇聯作為與美國並肩的超級大國,推出過多款經典戰鬥機,其中享譽全球,傳奇至今的戰鬥機,非蘇-27莫屬。由於蘇-27戰鬥機的誕生,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都在蘇-27的基礎上,開發了龐大的蘇伊霍家族戰鬥機。俄羅斯蘇-30、蘇-33、蘇-34和蘇-35等現役主力戰鬥機,其基礎機型,皆來源於蘇-27戰鬥機。
  • 蘇27是世界最長腿戰鬥機嗎?錯,真實排行它最多排老二!
    說起蘇27戰鬥機,大家想到的就是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還有3600公裡的超長內油航程,而三代機內蘇27之下戰鬥機航程,就差很多了,F15A內油航程只有
  • 八一八蘇27配套的R27飛彈真相
    而且蘇27戰鬥機內油航程3600公裡,創了三代機裸機航程世界之最,同時飛機有10多個掛點,可以掛載空對空飛彈和別的武器,在三代機裡面也是頂尖水平。蘇27SK戰鬥機的對空作戰,早期型號主要有2種武器,R-27中距空空飛彈和R73近距空空飛彈。
  • 蘇35再度亮相,服役4年就失去風光,至少3方面不如國產戰機
    從公開的畫面來看,蘇-35戰鬥機依然在使用IKSH-1M平顯,這種平顯屬於雙組合玻璃的折射式平顯,性能方面與蘇-27使用的ILS-31平顯大致相當,要知道蘇-27使用的ILS-31平顯,在當年被認為還不如殲-8戰機使用的JHK
  • 蘇27設計怎麼樣?出發點不錯,但成果與代價不成正比
    其擁有相當出色的超視距交戰能力以及由優秀的低速大迎角機動性能帶來的近距格鬥能力。通過所裝備的雷達與極具隱蔽性的紅外搜索與追蹤系統,可以使用一系列雷達或紅外製導飛彈。也擁有一套頭盔瞄準系統,飛行員只需要看向目標就可以將其鎖定。除了強大的空對空作戰能力。也可以裝備炸彈和無制導火箭彈去完成對一些對地打擊任務。
  • 「普加喬夫眼鏡蛇」:空中機動傳奇的蘇-27
    「側衛「出世:蘇-27的誕生60年代初,空戰思想是高空、高速、飛彈格鬥,但在越南戰場上,具備這些特點的美國F-4"鬼怪"戰鬥機卻屢屢被「落後」的米格-21甚至米格-171977年夏,衛星拍攝到了兩架蘇聯新型戰鬥機的照片,照片很模糊,美國國防部給這兩架飛機起的臨時代號是拉明-K和拉明-L,其中拉明-K是蘇-27,拉明-L是米格-29。直到1983年,美國情報部門才掌握了關於蘇-27的部分信息,拉明-K被北約正式命名為「側衛」(Flanker),從此,「側衛」就成了蘇-27的綽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 超級側衛-蘇:35S真的完全壓倒F-15C大改?
    掛載R-77/RVV-SD和RVV-MD的蘇-35S近日,有海外媒體報導,俄羅斯空軍已經在敘利亞布署蘇-35S戰鬥機,它是蘇-27的深度改進型,並且有美國官員聲稱「即使配備了有源相控陣的F-15和F/A-18E
  • 五代機後我國又一張王牌,PL-10飛彈,完勝超級響尾蛇
    霹靂-10(PL-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國產第四代近距格鬥空空飛彈,這是中國空軍著眼於殲-20等第四代作戰飛機的配套而研製的新一代格鬥空空飛彈,技術水平位於世界最前列。飛彈採用紅外熱成像制導,可配合頭盔瞄準/顯示器發射,彈體採用推力矢量技術,具有極高的使用過載,性能超過了美國響尾蛇AIM-9X飛彈,是一種非常致命的武器。
  • 雄鷹利爪:五代機後我國又一張王牌,PL-10飛彈,完勝超級響尾蛇
    霹靂-10(PL-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國產第四代近距格鬥空空飛彈,這是中國空軍著眼於殲-20等第四代作戰飛機的配套而研製的新一代格鬥空空飛彈,技術水平位於世界最前列。飛彈採用紅外熱成像制導,可配合頭盔瞄準/顯示器發射,彈體採用推力矢量技術,具有極高的使用過載,性能超過了美國響尾蛇AIM-9X飛彈,是一種非常致命的武器。
  • 俄羅斯隱藏的夠深 終於報了土耳其擊落蘇24一箭之仇
    ,其實早在2015年11月24日一架俄羅斯蘇-24戰鬥機,在敘土邊境執行轟炸IS的任務時,遭到兩架土耳其F-16戰機的攻擊,俄蘇-24直接被土戰機發射的飛彈擊落,此事發生後使兩國關係迅速跌至谷底,後來俄羅斯向敘派遣了包括蘇-35戰鬥機和S-400防空飛彈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
  • 同為鴨翼:蘇34和殲10、殲20、陣風的鴨翼為啥不一樣?
    因為蘇-34的鴨翼設計來源於蘇-33艦載機是一種不能操縱的,主要是為了產生脫體渦增加升力,增強短距起飛能力和戰鬥機大迎角狀態的穩定性能。而殲10、陣風、殲20這類戰鬥機的鴨翼主要是為了增強機動性,設計上為了防失速鴨翼迎角一般大於機翼,鴨翼具備可操作性。蘇-34的設計也決定了蘇-34在俄羅斯軍隊裡的定位:戰鬥轟炸機,類似於中國的飛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