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眼鏡蛇」:空中機動傳奇的蘇-27

2021-03-02 血捍長空

                

        「普加喬夫眼鏡蛇」:空中機動傳奇蘇-27


                                                                                            鐵羽


初次亮相,震驚世界的巴倫支海上空的手術刀事件」

1987年9月13日,波羅的海巴倫支海上空,挪威空軍第333飛行中隊的揚·塞爾維森機組駕駛的P-3B型反潛巡邏機,正在蘇聯沿岸執行偵察任務。

10時39分,該機與一架過去從未見過的蘇聯新式戰機遭遇,遭受這架蘇軍戰機2次驅逐後,10時56分,在距蘇聯海岸線48海裡處,這架蘇軍戰機第3次逼近P-3B,在稍加調整位置和方向後,猛然加力,從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過.

它的垂尾尖端撞上了P-3B右側外側引擎的螺旋槳葉片,損壞的槳葉中一條11釐米的碎片在強大的慣性下被甩出去擊穿了P-3B機身,碎片像手術刀那樣將P-3B右翼外側的發動機割開一個大口子,導致P-3B機艙內失壓,P-3B的飛行高度在一分鐘內掉了3000多米,在墜海前的最後一刻才僥倖改平,勉強返航。

這就是冷戰時期著名的「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事件,那架首次出現的神秘的蘇聯戰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蘇-27「側衛」。

「側衛「出世:蘇-27的誕生

60年代初,空戰思想是高空、高速、飛彈格鬥,但在越南戰場上,具備這些特點的美國F-4"鬼怪"戰鬥機卻屢屢被「落後」的米格-21甚至米格-17擊落。

美國開始反思這種設計思想,並於1965年開始設計遠距離截擊與近距離空戰能力並重的F-15 ,從1965年開始相繼開始了F-15重型戰鬥機和F-16輕型戰鬥機計劃,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海軍也有了從主力艦載機F/A-18「大黃蜂」。蘇聯一直在關注著美國的研究。

作為回應,前蘇聯於1969年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未來前線戰鬥機計劃,其主要目標就是要超越F-15,所以此計劃也簡稱為「反F-15」(Anti—F-15)。PFI的任務需求包括:

蘇聯在1969-1970 年間將設計任務下達給蘇霍伊、米高揚和雅克夫列夫三個著名的飛機設計局,要求未來先進戰鬥機的性能必須相當於美國的F-15和尚在設計的F-16 的水平。

蘇霍伊設計局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在1971 年早期時候提出了T-10方案,設計編號為蘇-27 。鑑於T-10 的方案採用了較為獨特的腹部進氣式布局。為了減小風險,蘇霍伊設計局同時還提出了「備份」版的T-10 方案,該方案的側面非常類似美國的F-14 ,原來的T-10 被稱為T-10-1。蘇霍伊設計局認為T-10-1 的氣動性能潛力非常大,因此把它作為重點發展項目,總設計師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親自領導該方案的選型與發展。

蘇霍伊設計局根據風洞實驗結果對T-10-1的大概性能進行了計算,結果發現該機無法完全滿足空軍的要求。事實上,蘇軍的多次研究也表明:要完成截擊任務必須具備高性能的爬升率和加速性,另外還必須裝備有可以上視和下視的大功率雷達;如果是掩護任務,就要求飛機有較大的航程;而在近距離格鬥空戰中,高敏捷性、推重比、大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在當時,這些高性能要求很難在同一種飛機上有效地結合起來。

於是,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空軍未來的主力戰鬥機將由多任務的重型戰鬥機和另一種輕型戰鬥機構成,相當於美國F-15和F-16的搭配。1972年末,蘇霍伊和米高揚設計局都得到了各自的合同,以發展蘇聯空軍未來的下一代戰鬥機——蘇-27「側衛」和米格-29「支點」。

1977年5月20日,在蘇霍伊設計局首席試飛員、蘇聯英雄瓦拉米爾·伊留申的駕駛下,T-10-1(機頭號10 )首次衝入了藍天。在以後的8個月中,T-10-1進行了38 次飛行,到了1985年,T-10-1圓滿地完成了它所有的飛行任務,被送到莫斯科附近的莫尼諾空軍博物館保存。

1979年11月發生敘利亞6架米格-23與2架以色列的F-15A對抗事件,結果是米格機大敗。空戰過程分析出來後讓蘇聯大為吃驚,F-15的空戰性能遠超過原來估計。

另外,通過由波蘭間諜馬裡安·佐查斯基搞來的F-15性能資料對比,設計師發現T-10還不能與它的競爭對手相比,很多地方仍處下風。西蒙諾夫顯示出非凡的勇氣,他說:「如果沒有戰爭,誰也不知道它的平庸,但我們的武器應該擁有最高的水平」。西蒙諾夫冒險採取措施,對飛機結構進行了大改,西蒙諾夫頂住來自工廠、研究所內部外部、政府領導層的壓力,幾乎重新設計蘇-27。

蘇聯軍事工業執行嚴格的保密制度,在Т-10-1首飛前,西方世界對蘇-27一無所知。1977年夏,衛星拍攝到了兩架蘇聯新型戰鬥機的照片,照片很模糊,美國國防部給這兩架飛機起的臨時代號是拉明-K和拉明-L,其中拉明-K是蘇-27,拉明-L是米格-29。直到1983年,美國情報部門才掌握了關於蘇-27的部分信息,拉明-K被北約正式命名為「側衛」(Flanker),從此,「側衛」就成了蘇-27的綽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普加喬夫眼鏡蛇」:空中機動傳奇

在1989年6月的巴黎國際航展上。蘇聯派兩架蘇-27飛機參加了航展,普加喬夫駕駛飛機完成了一組高難度的複雜特技,給在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蘇-27的秘密終於被揭開。

其中,後來被命名為「普加喬夫眼鏡蛇」的動作最為神奇,水平飛行的飛機突然急劇抬頭,但不上升高度,而是繼續前飛,迎角增大——90度、100度、110度、120度,飛機「尾部朝前」飛行,飛行速度瞬時減小到150千米/小時,然後飛機改平,恢復原狀。

蘇-27飛機在法國的藍天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世界各大媒體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各國航空界也都表示讚嘆與震驚。路透社的評價比較典型:「蘇美兩國戰鬥機在爭奪優勢的戰鬥中,蘇聯人取得了勝利。航空專家認為,蘇聯人建造出了絕妙的飛機」。

從此,蘇-27成為世界各地航展的「明星」,它飛到那裡,那裡就會引起轟動。

在蘇-27不斷贏得國際榮譽的同時,蘇聯(俄羅斯)政府和人民,也給了它極大的榮譽和獎勵。在眾多的榮譽和獎勵中有一項很有意思,1996年12月,蘇-27參加「96工業品藝術設計師競賽」,蘇-27飛機奪得工業品藝術設計第一名——榮獲「勝利女神」獎章。愛因斯坦說過:「美的事物應當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蘇-27不僅具有出色的戰術、技術性能和優良的飛行品質,同時還擁有十分漂亮的外觀,它高大、威猛,整體造型流暢、飽滿,充滿了對工業美學的追求,體現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的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領空,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

1992年11月25日,剩餘的12架蘇27SK單座型飛機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公司機場直抵蕪湖空軍基地。至此,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

突破「小鷹」航母戰鬥群的防禦圈

2000年11月15日,俄羅斯《消息報》、國際文傳電訊社、俄通-塔斯社和英國路透社紛紛刊發一條不大,但內容卻頗為轟動很有意味的消息:2000年10月和11月,當美國在亞洲地區惟一的一艘常駐航母「小鷹號」在日本海域舉行軍事演習期間,多架俄羅斯戰鬥機先後數次成功突破航母和保衛艦群防空預警雷達的探測,出其不意地掠過「小鷹號」上空!

  報導稱,2000年10月17日,「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在日本海參加美日聯合大演習的第一天,又有兩架俄羅斯IL-38型偵察機避開航母雷達的偵測,再度成功從航母上空掠過。

《消息報》毫不隱諱地說,俄羅斯戰鬥機兩次成功突防美國航母防線的行動除了證明俄羅斯空軍潛在的戰鬥力外,還一舉打破了美國人自詡其航母戰群防衛「滴水潑不進」的神話。《消息報》不無諷刺地說,如果俄羅斯戰鬥機執行的是攻擊任務的話,那麼「小鷹號」早就被擊沉了!據報導,成功突防「小鷹號」航母戰群的是俄羅斯空軍的蘇-24MR偵察機和蘇-27戰鬥機。

 

空中「勇士」:綻放在天空的蘇-27

蘇-27被認為是當今世界現役戰鬥機中機動性能最好,而「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則把其優異的機動性能發揮得盡善盡美。

「俄羅斯勇士」表演的集體特技節目單上有「涅斯捷羅夫筋鬥」、「加力盤旋」、「躍升半滾倒轉」「對頭跌升急降」、「鬱金花開」等等,個個驚險絕倫。尤其值得一提的,這些特技動作都在飛行速度800-900公裡/小時、高度60-150米的低空完成的。而其它一些飛行表演隊由於飛機性能的局限,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

總的來說,蘇-27是一款機動性,作戰半徑優越的戰機,蘇-27系列戰鬥機已經成為俄羅斯軍機中最成功的機型,一方面用來保持俄羅斯空中力量的重要基礎之一;另一方面,出口到眾多國家,獲得巨大經濟利益。俄羅斯決定開始第四代先進戰鬥機的開發,蘇-37可能是蘇-27系列的最後一種改進型戰鬥機 。

                   

                                                  

相關焦點

  • 眼鏡蛇超機動,有沒有實戰意義?
    當時評價一種新飛機或者某高級試飛員的能力,能不能做出眼鏡蛇機動,似乎也成了唯一的標準。很多即使對軍事和裝備不太感興趣的人。可能分不清蘇27和F15,但是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眼鏡蛇超機動。那麼在20多年後的今天,現在回頭來看,眼鏡蛇超機動,是否在當年有被過渡誇大的嫌疑。這種超機動,在現在和今後的激烈空戰中,是否還具備實戰意義?眼鏡蛇機動,又被稱為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 航展刷屏一整天,你還不知道什麼叫「眼鏡蛇機動」?
    是來源於前蘇聯飛行員普加喬夫駕駛蘇-27做出的一個高危飛行動作。眼鏡蛇機動要求一架飛機在中速飛行中,突然將機鼻抬起至飛機迎角大於90°,再回歸正常飛行。因其形態頗似眼鏡蛇抬頭,故而得名「眼鏡蛇機動」。戰鬥機這一高難度動作的軌跡類似眼鏡蛇這個高危動作當時可謂技驚四座,從此,它也就成了蘇-27的名片。在眾多的飛機特技動作中,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不但頗具觀賞性,也具有一定的戰術意義。
  • 眼鏡蛇機動實戰無用?!中國試飛員N年前就回答過了!超近距欣賞!
    一架蘇聯的蘇-27重型戰鬥機正在進行飛行表演。這是它首次參加國際航展。也就是轉瞬間,蘇-27機頭猛然上揚!機頭後仰角度還在加大,80度,90度,100度,110度,120度……甚至形成了機尾前拱、機身後仰的怪異姿態。正在大家驚愕不止,以為要發生事故的時候,蘇-27機頭又逐漸垂下,優哉遊哉地恢復了平飛狀態……整個航展現場沸騰了。
  • 戰機進行「眼鏡蛇機動」究竟有沒有實戰意義?
    ★更多軍事資訊盡在微信公眾號:三芒星軍事 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蘇聯著名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鏡蛇機動,震驚全場!整個航空界都為之驚嘆。當時,人們都認為,蘇—27飛機是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  普加喬夫眼鏡蛇是一種過失速機動能力,有人說它非常厲害,實戰中可以迅速扭轉不利局面。
  • 眼鏡蛇機動很震撼,那麼實戰中到底有沒有用???
    27戰鬥機來說,每次航展的招牌動作就是眼鏡蛇機動性,瘋狂拉杆,呼啦抬頭,然後自動恢復,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眼鏡蛇機動凸顯了蘇27良好的大迎角飛行性能看蘇27飛行表演,眼鏡蛇表演都讓人心動,最近年眼鏡蛇機動還升級了,無限制眼鏡蛇機動。
  • 戰鬥機的「眼鏡蛇」機動為什麼沒有實戰意義?
    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前蘇聯著名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鏡蛇機動
  • 航空詞彙知多少——眼鏡蛇機動
    在所有的飛機特技動作中,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頗具觀賞性,但對飛機性能和飛行員技術的要求很高。眼鏡蛇機動要求一架飛機在中速飛行中,突然將機鼻抬起至飛機迎角大於90°,再回歸正常飛行。眼鏡蛇機動得名於其動作形似攻擊狀態的眼鏡蛇。蘇聯飛行員Viktor Pugachev於1989年在巴黎航展上,用Su-27飛機首次做出了眼鏡蛇機動,因此該動作被稱為「Pugachev's Cobra」。
  • SU-27這驚豔世界的空中眼鏡蛇,美如畫
    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低速衝場的蘇-27S猛然抬頭,攻角達到110度,用機尾朝前的姿態前進1.5秒後回到平飛狀態,幾乎沒有高度變化。這一動作好似準備攻擊前的眼鏡蛇,故被稱作「眼鏡蛇動作」,該動作帶給航空界很大震撼。
  • 中國矢量殲10B飛出「眼鏡蛇機動」和落葉飄
    什麼是眼鏡蛇機動?眼鏡蛇機動是前蘇聯飛行員普加喬夫創造的過失速機動動作,1989年巴黎航展首次展示震驚世界。俄羅斯功勳試飛員普加喬夫創造的「眼鏡蛇」機動應該是特技飛行中最出名的一個,哪怕不是軍迷,聽到這個名字也會有印象。是一種人為讓戰鬥機進入尾衝臨界,機頭突然大仰角抬高,使得飛機速度驟減,而後再恢復水平飛行的一種飛行姿態變化。
  • 殲10B做眼鏡蛇、J-turn、落葉飄有沒有實戰價值?
    (詳見:殲10B眼鏡蛇動作,今天他們是世界的主角|海量大圖,現場視頻)過失速機動是飛機在超過失速迎角後,仍然有能力完成可操縱的戰術機動。而可以完成這樣動作的戰鬥機,大部分都裝有推力矢量發動機。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蘇俄飛行員的招牌動作,蘇聯飛行員普加喬夫於1989年巴黎航展上首次在公開場合完成,普加喬夫眼鏡蛇由此得名。
  • 眼鏡蛇機動?矢量噴口?今天就來講講這倆事兒!
    大仰角拉起、J-TURN、眼鏡蛇機動、落葉飄、赫伯斯特一系列特技動作看得人應接不暇。反正只要是目前飛機能做的經典過失速飛行動作它全做了。看著視頻和照片裡殲-10TVC各種近乎極限的「操作」,看它靈活的矢量噴口,我只想說:「看它扭屁股,忘了蘇三五。」一時間筆者的朋友圈裡,什麼矢量噴口、眼鏡蛇機動、過失速飛行、電傳飛控都成了「熱詞」。
  • 眼鏡蛇、落葉飄等過失速機動對於五代機和格鬥空戰的意義
    在短短15分鐘的表演時間內,殲-10B TVC先後表演了「眼鏡蛇」、「落葉飄」等著名的特技飛行動作,其表演之精彩贏得滿堂喝彩,並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中國航空技術發展的關注。而殲-10TVC的表演在廣受矚目的同時,也將「過失速機動」這個概念代入公眾視野當中。
  • 當年中國拿下蘇-27到底有多不易,蘇聯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在同年12月,中蘇雙方籤署了購買24架蘇-27戰機的協議,次年2月,蘇聯派遣蘇-27戰機首次來華表演,蘇-27用其精彩的表演再次讓中國人認識到自己沒有選錯。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1年12月25日,一場震驚世界的大事發生,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同一天,龐大的蘇聯宣告解體,世界政局重新洗牌。
  • P-39 Airacobra '空中眼鏡蛇'的故事
    總的來說,這些額外的武器裝備使 "眼鏡蛇 "的重量增加到3280公斤(原XP-39的重量為2814公斤)。儘管性能持續下降,美國空軍聲稱對 "眼鏡蛇 "很滿意,並訂購了80架類似於YP-39的生產型飛機。第一架生產型的 "空中眼鏡蛇",即貝爾13型,被稱為一個新的名稱,P-45。儘管它與YP-39相同,但1940年的政治氣候不允許陸軍航空隊購買新的飛機,而是允許它訂購現有的型號。
  • 空軍原副司令林虎將軍去世,70歲時曾駕蘇-30飛眼鏡蛇機動
    時隔幾年之後的1997年,在莫斯科機場,17時整,一架蘇-30教練機在尖嘯中滑破天空,70歲的老將軍林虎受邀來到俄羅斯,體驗飛行俄羅斯的新型機種蘇-30在座艙裡,老將軍駕駛著這款戰機,拉杆,上升,直衝蒼天,戰機懸停在空中,機頭直指上蒼——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有些人立刻看出來了,下面一片歡騰,這是世界最難的機動動作,更是,一個中國軍人對自己的事業和祖國的一個軍禮!
  • 顏值也是戰鬥力: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從蘇9到蘇47(下)
    大名鼎鼎的「側衛」——蘇-27戰鬥機(俄文:Сухой Су-27,英文:Sukhoi Su-27,北約代號:Flanker 側衛)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自從1985年第一架蘇27入役蘇聯空軍,三十多年來,蘇霍伊蘇-27「側衛」一直是俄羅斯空軍最重要的戰鬥機,是該國在高性能戰鬥機製造領域的代表作。
  • 殲-10B眼鏡蛇機動刷屏,我們來告訴你它到底牛在哪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今天(11月6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開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10B進行了過失速機動飛行表演☟重達9噸的戰鬥機竟在空中懸停數秒這個動作叫做「眼鏡蛇機動」今天儼然已經霸屏
  • 讓蘇35黯然失色!
    在萬眾關注的飛行表演環節,早上10點多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進行了10多分鐘的飛行表演,立刻震動了整個現場,它以三個非常經典的超機動飛行動作,來體現它使用了渦扇10B推力矢量發動機之後的「加成」,甚至讓後來出場的3架殲-20都有點黯淡了,網友更是直言動作比蘇-35更驚豔。
  • 蘇27是世界最長腿戰鬥機嗎?錯,真實排行它最多排老二!
    說起蘇27戰鬥機,大家想到的就是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還有3600公裡的超長內油航程,而三代機內蘇27之下戰鬥機航程,就差很多了,F15A內油航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