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名「狗不叫」的駐村幹部難在哪裡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做名「狗不叫」的駐村幹部難在哪裡

  「現在,狗見到我,都不叫了,而是搖頭擺尾。」由交通銀行貴州省分行派駐貴州省紫雲縣水塘鎮沙戈村任「第一書記」的葉凱樂呵呵地說。從1年延至5年,從省城鑽進山溝,「狗不叫」是對他駐村工作最好的肯定。(人民日報12月7日)

  用「狗不叫」來評價自己的工作,這個標準並不低。在農村,狗為村民看家護院,其立場是與村民一致。如果它見到一個人不叫,至少說明它對這個人沒有敵意,說明它的主人不反感對方;如果狗不僅不叫,還搖頭擺尾,那便是認可對方,說明他的主人與到訪者親密友好。

  但知易行難,駐村幹部真正做到「狗不叫」並不容易。筆者認為難點主要有三:

  一是要入民戶,把生面孔變成熟面孔。通俗講就是要做常入村到戶,狗遇到一張新面孔,即便你人再好,心再誠,它都會叫。所以駐村幹部首先要做到駐村駐戶,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持之以恆,久久為功,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讓村民認識自己,讓看門狗認識自己。

  二是要貼民心,把熟面孔變成好面孔。駐村幹部要本著助民不擾民的初衷,不能把駐村工作變成對群眾的吃拿卡要,而是要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了解村情民意,謀劃發展出路上,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敢民之所盼。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駐村幹部真心為民,群眾自然是熱烈歡迎,把駐村幹部當作自己的貼心人。而狗通人性,自然不會再有警惕之心,敵對之意,也就不會對之狂吠。

  三是要解民憂,把好面孔變成真面孔。駐村幹部要敢於開拓創新,想真招,出實策,提高村民的收入,改善群民的生活生產條件。只要是駐村幹部真心為群眾辦事,並付諸實踐,幹出成果,群眾自然會對駐村幹部有一個正面的評價,支持駐村幹部工作。這時,狗不但不叫,還會把駐村幹部當作自己的主人,對其搖頭擺尾。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狗不叫」雖不是什麼華麗的描述,但看似稀疏平常的描述背後,是人民群眾對駐村幹部的真情實意,反應的是駐村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狗不叫」幹部的出現無疑是群眾之福,希望這樣的幹部能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狗不叫」綽號是最好的「口碑」
    原標題:「狗不叫」綽號是最好的「口碑」 福建省一些貧困村有這樣一批幹部:他們「農民」打扮,張羅村裡的大小事。走村入戶多了,連老百姓家門口的狗都不再對他們陌生,他們由此獲得了一個親切的綽號:「狗不叫」幹部。
  • ...脫貧致富的「領路人」│播州區平正鄉葛藤村駐村幹部楊洪濤
    我叫楊洪濤,今年37歲,是南方電網貴州遵義播州供電局派駐到播州區平正鄉葛藤村的駐村幹部。 葛藤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而與山石相伴的村民們被貧窮困擾多年。 2017年11月,我來到葛藤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進山搞摸底調研,出山跑項目資金,白天抓項目落地,夜晚就梳理問題,成為了村民們最為信任的駐村幹部「小楊」。
  • 瀘縣:駐村幹部當主播 貧困戶兔子有銷路
    「大家好,我是駐村工作隊員李小紅,大家看,在我身旁的小兔子多乖喲,皮毛非常光滑,憨態可掬,如果大家有需要的話,我的電話是……」近日,瀘縣潮河鎮王坪村駐村幹部李小紅第一次當起了「主播」,給兔寶寶們玩起了直播秀,希望儘自己的努力幫助貧困戶王明勇把這800多隻兔子銷售出去。
  • ...故事」我與貧困戶成了「親戚」|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靖雄,是安順市貓貓洞水庫管理所的一名專業技術幹部,2016年初由安順市水務局黨組下派到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任駐村幹部。在這五年的扶貧過程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與所包保的貧困戶馮貞福戶的故事。
  • 永不凋謝的格桑花——追記西藏自治區審計廳駐村幹部阿旺卓嘎
    臨上救護車,她還一再要求駐村工作隊隊員們該開會開會,該工作工作。 隊員們放心不下她,要求陪同去拉薩。她罕見地發了一次火,說:「村裡沒人,出了事情怎麼辦?」 急救中心給阿旺卓嘎的愛人次仁平措下了病危通知。自治區紀委、審計廳的領導來了,他們要求醫院組織最好的大夫給阿旺卓嘎會診、救治。
  • 「我的扶貧故事」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丨望謨縣桑郎鎮桑郎村駐村幹部...
    我叫蒙興豔,是望謨縣桑郎鎮桑郎村駐村幹部、村治保主任。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桑郎人,我駐村已有11年,對村裡情況、農戶家庭情況非常熟悉,前幾年工作經驗的積累為我在後期的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一直堅信「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於是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和駐村工作對組織本村貧困勞動力進行技術培訓,為他們宣傳政策,辦培訓班,組織培訓,增加勞動技能,當我看到村裡面的老百姓學到知識、學到技能時,看著他們拿著一本一本的技能結業證書時,我比他們還激動。
  •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村幹部權力監督的「湘西樣本」
    村幹部,在現行體制構架中,不是正規的「官」,因為他們沒有正規的編制與工資待遇;但確實又做著「官」所做的事,手中握有實實在在的公權力。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關職能部門統計,村幹部們有話語權的小微權力多達29項。 哪裡有公權力,哪裡就需要監督。然而,現行監督體制特別是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前,沒能很好地將村幹部納入監督範圍,這就形成了權力監督「最後一公裡」現象。
  • 鄉親們稱他「鐵書記」丨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幹部亞...
    達奎村和吉格代艾日克村產業設施少,在家門口就業難。經過走訪,亞庫甫·阿沙木都了解到村民艾白杜拉·艾比布拉以前是配電箱廠的技術能手,想在村裡辦個配電箱廠,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如果能幫著把這個廠子辦起來,村民既能學到技術,也能解決一部分勞動力就業。」
  • ...故事」我見證了家鄉的變遷丨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駐村幹部趙立勝
    在家鄉駐村,看著家鄉在這個幸福時代裡的變遷。大路村位於坡妹鎮西南面,全村山高坡陡、地勢崎嶇、土地貧瘠,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國土面積12.74平方公裡,轄1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723戶2818人。雖說是回到家鄉工作,按理我比誰都應該更熟悉家鄉的情況。
  • ...愛灑扶貧路丨安順市平壩區夏雲鎮湖新村駐村幹部郭正倫
    2018年12月4日,我到湖新村駐村。  因為當時正好是寒冬,加上對村情寨情不了解、不熟悉,只能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的幫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解村裡的一些基本情況。  不知不覺中來到湖新村駐村已經105天,回想3個月以來的工作,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很好地到村裡轉轉,掌握了解一些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盤州市雙鳳鎮...
    我叫陳勇,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盤州市雙鳳鎮下沙溝村參與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千千萬萬駐村幹部中的一員。近三年來,通過多方努力,下沙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大大改善,幸福感大大提升。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堅守助脫貧丨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駐村幹部...
    我叫楊光新,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黔南州水務局選派我到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擔任駐村幹部。今年是我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但我感覺來這裡仿佛是昨日的事。2020年,黔南州水務局到水溝村開展「六一」幫扶慰問及圖書捐贈活動,涉及276冊圖書、12名困難兒童和3名困難婦女,活動資金共計1.4萬元。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基層幹部的努力下,如今的水溝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截至目前,水溝村323戶152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實現了脫貧,水溝村貧困發生率從72.15%降到0%,順利實現脫貧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從陌生大叔到夥計大伯丨荔波縣小七孔鎮架橋村駐...
    我叫韋明誼,2017年8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小七孔鎮架橋村擔任駐村工作幹部。從最初的「陌生大叔」到後來「夥計大伯」,我成就感滿滿。駐村之初,我留意到了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1戶,因病因殘就有32戶,佔全部貧困戶的26%。
  • 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駐村幹部趙軍用實幹擔當書寫人生華章
    在駐村幫扶幹部和全村百姓共同努力下,2017年白堡村實現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做好脫貧後半篇文章,是脫貧攻堅的題中之義。2018年7月,南充市監獄派遣趙軍到白堡村參與駐村幫扶工作,與其他幫扶幹部一起鞏固脫貧成效,帶動村民持續增收致富。駐村工作,每天面對的是群眾。怎樣為群眾服務?怎樣才能服務好群眾?
  • 我的駐村故事|我的魂丟在了小王莊
    講述人:鄭州市中牟縣小王莊村第一書記蘭永傑2017年10月,我與小王莊村結緣,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時光了。我是農民的兒子,在農村長大,對農村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印象。我深知,作為駐村扶貧幹部,要想在農村把工作幹好,不僅要成為鄉親們的知心人,而且還要讓自己從內心深處成為小王莊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愛人去駐村|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獨寨村駐村幹部...
    我叫韋昌慧,是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網絡安全監察大隊大隊長。2019年年初,作為網絡安全監察大隊唯一的女同志,我主動報名參加這次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不想,公布的名單中,我發現愛人也是下沉幹部中的一員。當時,有人就勸我,夫妻兩人去一個就行了,還要人在家照顧讀小學的兒子。
  • 「退崗不褪色」村幹部系列報導|白石東圳退休村支書陳庚泉:善始...
    如今,到了「退休」年齡,他正確對待「進退留轉」,積極推薦和引導年輕人競選村幹部,切實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力。記者在東圳村黨群服務中心見到已卸任村黨總支部書記的陳庚泉時,他正與現年42歲的新任村黨總支部書記賴德森忙於拉掛橫幅,對村級換屆紀律加強宣傳。陳庚泉說,賴德森是早年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多年來一直關心支持家鄉建設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風雨駐村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黎平縣永從鎮高...
    我叫龍啟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高貢村駐村幹部。再次走進高貢村,是寬敞的柏油路,田地裡的鉤藤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忙著收鉤藤。看著村民們幹勁越來越足,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生活越來越富足,眺望著全村一棟棟的房子,剛來到高貢村的景象歷歷在目。
  • 駐村書記葉鵬飛:心系村民大小事 真情牽好「幫扶線」
    全村唯一的教學點——石盤小學,如今只有16名學生。  陽光明媚的午後,他的身影剛出現在操場上,正在打球的孩子們紛紛跑過來,熱情地把人團團圍住,興奮地一聲聲叫著「葉叔叔」,場面溫馨動人。駐村三年來,他心系村民大小事,積極抓黨建、促脫貧、謀發展,前後為石盤村籌措了1210萬元扶貧資金,共實施了17個項目,為大山裡的貧困村找到了發展之路。  結合前不久勝利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葉鵬飛和村幹部們一起學習領會全會精神,一起暢想未來,描摹石盤村的「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受到鼓舞,村幹部們信心倍增,勁頭更足了。
  • ...扶貧故事」能為群眾做點事,再苦也是甜︱沿河縣雄水村駐村幹部...
    我叫崔鵬,2018年被組織派駐銅仁市沿河縣甘溪鎮雄水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幹部,能投身到脫貧攻堅戰,我的人生閱歷也隨之掀起嶄新的一頁。駐村這麼久,一直都在忙碌和焦慮中度過。當我再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這兩年來的收穫竟然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