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非常古老的動物,也是傳統文化中十二生肖之一,在民間,蛇年出生的人,有「小龍」之謂。在生肖性格分析上如此描述:
「給人以神秘的感覺,善於鑽營,沉著冷靜,有特殊才能,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精神。善於隱藏自己,不喜炫耀。天生有很強的感知,有很強的應變能力」
這段話大致代表了蛇在人們心目中正面的形象:神秘,善於隱藏,反應機警,善於捕捉時機。
●蛇在華夏文化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形象:正反都到了極致。
而蛇在人們心中負面的形象,我們也可以從成語和俗語中得知:
牛鬼蛇神,蛇蠍心腸,蛇頭鼠眼,蛇欲吞象,毒蛇猛獸,龍蛇混雜,蛇鼠一窩,一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雖然大多數人對於蛇這種蜿蜒而行的動物不感冒,甚至有點害怕,但是不得不承認,蛇的形象在中國傳統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生靈。
傳說中的華夏人文先祖伏羲,是蛇身人首,他的妹妹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傳說中,兄妹二人在洪水之後,再也找不到別人,只得彼此結合繁衍後代。
共工,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宋代羅泌《路史、後紀二》注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羅泌是引用失傳的古籍《歸藏·啟筮》。
黃帝,是軒轅國的首領,《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人面蛇身。」黃帝也是華夏始祖。
還有神農氏,共工的手下相柳,夏后氏,在古籍記載的傳說裡都是蛇身人首形象。
這些遺留在人們記憶中的遠古傳說中,蛇是一種受人尊敬的形象。這些傳說也影響了華夏文化蛇形象的複雜化。
●有些西方文化裡的蛇一般只代表邪惡黑暗。
西方傳統文化文化中,蛇的形象就單純的多。《創世紀》中記載,最初人類始祖亞當夏娃是沒有惡念的,無憂無慮生活在人間天堂伊甸園中。但是一條蛇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人類的命運。
狡猾的蛇引誘夏娃吃了不該吃的果子-----一種使人有了善惡之分,並且有羞恥之心的果子。夏娃騙亞當也吃了,從此男人,女人,蛇成為世界上三種關係複雜的組合:男人被迫辛苦勞作一輩子,背朝太陽面朝地;女人被加增了十月懷胎之苦;蛇被懲罰只能用腹部行走,終身吃土;女人和蛇要終身為敵。
因為這個緣故,蛇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代指邪惡狡詐,是魔鬼的化身。
●不管是正面還是邪惡,蛇都是具有巨大的能量。
在西方傳統文化裡,蛇不僅代表邪惡,黑暗,還是欲望的代名詞。所以掌管著地位,財富,名聲這些能引發人類可怕佔有欲的一切。蛇是引導人們犯罪的根源,他清楚人類的弱點,用各種手段引誘人類走進欲望的深淵,最終無法自拔。
所以,他們把蛇視作最大的反面派魔鬼撒旦的化身。專門巡視在各地,幹盡壞事,引發人類走向滅亡的邊緣。
不過這個魔鬼最可怕的是,讓人不知不覺的走入他的陣營:撒但從不作明顯威嚇人的工作,他總是躲在背後,給人創造可以犯墮落的環境,又讓人走向驕傲,讓人放縱自己,任意妄為去犯錯,他又假惺惺製造各種「文明」為人的過錯辯護。
這裡突出了蛇的隱蔽和狡猾的特性!
在中國,蛇總是同時具有兩種正反的對比特徵:善與惡,養育與死亡,創造與破壞,滅亡與重生。
●華夏蛇形象的複雜與《山海經》大量描寫蛇的活動有關。
古代對蛇一切的認知來源,與一本古書有關------《山海經》。在該書裡,蛇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種類很多。
蝮蛇,白蛇,玄蛇,怪蛇,大蛇,肥遺,鳴蛇,巴蛇,還有各種守衛之蛇。
從《山海經》描述來看,遠古人們對蛇是尊敬中夾帶恐懼。所以蛇不僅有神秘的力量,也具有破壞的能力。
既能在水裡生存,也能洞穴存活,強大適應環境的能力,讓古人認為蛇有神奇的力量,自然,人們希望獲得蛇這種能力----崇拜蛇,飼養蛇在《山海經》裡很常見。
《山海經》中的蛇,也具有多種角色。一般在多石,無草木,人不容易到達的地方,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只有蛇能生活自如。
守衛之蛇----《海外西經》:「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 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
預災之蛇----蛇可以預先知道將要發生的自然災害。「有蛇焉,名曰肥遺,見者大旱」。
財富之兆----《山海經》中許多地方有豐富的礦產或玉,或黃金。多蛇的地方,總伴隨幾種珍貴的礦產。「曰碧山,無草木,多大蛇,多碧,多玉。」
同時還是復活和不死的象徵。《山海經》裡還有珥蛇(掛耳朵上),操蛇(手上持蛇),踐蛇(腳下踏蛇)。這些蛇或者能助人行走,或者是權力的象徵,或者表示蛇的主人擁有神秘的力量。
正是《山海經》大量有關蛇的資料,為後人展示了古人在與蛇共存過程中緊密的關係。
回頭再看看這男子與蛇同居一室三年被視為奇蹟的遭遇,在遠古的祖先可能是習以為常的小事。
蛇作為一種生靈,在西方的一些傳統裡是魔鬼的化身,在華夏文化中卻具有更複雜的含義。但是相通的一點是:人只要願意,可以控制蛇,不管是欲望,還是驚恐,或者權力,或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