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位加拿大女畫家的唐卡奇緣
大幅唐卡掛滿牆壁,色彩豔麗的氆氌隨意擺放,法會的面具、提線的玩偶等藏式工藝品隨處可見……在淡淡的檀香味中,加拿大女畫家克裡斯蒂盤腿坐在窗前專注地描繪唐卡。
「畫佛像時我會遵循傳統畫法,嚴格按照書上的度量記載來畫,而其他人物和故事我會自己創作,有一些變化。」克裡斯蒂說,這幅唐卡中的漢族人拿著白色哈達,藏族人手持黃色哈達,而蒙古族人捧著藍色哈達,一起獻給佛陀,「這是很久以前我聽到的一個故事。」
性情恬淡的克裡斯蒂現在有一個好聽的藏語名字——單增卓瑪,意為佛教後繼者,渡過苦海彼岸的人。
克裡斯蒂出生在加拿大一個藝術世家,17歲時她便離開加拿大獨自開始了環遊世界的旅途。在長達20年時間裡,她的足跡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貧困地區的人們教授英語和藝術。2007年,她來到中國四川省綿陽縣,在一所中學教授了2年英語。現在,她和丈夫定居在青海省西寧市,教授英語和繪畫。
「我出生在美術家庭,美術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經常沉醉於其他文化的藝術風格。」克裡斯蒂說,中國的唐卡是最讓她著迷的藝術,而青海熱貢地區的唐卡最具代表性。
克裡斯蒂畫唐卡用色豐富,畫面明麗清爽,這一點並不同於青海熱貢地區「曼唐派」繁複的畫風。
為了畫好唐卡,克裡斯蒂第一個需要攻克的就是語言關。經過努力,如今行走在青海各地的克裡斯蒂能用流利的藏語和當地的藏族學者和畫師交談。
2011年4月,克裡斯蒂出版了第一本漢、藏、英三語種的《肖像寫實素描》,這本書從最基礎的繪畫鉛筆開始敘述,用大量照片和素描作品說明繪畫技巧,通俗易懂。「我希望能夠激勵更多美術愛好者。」她說。
目前,跟隨克裡斯蒂學畫唐卡的共有6名學生,他們都來自青海各州縣的普通家庭。克裡斯蒂每年招收2名學生免費教習,每周上課6天,每天8小時課程。「卓瑪老師是我們的朋友,有時也像母親。」學生尕藏才旦說。
清晨陽光輕薄,克裡斯蒂在一盆清水中認真地洗刷沾染上了五顏六色顏料的毛筆,「佛教讓我的內心安寧,就像這清水一般滌蕩心靈。」8年前,克裡斯蒂皈依了佛教。由於家人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起初父母對女兒的行為很不滿。克裡斯蒂卻說:「其實各種宗教的主體精神是統一的,比如說教人向善、成為一個好人,只是修行方式不同罷了」。
她說,就像作為一名畫家,最重要的一點是永遠都不應該停止學習,無論是音樂、文學或視覺藝術,始終都會有一種不同的風格或方法值得藝術家們去了解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