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兵物語——「足輕」部隊的前世今生

2021-02-23 小田原城六層天守

足輕,是一個日本的名詞,指戰場上的低級士兵。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足輕就是一堆由農民們組成的雜兵,他們穿著簡陋的鎧甲,戴著一頂鬥笠,作戰用的武具也算不上精良,甚至在交戰的時候,也是一呼而起,一鬨而散。

不過,真的是這樣麼?今天就來聊聊,歷史上的「足輕」到底是什麼吧!

足輕的起源

足輕的誕生,與武士的出現是密不可分的。進入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興起了以莊園為單位的新型土地支配體制,而這些莊園中的武裝農民,便是早期的武士形象。

武士們出現以後,時常會在地方上發生衝突,在這種時候,武士們會召集自己的勢力範圍內的農民等住民作為軍隊的輔助兵參戰。這些輔助兵通常跟隨在騎著戰馬、穿著重型大鎧的武士身後,負責幫主人牽馬或者保管弓矢等武具,在武士進行一騎討(單挑)之時,還需要在後方吶喊助威,在必要的時候也會投入戰鬥。

對,這些輔助兵就是早期的足輕,早在平安時代就已經出現。不過由於當時的分封制度並不成熟,這些輔助兵與武士們並沒有牢固的主從關係,通常都是被武士們強行拉壯丁才上戰場的。對當時的足輕們來說,他們的另一個身份農民要遠比士兵身份重要,所以他們的忠誠心與戰鬥意志都非常低下。

在《將門記》的記載之中,平將門當年就是因為遇上了農忙時分,麾下的許多士兵都返回自己的家裡務農,最終導致他不得不以四百人的孤軍獨自面對三千人的官軍,不幸戰敗而死。

源平與鎌倉時代

「足輕」一詞第一次真正出現於記載「保元之亂」的《保元物語》一書中,在源義朝火燒白河殿之際,源氏軍隊中除了有騎馬的武士以外,還有「郎黨足輕四五十人」。

可以看出,在《保元物語》裡的「足輕」一詞並非是指下級士兵,而是指徒步的輕步兵。足輕們與穿著著笨重大鎧、騎著戰馬的武士不同,僅僅穿著簡便的腹卷鎧,手持薙刀或太刀作戰。

隨著莊園制的逐漸成熟,足輕們逐漸成為了莊園領主們的私人武裝力量,到了「源平合戰」的時代,足輕們不光要作為戰鬥員上戰場,有時候還需要負責工兵與後勤運輸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木曾義仲大敗平家以後,率領著龐大的軍勢上洛,一路上勢如破竹直接進入了平安京。可是,當木曾軍來到京都這個繁華的都市之時,木曾義仲麾下的足輕們卻開始對平安京的住民進行掠奪。

木曾義仲上洛的前幾年,日本各地爆發了大饑荒,天災給予了平家巨大的打擊,讓平家無法按時出陣討伐木曾義仲,這才讓木曾義仲做大。當然,饑荒是不會因人而異的,木曾義仲所在的北陸道同樣也遭到了飢餓的襲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北陸道的許多住民都加入了木曾軍,離開了正在鬧饑荒的老家,前往戰場尋覓食物。

這些人加入木曾軍以後,名為足輕實為流民,讓京都的貴族們頭一次嘗到了足輕的鐵拳,平安京的治安變得比平家統治時期還要混亂。在京都掠奪之後,足輕們在領主的帶領之下大多都攜帶著戰利品返回了北陸道,也正是因此,木曾義仲的軍勢四分五裂,最終被源賴朝的鎌倉軍擊敗。

源賴朝的鎌倉政權下的足輕,逐漸演變得有些像歐洲騎士的侍從。武士們騎馬上戰場之後,通常會攜帶備用的馬匹,這些足輕就需要管理主人的備用馬,在戰場上有敵軍士兵來襲之時,足輕們還需要圍在騎馬的主人身邊,一邊保護主人一邊與敵軍的足輕作戰。

這時候的足輕被稱為「郎黨」,是代代侍奉某個武士家族的武裝農民,在一些富裕的武士家族之中,有時候也會給地位較高的郎黨裝備戰馬。

鎌倉時代的足輕一般戴著烏帽子、穿著胴丸鎧、手持薙刀,臉上戴著「半首」面具,穿著草鞋或者甚至乾脆光著腳,三三兩兩地圍繞在騎馬武士的身邊。

室町與戰國時代

在鎌倉時代過後的室町時代以及戰國時代,足輕實際上成為了輕步兵的代名詞,例如明智光秀就有可能是室町幕府的「足輕眾」的一員。

這個時代的「足輕」並沒有嚴格的身份劃分,無論你是流浪的武士、地侍、或者是商人還是農民、盜賊,都可以加入到「足輕部隊」之中。同理,所謂「足輕是農民兵」其實是個偽命題,如何才算是「農民」呢?若是以務農為標準的話,當時很多不是武士身份的「地侍」階層也需要務農,若是指身份低下的務農人員的話,那麼非常不好意思,在戰國時代這些身份低下的人是不需要上戰場的,即便他們被徵召進入軍隊,也是負責「陣夫」的工作,也就是負責後勤與工兵的工作。

室町幕府時期,因為長祿·寬正年間的饑荒與瘟疫,大量的難民湧入了平安京,這些人與平安京原本的住民成為了「應仁之亂」裡足輕部隊的主力。當時幕府的侍所負責京都的治安,但是侍所麾下的許多工作人員(目付)卻都是就地招募的地痞流氓,「應仁之亂」爆發後,因為作戰兵員不足,東軍主帥細川勝元命令曾出任過侍所所司的京極持清招來了侍所的目付、京都的黑社會頭目骨皮道賢,讓他組織起了一批京都的地痞流氓,組建成一支足輕部隊,四處襲擾西軍的陣地。

因為無力支付這支足輕部隊的軍餉,細川勝元給予了他們在戰場劫掠的許可作為酬勞,這無疑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至於在戰國時代,許多大名都靠僱用關係僱傭軍隊,通過劫掠許可來免除自己的軍餉負擔,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代很多大名看似孱弱,卻往往能夠組織起超過自己財政負擔的軍隊。

根據云泉太極和尚的日記《碧山日錄》裡的記載,應仁之亂裡的足輕們穿著華麗的防具,裝備著精良的武具,靈活地在戰場上四處活動。在地方上,實力壯大的大名們也會庫存許多防具與武具,在作戰時租借給貧困的武士或者足輕使用,也就是說,與僱傭軍形式的足輕需要自備武具不同,大部分戰國大名麾下的足輕並非是想像中的那種沒有鎧甲,拿著削尖的竹子就上戰場的炮灰,而是作為一種正式兵種投入了戰鬥。

兵農分離與足輕

安土·桃山時代,統一政權開始施行一個名為「兵農分離」的政策,雖然在光榮的遊戲以及大部分的通俗讀物裡,「兵農分離」的意思是指將「作戰」和「務農」分開,讓士兵專職打仗,農民專事生產。

實際上並非如此。

「兵農分離」的真正意義在於將「士兵」與「農民」的身份分開來,並沒有規定說專職打仗的士兵就不能務農。也就是說,不管你下不下地,只要將你劃分在「兵」的範疇裡,你就必須參陣打仗,不管你有多能打,只要將你劃分在了「農」的範疇裡,你就只能務農,將武士與平民明確地劃分開來。

例如武田家就施行了這樣的政策,在武田家的領地內,專門參軍作戰的領民被稱為「軍役眾」,他們通過參軍減免了許多賦稅與徭役,而不需要參軍的則被稱為「惣百姓」,他們只需要專心生產,但是卻必須滿額上交年貢。

配合上「刀狩」,「兵農分離」極大地限制了地方大名的軍事力量,防止出現室町幕府時代那樣的割據勢力。另外,「家臣集住」政策更是讓許多士兵離開自己的領地居住到了城下町中成為市民階層,所以到了江戶時代,居住在城下町的武士們不再務農,甚至以務農為恥,「足輕」也由輕步兵部隊的稱謂變成了最下級武士的代稱。從這以後,足輕變成了純粹的下級武士部隊,不再混雜浪人、農民、盜匪等等亂七八糟的人了。

這樣也有個壞處,江戶時代的武士們就發現「兵農分離」以後,因為武士們不再下地,腐朽的市民生活讓他們的戰鬥力大大下降,甚至有人提出要重新讓武士們返回領地務農。當然,在上級武士們眼中,軍隊戰鬥力下降要遠遠比在地方上割據的威脅小得多,自然不會再開歷史倒車。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的「遊擊隊」——足輕
    《太平記》將這類低級弓箭手稱為「射手足輕」,這是「足輕」一詞首次在日本歷史上出現。1348年四條畷之戰中,佐佐木軍的2000名士兵有800名是這類「輕裝射手」。從「足輕」一詞可以看出,這些農民出身的士兵缺少盔甲和鞋子,甚至連武器也沒有,要從擊敗的敵人那裡奪取。他們隨便臨時參加某個武士的軍隊,打仗、搶掠然後輕輕鬆鬆地開小差。
  • 海豹突擊隊的今生前世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海豹突擊隊在現實裡的前世與在遊戲中的今生吧!一、前世海豹突擊隊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1942年由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設立兩棲偵察兵與突襲兵學校。正式成立於1962年,到1988年時已經擴大到兩個戰鬥群,共有7個中隊,人數約1600人。海豹突擊隊現已成為美國實施局部戰爭、應付突發事件的殺手鐧。
  • 這個連隊的前世今生超乎你的想像
    有這麼一支連隊,是我軍組建最早的坦克隊之一,他們被譽為「最能打勝仗、最能灑熱血」的鐵血裝甲兵,他們就是第71集團軍王傑部隊的「朱德號」功勳坦克所在連,是不是非常期待?別急,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他們的「前世今生」。
  •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前世今生
    2014年6月16日,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在卡爾巴拉省和安巴爾省的交界地帶巡邏中國日報網6月18日電(歐葉)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
  • 重慶記憶 | 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夏天裡它是重慶人熟知的「純天然空調」;嘴饞了可以去洞子吃火鍋;手癢了可以去洞子改建的步行街購物;你走過的地下通道,也可能是一個煥發新生的防空洞……重慶人對防空洞已經見怪不怪,可防空洞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
  • 《幻影突擊》最受歡迎槍械的前世今生
    M4 MWS模組化武器系統其戰術配件包括:前握把、M203榴彈發射器、不同長度的護木片、AN/PEQ-2雷射指示器、夜視鏡、瞄準鏡等。M4A1卡賓槍M4A1卡賓槍(M4A1 carbine)是其中一種M4卡賓槍的衍生型,被用作特別作戰用途,亦是現在最常見的版本。現時主要裝備美軍各常規部隊及特種部隊,包括三角洲特種部隊、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美國陸軍遊騎兵及美國海軍陸戰隊。
  • 從領花、領章看武警的「前世今生」
    1983年4月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在北京成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樣
  • 戰場上的「影子」部隊 ——也說僱傭兵的前世今生
    僱傭兵是指為了獲取金錢利益而參加作戰的人,通常而言他們參與作戰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賞金。到了古羅馬時代,僱傭兵雖然依舊活躍,但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只作為輔助部隊而存在,當異族僱傭兵真正成羅馬軍隊主力的時候,羅馬帝國的喪鐘也隨之敲響。
  • 《白宮舊主》了解美利堅的前世今生: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國家?
    隨著中國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有必要了解美國的前世今生和治國外交策略。
  • 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三)
    前篇: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一)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二)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
  • 「出雲號」的前世今生
    「出雲號」的前世今生  很多媒體都報導過「出雲」,上一艘「出雲」是日本侵華艦隊的旗艦。但其實我們再翻一翻近代海軍史的話,那出雲和我們中國的淵源遠遠不只是一艘旗艦的名字那麼簡單。  怎麼說呢?其實上一艘出雲號軍艦和中國的關係,在出雲號還沒有誕生的時候就存在。
  • 海商法的「前世今生」
    現在,就與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海商法的「前世今生」吧!海商法一詞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指作為法律的海商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英國海上貨物運輸法》等等;二是指海商法學科,即以海商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古老的法律學科,一般又稱為海商法學。 海商法是調整海上運輸關係和船舶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 俄羅斯光頭黨的前世今生
    前天我發了一組照片《俄羅斯光頭黨
  • 槍械百科:M14EBR的前世今生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這款步槍神器的前世今生。追根溯源: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相信不少軍事愛好者都聽說過這一款大名鼎鼎的步槍,它是二戰時美軍的制式步槍,由春田兵工廠製造。就其外觀來看,它與我們今天的主角M14EBR毫無相似可言,而且就其性能方面也是天壤之別,但是它又確實與M14EBR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解析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
    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根據1943年12月籤署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籤署的《
  • 橡樹 | 搭錯車——老司機的前世今生
    薦文:  以兵家四勢,淺析國共內戰成敗  北洋艦隊徹底覆滅123年散記《少女之心》,老司機的前世今生《張自忠上將殉國記》上集 1979,再看中越諒山戰役(橡樹中越戰爭系列)《水仙花》,老司機的前世今生鄧麗君,走過四十年的記憶——老司機曾經的時代
  • KAGA「加賀號」的前世今生(一)
    本文就帶著大家探訪「加賀」的前世今生。一、「加賀」名稱的由來「加賀」是日本古代「國」名,這個「國」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而是類似於「藩鎮」,省一級行政單位。「加賀」的發音是」卡噶「,本義據說是「高地上的草地」(筆者不通日語,無法求證)。弘仁十四年(公元823年),越前國的加賀郡和江沼郡分離出來成立了加賀國。
  • 【艦娘的前世今生】峰風級驅逐艦——島風號
    本作品由kcwiki原創中心作者速吸醬執筆,由kcwiki原創中心畫師ANKER繪製立繪畫師寄語:本期《艦娘的前世今生
  • 重思「印太」概念的前世今生
    「印太」的前世又如何啟迪了它的今生?▲筆者收藏的豪斯霍弗著作初版:左1924年《太平洋地政學》、右1939年《印度太平洋空間中的德國文化政治》▲《鋼之鍊金術師》中猶太商人弗裡茨·朗遞給主角一部豪斯霍弗著作▲《鋼之鍊金術師:香巴拉的徵服者》海報,最頂端為女性版埃卡特,小鬍鬚者即豪斯霍弗從中歐陸地到東亞沿海,從反殖民戰略到遏制政策,「印太」的來世和轉世,今生和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