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史上,有這麼一款戰略轟炸機較為特殊,它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剛服役不久又被後來的B52戰略轟炸機所取代。它的發動機和今天的飛機安裝方式完全相反,被安裝在機翼的後緣,使得它成為一款推進式的戰略轟炸機,另外還採用了六臺活塞發動機和兩臺噴氣發動機的組合,使得它的動力設計非常獨特。與此同時,它更是當今世界尺寸最大戰略轟炸機的紀錄保持者,儘管它誕生至今已有70餘年,但直到今天紀錄還是沒有被打破,哪怕是今天最大的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尺寸上依舊遜色於它。
它就是B-36「和平締造者」戰略轟炸機,由美國康維爾公司研製,誕生於20世紀40年底和50年代初。美國原計劃研製它在二戰中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一旦英國淪陷,歐洲大陸被德國侵佔。美國就必須要有一種可以執行洲際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這樣才能對德國本土實施轟炸。但由於「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戰略的轉變, 將重心主要用於生產B-17、B-24、P-47、P-51 等戰機的生產,主要針對日本在太平洋上決戰。導致B-36戰略轟炸機的研製進度受到嚴重耽擱。
加之當時航空技術水平所限,就連製造B-29轟炸機都顯得困難重重,更不要說製造B-36這樣的史無前例的戰略轟炸機了。就這樣,使得B-36戰略轟炸機到1946年8月8日才實現首飛,而此時二戰已經結束一年,B-36戰略轟炸機沒能趕上二戰的末班車,發揮它正在的作戰能力。經過3年多的測試,1949年B-36戰略轟炸機終於服役,它的服役一時間聲名大噪,就像B2「幽靈」隱身戰略轟炸機服役了一樣,在那個年代,它是人類航空史上取得的一大突破,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它的出現,直接打破了二戰中為美軍立下赫赫戰功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保持多年的紀錄。二戰中,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已經是各國服役的轟炸機中最大的轟炸機,自1943年開始服役以後,主要執行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在李梅的指揮下,由美軍B-29轟炸機群執行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任務,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給日本造成了近10萬人的死亡。自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美國空軍共出動B-29轟炸機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日本98座城市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1945年8月6日凌晨3時許,美軍一架B-29重型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目標日本廣島,這次不是普通的轟炸,而是要投下原子彈,當日9時許第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上空投下。強烈的爆炸,造成廣島居民7.8萬多人死亡,5.1萬多人受傷和失蹤,全市7萬多幢建築物有三分之二全毀,三分之一被毀。8月9日上午11時許,美軍B-29重型轟炸機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造成長崎2.3萬多居民死亡,4.3萬多人受傷。8月15日,日本便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在整個二戰中,可以說B-29重型轟炸機為加速日本的投降,立下了汗馬功勞。它憑藉超大的航程和超大的載彈量,能夠從距離日本本土很遠的基地起飛,攜帶大量炸彈進行轟炸。但B-36戰略轟炸機問世之後,B-29重型轟炸機的優勢蕩然無存,二戰功勳轟炸機成為過時的產品。B-29重型轟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60噸,載重不到10噸。而B36卻是它的3倍,載重是4倍,航程也更遠,尺寸更是大了好幾圈。
那麼B36和B29轟炸機的尺寸差距有多大呢?為了做直觀的對比,我們專門找到了B36和B29轟炸機停放在一起的圖片,這樣就能直觀的看出兩者的差距,從下圖中我們不難看出,B29的翼展還不及B36的一半長。同時,為做進一步對比,下面我們還將列舉部分數據進行對比,讓大家更直觀認識這兩款轟炸機的差距。
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B-36「和平締造者」戰略轟炸機在航程,尺寸和載彈量等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優勢。它的最大起飛重量比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更低,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的翼展只有56.4米,機長48.5米。就連起飛重量最大的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翼展也只有55.70米,B-36的翼展卻達到了70.12米。不過B-36轟炸機1951年才正式加入美國空軍,1959年便退出現役,由B52「同溫層堡壘」所取代,成為壽命最短的戰略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