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法器,是修行者舉行各類佛事活動,或佛法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在藏傳佛教中,法器種類繁多,材質各異,造型奇特,各種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義,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這些法器大體可以分為六大類:袈裟、哈達等屬於禮敬類;鐘鼓、海螺等屬於稱讚類;寶塔、壇城等屬於供養類;木魚、金剛杵等屬於持驗類;護身佛、秘密符印等屬於護身類;轉經筒、幢等屬於勸導類。
除了上述常見的藏傳佛教法器,有時候我們還會看到用人骨做的法器,比如用人的頭蓋骨製成的念珠,通常在修降伏魔鬼的護法神時使用,念珠珠數均為108顆,作為修持念咒時計算數字之用,作100計。
又如嘎巴拉鼓(嘎巴拉是梵文的藏譯,意為顱骨),是用兩塊人的天靈蓋骨弧面黏結而成,兩面蒙上猴皮,窄腰,下有一個小柄及絲絛帶。鼓腰系兩個小骨錘,手持鼓腰搖動,小錘即擊鼓面發聲。修法時搖鼓,代表讚頌諸佛菩薩的功德。
此外還有嘎巴拉碗,又稱顱骨碗,多依高僧大德生前遺囑,從其遺體上取下後製成。它是灌頂儀式時使用的法器——由密宗上師將碗中的水或酒,滴在受法者頭上,其意義是加持。
而藏語稱為「罡洞」的骨笛,長約30釐米左右,是用人的小腿骨製成的,局部包銀或銅,吹起來聲音尖利刺耳,給人一種恐怖之感。常用於驅魔的法會,其所吹奏出的樂音,能驅散一切邪魔。
……
對於不了解藏傳佛教的人,可能會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認為這是一種魔教或邪教。事實上,在原始佛教中,佛陀便已開示過多種頭陀行修持,其中包括「冢間坐」,即教導苦行者在墳場修持。佛陀亦教示弟子應在浴室繪畫骷髏圖像,以提醒生死無常,策勵行者珍惜身命、精進修行。
藏傳佛教繼承了這種傳統。之所以採用人骨法器,在普遍層面上是提醒修行者痛念生死無常,鞭策他們不要虛度時光,切勿生起閒逸的懶散態度;而在密義上,它們又有更深一重的意涵。
例如密法中有一種能令迅速發起悲心及脫離我執的傳承,稱為「斷」法(有時也稱「施身法」)。在修此法門時,行者會在「屍林」中(通常是類似亂葬崗的露天地方),手持骨笛及一種聲音低沉的大鼓,口誦調似喪歌的儀軌,觀想自己把自己肉身切割,培養悲心而觀想以自己的身體供養給「非人」等。這種修持雖非一般人所能作,但在明白其意義後,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
當然,人骨法器並不是殺人害命獲得的,一般必須是死者生前發願在死後捐出遺骨的情況下才可採用,大多數時候還會選擇性地採用高僧或修行人的遺骨。