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立陶宛政府此舉是在世界上製造「一中一臺」,「損害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應當以「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021年11月19日臺灣首任駐立陶宛代表將由現任臺灣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
臺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於周四(11月18日)於該國首都維爾紐斯正式掛牌成立。由於這是臺灣首次在以「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名稱設處的館處,被臺灣視為外交勝利。
臺灣上一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已經是18年前的駐斯洛伐克代表處。
臺灣歐江安18日向臺媒說,臺灣首任駐立陶宛代表將由現任臺灣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歐江安說,雙方在半導體、雷射、金融科技等各項產業領域具有龐大合作潛力。
根據臺媒報導,現年89歲,帶領立陶宛1990年從前蘇聯獨立的首位元首、被該國稱為「國父」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也高調赴該臺灣代表處祝賀,他是立陶宛現任立外長藍斯柏吉斯之祖父。
臺蔡在推特上以英文發帖說,「這標誌著我們的民主夥伴關係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更密切的臺灣-立陶宛合作奠定基礎。」
妄圖挾洋謀獨是打錯了算盤,註定逃脫不了失敗的下場。至於我們國家將採取何種必要措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立陶宛咎由自取,必將自食其果。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周五(19日)在記者會上說,對於臺灣民進黨當局各種謀「獨」行徑,我方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打擊。
但立陶宛外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則表示,立陶宛將尋求與印太關係加強外交關係。
「我們相信與民主國家建立的經濟關係更能延續和持久,因為這種關係較為植基於法治原則,也因此會更符合立陶宛的利益,」蘭茨貝吉斯說,「我們尋求與整個亞洲和印太地區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立陶宛最近才在澳洲開設大使館,也將在韓國設立大使館,未來可能還會在臺北設立代表處。」
立陶宛背後來自美國的支持
立陶宛從 1990 年從前蘇聯垮臺後宣布獨立,隨即加入歐盟、聯合國等組織。多年來,立陶宛與我國在建交後一直有所合作,除了籤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之外,也加入了中東歐與我國合作的貿易機制「17+1」。
但自2019年後,兩國關係急轉直下,立陶宛首次將我國列為安全威脅。
2021年8月,該國允許臺灣設立名稱含「臺灣」的代表處,我方隨即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對方也召回駐華大使以示抗議。
但當時,美國與歐盟聲援立陶宛決定,美國國務院譴責我們在「報復」立陶宛,歐盟則認為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並未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
人口僅有約280萬人的波羅的小國立陶宛將迎來我們的必要手段。你猜是什麼手段?送一記東風快遞你說怎麼樣?
立陶宛這樣一個中等收入水準的歐盟小國,為何如此熱衷向中國或俄羅斯這樣的超級大國發出挑戰,原因在於立陶宛的歷史。20世紀波羅的海三小國被史達林吞併的慘痛歷史可能是立陶宛有如此勇氣的原因。
立陶宛既然這麼不明事理,表達錯誤的立場立場,就應該做好為此付出代價的準備。
臺在非邦交國一般如何設立代表機構?
臺北目前有15個所謂的邦交國,在72個國家總共設立110個館處,其中57國與臺灣沒有所謂的邦交關係。在其設立的機構一般以「臺北」名義設立,例如駐英國臺北代表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非洲的索馬利蘭(Somaliland;索馬利蘭)是立陶宛以前的唯一例外,稱為臺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但索馬利蘭本身不被中國等聯合國成員國承認其主權,而臺灣與索馬利蘭於2020年2月建交時決定只互設代表處,尚未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2021年2月4日,臺與南美洲國家蓋亞那宣布互設代表機構,其中臺灣駐當地機構稱為「臺灣代表處」,但蓋亞那在不足24小時後宣布撤回計劃。
如果您覺得有所收穫,請將此文轉發朋友圈或點擊右下角在看,謝謝!
你的每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