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孵化小雞需要的溼度
溼度是孵化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適宜的孵化溼度可使胚胎初期受熱均勻,後期散熱加強,這樣既有利於胚胎發育,又有利於破殼出雛。
1、 適宜的孵化溼度
種蛋分批入孵時,相對溼度應保持在55%左右,出雛時為65%~70%。整批入孵時溼度應掌握「兩頭高、中間低」的原則,孵化初期相對溼度為60%~65%,中期相對溼度50%~55%,後期相對溼度為65%~70%。
2、高溼和低溼影響
若孵化溼度過高,會造成蛋內水分的正常蒸發受阻,胎膜及殼膜由於含水過多而妨礙胚胎氣體的交換,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因此,孵化時溼度過高時,孵出的雛雞易出現腹部膨大、腿軟、弱雛多、不精神、成活率低等狀況。孵化溼度較低時,蛋內水分蒸發加快,胚胎容易與殼膜發生粘連,這樣孵出的雛雞易出現個小、乾瘦、羽毛焦黃、死亡率高等狀況。
種蛋孵化時,溼度過大和過小都會對孵化率、雛雞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應嚴防高溫高溼和高溫低溼。孵化溼度是否正常,可用乾濕球溫度計測定,也可根據胚蛋氣室大小、失重多少和出雛啄殼情況判定。溼度適宜時,雛雞沿胚蛋最大直徑處啄殼。
二、孵化小雞需要的通風換氣
1、通風換氣的作用
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隨著胚胎日齡的增加,其需氧量也在增加。到出雛期時,胚胎開始肺呼吸,氣體交換量更大,這就要求隨胚胎日齡的增加逐漸加大通風換氣量。一般要求孵化機內氧氣含量達21%左右,二氧化碳不超過0.5%。
(1)通風與胚胎散熱。 胚胎發育過程中,隨著新陳代謝的增加,胚胎產生的熱量也逐漸增加,特別是孵化後期,往往會出現胚胎「自溫超溫」現象。如果熱量不能及時散出,將會嚴重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甚至積熱而死。所以,通風具有散發胚胎產生的餘熱和換氣的雙重作用。
(2)通風與溫溼度的關係。通風換氣與溫度、溼度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風不良,空氣不流通,溫差大,溼度高;通風過度,溫度、溼度都難以保證。適當的通風是確保孵化溫度和溼度正常的重要措施。
2、 通風量的掌握
掌握通風換氣量的原則是在保證溫度、溼度的前提下,適當地加大通風。一般要求孵化機內氧氣含量達21%、二氧化碳不超過0.5%。機器孵化時,除注意通風量外,還要考慮到孵化機內空氣的流速和路線。若空氣流速不正常、路線不合理,會影響溫度、溼度的大小及孵化機內的均溫程度。孵化機生產廠家已將空氣流速和路線設計妥當,使用時應注意孵化機箱體的密閉程度,生產中不要經常開機門、用通風孔的大小來調整通風量等事項。通風量因孵化日齡而異,應根據日齡的不同及孵化機的蛋容量,及時調整風門大小。
此外,不能忽略孵化室的通風換氣,孵化機與天花板應有適當的距離。孵化室應備有換氣設備,保證室內空氣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