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的「象鼻財神」

2021-01-16 舒放的後花園

在藏傳佛教中,除了之前介紹過的「五姓財神」和「多寶天王」以及兼有掌管財務的「白拉姆」之外,還有一尊女性財神,這就是象鼻財神。

象鼻財神源自印度教,據說在佛教創立之前,就被印度民眾廣泛崇拜,同時也是印度教的歡樂神。後被佛教吸收,又名大聖歡喜天、大紅象鼻天、象頭明王,屬於佛教中的「聖天」。象鼻財神有多種造型,身色有白、紅兩種。其中紅色身十二臂為大紅三尊之一。

大紅三尊法門是藏傳佛教薩迦派不外傳的法門。大紅三尊是指作明佛母(咕嚕咕咧佛母)、 大自在天、紅象鼻天(象鼻財神)。象鼻財神具有增益智慧、資糧、消除修行障礙以及世間法方面的財富、人緣、權勢等殊勝功德。

根據上師開示,象鼻財神也可視作「五姓財神」中紅財神的一種變體化身。

另外,在大護法瑪哈嘎拉造型中,有一種造型為足踩象鼻財神。象鼻財神手持一根白蘿蔔。這是一種密意,蘿蔔象徵著財富,瑪哈嘎拉大護法足踩象鼻財神乃是令財神廣施財富,而並非出自震懾或降服。

相關焦點

  • 收藏級尼泊爾純銀小象鼻財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尊象鼻財神。象鼻財神最早來源於古印度,是印度教中溼婆神的小兒子。他在印度以及尼泊爾知名度非常高,因為他不僅為人們帶來財富。同時他還是家庭守護之神,智慧之神,文學之神。他不僅能夠促進夫妻和睦,增進感情,在印度,人們外出旅行以及著述寫作時,都會祈請象鼻財神。今天這尊象鼻財神是為朋友定製的,整體為純銀材質。體量22公分。象鼻財神的造型有二臂、四臂、八臂和十二臂之分。
  • 上行道帶你鑑賞尼泊爾手工佛像象鼻財神
    這次帶大家欣賞的是兩尊象鼻財神。象鼻財神這個色情又血腥的故事以前給大家講過。其實在佛教的故事裡不乏這種神話故事。如此接地氣通俗的故事也是一種方便法門,讓人們知道佛教並不是神仙教,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可以用來接人待物的準繩,是修身養性的法寶。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這種與動物的密切關係很自然地表現在各類宗教和藝術當中,本文從泛藏傳佛教角度,粗略地探討動物形象在佛教造型中的種類和寓意。動物形象在藏傳佛教造型中廣泛出現,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具有特定的含義。這一現象在藏區民間和各時代的藝術創作中也極為常見。從象徵意義而言,藏區民間以及各時期(包括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動物形象,基本是從藏傳佛教中引用,其內涵要小於藏傳佛教動物形象。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一——法鈴在藏密中,法鈴具有深刻的內涵意義。鈴象徵著般若智,多與金剛杵合用,承負它的金剛杵代表著通過金剛乘而變成五種無上智慧的心之五種煩惱或擾亂之感受。法鈴上部相當於佛身,下部相當於佛語,金剛於其心中。法鈴的含義是驚覺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二——金剛杵
  • 藏曆鐵鼠新年,說一說藏傳佛教裡的鼠
    在藏曆鐵鼠新年來臨之際,就和大家說一說在藏傳佛教裡,老鼠的特殊地位。多聞天王——黃財神手中的吐寶鼠一如烏鴉和喜鵲在藏族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和漢族不同,老鼠在藏族人民的文化中,也不是「人人喊打」的討厭鬼。在藏傳佛教裡,老鼠寓意吉祥,更是聚財的象徵。最典型的莫過於黃財神了。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首先,從佛教理論方面而言,因果律是佛教的核心理論,佛教不鼓勵問卦、觀星類的佔卜行為,但並不否認這種活動在世俗層面上的作用和意義。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修法神器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一——法鈴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
  • 藏傳佛教中的大黑天護法
    大黑天護法神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丹珍旺姆)大黑天,梵名Mahākāla,藏語稱MGON-PO,漢譯成瑪哈嘎拉、馬哈哥剌、麻曷葛剌、馬哈剌、嘛哈噶喇、摩訶葛剌等,又稱大黑天神或大黑,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護法神之一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星象符號
    太陽(藏文:Nyi-ma)月亮(藏文:Zla-ba)作為我們世界主要的發光體,太陽和月亮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星象符號之一。傳統的藏族會將紅色或者金色的太陽視作陰性的智慧,而白色的月亮則代表了陽性的慈悲或者方法。僧侶們有時候也會把太陽和月亮絕對和相對真理的菩提心露。
  •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 金剛鈴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 金剛鈴時間:2021-01-06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金剛鈴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
  • 藏傳佛教密宗中恐怖的人骨法器,有什麼說法?
    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死了以後天葬,把屍體割碎了餵鷹,以前的蒙古族把逝者的身體扔到野外,餵給食肉動物,就是基於佛教中人的身體和動物的身體沒有什麼差別,都是空性的色身。此外,死了以後供給其他動物做食物,是一種施捨,物盡其用,屍盡其材。另外把自己的身體捨出去,也是回饋大自然。人類不能只是索取,還要回饋。這不是對屍體的不尊重,這是文化。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此尊造像運用了漢地製作佛像的藝術手法,如多層寬扁蓮瓣的仰覆蓮座,蓮座後背光滑無蓮瓣,是一尊有「至元二年」題記的珍貴的藏傳佛教造像。元朝中央政權在建立全國統一的事業中十分重視任用西藏的政教領袖,薩迦派首領取得元帝室的敬信和支持,薩迦五祖八思巴被封為帝師,掌管總制院。總制院1264年設立,專門管理全國的佛教及西藏地方行政事物。
  • 藏傳佛教中為什麼會有人骨法器?它們是怎麼來的?
    佛教中的法器,是修行者舉行各類佛事活動,或佛法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在藏傳佛教中,法器種類繁多,材質各異,造型奇特,各種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義,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念珠除了上述常見的藏傳佛教法器,有時候我們還會看到用人骨做的法器,比如用人的頭蓋骨製成的念珠,通常在修降伏魔鬼的護法神時使用,念珠珠數均為108顆,作為修持念咒時計算數字之用,作100計。
  • 紅和黃:藏傳佛教尊崇的顏色
    紅和黃:藏傳佛教尊崇的顏色在藏傳佛教中,紅黃兩色代表崇高、代表聖潔、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眾尊崇的顏色。紅色和黃色是藏傳佛教神聖的僧服之色,藏傳佛教僧人以紅色僧服為主,黃色用於法衣。一些宮殿、寺廟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牆大多都是紅色,以示威嚴。
  • 從唐卡展看藏傳佛教的圖紋與「淨域虔心」
    由於唐卡本身質地脆弱,現存唐卡中,15世紀之前的作品存世量並不多,明清時期的唐卡藝術臻於成熟,故而存量最大。從現場的唐卡可以欣賞與解讀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圖紋。唐卡中的男女神祗擁抱與歷史信息在談到唐卡之前,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佛教的體系,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並稱三大佛教體系。
  • 藏傳佛教藝術東漸與漢藏藝術風格的形成
    丹鬥寺緊鄰炳靈寺,是丹巴饒賽大師駐錫之地,是漢地佛教激發藏傳佛教後弘期下路弘傳的聖地,在藏傳佛教藝術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元代是藏傳佛教藝術向中原傳播的重要時期,現藏武威博物館、出於水井中、高約60釐米的實心澆鑄喜金剛與大黑天金銅像,似乎與薩迦班智達及八思巴在涼州與闊端會見並為王室傳播喜金剛教法有關。蒙元統治者借鑑了西夏處理藏傳佛教事務的體例,元代的漢藏藝術交流也繼承了由西夏藝術作為媒介聯繫的漢藏藝術關係並將之加以發展和壯大。
  •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其中藏語系佛教在本土化過程中歷經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關鍵人物,分別是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蓮花生和寂護等人在與苯教的鬥爭中提倡顯密雙運,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想基礎,規定了藏傳佛教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阿底峽針對顯與密或止和觀,提出了修道的次第;宗喀巴集前人學說與各宗派觀點之大成,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學術爭論,解決了止與觀,或觀與行之間的矛盾,建立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
  • 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魅力
    「唵、嘛、呢、叭、咪、吽」6個字,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據藏傳佛教經典記載,「唵」表示「佛部心」,誦念此字時,身、口、意要與佛成一體,才能獲得成就;「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出自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入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瑕;「吽」表示「金剛部心」,祈願成功的意思,意謂必須依賴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度眾生,最後達到成佛的願望。
  • 藏傳佛教寺院金頂及雙鹿金輪的含義
    這種金瓦為銅質鎏金,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一種建築裝飾風格,被稱為金頂。除了塔爾寺,在拉薩布達拉宮以及大昭寺等著名藏傳佛教寺院,我們也能看到這種鎏金銅瓦裝飾的金頂,在陽光照射下泛著耀眼的光芒。金頂,首先的作用依然是房屋頂瓦。其次,更主要是一種裝飾。在宮殿、寺院、佛塔頂部上加蓋金頂,其目的是讓該建築突出建築群中的其他建築,從而更加富麗堂皇,巍峨壯觀,氣勢宏偉。
  • 《家師逸事》:聽藏傳佛教「上師」講故事
    幾年前,信仰藏傳佛教張梅曾問自己的上師,能否把他講的那些故事說給其他人聽。老師很痛快,「沒有什麼不可以。只是你最好加上這句:我的老師曾經這麼這麼講給我,依照記憶,我就是這麼聽來的。」從2005年開始,張梅開始陸續記錄師父與自己的對話,初心是娛人悅己,內容五花八門。《家師逸事》中,「兩地」主要收錄風俗文化方面的趣聞;「禮物」涉及藏文化;「遊舞」講奇人異事;「乘願」可視為名人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