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戰鬥機是前蘇聯時期由蘇霍伊設計的單座雙發全天候重型戰鬥機。設計目的是為對抗1970年代美軍發展的戰鬥機,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的機型外,還有多種衍生型。
1965年美國相繼開始YF-15重型戰鬥機和YF-16輕型戰鬥機的計劃,形成高低搭配的形式,海軍也全面換裝艦載機型。而前蘇聯也緊接著開始進行針對性的新型戰鬥機研發計劃,目標就是要超越F-15。
從1970年代開始研發,首架原型機於1977年出廠,最終在1982年開始生產真正量產機。
蘇-27雖然基本設計和米格-29類似,但是尺寸要大不少。為了減輕重量,沒有使用複合材料,而是採用了30%的鈦,這個比例是當時戰機中最高的。後掠翼的前沿延伸,形成三角形,但是又有傳統的水平尾翼,因此並非三角翼飛機。
渦輪扇葉發動機間距較大,提供良好的安全性,和進氣道無間斷的氣流。活動式的引導扇葉可以適應超過兩馬赫的速度,同時在高仰角時幫助維持發動機氣流。
蘇聯第一個實際應用線傳飛行控制系統的也是蘇-27。伴隨著相對低的翼面負荷和強大的基本飛行控制,飛機的靈活性非常的好,甚至在極低的速度和高仰角時仍然可以控制。
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低速衝場的蘇-27S猛然抬頭,攻角達到110度,用機尾朝前的姿態前進1.5秒後回到平飛狀態,幾乎沒有高度變化。這一動作好似準備攻擊前的眼鏡蛇,故被稱作「眼鏡蛇動作」,該動作帶給航空界很大震撼。
還是在巴黎航展,不過是1999年的,一架蘇-27進行了一連串特技表演時,突然失控,飛行員在最後一秒彈射逃生,飛機在離觀眾僅1000米的地方墜毀。
在非洲參與的實戰中,擊毀了一架米格-29,一架蘇-27也在戰鬥中受傷。
中國在1998年籤訂了轉移生產線協議前購買了76架蘇-27。
模型作者
吳所謂
作品《小號手 1/72 俄羅斯 SU-27"側衛"B 戰鬥機》
後臺回復「精選」可以得到更多~
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至朋友圈
也別忘記訂閱我們的微信號
「模型島」moxdao
閱讀原文 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