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眼鏡蛇超機動,幾乎成為高超空戰能力的代名詞。當時評價一種新飛機或者某高級試飛員的能力,能不能做出眼鏡蛇機動,似乎也成了唯一的標準。很多即使對軍事和裝備不太感興趣的人。可能分不清蘇27和F15,但是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眼鏡蛇超機動。那麼在20多年後的今天,現在回頭來看,眼鏡蛇超機動,是否在當年有被過渡誇大的嫌疑。這種超機動,在現在和今後的激烈空戰中,是否還具備實戰意義?眼鏡蛇機動,又被稱為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這個動作,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蘇27原型機的試飛期間,試飛員普加喬夫首先做出來的。就像體操界往往把在正式比賽場合,第一個做出高難度前所未見的體操新動作的運動員,會用其姓名命名這個新動作,比如著名的託馬斯全旋。在航空領域,包括固定翼飛機和旋翼機,
也會把第一個做出前所未見高難飛行動作的飛行員的姓名命名新動作,同樣具備原創意義。普加喬夫做眼鏡蛇機動的初衷,並不是故意的要嘗試做這個動作。他只是需要試飛一個大仰角震動的科目。因此必須先關閉飛機飛控系統的仰角抑制器。大部分三代以後的戰機,都有仰角抑制器,讓其拉杆最大仰角不超過30度。防止在高速下突然飛出人和飛機都不能承受的超級過載;或者在低速下防止仰角過高而突然失速墜落。普加喬夫在關閉了電腦仰角抑制器後,大幅度拉杆,沒想到試飛的這架蘇27居然被拉到了仰頭到110度以上!這在過去的所有噴氣戰機中都是沒有過的。因為飛機垂直向上,也不過90度的仰角,而一下子到了110度,等於向後仰過了。正常情況下,換別的飛機到這個狀態,都會立即進入倒翻尾旋失速。而普加喬夫試飛的這架蘇27居然自己又自動向前低頭,逐步改平了又正常飛行。
而且發現在做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的時候,飛機的整體航線居然沒有升高,或者升高的只有幾十米。對機身長度超過20米龐大的蘇27來說,這點升高可以忽略不計。若換別的飛機,如此拉杆超過90度,航跡起碼會迅速升高300米以上。由於不升高航線,飛機突然大幅度抬頭後仰,而又逐步的低頭恢復平飛的正常姿態,很像兇猛的眼鏡蛇受到驚嚇,或者對獵物攻擊前的頭部和頸部的抬起並保持的動作,因此被命名為普加喬夫眼鏡蛇超級機動。之所以意外的發現這個特殊的性能,首先在於蘇27這種吊掛發動機的飛翼體設計,天然就有很高的仰角穩定盤旋特性。這是做出這種超機動的基礎條件。第二,自然是普加喬夫的藝高人膽大。換一般人很難敢這樣搞。普加喬夫還曾經駕駛蘇33,在距離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甲板只有10多米的高度做眼鏡蛇機動,然後再加力飛走,可見這人的膽量真不一般。
單純的關閉飛控下自然眼鏡蛇機動,瀚海狼山認為確實有一定的實戰意義。除了很強的穩定盤旋能力,還可以在不拉高飛行航線的情況下,在低空突防時,可以偶然性的仰頭用雷達掃描高空有無敵機。而且在近距離格鬥中可以突然做這種機動,讓咬尾的敵機衝到本機的前面,改變空中攻防的強弱地位。突然的減速,也能讓對手的雷達暫時丟失目標。
但是自然眼鏡蛇機動,要做一個完整的動作,需要特定的飛行速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行,飛機速度必須下降到500公裡每小時以下。一旦進入這個機動動作,那麼拉高以後剩下機頭下沉動作,只能讓飛機自己完成,飛行員完全無法控制,這就造成眼鏡蛇機動,並不是每次都可控。大部分情況下,會做的動作不完整,甚至有弄巧成拙的風險。即使王牌試飛員,做十次這個機動,也難有5次成功。這樣以來,為了表演而特意去做的花哨超機動,在激烈的實戰中會導致飛機動能喪失殆盡,等於被對手飛彈打擊的最佳靶子。不過在裝備了矢量發動機後,多種戰機可以連續做眼鏡蛇機動,甚至出現了驚人的垂直懸停並保持十幾秒。動作的改出也全程可控,這實戰意義就大了。因此單純靠個人的冒險,仍然比不上戰機智能控制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