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們曾曰,細節決定成敗。人體是動態平衡系統,也許就是那麼一點差異,或者是操作失誤,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局。細節就像那個可橇動地球的槓桿支點,把握不好就毀健康啦。關你健康,將用實錘專敲細節。今天我們聊聊腎病患者容易忽視的血磷問題。
慢性腎病患者不斷增多,為了改善患者的預後,在2006年時有相關組織提出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代謝異常,CKD-MBD的概念,指出慢性腎臟病會導致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症候群,表現為下列情況中的一種或多種,包括鈣、磷、甲狀旁腺激素、維生素D代謝異常;骨的轉化、礦化、骨容量、骨骼線性生長、骨強度異常;血管或其他軟組織鈣化。
慢性腎臟病相關的礦物質與骨代謝異常症候群,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併發症,會在疾病的早期就存在,具有普遍性、全身性、致殘性、間接致死性等特點。血磷升高是這種症候群的關鍵,也與患者的死亡率相關,有研究指出,血磷每升高1mg/dl,死亡風險會增加18%。預防和治療的中心是降低高血磷、維持正常血鈣、控制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預防和治療血管鈣化。
我們先來了解磷是如何代謝的吧。食物中的磷,會在腸道吸收,主要經由腎臟排洩,少部分經糞便排洩。這就不難理解,腎功能不全時,磷的排洩減少,帶來磷吸收與排洩平衡的異常。可以增加血磷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腎衰竭,以及磷攝入過多,或是藥物影響及細胞裂解,維生素D也可增加腸道對磷的吸收。
在高磷血症的控制中,飲食是重要環節。曾有研究發現,相較於常規飲食,限制磷攝入量的患者,血磷水平會有明顯下降。但麻煩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所用食物都含磷,尤其以肉類、魚、雞蛋、奶製品等動物產品中含量較高,此外,堅果類、碳酸飲料、菌類、肉湯、醬料等含磷也較高,經常喝著飲料、吃著菌湯火鍋,血磷水平是會顯著升高的,這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是在用生命消費美食。
高磷血症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是含磷藥物,慢性腎臟病患者往往會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准的藥物中,有34種含有磷,磷可以是藥物的活性成分或是反離子,但多數是以賦形劑的形式使用。雖然賦形劑中的磷含量只是每天磷攝入中的很小部分,但其吸收率是不一樣的。食物中有機磷酸鹽的吸收率通常是60%,藥物賦形劑中的無機磷酸鹽則可能完全吸收。同時,賦形劑還可以增加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磷攝入量,使血磷水平升高。
近年來,有許多研究推薦以食物中磷與蛋白的比值來衡量含磷狀況,磷/蛋白質的值超過12mg/g為高磷食物,小於這個值為低磷食物。研究發現,加工食品比新鮮食品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磷酸鹽,磷與蛋白質的比值也較高。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注意選擇食用新鮮的未經加工的食品,避免食品乳製品、堅果、豆類、動物內臟、海鮮。為保證營養,儘量食用磷與蛋白質比值小於10mg/g的食物,既保證蛋白質需要,又可防止高磷血症。那種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就要小心了,腎已經不好,還天天吃爆炒腰花、喝老火靚湯,血磷會控制不住並帶來系列問題。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