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底氣源於哪裡?我們可以採取哪些必要措施?

2022-01-29 狐面人

本次立陶宛政府此舉是在世界上製造「一中一臺」,「損害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應當以「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021年11月19日臺灣首任駐立陶宛代表將由現任臺灣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

臺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於周四(11月18日)於該國首都維爾紐斯正式掛牌成立。由於這是臺灣首次在以「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名稱設處的館處,被臺灣視為外交勝利。

臺灣上一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已經是18年前的駐斯洛伐克代表處。

臺灣歐江安18日向臺媒說,臺灣首任駐立陶宛代表將由現任臺灣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歐江安說,雙方在半導體、雷射、金融科技等各項產業領域具有龐大合作潛力。

根據臺媒報導,現年89歲,帶領立陶宛1990年從前蘇聯獨立的首位元首、被該國稱為「國父」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也高調赴該臺灣代表處祝賀,他是立陶宛現任立外長藍斯柏吉斯之祖父。

臺蔡在推特上以英文發帖說,「這標誌著我們的民主夥伴關係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更密切的臺灣-立陶宛合作奠定基礎。」

妄圖挾洋謀獨是打錯了算盤,註定逃脫不了失敗的下場。至於我們國家將採取何種必要措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立陶宛咎由自取,必將自食其果。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周五(19日)在記者會上說,對於臺灣民進黨當局各種謀「獨」行徑,我方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打擊。

但立陶宛外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則表示,立陶宛將尋求與印太關係加強外交關係。

「我們相信與民主國家建立的經濟關係更能延續和持久,因為這種關係較為植基於法治原則,也因此會更符合立陶宛的利益,」蘭茨貝吉斯說,「我們尋求與整個亞洲和印太地區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立陶宛最近才在澳洲開設大使館,也將在韓國設立大使館,未來可能還會在臺北設立代表處。」

立陶宛背後來自美國的支持

立陶宛從 1990 年從前蘇聯垮臺後宣布獨立,隨即加入歐盟、聯合國等組織。多年來,立陶宛與我國在建交後一直有所合作,除了籤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之外,也加入了中東歐與我國合作的貿易機制「17+1」。

但自2019年後,兩國關係急轉直下,立陶宛首次將我國列為安全威脅。

2021年8月,該國允許臺灣設立名稱含「臺灣」的代表處,我方隨即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對方也召回駐華大使以示抗議。

但當時,美國與歐盟聲援立陶宛決定,美國國務院譴責我們在「報復」立陶宛,歐盟則認為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並未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

人口僅有約280萬人的波羅的小國立陶宛將迎來我們的必要手段。你猜是什麼手段?送一記東風快遞你說怎麼樣?

立陶宛這樣一個中等收入水準的歐盟小國,為何如此熱衷向中國或俄羅斯這樣的超級大國發出挑戰,原因在於立陶宛的歷史。20世紀波羅的海三小國被史達林吞併的慘痛歷史可能是立陶宛有如此勇氣的原因。

立陶宛既然這麼不明事理,表達錯誤的立場立場,就應該做好為此付出代價的準備。

臺在非邦交國一般如何設立代表機構?

臺北目前有15個所謂的邦交國,在72個國家總共設立110個館處,其中57國與臺灣沒有所謂的邦交關係。在其設立的機構一般以「臺北」名義設立,例如駐英國臺北代表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澳大利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非洲的索馬利蘭(Somaliland;索馬利蘭)是立陶宛以前的唯一例外,稱為臺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但索馬利蘭本身不被中國等聯合國成員國承認其主權,而臺灣與索馬利蘭於2020年2月建交時決定只互設代表處,尚未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2021年2月4日,臺與南美洲國家蓋亞那宣布互設代表機構,其中臺灣駐當地機構稱為「臺灣代表處」,但蓋亞那在不足24小時後宣布撤回計劃。

如果您覺得有所收穫,請將此文轉發朋友圈或點擊右下角在看,謝謝!

你的每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樂天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我們會採取哪些反制措施?
    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將堅決採取必要措施,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美韓承擔。 軍事專家滕建群說,制裁樂天是必須的,因為它已經跟薩德部署緊密聯繫在一起。樂天是1994年進入中國,現在20多個城市都有它的業務。樂天能夠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同韓國軍方換地,中國消費者也完全可以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對這樣的企業、這樣的產品說不! 但是當一個事件發生之後,我們僅僅是簡單的抵制,或者把眼光盯在超市,好像有點偏簡單和目光短淺。
  • 立陶宛反對派領袖:政府瘋了,中國不要懲罰所有立陶宛人
    」中:剛上臺執政不到一年的新政府屢次做出出格舉措,對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同時下手;現在不僅是很多企業已經受到了中國反制措施的影響,陷入貿易困境;國家的政治聲譽也因為白俄鉀肥事件毀於一旦,成為「歐盟內唯一一個違反自身制裁法案」的國家,交通部長和外交部長還上演了一出辭職戲碼。
  • 這國跟立陶宛一樣「作」,後來......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9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見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經濟研究部負責人安德烈·奧斯特羅夫斯基指出:「立陶宛的舉動對波羅的海國家來說並非史無前例。上世紀90年代初,拉脫維亞也採取了類似舉動。當時,拉脫維亞人搞砸了與北京的關係。拉脫維亞這樣做的結局很糟糕。該國得出的結論是,此舉除了招惹外交麻煩外,一無所獲。
  • 立陶宛整個政府都要下臺了?/「恭喜」聽話的立陶宛,被美國當面表揚了!
    但細究之下卻不難發現,立陶宛政府這樣做,既不是出於原則,更不是為了博愛,而是無視盟友利益的政治考慮。其他歐盟國家必須向立陶宛表明這種行為是愚蠢和自私的。這篇題為《愚蠢的立陶宛人》的文章寫道,在立陶宛採取單方面行動之前,西方一直對北京在臺灣問題上的敏感性表示尊重。但立陶宛政府卻在未和歐盟夥伴協商的情況下,打破了這一共識。
  • 美國又軍售臺灣,外交部、國臺辦回應:堅決採取正當、必要反制措施
    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堅決採取正當、必要反制措施。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今日就此事應詢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我們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停止一切對臺售武,不要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不要危害臺海和平穩定,不要損害兩岸同胞福祉。民進黨當局企圖「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只會把臺灣民眾推向災難。
  • 二戰爆發前瑞士採取了哪些措施讓軸心國承認了其永久中立國的地位
    因此當德國重新武裝,開進萊茵非軍事區、吞併奧地利、侵佔蘇臺德地區後,瑞士政府感覺到不能用一份聲明保證自己國家的中立,也不能依靠英法大國的外交保證自己的中立,只有採取諸多手段和措施才能保證自己的中立。為推行這項計劃而採取的措施,包括1929年的穀物條例,這個條例規定了糧食穀物的必要儲備和政府對增產的補助。國產小麥的高價得到了保障,並給為自己家用研磨穀物的生產者以獎勵。同時還採取措施提高本國甜菜製糖的生產,和限制向國外的出口。儘管1939年糧食穀物的產量比1932年增長了27%,但是每年本國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巨大差距仍有待於拉平。
  • 立陶宛總統知錯認慫?晚了!
    記得當時還有人說,立陶宛與中國貿易額不大,中國反制立陶宛會不痛不癢云云。結果現在呢?大家都看到了,立陶宛被啪啪打臉!現在大家明白了,中國稍微收緊了海關的國門和出口立陶宛商品的口子,接著來了一個在中國和立陶宛之間「二選一」,立陶宛立刻受不了。為什麼?這一反制措施如果執行,立陶宛每年損失三五十億歐元,這下真的是受不了了!為啥三十五億歐元立陶宛就受不了了?
  • 立陶宛吃不消!國內掀起對華談判呼聲:請中國不要懲罰整個立陶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方公眾號「金星探訪」,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更多的精彩文章了
  • 立陶宛總統認錯,中方: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
    瑙塞達補充稱,「辦事處的名稱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對我們與中方的關係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說:「這個名字就是導火索,現在我們必須處理它造成的後果。」不過,瑙塞達仍在期盼歐盟能幫忙「解圍」。他接著說道:「立陶宛已經開始採取非常規措施,我們必須非常積極地向歐盟發出非常明確的信號,這是一次攻擊,是對一個歐盟成員國的一次施壓。」
  • 新聞多一點|立陶宛在哪裡?外交等級分那些?
    立陶宛在哪裡?外交代表的等級和相關外交禮儀又是怎樣?一起來看看1009年史書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85年後立陶宛與波蘭三次聯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為國教。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立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 「新華社:立陶宛必將付出代價!」那些歷史上惹怒中國的都有哪些下場?
    ▲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已經正式掛牌對於這一事件,很多網友都是義憤填膺,紛紛表示中國應當與立陶宛斷交,並對立陶宛進行制裁。這樣的聲音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立陶宛真的害怕這樣的制裁嗎?立陶宛的人口實在太少,就算中國完全斷絕和立陶宛的貿易往來,西方國家只要給立陶宛提供一點點援助也足夠了,成本實在是極為低廉。如果一味地擴大制裁範圍,制裁所有和立陶宛合作的國家,反而會對自身造成更大的影響。
  • 立陶宛成功激怒中國後 美國很快就賞了塊「骨頭」
    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的舉動無疑是向美國「表忠心」,也不無「爭寵」的心態。因此,立陶宛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不排除是在為美國探路試水,從而根據中國的反應,來確定他們下一步採取何種行動。果然不出所料,立陶宛成功激怒中國後,美國很快就賞了它一塊「骨頭」。就在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的第二天,中國的懲罰措施還未公布,美國就向立陶宛提供了貿易支持。立陶宛政府官員表示,下周,立陶宛將與美國籤署一項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以支持經濟發展。
  • 與中國衝突損失巨大,立陶宛前總統狠批涉臺政策:輪不到小國出頭
    據立陶宛媒體報導,2022年1月3日,立陶宛前總統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公開批評立陶宛政府,稱與中國的衝突導致立陶宛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同意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的決定,讓立陶宛經濟大受打擊。阿達姆庫斯表示,這種損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立陶宛政府、總統和議會應該就臺灣問題進行充分的協調和討論,「承認」臺當局應該由全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來決定,而不是一個小小的立陶宛能左右的。
  • 立陶宛要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白俄:若開戰,你將會被「抹去」
    立陶宛準備好了向烏克蘭提供的「致命武器」,估計是「生物武器」。立陶宛敢提供這種武器,俄羅斯馬上核武器攻擊,生物武器就等於是核武器。敢用武器威脅俄羅斯?立陶宛正規軍不到兩萬人,最大的軍艦是「約特賓吉斯」號布雷艦,一艘挪威海軍的二手艦,排水量1500噸,全長64.8米,寬12米,武器除了可以布設水雷,只有2門40毫米機關炮。
  • 為何立陶宛成了第一個脫離蘇聯的國家?
    不過,其中又有著部分細節因素也值得深究,亦或者可以說是對蘇聯的解體具有起始性影響,比如說第一個脫離蘇聯而獨立的立陶宛。1944年,蘇聯軍隊再次佔領立陶宛,並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加入蘇聯,當然這個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暴力的威脅。由於在對立陶宛蘇維埃化的過程中受到了不少的阻礙,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立陶宛,蘇聯當局決定採取更加強制性的手段。
  • 有哪些防範措施?
    評分≤8分為導管滑脫Ⅰ度危險,導管滑脫風險較低,採取常規防範措施;評分>8分為導管滑脫Ⅱ度或Ⅲ度危險,應建立導管滑脫風險評估表及導管滑脫高危人群跟蹤評估表,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8分<評分≤12分為Ⅱ度危險,每天跟蹤評估記錄一次;評分>12分為Ⅲ度危險,每班跟蹤評估記錄一次。
  • 立陶宛首都亂了!民眾包圍議會大廈豎起絞刑架:把議員統統處決!
    據外媒報導,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爆發了大規模騷亂,茫茫多的抗議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撤銷針對未接種疫苗人群的歧視性政策。此次抗議活動,不僅僅是規模大,花樣也很多,並且持續的時間很長,從白天到黑夜,不僅震驚了立陶宛政府,還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主要是因為立陶宛人抗議的方式與眾不同。 此次抗議活動,非常有針對性,大量立陶宛人直接包圍了議會大廈,每一個出口都派人守著。然後,抗議者在現場直接豎起了一個絞刑架,上面寫著「獻給立陶宛的叛徒」。
  • 區域認知 | 背信棄義的立陶宛,波羅的海玩家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這個背信棄義的「傢伙」! 立陶宛共和國是一個東歐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東岸,與北方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兄弟。西南部與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州接壤。整個歐洲的地理中心就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北方約26公裡處。
  • 2021.12.4 周六 農曆十一月初一 立陶宛媒體炒作:立陶宛疑被中國海關從系統中移除,貨物無法在華清關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等多家立媒和《波羅的海時報》日前消息稱,立陶宛出口商報告說,中國海關似乎已將立陶宛從其系統中移除,
  • 布林肯給立陶宛「撐腰」:美國和你們團結一致
    8月21日,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宣稱雙方同意採取「雙邊協調行動」,以應對所謂的來自中國的「脅迫行為」。美國務院網站發布新聞稿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8月21日新聞稿,當天,布林肯在與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通話時,重申了美國和立陶宛之間雙邊關係的重要性。兩人在通話中重點提及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