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華夏文化最複雜的動物,與西方文化中邪惡形象迥異

2020-09-03 碧山雲開

蛇是非常古老的動物,也是傳統文化中十二生肖之一,在民間,蛇年出生的人,有「小龍」之謂。在生肖性格分析上如此描述:

「給人以神秘的感覺,善於鑽營,沉著冷靜,有特殊才能,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精神。善於隱藏自己,不喜炫耀。天生有很強的感知,有很強的應變能力」

這段話大致代表了蛇在人們心目中正面的形象:神秘,善於隱藏,反應機警,善於捕捉時機。

●蛇在華夏文化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形象:正反都到了極致。

而蛇在人們心中負面的形象,我們也可以從成語和俗語中得知:

牛鬼蛇神,蛇蠍心腸,蛇頭鼠眼,蛇欲吞象,毒蛇猛獸,龍蛇混雜,蛇鼠一窩,一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雖然大多數人對於蛇這種蜿蜒而行的動物不感冒,甚至有點害怕,但是不得不承認,蛇的形象在中國傳統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生靈。

傳說中的華夏人文先祖伏羲,是蛇身人首,他的妹妹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傳說中,兄妹二人在洪水之後,再也找不到別人,只得彼此結合繁衍後代。

共工,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宋代羅泌《路史、後紀二》注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羅泌是引用失傳的古籍《歸藏·啟筮》。

黃帝,是軒轅國的首領,《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人面蛇身。」黃帝也是華夏始祖。

還有神農氏,共工的手下相柳,夏后氏,在古籍記載的傳說裡都是蛇身人首形象。

這些遺留在人們記憶中的遠古傳說中,蛇是一種受人尊敬的形象。這些傳說也影響了華夏文化蛇形象的複雜化。

有些西方文化裡的蛇一般只代表邪惡黑暗。

西方傳統文化文化中,蛇的形象就單純的多。《創世紀》中記載,最初人類始祖亞當夏娃是沒有惡念的,無憂無慮生活在人間天堂伊甸園中。但是一條蛇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人類的命運。

狡猾的蛇引誘夏娃吃了不該吃的果子-----一種使人有了善惡之分,並且有羞恥之心的果子。夏娃騙亞當也吃了,從此男人,女人,蛇成為世界上三種關係複雜的組合:男人被迫辛苦勞作一輩子,背朝太陽面朝地;女人被加增了十月懷胎之苦;蛇被懲罰只能用腹部行走,終身吃土;女人和蛇要終身為敵。

因為這個緣故,蛇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代指邪惡狡詐,是魔鬼的化身。

不管是正面還是邪惡,蛇都是具有巨大的能量。

在西方傳統文化裡,蛇不僅代表邪惡,黑暗,還是欲望的代名詞。所以掌管著地位,財富,名聲這些能引發人類可怕佔有欲的一切。蛇是引導人們犯罪的根源,他清楚人類的弱點,用各種手段引誘人類走進欲望的深淵,最終無法自拔。

所以,他們把蛇視作最大的反面派魔鬼撒旦的化身。專門巡視在各地,幹盡壞事,引發人類走向滅亡的邊緣。

不過這個魔鬼最可怕的是,讓人不知不覺的走入他的陣營:撒但從不作明顯威嚇人的工作,他總是躲在背後,給人創造可以犯墮落的環境,又讓人走向驕傲,讓人放縱自己,任意妄為去犯錯,他又假惺惺製造各種「文明」為人的過錯辯護。

這裡突出了蛇的隱蔽和狡猾的特性!

在中國,蛇總是同時具有兩種正反的對比特徵:善與惡,養育與死亡,創造與破壞,滅亡與重生。

華夏蛇形象的複雜與《山海經》大量描寫蛇的活動有關。

古代對蛇一切的認知來源,與一本古書有關------《山海經》。在該書裡,蛇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種類很多。

蝮蛇,白蛇,玄蛇,怪蛇,大蛇,肥遺,鳴蛇,巴蛇,還有各種守衛之蛇。

從《山海經》描述來看,遠古人們對蛇是尊敬中夾帶恐懼。所以蛇不僅有神秘的力量,也具有破壞的能力。

  • 人們對蛇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蛇會冬眠也會蛻皮,迅速重生。另一方面,蛇又能很好的隱藏自己,在攻擊的時候力量十足。

既能在水裡生存,也能洞穴存活,強大適應環境的能力,讓古人認為蛇有神奇的力量,自然,人們希望獲得蛇這種能力----崇拜蛇,飼養蛇在《山海經》裡很常見。

《山海經》中的蛇,也具有多種角色。一般在多石,無草木,人不容易到達的地方,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只有蛇能生活自如。

守衛之蛇----《海外西經》:「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 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

預災之蛇----蛇可以預先知道將要發生的自然災害。「有蛇焉,名曰肥遺,見者大旱」。

財富之兆----《山海經》中許多地方有豐富的礦產或玉,或黃金。多蛇的地方,總伴隨幾種珍貴的礦產。「曰碧山,無草木,多大蛇,多碧,多玉。」

同時還是復活和不死的象徵。《山海經》裡還有珥蛇(掛耳朵上),操蛇(手上持蛇),踐蛇(腳下踏蛇)。這些蛇或者能助人行走,或者是權力的象徵,或者表示蛇的主人擁有神秘的力量。

正是《山海經》大量有關蛇的資料,為後人展示了古人在與蛇共存過程中緊密的關係。

回頭再看看這男子與蛇同居一室三年被視為奇蹟的遭遇,在遠古的祖先可能是習以為常的小事。

蛇作為一種生靈,在西方的一些傳統裡是魔鬼的化身,在華夏文化中卻具有更複雜的含義。但是相通的一點是:人只要願意,可以控制蛇,不管是欲望,還是驚恐,或者權力,或者其他!

相關焦點

  • 中西方文化中意義迥異的「四靈」:麒麟、鳳凰、龜和龍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東西方之間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比如,「四靈」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中就被賦予了不同的象徵意義。在中國文化裡,四靈指的是麒麟、鳳凰、龜和龍四種動物,其中麒麟、鳳凰和龍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是人們想像並創造出來的。這四種動物在中國人的心中都是代表吉祥的瑞獸,而在西方文化中與四靈相對應的動物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 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它的形成,是原始華夏大地上各部落圖騰崇拜的集體反映,是悠久的歷史的升華產物。以龍為圖騰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夏商,而龍圖騰的演化過程則伴隨著華夏文明整體演進過程。對於圖騰文化,一方面社會文化的變遷決定了圖騰文化的變化,而另一方面圖騰文化反映出了民族意識形態的深刻變遷。比如西方的羅馬文明其演進過程的三個時期,就出現了圖騰由狼轉變為獨首鷹又轉變為雙首鷹的過程。
  • 中國文化中的蛇
    蛇體型細長沒有四肢,卻能迅速遊動、攀高、穿縫、入洞,靈巧無比。正是由於這一特點,蛇往往給人一種神秘感。在古代中國、埃及和印度,人們對蛇都有崇拜,將其視為繁衍生殖的象徵。因而,蛇在中國人心中有著重要位置。中國文化中有關蛇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非常多。在中國的上古神話中,人類的始祖伏羲氏和女媧氏都被刻畫為人面蛇身的形象。
  • 日本龍性格柔和樂於助人 西方dragon是種邪惡存在
    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明,而在不同的文明當中,龍也以不同的形象和象徵出現其中,這其中有邪惡也有正義,有守護也有破壞。    日本也有龍的傳說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在歷史上的文化交融也是頗為頻繁,讓日本同樣有許多關於龍的傳說。
  • 追本溯源,華夏文化的發源地,華夏民族的誕生地就在這裡
    那麼,作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中國,中華民族、華夏文化的發源地與聖地,在哪裡呢?至今仍然是一個謎!與西方不同,中國因為幅員遼闊,很早很早以前,中國就實現了大一統的國家政治格局,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當權者,為了文化統治的合理性、政治統治的正統性,毫無例外地宣傳新的中心為華夏文化的傳承者,導致文獻記載對華夏文化發源地的多重性。
  • 穿越蛇文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不許你們吃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們吃了不會死,你們的眼睛會更明亮,你們便如神一樣知善惡。  《聖經》創世紀中記載著蛇引誘夏娃吃禁果。  正如奧維德筆下的蛇發美杜莎是一場悲劇,希臘文化中的蛇既代表邪惡,也寄託人類對自然的幻想。但隨著基督教文明興起,蛇在西方文化中徹底蛻變為誘惑和魔鬼的化身。就是這樣「邪惡」的蛇卻象徵著懸壺濟世的醫學界。
  • 炎黃文化裡的龍,是吉祥尊貴的象徵,和西方神話裡的龍有差別嗎
    炎黃文化裡的龍,是吉祥尊貴的象徵,和西方神話裡的龍有差別嗎?在我們炎黃子孫的眼裡,「龍」既是至高無上的神物,也是難得一見的祥瑞,所以我們都自稱「龍的傳人」。非常巧的是,西方的傳說裡也有龍,而且形象和我們東方龍差別不大,但是待遇卻截然不同。西方人眼裡的龍,是邪惡的化身。
  • 在西方象徵著邪惡的蝙蝠,在中國文化中原來有這麼多美好寓意!
    有別於在西方文化的黑暗、神秘甚至邪惡的文化符號,蝙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是作為吉祥寓意的存在,當然這一方面與中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以及世俗化的文化特色有關,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圖像符號發展的影響,這一特點尤以清代中後期為最,以至於發展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今天我們聊一下有關蛇的故事。據說,蛇類和人類一樣,經歷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驗,在大千世界中同等有著它的地位和奧秘,關於蛇的故事傳說也流傳很多:希臘的美杜莎、埃及的蛇神以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都有著蛇的形象。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今天我們聊一下有關蛇的故事。據說,蛇類和人類一樣,經歷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驗,在大千世界中同等有著它的地位和奧秘,關於蛇的故事傳說也流傳很多:希臘的美杜莎、埃及的蛇神以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都有著蛇的形象。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中國神話裡的龍,大部分都是蛇進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見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 為什麼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惡魔的象徵?
    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樣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為例,這種生物在古代東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謂是大相逕庭。雖然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頭可能是來自蝙蝠,使得其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主要是以吉祥的形象出現的。
  • 神話中的東方龍,為何與美洲羽蛇神如此相似,龍是蛇進化來的?
    一、三停九似東方龍多重形象,外貌形象較常見的說法是「三停九似」三停:龍首至龍喉,龍喉至龍腹,龍腹至龍尾九似:眼似兔,角似鹿,嘴似牛,頭似駝,身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漢字中的螭、蛟、虯、蚣蝮等常拿來形容龍族,都有蟲字旁,應該不會解讀龍都是蟲吧
  • 十二生肖出了國「形象崩塌」?(上篇)
    蛋丁想了想,覺得把老鼠騙了貓從而讓自己躋身生肖之首的故事告訴他們太麻煩了,而且他們一定還會接著問玉皇大帝又是誰……所以就很認真的「教導」他們:中國有一種遊戲叫做「鬥獸棋」,在你們那兒叫《Jungle》(叢林),老鼠是這個遊戲中唯一能夠克制最強大的大象的動物。
  • 從《霍比特人》盤點西方魔幻龍族
    這個概念最起碼在我們被稱為「龍的傳人」的國度裡有著比較明確的認識。蛇身、鹿角、魚鱗、鷹爪等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是在源遠的中華歷史中,長期以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一種絕對形象化、卻又虛無縹緲的奇幻生物。
  • 來自遠古的標誌:中國圖騰文化及食用圖騰獸
    圖騰這個名詞雖然是舶來品,但圖騰這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卻在中國根深蒂固。不過圖騰在中國真正被重視成一種文化,倒是晚於西方國家。第一個將「圖騰」一詞引人中國的是清朝著名學者嚴復,他在1903年翻譯的英國著作《社會通詮》中,第一次將英文"totem" 翻譯成圖騰。
  • 龍圖騰在中國文化的演變,最開始竟然是條蛇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關於龍的起源上世紀40年代聞一多給出了解釋,在他看來原始人崇尚圖騰,龍顯示中確實沒有這種動物,而是一種組合體。龍傳說漢族人祖先崇拜的圖騰是蛇,漢族人祖先在發展的過程中先後打敗了不同的部落,這些部落分別是鷹、牛、魚、狼等。漢族的原始部落把其他部落打敗,將這些部落圖騰的一部分加到了蛇的圖騰上,從而形成了現在的龍。龍那麼聞一多的說法是否正確呢?目前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通過實物或許能夠加深人們對於中國龍的了解。
  • 妖怪客棧:從妖怪出發,親近中國傳統歷史文化
    《西遊記》、《聊齋志異》中,邪惡的反派妖怪大多醜陋不堪,這或許來源於中國傳統的思想:相由心生,即邪惡的人的面目一定是醜陋的。因此也容易形成「妖怪都是壞的」刻板印象。《西遊記》裡的黑熊精等。也有一些身披美麗皮囊,其真面目卻十分可怕的妖怪,頗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意義,比如《聊齋》裡的畫皮和《西遊記》裡的白骨精。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自從東西方文化交流以來,很多動物的象徵意義在人們的觀念中都被改變。這其中有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觀念差異,也有海洋文明有陸地文明的差異,更有農耕與農牧業之間的差異。比如龍、羊、菊、桃、百合、荷蓮等文化符號,在東西方的寓意就相差很遠。
  • 印度把蛇叫大龍,中國傳統文化裡蛇是什麼地位?什麼人佩戴蛇玉雕
    蛇的形象,在古今中外都有類似的神話。在日本有八岐大蛇,在中國有八個頭的相柳,西方有九頭蛇。它們都暗示著危險、黑暗和死亡,是古人恐懼黑暗或未知事物的具象。蛇形象在中國南方的某些區域或某個時期,也是人們的守護神。例如在翡翠的主要消費地區雲南,古滇文化裡,蛇就是與戰爭和豐收相關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