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 | 漫談動物去勢的歷史

2021-01-20 史學學術社


家中有愛貓、愛狗的人,可能都曾為是不是要為牠們結紮而苦惱過。這種關於貓狗的結紮苦惱,在1980年代下半以前的臺灣,其實是不太會存在的,因為過去主要只為農場家畜結紮,貓狗並不在考量中。那麼究竟歷史上何時開始為貓狗結紮?又為什麼要為動物結紮?動物的節育或許不如人的生育控制受到關注,學者常會將人們的節育放在社會文化中來思考,認為有個人的考量,也有社會環境的需求。我想起以前在中學國文教科書中,曾讀到明代歸有光(1507-1571)寫的〈先妣事略〉,他的母親16歲結婚,幾乎年年生育,深為多子而苦,就接受了民俗療法,喝下盛著兩隻田螺的水,結果竟然瘖啞,再也無法說話,身體敗壞,25歲就過世。依學者研究,歷史上的節育是緣自個人的社會需要,但民族國家興起後,生育也與國力與種族存續相關連。二十世紀以來,避孕與身體自主與性解放相互糾纏,成為女性主義的討論話題。無論如何,人的節育通常會受國家或社會權威論述的介入所影響。[1]當然,動物的節育不會是源自牠自己的意願;如果動物能說話,它應該不肯接受結紮手術吧?基於人們利益的考量,農業社會中盛行家畜去勢,與畜養的主人肥育、管理、使役動物、改變動物肉質等目的有關,而現代社會裡流浪動物與家中同伴動物的結紮,則是希望減少流浪動物的繁殖,以及使家中同伴動物不發情、易馴養,更能成為人們合適的陪伴者。由於流浪動物的結紮涉及TNVR(誘捕、絕育、注射疫苗、回置)的成效爭議,社會還沒有達成共識,不是本文可以處理的部分。在這裡僅從歷史的角度,援引史料及前人研究,淺談民間傳統與近代的家畜去勢史,以及當代貓狗結紮的故事,也會觸及一點結紮技術的發展過程。筆者幼年成長於臺北周邊,還記得半世紀前,在家中時,偶會聽到街上傳來吹笛人的竹笛音,這時家人說:閹豬、閹雞的人來了。由於父親經商,不是農民,且家中空間不大,沒有養豬;至於雞隻,只有在節慶等特別時日,母親才會飼養幾隻準備宰殺;另家中自由放養的貓狗,多選擇雄性並且認為不必結紮,因此一般而言沒有閹割動物的需求,從沒有親眼目睹這類吹笛人,只空聞其笛音,對他們留下神秘的印象。其後從歷史文獻中才發現,吹笛人身上所擁有的動物閹割技術,在臺灣說不定可能已有幾百年的傳承。早在十七世紀荷蘭時期,臺灣就曾引進閹牛術。清代知縣周鍾瑄(1671-1762)所編《諸羅縣誌》(1717年)裡,引陳小崖《外紀》所記,說荷蘭人曾設南北兩處牛頭司,將馴化的野外公牛「閹其外腎令壯,以耕以挽」,使其耕種、拉車;母牛則不閹,讓牠們留在山林間繁殖。臺灣的平埔族也受荷蘭人影響,甚至布農族亦從漢人或南洋學習到為動物閹割的技術。其後過了約二百年,1880年代末寫成的《安平縣雜記》,一樣留下臺灣人閹公牛、雄雞、雌豬等家畜的閹割記載。這些技術的主要來源是什麼?依後來日治時期在臺灣農事試驗場工作的畜產專家小野新市的研究,臺灣漢人移民後代的各項文化中,可能有中國淵遠流長的家畜去勢背景,自周代以來,祭祀供奉的六畜犧牲都必須先閹過,中國的軍馬也廣泛經去勢,在新式獸醫知識傳入之前,中國原有的動物去勢相關知識及實踐,可能在民間已形成一個穩定的文化傳統。牛和臺灣農業社會息息相關,閹牛業在臺灣社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公牛去勢後,耐役力變強,性情更溫馴,也可以減少群聚時公牛的競鬥和對母牛的幹擾。傳統閹公牛有兩種方式:一是對黃牛的打撲法,以麻繩纏住睪丸上部,在木板上用木槌或鐵錘打碎睪丸;一是對水牛的割去法,將牛四肢固定在木椿上以利刃迅速割去其睪丸。因為都沒有消毒,出血多,傷口可能化膿,因此風險高,必須透過宗教儀式,燒銀、點香、唸呪,向土地公(伯公)祈求平安。[2]日治時期日本人筆下臺灣傳統的閹牛法是極為簡便的:會把牛牽到溪邊安靜的地方,由一個人拉著牛,閹牛師站在牛後,用刀先割去一個睪丸,牛痛得跳躍,但拉繩的人操控得宜,可以讓閹牛師割去另一個睪丸。割完後就隨即自由放置,令日本人覺得易使牛陷入危險之症。(〈本島人去勢之狀況〉,《臺灣農事報》30期,1909年5月25日,頁82)目前最常被引用的一份寶貴的臺灣民間田野紀錄,是林美容從閹牛師張樹聰那裡取得的治牛藥簿和訪談紀錄,其中也呈現了民間流傳的動物觀和動物照護知識。張樹聰家族在南投是四代祖傳牛醫,他和兄弟們是第二代。雖稱為閹牛師,但其實也閹豬、羊、貓、雞、鵝等,家族禁忌是不能閹狗(受訪者忘記其原因)。閹公牛,不閹母牛;豬是公與母都閹;只閹雌羊(剖腹);閹公雞,不閹母雞;閹公貓不閹母貓,因為母貓較乖,公貓嘴較「毒」,偷吃的東西會不乾淨。訪談於1991年進行,因為社會變遷,包括被新式獸醫取代,第三代已十幾年沒閹牛,八至十年沒閹豬。他們拜「祖師」華陀,認為自己獸醫義理來自於華陀。閹牛師區別自己和牽豬哥者(豬只配種者),強調自己有技術,也練武術。至於治牛藥簿則繪有三十三張病症圖,其下寫明治療藥方與服用方法。例如「瀉屎症」、「鼻水流」、「滿身起留症」等,都是以圖描述病症,點出重要病徵(圖1-3)。

圖源:林美容:《閹牛師傅張樹聰和他的治牛症藥方》,頁31-34。另一方面,傾心日本新式閹術的小野新市,說明日本長期沒有發展家畜去勢法,直到十八世紀才引進西方技術。因七世紀以來,天武天皇四年(675)頒行禁肉令,到江戶末期一千兩百年間,都不得食用牛馬犬猿雞,也禁止拿來祭祀,只能改用魚酒餅,也因此沒有傳入中西的家畜去勢術。直到十八世紀上半,德川幕府時期輸入西洋馬,日本才開始練習馬的去勢法,長崎也因地方傳統還是荷蘭的影響施行公牛閹割。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西洋人開始肉食,從歐洲英國、義大利等引入去勢法,並在二十世紀訂定馬的去勢法規,大量訓練兩年期的去勢練習生,而正式在家畜中實施新式的去勢法。所推廣的家畜閹割年齡,大致是閹牛在其二歲以內,閹豬在其五個月內。在日本新技術者眼中,傳統臺灣的閹術既不衛生,致死率也高。依據日本在臺灣農政團體發行的期刊《臺灣農事報》,一位在農事試驗場畜產部工作的臺灣人僱員楊漢龍說,總督府農業試驗場獸醫科卒業的餘坤,1908年應臺北廳新莊支廳水碓莊(今五股)鄉人的委託,使用日本教導的「新式閹術」為故鄉閹了二十多頭牛,結果牛隻復原又快又好,大獲農民稱讚與信賴。在新法與舊法的比較上,過去牛隻閹割後需要沐水三、四十天,休息一個多月才能回去服勞役,但新法卻只要休息一星期,因此新式閹術在數字面上成效良好,極具經濟價值。但新法也可能不完美。1912年取得首位臺灣本地獸醫執照的張永祥,1916年所寫的臺中廳東勢角支廳畜牛去勢概況報告中,就提到新式去勢法一些負面的現象,包括手術過程中保定不穩,會造成牛隻脫角、傷及內臟、骨折殘障甚至死亡;或是因為取去全部睪丸,不像閹牛業者留下副睪丸或部分精索,有的牛經過新式去勢後,發育變差,個性比較沒膽,工作不持久,也不再靈活。更重要的是新式閹割法手續複雜,牛的疼痛及折磨時間拉長很多,因此有些農民還是會想去找閹牛師來協助操作結紮。而手術需事先預約,沒辦法像傳統閹牛師隨時可做,更是很不方便的事。去勢的問題在當代已從家畜轉到所謂寵物-即伴侶動物,特別是貓與狗在家庭中位置的上升。「對很多人來說,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朋友是一隻貓或狗,而最好的朋友會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可以說寵物才是這些人真正的家人。[3]這樣的發展,從歷史來看並不久,與現代社會的都市化、少子化、晚婚、家庭成員減少有關。在美語中,「伴侶動物」這個專有名詞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才出現於獸醫學校及相關場所的醫療和心理社會工作場域。而隨著特定動物和人們形成更緊密的家人關係,他們進入家庭,從放養變為家養,與人們共享同一空間,享受家庭的照顧,為牠們節育的觀念也開始傳布。1973年臺灣最早在大眾媒體上出現貓狗節育的討論,是一篇譯自國外期刊的外稿,刊登在《經濟日報》上,從資源有限的角度,提及美國貓狗數量爆炸性成長帶來問題,主張飼主應為寵物結紮,以降低貓狗的出生率。但文中指出,由於結紮費用及飼主心理因素,節育並不流行。而臺灣動物收容所也自1988年起,開始傳播貓狗節育觀念。[4]即使如此,當時作家梁實秋在他的愛貓一歲時為牠節育,仍是1980年代少有的特例。大概要到20世紀末,隨著臺灣貓節定為與兒童節同日(1996年),貓狗寵物的地位愈形堅固,為牠們結紮的觀念也才逐漸流行(所謂純種貓犬則不在其中)。美國在1970年代,也經歷了革命式的變化。由於一般人本不流行為家裡的狗貓節育,並且任牠們隨意漫遊,導致很多狗貓在街上繁殖成為流浪動物,收容所也大為爆滿。當時來自草根的動物行動者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寵物結紮倡議運動,終於成功地改變了寵物養殖文化,結紮率一舉提升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寵物生命的價值也更受到珍視。回顧這不同階段動物生育控制的歷史,我們也看到人與動物之間關係的變化軌跡。


腳註

[1] 參考:郭文華,〈婦女、身體與國家:家庭計劃的科學與政治〉,《醫學史課程基本課程綱領》網頁: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index/program16.htm。

[2]朱豐中,〈臺灣牛瘟防治之研究〉,頁13。

[3] 大衛.葛林姆(David Grimm)著、周怡伶譯,《貓狗的逆襲:荊棘充滿的公民之路》(臺北:2016)頁18。

[4] 轉引自陳祖立,〈十九世紀以來的臺灣人貓關係史〉,頁75。


參考文獻

沈佳姍,〈日治前期臺灣獸醫的誕生及其社會功能(1895-1920)〉,《國史館館刊》57(2018.09),頁1-38。

林美容,〈閹牛師傅張樹聰和他的治牛症藥方〉,《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5(1991.06),頁1-38。

朱豐中,〈臺灣牛瘟防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02。

陳祖立,〈十九世紀以來的臺灣人貓關係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07。

Susan Houser, The Historical Role of Spay-Neuter in No Kill,https://outthefrontdoor.com/2015/09/02/the-historical-role-of-spay-neuter-in-no-kill/.


來源:鄭麗榕/ 漫談動物去勢的歷史,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s://kamatiam.org/漫談動物去勢的歷史/)

(聲明:原文為繁體字,為符合國人閱讀習慣,故轉為簡體字)

相關焦點

  • 漫談軒轅劍系列的歷史顛覆(三) 紂王篇
    【本文由《大眾軟體》授權17173轉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湖北 superwave相關閱讀:漫談軒轅劍系列的歷史顛覆(一) 苻堅篇相關閱讀:漫談軒轅劍系列的歷史顛覆(二) 諸葛篇《天之痕》電視劇熱播的同時,軒轅劍之父蔡明宏也趁熱打鐵
  • 北京恆愛動物醫院2018年春季犬貓絕育(去勢)優惠活動
    寵物絕育(去勢)後的優點:      1、降低因發情而咬傷、走失的風險。
  • 仔豬去勢後內出血怎麼辦?
    做育肥的養豬人多數遇到過,仔豬去勢前好好的,去勢後三五個小時突然死亡。出現這種情況除應激死亡與腦炎死亡以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失血過多造成的死亡。
  • 寵物去勢手術操作詳解
    對寵物進行去勢手術,可預防和治療寵物生殖道疾病,減少前列腺增生和感染的機率,減少會陰疝的發生率,預防肛周腺瘤,糾正寵物的一些不良行為。本文將為大家詳解寵物去勢手術操作流程。註:手術採用的器械為瑞沃德寵物去勢手術器械包SP0051-C
  • 論寵物絕育/去勢的重要性:兩隻貓沒結紮………失控爆生120隻……
    提到絕育/去勢,就會讓人覺得人類殘忍,剝奪了動物的天性,甚至是剝奪了它們生而為父/母的權利。請擦亮眼,絕育/去勢才是對它們貓生/狗生負責!首先,絕育/去勢可以減少不需要的小狗小貓的出生,控制狗和貓的整體數量,也就減少了無人領養、流浪貓狗的數量。
  •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那麼,它如此龐大的疆域、慓悍的風格、獨特的氣質;與咱們的歷史恩怨,都是怎麼形成的?今天就不揣淺陋,漫談一回。眾所周知,俄羅斯號稱「戰鬥民族」。而幾乎同時,歐洲發生了劃時代的歷史事件——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更名伊斯坦堡;延續了一千年的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宣告滅亡,漫長的中世紀終於接近尾聲。
  • 公貓最佳去勢時間是多會兒,可以讓它發一次情再絕育嗎?
    公貓的手術叫去勢,母貓的叫絕育!根據國內外的資料文獻以及臨床經驗,目前公貓的最佳去勢手術是在6-7個月發情前做最好!臨床的案例顯示也表示沒發情前做完手術的公貓要比發情後的效果更好!對去勢手術的時間國內外的區別國外的寵物團隊是建議在貓咪沒發情期做手術。不分公貓還是母貓,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發情後絕育記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比如母貓,在發情期做絕育的要比發情後做絕育的得乳腺腫瘤機率低很多!
  • 去勢手術為什麼導致了德牧在第二天死亡?
    病史:這隻9歲的未去勢雄性德國牧羊犬有兩個月的排尿疼痛病史;定期免疫/每月心絲蟲預防用藥無其他病史 體格檢查發現:腹部觸診發現堅實—BUN 32mg/dL(參考範圍10-25mg/dL)尿檢結果在正常範圍內腹部超聲:回聲均質的腫大前列腺腹部放射檢查:在正常範圍內盆腔放射檢查:雙側髖股關節有中度骨關節炎主要問題總結如下:排尿疼痛,前列腺肥大(排除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腫瘤),中度髖關節發育不良 治療主人選擇保守治療:去勢
  • 「羊群日常管理技術」之去勢方法
    【羊的日常管理】之去勢在羊群的日常管理生活中,去勢一直都是頭等大事,一般來說公羊在日常養殖管理上最愛惹事,動不動就單挑幹仗,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去勢就應運而生,當然也不僅僅是這一層原因,去勢以後的公羊或者羔羊相比之前會更加的性情溫順、管理方便,而且相對於普通的未去勢的羊來說更加節省飼料
  • 隱睪去勢術系統學習(圖文詳解)
    出現睪丸扭轉的動物會表現急腹症的臨床症狀。患有支持細胞瘤的犬可能會出現乳腺發育、脫毛、前列腺炎和骨髓發育不良。隱睪可以通過陰囊觸診進行診斷。此外,發生睪丸滯留的貓的陰莖倒刺也將持續存在。當動物的病史未知時,可以進行超聲檢查。超聲對於探查滯留的睪丸非常敏感,尤其是當睪丸發生腫瘤化或位於腹股溝的時候。
  • 仔豬不去勢,對豬的生長有哪些影響嗎?
    仔豬去勢後育肥長得快是傳統養豬實踐的寶貴經驗,應該繼承和發揚。如果仔豬不去勢,直接影響是生長速度減慢,間接影響是飼養周期延長,進而飼料用量增大、養殖成本增加,最終是經濟效益降低。沒去勢的仔豬,隨著體重增加、個體增大,性腺也一併發育,性激素增多,沒有了去勢過的豬的溫順和安靜,多表現出躁動不寧,群居的雄性小豬常會表現出爬跨其它豬的情況。這些行為均會消耗體能,體組織的合成減少,生長當然就變得緩慢了。不僅如此,還影響同群豬的正常生長。國內的地方良種豬性腺發育快,一般四五個月就已性成熟,比國外的良種豬至少早一兩個月,當然不同種類或品種的有所不同。
  • 給狗狗去勢到底好還是不好?
    二、是否需要給狗狗去勢,到底好還是不好?1.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流浪貓狗,歸根結底是不必要的繁殖造成的。首先不論貓狗,繁殖數量都是可觀的,狗狗每胎生育2-8隻左右,而且成幾何生長,意思就是每一次生育數量都會比上一次多,所以造成狗狗泛濫,供大於求。
  • 前列腺癌手術去勢治療更徹底嗎?有一種你可能沒有想到
    很長時間以來,手術去勢(睪丸切除術)是治療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一般來說在手術後3~12個小時即可有效降低體內血清雄激素/睪酮水平,能夠迅速緩解由雄激素依賴性生長的前列腺癌造成的臨床症狀。 但是手術去勢切除了男性的性別器官——睪丸,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後來科學家把前列腺去勢治療方向從手術方法轉向了藥物。
  • 聊聊小仔公豬去勢的那些事,養好豬必須要掌握的其中一件事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仔豬去勢的話題,仔豬為什麼要去勢呢?道理很簡單,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把這樣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非要整個什麼前言、導讀、摘要什麼的出來。下面就以我養殖7年香豬的實際經歷和大家嘮嘮這個事。一、仔豬去勢的兩個必要性。
  • 《口袋妖怪:紅藍寶石》屬性漫談 六代毒系淺談(持續更新中)
    作者:o0第八字母君0o來源:口袋妖怪吧   這是一個大坑,填坑之前,我需要小小的抒情一下……不知不覺屬性漫談計劃早就成了塵封的歷史,而現在離我之前那篇毒系漫談的發表也已經過去了兩年多。
  • 為什麼閹割的豬長得快,而其它家畜很少去勢的呢?
    2.節約飼料公畜不閹割去勢的話,其吃食進去的東西,大多數用來積蓄繁殖性能力。因此,公畜吸食很多的食物,卻沒能增加多少的體重,從而導致飼料的利用率很低,達不到養豬場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3.豬肉品質隨著公畜的不斷生長起來,其體內蓄積的雄性激素越來越多,身上的腥臊味也會濃鬱起來!
  • 牛犢到底要不要閹割,去勢後的牛更容易育肥嗎?
    養過豬的都知道,仔豬都是需要進行閹割的,小時候就看過父母找獸醫來給仔豬去勢,據說去勢後的豬養出來味道更純正,如果不去勢會有一股羶味。而且閹割豬不發情不會浪費能量,吃完睡睡完就吃更容易育肥。不少新手就以為牛犢也是需要去勢的,當發現買回來的牛犢沒有閹割後,就想著找獸醫來閹割。
  • 去勢以後也無法控制的前列腺癌,還有破解之道嗎?
    去勢治療以後仍無法改善應該如何治療CRPC就是前列腺癌的終末階段,病情發生到CRPC以後,臨床目前常用新型內分泌治療這種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方式是在雄激素剝奪治療也就是去勢治療的基礎上,加入雄激素合成的抑制劑和新型內分泌治療對雄激素受體阻斷的這類藥物,像恩扎盧胺等,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效果。現在對前列腺癌的治療手段比原來更新了,極大改善了CRPC階段病人的預後。
  • 公貓去勢手術真的很簡單?用繩子練了100遍,第一次做手術沒成功
    前段時間發微頭條,關於公貓做去勢手術的話題,大家比較統一的3個意見,就是公貓手術非常簡單、非常簡單、非常簡單。通過這個話題,寵物醫生想到了自己剛畢業,去寵物醫院開始實習的時候,對於公貓去勢這個手術的看法,和大家一樣,覺得非常的簡單!為此還抱怨,自己的師傅為難自己!
  • 公貓去勢手術真的很簡單?用繩子練了100遍,第一次做手術沒成功
    前段時間發微頭條,關於公貓做去勢手術的話題,大家比較統一的3個意見,就是公貓手術非常簡單、非常簡單、非常簡單。這麼簡單的手術,收費這麼高這麼簡單的手術,不用護理通過這個話題,寵物醫生想到了自己剛畢業,去寵物醫院開始實習的時候,對於公貓去勢這個手術的看法,和大家一樣,覺得非常的簡單!為此還抱怨,自己的師傅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