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下旬,我華野部隊正式入閩,國民黨殘餘勢力節節抵抗,他們固守福州、泉州等地,可在第10兵團葉飛司令的領導下,敵人的工事徹底被擊潰,在泉州、廈門戰役中,我軍大獲全勝。10月,部隊向金門開拔,彼時國民黨軍如同潰散螻蟻,金門成為了他們最後垂死掙扎的地方。
在臺灣指揮的蔣介石下了死命令,他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金門。起初,金門總指揮乃是蔣繫心腹湯恩伯,在電話中,老蔣語氣強硬,態度懇切。後來,副將羅卓英向湯恩伯推薦了胡璉,最終四萬多國軍防守金門島,他們星夜趕工,構築了密集的碉堡,挖掘了大批壕溝,還增加了配合的支援部隊。
10月24日,葉飛司令麾下28軍9000多人發起了登陸作戰。實際上,當時我軍準備並不充分,橫跨海島,船隻和船員的條件必須接受檢驗,而上級也多次強調策略。可自從渡江戰役以來,華野根本沒有遇到任何挫折。因此在部隊中,戰士們都非常激奮,基層指戰員們也都掉以輕心。
剛剛靠近金門海岸,四萬多敵人便瘋狂開火,在海運過程中,部隊沒有重火力武器,面對牢固的防禦工事和密集的炮火,戰士們大批倒下了,而在持續三天的金門戰鬥中,9000多戰士大半犧牲,還有一小部分被俘虜。在這其中,也包括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金門戰鬥的慘敗震動了上級,一批指揮員被革職查辦。
其實,解放軍向來缺少渡海戰鬥經驗,在一些物資補給方面,我軍更是不到位。因此,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後來全軍上下做了討論,一些經驗被牢牢吸取。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後,韓先楚將軍奉命攻打海南島,在橫渡瓊州海峽之時,我軍做足了準備,並一舉擊潰薛嶽的防禦,海南島一戰也算是重振士氣了。
金門大戰一晃過去了一年,某天早上,福建漁民在海邊發現了一個可疑的身影,一個男人從海中冒了出來,他自稱是28軍戰士胡清河。在戰鬥中,他不幸被國軍俘虜,因為身份特殊,敵人並沒有將他放入俘虜營,而在之後的日子裡,他被安排到了國民黨的陣地醫院救助傷員。
在那裡,他每天都受到洗腦教育,可是他並沒有被策反。相反,他內心深深惦念著故鄉。為了不被帶到臺灣,他假意答應做事,在後來的日子裡,他則是思考著如何脫身。1950年8月,他終於等到了機會,每隔一段時間,海灘都會漲潮,趁著夜色,他以上廁所的藉口跑了出來。接著,他挖出早已埋好的兩個籃球內膽,脫下軍裝,他將籃球內膽綁在身上,然後徑直向大陸方向遊去。
海面上波濤洶湧,隨時都可能被大浪淹沒,憑藉著頑強的毅力,他足足挺過了12小時。幸運的是,海風恰好將他帶到了岸邊,等到漁民發現後,他已經沒有了力氣。在醫院裡,他接受了治療,半月之後,他就恢復了健康。上級部隊很快找來,他也詳細敘述了自己的經過,在常人眼中,他是一個英雄。
可是,他並沒有馬上贏得部隊信賴,在金門大戰中,我軍失敗了,敗軍之兵,哪裡算得上英雄?或許可能還是國軍派過來的間諜,這個道理胡清河最為明白。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隔離、審查、判斷之後,他才被重新接納,作為衛生員,他又一次返回了隊伍。在後來的日子裡,他繼續賣力工作,也做出了不少成績,到了六十年代,因為這段被俘的經歷,他還受到了衝擊。
儘管戰友們百般求情,他還是被審查了,甚至被取消了軍籍。在困難時期,他從未放棄,始終保持著樂觀心態,繼續以軍人的身嚴格要求自己。1985年,經過多方努力,他重新恢復了名譽,等到這一刻,他感動地落下了眼淚。多年之後,他的事跡還被媒體報導了出來,身邊人都大感意外,大家紛紛投來敬佩的眼光,可他依舊謙虛低調。
老兵是最為忠誠的,在那個年代,像胡清河一樣的戰士還有很多。他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心中一直將人民放在首位。如今,他們已然慢慢老去,我們年輕人卻應該銘記,感恩奉獻,同時希望像胡清河這樣的戰士都能安享晚年。他們是共和國的衛士,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福建的海岸邊,那裡豎立著一座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