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學校大門,該為這個戴耳蝸女孩打開嗎?

2021-01-08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7月19日訊

   11歲的戴耳蝸女孩:我要上學!

  「我聽得到,為什麼學校還是不收我?」小琪坐在角落裡,看著疲倦的媽媽,怯生生地問。許女士飛快地瞥了女兒一眼,鼻子一酸,無奈地背過身去……

  為了11歲女兒的上學問題,去年起,許女士已詢問過多家小學,然而得到的答覆永遠是「孩子比較特殊,我們要開會研究研究。」

  誰料,這一「研究」,便是兩年!

  小琪2歲時因發燒打針導致耳朵失聰,7歲那年,家裡籌錢為她裝了人工耳蝸。「裝上耳蝸後,加上多年的康復訓練,小琪已經能聽明白70%口語。本以為今後她就能跟普通小朋友一樣接受普通的教育,然而現實中她卻處處碰壁。」

  「去了周邊幾所學校都不願意接收。去聾啞學校問,答覆卻是,孩子已經裝了耳蝸,就不要再讓她學手語了;要讓她堅持說話,應該把小孩送去正常小學讀書。」

  小琪成了「夾縫中的孩子」。昨天,小琪舅舅許先生在東論發帖求助: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琪進入普通學校?

  網友搬出相關法規:

  學校應開方便之門

  帖子發出後不久,便被版主放置首頁置頂推薦,一時間小琪的遭遇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網友「Hdragon」認為普通小學不應拒收,他舉出了《義務教育法》中第十九條規定:「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並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

  網友們紛紛認為,既然小琪能聽懂70%的口語,那就屬於「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應依法享有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權利。

  昨天下午4時半,記者來到市教育局,聯繫了基礎教育處多名相關工作人員,但無人出面對此事回應。

  記者調查:

  康復訓練後的聾兒

  進普通學校不到32%

  記者隨後電話聯繫了全國聾兒康複方面權威,曾首創「情景自然口語法」,有著20年康復工作經驗的北京市聾兒康復中心主任陳淑雲。

  她告訴記者,根據今年全國聾兒康復工作會議中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聾兒經過兩年、三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康復訓練,進入到普通小學學習的比例,就全國來看,不到32%。北京市因為軟硬體設施較好,在這一塊居全國領先地位,比例為75%-80%。

  「100%地升入普通小學,這只是個理想狀態。」在她看來,這種『接軌率』不高的原因多種多樣。首先是康復年齡的限制。「3歲以前是孩子最佳的語言年齡,最多放寬到5歲。5歲以後,康復起來就比較困難」;其次是家長的配合度問題;還有孩子本身的智力水平以及對電子耳蝸的心理依賴等種種原因,「耳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專家建議:

  因人而異,

  不一定非要送進普通學校

  那麼,像小琪這樣「夾縫中的孩子」該怎麼辦?

  「如果10年前,你來和我交流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一定要把她送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但現在,我要說未必!」陳淑雲解釋說,這些年,她看過很多的孩子,雖然通過康復訓練順利地進入普通小學學習,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到聾校。

  「這些孩子因為『與眾不同』,內心往往敏感而脆弱。在康復中心時,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的特殊。但是一到普通學校就學,那樣的差距就令他們不得不正視,各方面的挫敗感隨之而來,令人猝不及防,直至擊潰他們最後堅守的那份驕傲,甚至引發種種心理問題。」

  陳淑雲說,拿小琪來說,11周歲的孩子,有畫畫的天賦,本該上五年級了,但她還是「只會加減,不會乘除」,相當於只有普通2年級孩子的水平,即使有學校願意接收,她也必須跟著8歲孩子從2年級開始隨班,她的心理是否能承受?遇到挫折時,是否能正確地自我調適,這些都是問題。

  「為解決這類問題,北京海澱區巨山小學的校長同意接收聾兒。白天讓他們與普通孩子一起學習,晚上安排專門老師為聾孩子『開小灶』,跟上進度。因為工作突出,2009年6月1日,胡錦濤主席就曾親自來到這裡,跟這些特殊的孩子們一起過節。」不過陳淑雲坦言,像這類的學校畢竟還是少數,對小琪而言並不現實。她表示,願意為小琪提供義務康復諮詢。

  同時,她也委託本報建議小琪父母,不必太過執著於要上普通小學,聾校其實也有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寧波聾校的態度是初步建議,其實並未拒絕小琪入學。或許家長應該換種思維,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新餘5歲女孩丟失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外設部分 全城尋「耳」
    本報新餘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劉健攝影報導:現年5歲的女孩李雲春在上學途中,不慎將剛剛安裝的人工耳蝸丟失,這隻由愛心工程捐助、價值20餘萬元的人工耳蝸是她聽到聲音、學習說話的唯一希望。1月9日,這則不幸的消息經媒體公布後,頃刻間牽動了新餘全城市民的心,無數網友發起愛心倡議,請大家幫這個小女孩找回遺失的耳蝸。
  • 「世界的聲音」是她的生日禮物,4歲女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這裡不是學校也不是家裡,小壽星名叫小燚,他的耳朵上綁著厚厚的繃帶,今天剛做完人工耳蝸手術。手術是她4歲的生日禮物,植入的人工耳蝸等於一顆希望的種子。生日會現場,有一個小女孩尤其活躍,她是小燚的姐姐,一年前已經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通過一年的語言康復,現在已經轉到普通幼兒園上學。她用比較清晰的發音給弟弟唱生日歌,給在場的醫務人員講述幼兒園的趣事。
  • 西藏女孩在廣州進行人工耳蝸手術恢復聽力
    卓瑪在人工耳蝸開機後與父親交流。大洋網訊 「阿爸」「阿爸」……「阿爸」「阿爸」……一對父女,你教我學,遲到10年的牙牙學語叫「阿爸」,兩人都哭了。昨日,一場特別的開機儀式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稱「省二醫」)進行,西藏林芝女孩卓瑪第一次走出無聲世界,靠人工耳蝸恢復單側聽力,情景令人動容。
  • 人工耳蝸植入前為什麼要試戴一段時間的助聽器
    人工耳蝸植入前試戴助聽器,可以幫助聾兒認識聲音,建立初步的聆聽習慣,通過訓練可以對聲音刺激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 當寶寶第一次戴上人工耳蝸,開心的在爸爸懷裡「鯉魚打挺」,爸爸的...
    視頻中的小寶寶第一次戴上人工耳蝸,聽到了父親敲打桌面的聲音,開心的笑了,這位爸爸也是聾啞人,他表示: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戴耳蝸,所以到現在都不能說話,現在有了人工耳蝸,一定要讓孩子聽聽這個世界的聲音。網友評論:「有聲音的世界真好」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
  • 國際愛耳日 聽基金為通州耳蝸學校送橙色愛心書包
    愛心人士為聽障兒童背上橙色書包 3月3國際愛耳日之際,北京市通州區人工耳蝸培訓學校(以下簡稱「通州耳蝸學校」)舉行了一場「甜橙版橙色書包」愛心傳遞儀式。 來自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聽基金」)、北京聾人協會、甜橙理財的愛心人士和部分師生代表參與了此次愛心儀式,愛心人士為通州耳蝸學校送上了119個橙色書包。 聽基金外聯部副主任柯偉說,聽障孩子由於不能準確的感知馬路上的聲音,少了道安全屏障。
  • 耳蝸寶寶摔著了怎麼辦?
    但對於人工耳蝸植入的患兒家長,就要儘量避免寶寶摔跤、碰撞,因為如果撞擊到手術植入部位,可能會對寶寶造成較大的傷害。不過有些意外總是不可預測的,當耳蝸植入的寶寶們因摔跤或碰撞傷及到植入部位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在第一時間該做些什麼呢?當寶寶摔倒後,媽媽們都會異於尋常的緊張(因為會極度擔心傷及耳蝸植入部位),甚至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
  • 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人工耳蝸它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化電子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機械聲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並將該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患耳殘存的聽神經而使患者產生某種程度的聽覺。人工耳蝸人工耳蝸的研發成本人工耳蝸的研發一定是有國家的支持,人工耳蝸的研發需要一個完整的人工耳蝸的研發團隊,這個團隊必然涵蓋各個領域的專家,還要有了解整個系統體系的專家進行統籌領導,這樣一個團隊肯定是不便宜的
  • 印度神廟的大門,至今無人打開,裡面充滿無法估計的財富
    在這8座密室中印度已經設法打開了7個大門,但由於許多未知的原因,最後密室始終無法找到。最後一座密室在去年被發現了,僧人說大門裡面有非常大的空間,隱藏了無價的珍寶,擁有許多古老的知識。這扇門使用了許多特殊的方式建造,擁有特殊的磁場和聲波,在地圖上無法準確定位坐標。
  • 合肥一兒童患有極重度耳聾 現戴上人工耳蝸能正常入園
    5 月14 日,宣梅在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她懷中熟睡著的肉肉已經完成了手術,戴上了人工耳蝸,前不久還順利通過了幼兒園的入園健康檢查。孩子剛出生就查出先天性耳聾對宣梅來說,2017 年的那個夏天可能是她人生中的最大轉折。就在那個夏天,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寶寶肉肉。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但不幸的是孩子卻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聾),經多方求治,需要行人工耳蝸植入才能聽見聲音。為了孩子的康復一家人省吃儉用,五年後才攢下給女兒買人工耳蝸的錢,做完耳蝸植入後經過康復孩子聽力和言語功能明顯提高,家人非常高興,看到了孩子今後融入社會正常生活的希望。
  • 鄭州耳蝸找到了!「全民尋找耳蝸」事件回顧(組圖)
    10月23日,一則小男孩丟失耳蝸的消息揪緊了鄭州人的心。為了讓男孩早日找到耳蝸,網友紛紛接力轉發該消息,好消息是耳蝸已經找到了!那麼這個耳蝸是如何尋找到的?記者採訪了鄭州市博學路派出所所長劉昊。      10月23日,一則小男孩丟失耳蝸的消息揪緊了鄭州人的心。
  • 3歲孩子的耳蝸找到了!
    人工耳蝸戴上啦下午兩點四十,好消息傳來,人工耳蝸找到了!三歲是孩子開口說話的重要時期,人工耳蝸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孩子的母親程女士隨即到龍子湖分局派出所報了警。根據程女士提供的信息,民警調取沿途監控查詢到,疑似撿到耳蝸的姑娘騎著共享單車離開。
  • 十分鐘看懂人工耳蝸,不管開不開顱,我們都會幫你找回來
    這幾天,一個小夥在北京地鐵上不小心弄丟人工耳蝸體外機的事,在各大網站和朋友圈裡刷屏,但意外的是,原本只是一場單純熱心、想要幫當事人找回耳蝸的活動,卻意外攪出了一股漩渦,出現較多的言論有「人工耳蝸體外機丟失了,到底要不要開顱?」「人工耳蝸體外機真的那麼貴,確定不是惡意炒作?」」丟個機器而已,事情至於鬧這麼大嗎?」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就是「體外機丟了,到底要不要開顱」。
  • 丟失人工耳蝸的海珠寶寶獲贈最新款體外機,有了新「耳朵」!
    「人工耳蝸丟失的案例非常少,像小添一樣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愛護自己的人工耳蝸。而我們,也會儘可能地為人工耳蝸遺失的客戶去縮短他們的聽覺剝奪期。」銀力表示,小添是諾爾康歷史上備用機借出使用時間最長的一位,長達三個月有餘。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聾嗎?
    陌生的城市,擁擠的人潮,戴上耳機,盡情享受「一個人的孤獨」。刷著微博,玩著遊戲,聽著音樂,煲著劇這似乎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日常。耳機,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乾貨,為方便查看敬請收藏。以普通三甲醫院為例,其中掛號費普通號一般10元,專家號20元,特需門診另計,純音聽閾、耳聲發射、聽覺腦幹誘發電位、多頻穩態、聲導抗測聽收費一般在200元左右,其中有兩項AABR(新生兒聽力篩查)ABR(測試聽覺系統的方法)收費一般均是120元左右,中耳CT檢查800元左右,內耳磁共振1000元左右。有些檢查項目醫院不能實時出具檢查報告,以上檢查一般一天可以做完共計費用2500元左右。
  • 丟耳蝸事件是「惡意營銷」?耳蝸丟了,輿論不能丟了善意
    這個耳蝸「是定製的,通過腦部植入的,接收器跟腦子裡植入的是相配套的。如果沒找到,有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把腦袋裡面的耳蝸拿出來。」小夥現在處於全聾狀態,再加上又是「天價」耳蝸,不由地讓人焦心。文中還列出「三大疑點」:第一、耳蝸丟了就得開顱?第二、12月以來全國四起「耳蝸丟失」,營銷痕跡明顯;第三、耳蝸到底值多少錢?有報導稱僅為4.5萬。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很快就突破了10萬+。
  • 商場為毛孩子打開大門!六一趴體愛心英語課堂志願者大募集!
    曾經冷冰冰的「寵物禁止入內」即將被融化因為在2018的6月驕陽天,有個商場為毛孩子打開了冰涼的大門。就在兒童節後的整個周末,6月2日-3日 這一天,每一個孩子,每一隻毛孩子,都值得被惦記。現場有「網紅」土撥鼠有《瘋狂動物城》裡的耳廓狐還有眼睛像戴了美瞳的貓頭鷹(PS:脖子也是超靈活的!)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請注意:不同的聽障史,術前助聽器佩戴時間,語前聾還是語後聾等因素,都會讓使用者有不一樣的使用反饋,所以我這裡的分享只能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