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座皇家寺廟雍和宮。自清朝以來存有唐卡一千五百餘。其中有一幅至今掛在永佑殿的西牆上,為《綠度母》,是乾隆皇帝的母親孝聖憲皇太后,帶領宮女以「堆綾繡」工藝製作的,有1.75米長,1.15米寬。由上千塊各色綢緞剪裁拼貼而成。
北京雍和宮現在佔地不過八十餘畝,可歷史上卻由此處產生兩位皇帝:雍正和乾隆。這座昔日王府、後來的藏傳佛教寺院的形成,最初與康熙朝的九皇子爭奪王位有關係。
據《清宗人府事例》記載:在康熙首次分封皇子爵位時,當時四子胤禛只得貝勒,比起其他晉封為親王、郡王的兄弟,明顯不得寵,父皇給他的評價是「喜怒不定」,情緒的自我管理弱。
所以分房建府時,他就不能超標準,所以將當時還比較偏僻的,明代留下的一處太監用房,分給了胤禛建府。
到了康熙四十八年,胤禛晉封為「和碩雍親王」,貝勒府隨之升格為「雍親王府」。一時間,這裡也成為「九子奪嫡」的一個策劃中心。
滿洲人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但不堅持漢人的古代繼承制:「父死子繼,立嫡為長不以賢,無嫡才立長」,皇帝比較看重自己喜歡的皇子,這樣就使得皇位爭奪的鬥爭,在眾多兄弟之間表現得更為複雜和殘酷。
參與爭奪王位的九個皇子,分別由康熙的八位皇后和妃子所生。分別是:皇長子胤禔,由惠妃那拉氏所生;二子胤礽由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三子胤祉,由榮妃馬佳氏所生;皇四胤禛由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八子胤禩由良妃衛氏所生;九子胤禟,由宜妃郭絡羅氏所生;十子胤,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所生;十三子胤祥,由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十四子胤禵(胤禎),與四子胤禛同母,孝恭仁皇后所生。
皇長子胤禔早被康熙排除在繼位者之外,二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皇子,悉心培育,很早立為皇太子,但又兩立兩廢,給其他兄弟帶來機遇,也給有的皇子帶來野心。
比如八子胤禩,野心膨脹,組成了「八爺黨」,有勢在必得之志,但被父皇看透。實際上的有力競爭者是三位皇子: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和同母兄弟十四子胤禎。
胤祉學問最佳,主持編輯《古今圖書集成》,很受父皇賞識,但後因違犯族規,由誠親王降為貝勒,自己退出競爭。而十四子胤禎軍事能力出眾,被康熙看重而替父掛帥出徵西北。
但康熙也還是懷疑他手握重兵,且與「八爺黨」暗中結盟,所以也被防範。四子胤禛就最終獲得繼位。但眾兄弟並不服,對他做皇帝的合法性深為質疑。為維護自己的繼承權,雍正繼位後,對自己的親兄弟們痛下殺招。這使他的生母對這兒子非常憤怒。
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雍正皇帝對過去與自己為敵的兄弟們進行殘酷無情的打擊。八阿哥、九阿哥投入大牢,幽禁至死,還逐出宗室譜牒,殺人誅心。
特別是九阿哥胤禟,雍正懷疑他造謠說傳位遺文造假,所以令人在牢中將九阿哥活活打死。同母兄第十四阿哥,也被圈禁十多年,毫無親情。
對威脅最小的三阿哥,也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囚禁至死。乾隆的母親為了給雍正皇帝「贖罪」,給兒子在帝位祈福,帶領宮中繡女製作了一幅唐卡《綠度母》。
為紀念先皇父親,乾隆將雍正王府進行了「宮改廟」,母親製作的《綠度母》就掛在寺院中。在藏傳佛教的聖像譜系中,綠度母屬於菩薩部,是主管雪域之神的,觀世音菩薩。因清朝政府推崇藏傳佛教格魯派,所以綠度母倍受信奉者崇拜。
《贊綠度母》經講:「持綠度母法者,一切罪過及一切魔障消滅,能救一切災難」,「長壽福貴,皆能遂願,成就極速,其功德利益無量。」其咒語為:嗡答列答列都列梭哈!
綠度母為一頭二臂,身綠色,頭戴五佛寶冠。右手以結接引印,拈烏巴拉花;左手當胸,以三寶印拈烏巴拉花枝,面帶微笑,黑色頭髮,身姿優美動人,坐於蓮花月光寶座。
在二十一度母中,綠度母為主尊佛母。她的周身綠色,代表著利生事業的廣大。乾隆的母親選了綠度母為本尊佛像,每每到雍和宮做佛事,在親手製做的《綠度母》面前默誦咒語。也許這真的感動了神祇,饒恕了雍正的罪孽,保佑了乾隆的長壽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