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12月27日消息(記者陳庚 通訊員石青青)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知曉率低、預後差、醫療費用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福建省首家、全國第六家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26日落戶廈門,將為慢性腎病患者提供早期篩查、規範化診治和長期隨訪管理服務,提升預防和診治水平。
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核心單位授牌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在當天舉行的廈門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被授予福建省首家、全國第六家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核心單位。該中心是基於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已建立的協同研究網絡,以國家中心的核心單位為主要支撐點,利用物聯網、資料庫鏈/人工智慧技術,搭建我國慢性腎病患者早期篩查、規範化診治和長期隨訪管理的新體系。該項目旨在全面提升我國慢性腎病患者預防和診治水平,力爭在未來10年降低我國腎臟病發病率,降低各種併發症10%。
受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東部戰區總醫院腎臟病研究所劉志紅院士委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副院長張蘇華在開幕式上致辭並授牌。他表示,針對數以億計的潛在腎臟病患者,開展早期預防和早期篩查,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管理診治是「當務之急」,而這些要靠區域分級診療體系和人工智慧、大數據、雲平臺等先進科技做支撐,相信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能夠將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建設成全國性的標杆單位。
作為國家腎臟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核心單位,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積極推進國家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項目落地,此前已與福建省各大醫院腎內科建立聯繫,促成區域協同網絡的搭建,應用大數據助力慢病管理,安裝血透管理軟體,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水平,提升患者就醫感受,並開通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絡協同門診,患者不出社區即可享受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說,中山醫院腎內科是國家腎病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還是國家級和省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20年腎內科再次進入全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榜單腎病學專業全國百強,名列全國第63名,福建省排名第一。腎內科近年來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3項,近三年發表SCI論文13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3.251分,為福建省腎內科專業最高。近三年,腎內科開展新技術7項,承擔國內外臨床藥物試驗13項,取得各級科研立項15項。
作為廈門市血透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積極提升全市血透質量,積累了豐富的區域質控管理經驗,多項質量數據超過全國和全省平均值,連續五年血透數量位居福建省首位,並出色完成跨國重症腎病患者救治任務。今年初,該院腎內科副主任陳蘭到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奮戰52天,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E3-9新冠重症病區行政主任,所管病區作為樣板推廣。
福建省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副主委、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關天俊教授表示,近年來他們應用生物製劑成功治療許多疑難危重的腎臟病患者,讓患者免受輾轉多地看病之苦。這次成為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核心單位後,將與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更加密切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網際網路、物聯網平臺和方式,建立會診「直通車」,完善全程規範化管理,讓慢性腎病患者的病情進展更慢,讓更多可能得慢性腎病的人不得病,造福更多患者。
廈門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由廈門市醫學會、廈門市衛生與健康委員會、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同主辦,採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圍繞腎臟病管理的前沿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2020年廈門市血液透析質控培訓班也同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