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再忙,內心也要平靜。
生活不易,心中常想一二。
唐卡源於佛教壁畫,西藏的繪畫藝術隨著西藏吐蕃王朝崛起,繪製了大量的精美的壁畫,這為唐卡技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考證,唐卡是有由吐蕃的旗幡演變而來。現在保存下來的唐卡多為明清時期的唐卡,由於紙張,絲綢不易保存,所以現在留下的早期唐卡極為少見。
清朝時,為修建布達拉宮選拔了優秀的畫師繪製壁畫,隨後佛教寺院成立了專門的畫院,18-19世紀,唐卡繪畫達到一個高峰期。當代唐卡發展出眾多畫派,有勉唐派、噶瑪噶舉畫派、齊崗畫派等諸多畫派。
這幅釋迦牟尼佛唐卡是當代唐卡作品,屬於青海熱貢勉唐派黑金唐卡。該幅畫作,以釋迦牟尼為主佛,周邊有其他諸佛護佑.
這幅唐卡屬於造像唐卡,以釋迦牟尼為主佛,採用中心構圖,以釋迦牟尼為中心,上下左右展開故事情節,畫面內容主次分明,結構清晰,造像飽滿均勻。唐卡周圍的人物、場景龐大,諸佛眾多,場景布置均衡,整幅畫顯得氣勢磅礴,內容繁多而不雜亂,布局嚴謹、華美端莊。
要看懂一幅唐卡,需要了解唐卡構圖的原則,即具足三根本。是指上師、本尊和護法。本尊是「成就根本」,也就是主佛;上師是「加持根本」,主佛上部;護法是「事業根本」,主佛周邊的護法保護。上師和護法以本尊為核心,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首先本尊釋迦摩尼處於唐卡的中央位置,為主要修持對象。是這幅唐卡的主題形象,佔據最顯著位置。本尊的上部是是聖界,本尊的下方和兩側是護法神,處在凡界位置,他們能鎮妖除魔,保護信眾,往往面相兇猛,也可是端莊美好。寓意人間有美好亦有險惡。
唐卡居中釋迦摩尼坐蓮花寶座上,身著袈裟,左手持缽結定印,表「禪定」之意;右臂袒露施觸地印,表「成道相」。蓮花寶座底部二側各有一隻可愛的白色雪獅子象徵無畏,白色表示棄除自身的汙垢,象徵純潔。
白色雪獅中央置寶鏡金輪代表鏡子,金輪下方置果盤內置木瓜。木瓜是古印度供奉寺廟眾神中最聖神之物。果盤左側為海螺內置藏紅花正在散發香氣,背部後置一塊柔軟光滑絲綢。該部分為唐卡構圖中「五妙欲」,意味:色、聲、香、味、觸。作為令人愉悅的器物,敬奉佛祖。這五妙欲,妙哉!妙在供奉者虔誠供拜,展現我們凡人的各種欲望,卻又置於佛祖寶座底下,對於佛祖則是斷欲望的一種姿態。
「五妙欲」下方為「八瑞相」之雙魚、寶傘、八輻金輪。雙魚為金魚,因為他們可以在水中自由遊動,代表幸福和自主,由於繁殖迅速代表多子多孫;寶傘代表智慧;八輻金輪象徵佛陀的「八正道」,順便解釋一下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拋開佛學不說,僅僅從字義我們就可以體會釋迦摩尼佛祖的積極的價值觀,說句時髦話,那是滿滿的正能量啊!
「五妙欲」、「八瑞相」兩側為眾多供養人虔誠叩拜。寶座兩邊對稱排布祥龍、白獅、白象,佛祖頂部裝飾大鵬金翅鳥,中間還穿插以工細的纏枝蓮花和人物,十分别致。寶座兩邊兩位脅侍菩薩侍立左右,侍立在法座左右的是釋迦摩尼十大弟子中的兩位,分別是舍利弗尊者和目連尊者,身穿坦右臂橙色袈裟,左手託缽,右手持錫杖,赤足虔誠而立。
唐卡上部五位從左到右是1藥師佛 、2不動佛、 3 無量壽佛、4阿彌陀佛、5四臂觀音。
唐卡下部五位從左到右是1文殊菩薩、2綠度母、3財寶天王、4金剛手菩薩、5金剛薩埵雙身像。
加持護衛中的釋迦牟尼熠熠生輝。
整幅唐卡調色和諧,構圖大氣,整體布局沉穩,為勉唐派唐卡中的上品,乃至唐卡界不多見之精品,傳世佳作,極具收藏意義。
細細的品味這幅唐卡,給我們帶來平安吉祥,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安住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引導我們進入幸福之境;仔細觀賞,淨化內心,佛陀端坐蓮座,象徵著意識的超凡本質,能使我們的身心、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淨;慢慢回味,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寧靜致遠、超凡脫俗的氣度。只有真正手繪的才能算做有意義的唐卡,才稱得上為藝術。佛像的美是充滿靈性的,帶給人們強大的能量場,讓人心生慰藉,得以幸福!
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之中,用心感覺風的溫度,看雲在空中怎樣飄過,傾聽雨聲,聞聞葉子的味道。
讓我們走進唐卡的世界,帶你遠離喧囂的世界,安守簡單純樸的生活。
一幅唐卡,一份緣分,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