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把孩子教育成「乖寶寶」的教育方式到底值不值得倡導

2021-01-16 大D放映室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時常會對孩子說:「寶貝,你要乖乖聽話,這樣才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總會得到父母的稱讚,而父母眼裡孩子怎麼樣才算是聽話呢?孩子平時表現的不哭不鬧,做什麼事情都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完成,這就是父母心目中那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朋友家的寶寶就是旁人眼裡的「乖寶寶」,小小年紀便學會看媽媽的眼色做事情,媽媽臉色微微一變,孩子便立馬停止手中的事,安安靜靜的待在媽媽身邊。而其他小朋友則是坐不住,比較好動,從不因為父母的約束而放棄自己的玩樂時間。

真的倡導父母把孩子教育成「乖寶寶」嗎?

「乖寶寶」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對孩子的一個心裡期望,也是父母在教育時的一個目標。所謂人們眼中的「乖寶寶」真的感到快樂嗎?與其說孩子性格本就乖巧,倒不如說是父母后天嚴厲管教造成的。父母叫孩子向左孩子不敢向右,孩子不敢輕易反駁父母,常常唯命是從。

把孩子教育成「乖寶寶」的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倡導,這樣的孩子就像機器一般少了情感。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缺少快樂。孩子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對待任何一件事情沒有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權利,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孩子身心疲憊,內心壓抑。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顧及聆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父母平時如何教育孩子會更好呢?

第一種教育方式:聆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願意聆聽孩子的心聲。一來父母能夠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二來有利於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父母可以採納;如果孩子的想法有誤,父母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並細心引導,讓孩子及時改正。

第二種教育方式:減少「你要乖,你要聽話」這類的話

父母要學會摒棄掉一些「舊思想」,減少對孩子說「你要乖,你要聽話」這類的叮囑。有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年長、有經驗,自己的做法總不會錯。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你要乖,你要聽話」這類話渲染,孩子就會深受影響,情感容易得到抑制,依賴性會不斷增強。減少叮囑的話,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試著尊重孩子的做法。

第三種教育方式: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如果父母總是替自己的孩子做決定,事事都約束孩子,容易導致孩子無法長大,也就是所謂的「媽寶男」。孩子永遠都沒有辦法獨立,遇到事情總是依賴父母。這就體現了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重要性。父母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不要事事包辦,對孩子少一點約束,多一點自由。

那麼問題來了,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生活中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孩子跑著跑著一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痛苦,此時很多父母都會急忙把孩子扶起來,埋怨「地板」真該死,把我的孩子絆倒了。對著地板拍打幾下,責備地板幾聲,孩子心裡就舒坦多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父母應該這樣做: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詢問孩子是不是剛才跑太快才摔倒的,教育孩子下次速度放慢一點小心一點就不會被絆倒了。

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站起來,孩子便學會了自己摔倒自己再爬起來,不會哭著等父母來幫忙,通過一句引導的話語教會孩子學會獨立面對挫折。而往往願意培養孩子獨立的父母,不會多加幹預孩子的生活的,更不會強制把孩子變成別人眼裡的「乖寶寶」。

相關焦點

  • 孩子脾氣越來越壞怎麼辦?學會「拆屋教育」,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孩子難受的就一直在哭,當時很多的人都看著她們,弄得女孩的母親也十分的尷尬。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1、孩子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千變萬化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卻是有限的,沒有辦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往往就會出現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情況。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出現讓他不開心的事情時,他容易會顯得比較衝動。
  • 「我女兒是乖寶寶,不會亂來」:避而不談的教育,結果措手不及
    關於子女的性教育問題上,大多數中國家長普遍有一個心態:「我的孩子是乖寶寶」。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多多少少有點天真,甚至於傻。家長們看到沒,有沒有點觸目驚心。時代在變,不能再用老一套:「時候就懂了」。這種迴避思想不可取了,現在的學生早熟程度不亞於當時成年的我們。試問家長朋友們,能控制住成年的自己嗎?根據數據表明,現在的在校學生,比10年前的早戀年齡提高了3年。簡單說,咱們18戀愛,他們15就開始了。更可怕的是,現在不少初中生的也存在性行為出現,其中不乏好奇、霸凌的存在。所以說提前的性教育不能再藏著掖著了,已經迫在眉睫。
  • 賞識與懲罰都是教育的方式,運用合理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有一些班群除了布置作業和發布一些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以外,老師偶爾也會發一些連結給家長們學習,這些連結一般都與教育孩子有關。有一些家長可能會點開看,但有些家長是從來不會點開看的。小編昨天看老師又發了一個連結,題目是:《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 從女兒的一篇作文說起: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01各種教育方式女兒的這篇作文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子女?目前國內主要有以下幾種教育方式:(1)應試教育以考試拿高分為目的,圍繞考試內容進行重點突擊和加強,以考試科目為重點,典型的以虎爸虎媽的嚴厲教育為代表;長此以往,確實孩子們考試容易拿高分,但是也會造成很多孩子失去學習動力,有恐學、厭學和逃學心理,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因為考試分數不理想選擇離家出走或者自我毀滅的方式。
  • 劉璇教育方式頻上熱搜,「虎媽貓爸式」教育,已成中國教育的潮流
    這種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媽媽對孩子教育比較嚴格,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比較溫柔。這種一剛一柔的教育方式便是"虎媽貓爸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很典型。許多明星都會採用這種教育方式。 即使再晚她也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才能睡覺。因為她想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和讓孩子明白說話要算話。這種軍事化教育許多父母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劉璇的付出也收穫了一個優秀懂事的兒子。
  • 醫生確診吃手擠眼的抽動症,調整教育方式,孩子竟然不治而愈!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導語:孩子吃手、擠眼睛,這些小毛病讓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是該提醒和說教,還是帶孩子去醫院治療?這位智慧媽媽通過反思教育方式,竟使孩子不治自愈。作者:真冉不記得女兒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吃手,只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她食指和中指的指甲基本不用剪,因為通常都被她自己啃掉了。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仿佛不聽話就一定是孩子不對。只要問及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聽話,總是聽到同樣的答案:我是為孩子好。我突然想起前幾年看過的一部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面有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大家不妨來看一下:https://v.qq.com/x/page/p08396y3nr1.html男主小偉是初三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偷偷修改成績單,想騙媽媽同意他去畢業旅行。
  • 張文宏倡導精英教育不應該成為教育的唯一目標,而是人本身的培養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主題為尊重生命,回歸教育本源的第十四屆上海民進教育論壇上提出,教育的本質不是分數,而是對人的綜合素養的教育與培養,包括愛國,團結,協同,合作,尊重生命等。現在每個人都知道應該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可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名校,都想讓自己的孩子進入上海的四大名校,我們也都知道上海的四大名校分別為: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那麼如何才能上名校呢,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能夠取得一個好的考試分數。如果說哪個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名校,那確實顯得有些虛偽。
  • 管教孩子時,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孩子更不聽話
    在教育孩子時,大多數家庭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父母一方在教導孩子時,總會有一個人出來和你唱反調,護著孩子,你說東,他偏說西在孩子面前你是「壞人」,他是「好人」。當雙方在教育上意見出現分歧時,反而會讓孩子的整個教育朝著反向發展。
  • 為啥說:四歲是孩子教育「分水嶺」?經歷過回頭看,發現這是真的
    有娃前,常聽研究生導師說:「四歲是一個孩子教育的分水嶺」。當時只是心裡有印象,可有孩子五年後發現導師講的是對的,四歲前和四歲後孩子確實有很多不同微改變。四歲和三歲,五歲相比較,很具有特殊性。調查報告結果顯示: 68%孩子最難忘的事情發生在4歲時。佔了調查群體的3/5。四歲時的經歷對於一個孩子成長到底留下了哪些影響?很多國際教學家表示:四歲是孩子人生的一個標誌性裡程碑。四歲的孩子其實已經基本具有一個人格的小縮影,在很多大人來看覺得不可思議。3-4歲孩子的教育甚為重要。但四歲的孩子大多身上有這幾個明顯特點。
  • 虎媽貓爸,紅白臉的教育已成過去式,情境教育比強迫教育更好
    同事孩子下半年要上幼兒園,最近總是在考慮孩子該上什麼學前啟蒙班,因為他要提早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頭疼選什麼早教班好。現在的孩子早熟,她又要上班,對待孩子的問題總是沒有耐心,因為她不懂得教育。其實,3-6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期,這個階段的記憶力都很好,應該要帶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 粗暴教育方式,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當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果教育方式太粗暴,小心孩子的健康受影響!也許,你覺得那些只會打人的家庭離你很遠,但其實他們就在周圍。我們一塊看看一個常年被打的姑娘的事吧。一個女兒自幼和媽媽長大,爸爸工作在外,家裡全靠母親一個人撐著。本相依為命的兩個人並沒有因此而彼此關係、愛護。
  • 夫子富翁:「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對你來說真的合適嗎?
    只因為她的兩個女兒相繼從哈佛大學畢業,使得這種教育經驗備受追捧,尤其是得到眾多亞裔父母的支持,而在國內「虎媽」這個詞語也逐漸流行開來。有「成功」案例的加持,加之中國的古話——不打不成器,更為這種教育方式找到了理由。說實話,當我看到蔡美兒的這些教育清單時,心中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
  • 黑白臉的教育,到底行不行?
    「黑臉白臉」的教育方法是不適用的,一個打一個護,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沒有,不同的標準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價值觀的混淆,讓他難辯是非,也有可能會讓孩子將來的個性容易投機取巧,甚至是逃避問題。  在「黑臉白臉」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可能會讓他依賴「外控」,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現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別強,而且非常的叛逆。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 學生犯錯該不該罰?這些教育懲戒方式明令禁止!
    不管,孩子意識不到錯誤,不能改正;管了擔心學生家長和學校不理解,引起麻煩…… 關於教師懲戒權的話題一直以來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天,一則新聞刷屏了老師的朋友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向公眾徵求意見。
  • 家長抱怨孩子不懂得感恩,這種教育方式孩子不變成「白眼狼」才怪
    父母對孩子的所有付出都被孩子視為是應該的,對父母連一句感謝都沒有。但是父母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就會各種任性隨意發脾氣。如今兩個孩子都成了外人眼中的「白眼狼」。父母的付出與苦心沒有得到回報也就罷了,關鍵是自己的孩子從這麼小開始就已經只知道索取,父母究竟做錯了什麼?「白眼狼」究竟是教育缺失的產物,還是錯誤教育下的產物?讓我們就「白眼狼」的問題展開討論。
  • 道本教育簡介
    通過倡導以道為本,讓教育回歸規律、回歸心靈,為重知輕慧、重能輕德、媚外失根、忘本失道的中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開出了一劑良方。 道本教育開創了關係教育的先河,倡導「生命就是關係」,透過教育者自身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和「自我關係」的完善, 令教育者反思教育行為,轉變教育觀念,了悟教育真相,增長教育智慧。
  • 線上線下教育各有利弊 選擇最適合孩子特徵的教育方式
    「首先線下教育投入場地成本,學生需要在固定時間到固定地點上課,父母需要準時接送,增加了時間成本。」同時,接送孩子存在大量隱性消費。「除了停車費、燃油費,送孩子總要買些零食飲料,回家路上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也偶爾會買。無形間又增加了開支。」線上教育通過電腦、平板上課,更靈活。外教師資同樣是線下和線上教育投入的重點。不過線下需要解決外教工作籤證、居留許可證等問題。
  • 養寵物是給孩子生命教育的最佳方式
    事實證明:「養寵物」是培養孩子生命意識的最佳方式。   養寵物除了又髒又麻煩,還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那麼,該不該讓孩子養寵物呢?假如寵物死了,要不要告訴孩子?讀了下面的故事以及專家的意見,相信你會有自己的決定。   兔子走了,我們給它舉行個葬禮吧   林女士之前也是堅決反對養寵物的,但經不住女兒的要求,在春節的時候買了只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