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搖籃,有水的地方幾乎都有生物。點點水滴能聚集成小溪與江流,小溪與江流又能慢慢匯成海洋。在蔚藍海洋中生活著各種各樣海洋生物,其中不乏我們熟知的深海魚蝦。在印象中,我們吃過許多品類的魚蝦,但似乎從未聽說過有人愛吃金魚,這是為什麼呢?
說到金魚,人們往往習慣於將其定義為觀賞魚,與日常可被做成菜餚,端上餐桌的魚類有著明顯區別。科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不喜食金魚,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金魚並不是由某一自然物種進化而來,而是由一種鯽魚與其他魚類雜交而成的新魚種。從生物進化角度來看,金魚屬於基因突變而產生的新物種,而食用轉基因食物需承擔較大風險。尚不說金魚,就連轉基因大豆也只是被少部分人接受。
第二,從經濟角度分析,與普通魚類相比,金魚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市場上一條品種、外形較好的金魚,其定價能夠高達一千甚至幾千元,將金魚作為觀賞魚售賣可賺取的利潤遠比將金魚作為食用魚售賣所賺取的利潤多。
第三,從食物口感的角度分析,雖然金魚外形靚麗,但它一點都不好吃。據偶然吃過金魚的人們回憶,金魚魚刺較多而魚肉較少,吃起來十分費勁。而且,經過多重烹飪處理後,煮熟的金魚仍帶有一種獨特的魚腥味,令人作嘔,著實難以下咽。
所以,綜上所述,不管是從生物發展角度來看,還是從經濟角度分析,又或是從食物口感方面去考慮,金魚都不適合作為食用魚。食用金魚,不僅破壞了它本身的觀賞價值,還難以通過其補充到身體所需的營養。作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巨人」,在食物方面,人類擁有眾多選擇權,但千百萬年過去了,的確鮮少有人選擇將金魚作為食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